河蚌简介及生活史喂养

发布时间:2012-06-07 19:18: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蚌

一、生物学特性

1 河蚌的外部形态

河蚌(Musculus)在动物分类上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真瓣鳃目,珠蚌科[1]。河蚌具有左右对称的两片蚌壳,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少量的壳基质(或称贝壳素),起保护柔软身体的作用。紧贴在蚌壳内两个软而薄且包裹住内脏团的膜叫外套膜。外套膜由内、外两层表皮和中间的结缔组织及少数肌纤维组成。靠近内脏的一侧为内表皮,贴壳的一侧为外表皮,外表皮具有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的机能。又可将外套膜分为边缘膜和中央膜。边缘膜指位于外套痕以外的膜,较厚实,细胞小片是采用边缘膜的外表皮制取的。中央膜指位于外套痕以内的膜,制取好的小片就插送在中央膜内外表皮之间的结缔组织中。蚌体腹面的一个斧状肌肉质突起,称为斧足,是河蚌的运动器官。

2 河蚌的内部构造

主要由外套膜、斧足、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组成。

3 河蚌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环境中河蚌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与河流的水底,是用鳃呼吸的软体动物。目前,我国广泛用于育珠生产的河蚌主要为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

3.1 栖息习性

不同种类的育珠蚌对栖息环境的要求不同。三角帆蚌喜水质清、水流急、底质较硬、pH值为7-8的泥砂水域;褶纹冠蚌喜在水流缓慢或静水的淤泥、pH值为5-9的较肥水域中生活。

3.2摄食

三角帆蚌主要摄食易被消化的硅藻;褶纹冠蚌食性稍广些,主要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摄食量的大小取决于水中饵料生物的密度和水的流动性。

3.3 行动和御敌

河蚌的运动缓慢。每分钟只前进数厘米,其御敌方式有2种:一种是闭壳;另一种是分泌珍珠质包裹住异物形成珍珠。[2]

二、养殖管理

1. 河蚌的人工繁殖

1.1 河蚌性成熟及产卵期

河蚌性成熟需3~4年。不同河蚌品种,产卵期不一样,三角帆蚌每年5~7月产卵;褶纹冠蚌每年4~5月和10~11月产卵,一年产卵2次。

1. 2 亲蚌的选择

要选择4~6龄、体质健壮、壳体发亮、个体大、无损伤的作亲蚌。河蚌雌雄异体需打开蚌壳才能鉴别。雄蚌鳃瓣间隔较稀,精巢呈乳白浆状;雌蚌鳃瓣间隔较密,卵巢呈黄色颗粒状。

1.3 亲蚌放养

选择池底平坦、面积200平方米~1亩、水深0. 6~1米、有微流水、水质肥爽、经清淤消毒的上池或水泥池饲养繁殖。雌雄蚌按2:2.5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20~30个蚌。

1.4 亲蚌的培育

要根据河蚌生理生态特征,做好施肥投饵管理。河蚌的营养是被动滤食水中浮游藻类和有机碎屑获得的。因此,应投放优质粪肥来繁殖水中浮游生物。晴朗天气,每2d~3d施肥1次,每亩施粪肥50kg~80kg,将池水培育成黄绿色、茶褐色。在河蚌繁殖期,应适量投施豆浆,每次每亩用黄豆1. 5kg~2kg,浸泡8h~10h,磨浆泼洒。为激发河蚌产卵和防止水质污染,应视天气、水温、水质,定期冲注新水或保持微流水。

1.5 河蚌的繁殖

河蚌没有明显的发情交叉现象,受精时雄蚌将精液排入水中,雌蚌则将卵排于鳃腔内,待有雄蚌精液的水流经鳃腔时,才能完成受精过程。河蚌精卵结合后,在水温20~25℃,经过5d~6d发育成钩介幼虫,由雌蚌鳃腔排入水中。钩介幼虫须在48h内寄生到鱼的鳃或鳍条上,行附着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变态成稚蚌,否则会死亡。因此,要适时投放寄生鱼采苗,如圆尾斗鱼、金鱼等。按每只雌蚌配放200尾寄生鱼为宜。当寄生鱼的鳃、鳍条上寄生大量钩介幼虫时,用夏布网将寄生鱼捞出,放入水质肥爽、水深1米、池底淤泥少的池中饲养。同时,在河蚌产卵池补放一批新的寄生鱼采苗。在水温20~25℃时,钩介幼虫变态成稚蚌需15d~20d。当钩介幼虫变态成稚蚌,从寄生鱼体上掉入水中后,可放干池水,采集稚蚌,进行幼蚌、成蚌养殖。[3]

2. 成蚌的养殖技术

将河蚌养成食用蚌或育珠蚌,一般采用鱼蚌混养模式。

2.1 池养法

将稚蚌、幼蚌、青年蚌直接投放到池底坚实、淤泥少、经池塘消毒(清除危害河蚌的鲤鱼、青鱼)、水深1.5米、常有微流水灌注的池塘中养殖。投放量为每亩水面放稚蚌5万只~6万只,1龄幼蚌3万只~4万只,2龄青年蚌2万只~3万只。混养的鱼类,以草鱼、鳊鱼、鳙鱼为主,每亩投放规格100克草鱼200~250尾,10厘米以上鳊鱼50尾、鳙鱼30尾、鲢鱼20尾。[4]

2.2 笼养法

将河蚌稚蚌、幼蚌、青年蚌按不同规格分别放养在用聚塑线、乙烯线或铁丝编制的网笼内,悬挂水下0. 4米深的水中养殖。笼与笼相距1米,每亩水面放置网笼50个左右。网笼规格为长、宽各40厘米,高20厘米~25厘米的平笼。其网眼规格:当年稚蚌,网眼0. 2厘米,每笼放养800~1000只;1龄幼蚌,网眼1.2厘米左右,每笼放养400~500只;2龄青年蚌,网眼3厘米,每笼放养200~300只。笼养河蚌的池塘、水库、江河、湖泊等水域,必须水质肥爽,浮游生物饵料充足。

池养、笼养河蚌的饲养管理主要是做好施肥投饵、水质调节、清除污物和检查调整放养密度。放养初期,池水清瘦,施肥以发酵有机肥为主,每亩水面施优质粪肥80公斤~100公斤,3~5天施肥1次,使水中浮游生物尽快繁殖。同时,辅投豆浆汁、玉米粉等精料。夏季炎热期,草、鳊鱼正是旺食季节,投喂的饲草多,排泄物多,食物残渣多,水质一般较肥,不必投施粪肥。为防止水质恶化,改善水中溶氧,应定期冲注新鲜水,泼施生石灰乳,调节水的酸碱度,预防鱼病、蚌病。每15天左右,每亩水面水深1泼施生石灰乳10公斤~15公斤,切不可泼施硫酸铜与硫酸亚铁防治鱼病,因河蚌对此药特别敏感,易中毒死亡。秋季,水温渐冷,是河蚌、鱼类营养物质积蓄生长期,应适度加强投饵施肥管理,酌情增投精料,每5~7天泼施1次豆浆,每亩用黄豆2公斤。冬季,河蚌渐入冬眠期,埋栖泥沙中。此时,可捕捞混养鱼类上市,将池水加深。笼养河蚌则可将网笼悬挂水中0.8~1处,并重施粪肥,确保河蚌安全越冬。一般河蚌从稚蚌育成食用蚌或育珠蚌,约需3年,每亩产量可达3吨以上。[5]

3. 日常管理

首先,要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肥爽,定期追施肥料,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30 cm。其次,要做好病害防治,当气温在25℃以上时,每月用3%的食盐水或1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蚌体1次,每次浸洗时间为3~ 5min。同时,要经常检查,发现死蚌及时隔离:并坚持一个季度洗刷1次蚌体,除去蚌体上的青螺狮等附着物:捕捉蟹虾、鳖、水老鼠等敌害,及时拔除野生草。另外,每月用生石灰150~ 300 kg/hm2溶于水均匀泼洒,防门细菌性病原体危害。[6]

三、使用管理

1. 慎重购蚌

购蚌时首先必须对待售地的河蚌病史进行详细了解,如发生过“蚌瘟病”或蚌正在大批死亡就不宜从该地购买。其次,蚌的体质不佳(如蚌的闭壳肌松驰无力,不会喷水,腹缘角质化),不宜选购,即要买也应等到蚌体质恢复后才能购买。所运河蚌必须体表无淤泥覆盖,干净。这种情况下至多只能堆积一晚,否则不能起运。条件许可最好是购进吊养一个月以后的河蚌。[7]

2. 河蚌的运输

河蚌的运输以在早春和晚秋,气温5~20℃之间为宜。如果需要大量采捕,在短时间内又不能起运,则宜就地暂养,或分批起运较为妥当,运输方法大致有两种。

2.1 干运法

干运费用省,但不适于炎热天气运输。干运前要严格检查河蚌是否过度脱水,如壳口微开,体重减轻,则为干放多日脱水的现象,这种蚌不宜立即起运,需要暂养一段时间,待其恢复活力。运输时先将蚌浸水几小时,再装人竹篓或草包或麻袋中,上面覆盖湿稻草,以保持湿度,增强运输中的抵抗力,干运时间一般以2~3天为限,如时间过长,还要中途浸水,途中忌烈日曝晒和剧烈震荡。

2.2 活水船运

将蚌浸在活水船中运输,不但存活率高,且适合于远程运输。船仓中进出水口要用木板隔一通道,使水流畅通无阻,并防止蚌堵塞水门。装运数量一般每吨位10担左右,气温低可适当的增加,但以不超过15担为宜。途中如遇工厂、矿山的工业污水排出区域则要绕道经过或暂时关闭水门,以免河蚌中毒死亡。

河蚌运到目的地后即应下塘暂养。暂养最好在较肥池塘水中,也可以利用水沟、河滨等处,但不论养在何种水体,都要设置竹箔拦护,以免散失,为防止河蚌潜埋泥下不便捕捞,池底应选硬泥底或沙泥底,暂养密度每亩500~1500千克,放养密度要均匀,不要草率堆积一处,以减少死亡。

2.3 技术要点

1、干法运输时,应先让河蚌吸足水,然后平置于包装容器中,以保持外套腔中蓄水不会流失,运输途中要定时浇水。

2、装河蚌的高度不宜超过0.6~0.8,途中忌曝晒和强烈震动,要求蚌体上带有部分湿润泥巴,以减少蚌体间的碰撞和摩擦。

3、运输前后的过秤、装卸等操作要轻快细致,注意勿使贝壳损伤。

4、运输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以后育珠的效果,运回后应立即放人暂养池中暂养。

5、活水船运时,要防止河蚌堵塞水门,使水流畅通无阻,遇污水时要关闭活水门,以免河蚌中毒死亡。

6、凡装运农药、化肥以及其它有害毒物的车、船,不能同时装运河蚌。[8]

四、病虫防治

河蚌的病害可分为传染性蚌病、侵袭性蚌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蚌病。其中传染性蚌病是指由病毒、细菌和某些具藻毒素藻类引起的蚌病;侵袭性蚌病是指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蚌病。

1. 蚌瘟病(病毒性蚌病) 蚌瘟病是河蚌养殖过程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具有传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常引起毁灭性死亡。

1.1 病原体 引起蚌瘟病的病毒病原体主要有两类,一是RNA(简称R)病毒,称嵌沙样病毒;另一类是DNA(简称D)病毒,称疱疹病毒。前者主要浸染河蚌组织的细胞质中,药物比较容易治愈;而后者主要浸染在细胞核中,药物难以治愈。本病病毒的传播是靠媒介藻来进行的,媒介藻多系蓝藻类的一些种类,如小球藻、微囊藻、项圈藻、念珠藻等,这此蓝藻细胞是本病毒的易感细胞,由媒介藻传播的病毒,在宿主体内造成裂解性侵染,河蚌的肝脏是病毒浸染的“靶器官”,肝细胞则是病毒体的易感细胞,所以蚌瘟病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表现在肝组织上。媒介藻被健康河蚌吞食后,媒介藻被消化的同时,也释放出病毒颗粒并经肝管通向肝脏“靶器官”,开始吸附感染肝细胞,这些病毒在肝细胞中复制增殖形成了病毒性特异结构“包涵体”。由于传播蚌瘟病的媒介藻,具有较强的抗干燥能力,因此它们往往可以通过附着在渔具、钓渔具,甚至浸洗过疫水的毛巾衣服等物品上,被带入其它河蚌养殖水体中而诱发病毒性蚌瘟病。

1.2 症状 本病的流行水温在18~25患病初期,基本上看不出明显的外观症状。进步感染会引起河蚌鳃纤毛、唇瓣纤毛严重脱落,因而病蚌不能激荡滤食和呼吸水流。此时,如果病蚌处于止水性的封闭型育珠水域,病蚌易因呼吸水流不畅而窒息死亡;如果是流水性的开放型育珠水域,病蚌依靠流水中的溶氧还能存活一段时间。剖检病蚌,可发现外套膜的边缘膜多有倒落现象,闭壳肌松驰无力,双壳长久处于微微张开的状态。伸缩足肌亦表现疲软无力,斧足伸缩失去灵敏性。消化器官——晶杆体多表现为严重萎缩,既无弹性亦无韧性,而且多失去光泽。在显微镜观察肝脏组织切片,往往可见到病毒的包涵体。

1.3 预防措施 蚌瘟病为条件致病,只有在水质环境恶化,对蚌生长不利,蚌体体质下降,抵抗力薄弱,对病原菌生长繁殖有利,以及插片手术等过程受伤才会致病。同时蚌瘟病有明显的寄主伴嗜性与年龄特异性,同一水体的鱼、虾等水生动物并不感染发病,当年繁殖的三角帆蚌也不感染发病,要到次年的发病季节体长达6cm左右始发病死亡。养殖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预防工作:

①池塘每年应清除淤泥,彻底曝晒

②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药物清塘消毒。在蚌瘟病流行期间,用漂自粉0.7-1.0ppm全池泼洒,以杜绝传播媒介藻。

③合理施肥必须根据水质情况施肥,夏季水温高适合施无机肥,春秋季可施发酵过的有机肥。

④创造微流水条件,促进水中含氧量的增加。

⑤控制养殖密度,以每m31-2只蚌为宜

⑥抓住植片环节,做好植片过程的消毒工作,包括用具的消毒、河蚌的消毒,特别是在植片过程中导致受伤的河蚌应另行管理。

1.4 治疗方法

①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5~20kg溶水后,泼洒在两排蚌中间和四周。生石灰应连续或隔日泼洒2-3次,以后每隔10~15天泼洒一次,使水体的pH值保持在8.5左右,同时用0.4ppm优氯净或1 ppm蚌毒灵伞池泼洒

②注射血卟啉衍生物(HPD0.5mL。一次注射后,隔 7天后再注射一次。注射部位为斧足上面,针刺深度为1cm左右。

③免疫注射。疫苗系利用蚌瘟病病毒加佐剂而成,疫苗呈黄自色。采用内脏囊注射。疫苗剂量为0.2-0.3mL/只。

2. 烂斧足病

2.1 症状 烂斧足病是种山细菌引起的常见病,病状表现在斧足有锯齿状缺刻,并严重溃疡,时常萎缩,呈肉红色,并有大量粘液,组织缺乏弹性。

2.2 预防方法 可用十万分之一高锰酸钾或2%~4%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也可用5ppm土霉素溶液浸泡30分钟

3. 鳃病

3.1 症状 由细菌性引起的。表现为鳃丝糜烂,残缺不一,呈淡紫色,有大量粘液,两壳张开后无力闭合,闭壳肌弹性差,发病季节多在4~9月份水温较高的时期,此病相互感染很快,应及时治疗。

3.2 防治方法 2%~4%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或用0.1~ 0.2的多菌灵浸洗10-15分钟,亦可用3-5ppm的土霉素浸泡30分钟。若病情较轻的,可用0.4ppm优氯净全池泼洒。

4. 肠炎

4.1 症状 初期蚌壳出水管喷水无力,两壳微开,蚌体内有大量粘液流出。斧足残缺糜烂,胃肠道无食,严重时闭壳肌完全失去功能。用手触及病蚌腹缘,有轻微的闭壳反应,随即松驰,肠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间有腹水。

4.2 防治方法 可用2%~4%食盐水浸洗蚌体10~15分钟或用2的金霉素注射肛门。

5. 藻毒素中毒性蚌病

5.1 病原体 病原体是某些具有藻毒素的藻类,这些藻类在池内大量繁殖,死亡后尸体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引起河蚌大量死亡。这些藻类主要是微囊藻和鱼腥藻,它们在pH8~9.5的碱性水里和水温28~30时繁殖最快。

5.2 症状 夏季水温达28以上时开始发病,7~8月炎夏季节为发病盛期。当深秋水温下降后,此病又逐渐自行消失。病蚌通常无明显的外观症状,解剖症状主要表现为肝脏组织糜烂。

5.3 防治方法 改封闭型养殖水域为缓流条件,在发病季节,将河蚌适当下降养殖水层,可避免滤食趋光性强的致病性藻类。可用0.7ppm的硫酸铜全池泼洒,对已患病的河蚌,每亩水面泼洒经脱凝处理的家畜血液2kg左右,可改善河蚌的呼吸与循环生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9]

1. 刘凌云,郑光关.普通动物学[M ]. 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14-221.

2. 刘孝华.河蚌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育珠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2008. 36(35): 1552415525,15624

3. 钟秀华.人工养殖河蚌.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7.08:17

4. 吴华珠.河蚌的养殖与育珠. 江苏科技信息.1999.04:16

5. 邓菊云.河蚌养殖技术.湖南农业.1997.05:22

6. 秋菊. 养殖河蚌注意防除有害生物.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11:34

7. 邱齐骏.河蚌的选购和运输.江西农业经济. 1998.03:42

8. 任洁.河蚌的运输. 渔业致富指南.1999.16:42

9. 黄建辉.河蚌的病害防治技术. 渔业致富指南. 2003.23:50-5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fce16d726fff705cc170af7.html

《河蚌简介及生活史喂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