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专题诗歌鉴赏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9-12-30 14:43: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专题诗歌鉴赏含答案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⑴.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田园乐(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释】①落落:松高貌,稀疏或零落的样子。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⑴.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⑴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⑵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⑴.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

 

⑵.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解析】《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⑵.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答案】(1)镜中看 2)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田园乐(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释】①落落:松高貌,稀疏或零落的样子。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解析】《田园乐》是王维的一组六言绝句。动静结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译文: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⑵.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答案】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意。)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⑴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⑵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答案】(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2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对即可)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梅子、芭蕉、柳花(2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意思对即可)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意思对即可)

译文: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⑶.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

⑷. 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答案】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骀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 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2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3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二、诗歌鉴赏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搜句:作诗。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吴音渐已变儿童

2)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解析】【分析】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 ,苏轼的家乡在四川,长期在江浙做官,离开家乡多年,吴音渐已变儿童一句点明此意。

体会思想感情,要结合苏轼的经历,从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然为官,却有一事无成的无奈,表达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故答案为:吴音渐已变儿童;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先把握诗歌的大致意思,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紧扣题目的要求,即挑选最合适的句子回答。

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3古诗鉴赏

1)仿照(甲)处对字的赏析,给(乙)字也作一个批注。

2)诗歌常常采用违背常理的急转手法,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请从两首诗中分别找出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卧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胸襟。相照应,面对如此大的天风雨,凡事都避之不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现出诗人不紧不慢,从容应对,这是何等的开阔心胸,这是何等的自由放旷的气度。

2)【甲】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情。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不感到悲哀,因为他有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乙】按常理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朱楼四面钩疏箔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理,情节急转。

【解析】【分析】(1卧看是动作描写,表现出诗人风雨欲来时的镇定、安详的神态。面对如此大的风雨,凡事都避之不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据此作答即可。

2)甲诗首联僵卧孤村不自哀,通过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凄凉的境遇,不自哀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豪放,与前边的内容形成对比,情绪急转。乙诗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的意思是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常人面对风雨都会闭窗,诗人却拉开帘子,悠闲地欣赏风雨,这种行为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卧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胸襟。相照应,面对如此大的天风雨,凡事都避之不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现出诗人不紧不慢,从容应对,这是何等的开阔心胸,这是何等的自由放旷的气度;

【甲】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情。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不感到悲哀,因为他有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乙】按常理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朱楼四面钩疏箔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理,情节急转。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进行解答。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 “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 “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 “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 1)思乡

2A

【解析】【分析】(1)从《黄鹤楼》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乡愁,即思乡愁绪。

2A理解正确。B “故人指曾经的老朋友,昔人 过去的仙人 C “青山写的是山色秀美之景,但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D “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但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概。

故答案为:思乡;⑵ 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词语的能力。理解诗歌关键语句不能孤立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要着眼于全诗,结合全诗内容和主旨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表达的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驿:驿站。阳月:农历十月。殊:实。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

【答案】 1)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解析】【分析】。诗的最后二句,诗人从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诗人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其心中的痛苦哀伤自是可知。所以当他到达大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故答案为: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和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本题考查分析写法技巧。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并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6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________

2)【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思绪之绵长(无穷)

2)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分析,  “千古兴亡多少事?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因此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要暗示了时间之漫,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2)结合诗歌内容写作背景分析,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词人登京口北固亭望神州的所见所思所感,这里的神州是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词人眼望神州,感概千古兴亡之事,下阕,作者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末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词人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贾生》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思绪之绵长(无穷)

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要在理解词语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词语的深层含义。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7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小题。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人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 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逐客:指贬逐出京的官员,此谓诗人之友吴国伦(明卿)。

1)第二句字耐人寻味,既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又表现了友人前途的________

2)最后两句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写法与情感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1)凄凉;渺茫

2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情之物人格化,如李白笔下的明月”“清风,李攀龙笔下的白云都成为诗人传递友谊的有情之物。情感上:都表达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意理解: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

【解析】【分析】(1)前两句主要是写景,通过青枫、冷雨、秋色、路途等景色来渲染当时送别时的氛围,这种氛围的渲染是为了表现依依惜别之情的。字,应该有两层含义,即表面的和深层次的,表面的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凄迷,实际上是友人的前途迷茫。

2首先明白都是送别诗,都是送的友人,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即李攀龙诗中的逐客和李诗标题中的左迁可以看出从情感上都是表达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不舍之情。修辞手法:李白将明月”“清风任人格化,李攀龙将白云人格化,他们都把传递感情的事物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故答案为:凄凉;渺茫;

⑵①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情之物人格化,如李白笔下的明月”“清风,李攀龙笔下的白云都成为诗人传递友谊的有情之物。情感上:都表达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意理解: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湖。“________”的意思是太平盛世。

2)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

【答案】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圣明

2)气势磅礴。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

【解析】【分析】⑴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故答案为:⑴①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圣明

气势磅礴。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赏析句子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修辞或写作手法、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彩巧妙之处。

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________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 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 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答案】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B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找指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方法是根据文章内容到指代词的前面去找,找到后放回语句,检验意思是否正确。此事古难全意思是这样的事情从来都难以两全。根据诗句内容可知,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B.错在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正确说法应该是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是一种自然常理。故选B

故答案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⑵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考生要运用平时的解题方法进行作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对选项逐项进行辨析,判断正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0a7f3ff48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f.html

《最新中考专题诗歌鉴赏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