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苏轼(6)苏门六君子

发布时间:2023-04-15 20:14: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六、苏门六君子
画外音:
苏轼身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当时的文坛盟主, 身边自然不乏仰慕者和追随者, 在这些 人中间最让后人称道的就是苏轼和“苏门六君子”之间同呼吸、 共命运的友谊。 黄庭坚、 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和李廌,这六位出身不同、性格不同,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把他 们聚集在苏轼身边, 相知相惜、患难与共?而且当时这六个人也都是文坛上数一数二的翘楚, 为什么他们都心甘情愿地游学于苏轼门下?他们与苏轼的关系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北京 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继续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六集《苏门六 君子》。 康震:
苏轼个性很豪爽、很洒脱, 喜欢交朋友, 在这些个人里头为我们大家所非常熟悉的,也 历史上所反复称颂的就是很著名的“苏门四学士”还有“苏门六君子”。 我们知道“苏门 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那么“六君子”是后面又加了两个,一个是 陈师道, 一个是李廌——“苏门六君子”。 为什么是这六个人?苏轼为什么喜欢这六个人? 这六个人又为什么喜欢苏轼?
第一, 文学。苏轼喜欢他们,他们喜欢苏轼, 基于什么基本点呢?就是对于文学有共同 趣味。换句话说都具有很高的文学才华,不是一般人。 你要是文学这块通不了的话, 对不 起,您那儿就七君子、 八君子的跟这儿没关系。 这六个人对于苏轼文学的造诣那是相当佩服, 像黄庭坚就说过
“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耳”
——黄庭坚《跋东坡书 远景楼赋 后》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黄庭坚《跋自所书与宗室景道》
苏轼的诗文、书法,老大,天下第一,没的说。黄庭坚基本上名气跟苏轼差不多大,在 “苏门六君子”里头他是年岁最大, 只比苏轼小九岁, 他这个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他也 是著名的书法家。
那苏轼是怎么看这几位的呢?评价也非常高。 苏轼讲一段话大意如此: 我当初继承的是 阳修老先生给我传的衣钵, 他当年是文坛的宗主, 现在我也要做文坛宗主, 为什么呢?因 为盛世必有盛世之文学, 得有人领这个头, 但是光有人领头成不成呢?不成, 还得有追随者 才能成气候。 那怎么才能成气候呢?就是我现在看重的这几个人, 什么黄庭坚、 秦观、张耒、 晁补之等等,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杰出的代表,我只不过是文坛的盟主而已。
苏轼还讲, 我这辈子钱财方面什么都没有, 但有一条比较满足, 就是我独具只眼地发现 了这些人才,他用的什么话呢?
“独于文人胜士,多获所欲,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 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之。”
——苏轼《答李昭玘书》
大伙还都没发现他们的才华很高的时候, 我独自发现了, 我独具只眼了。你看,这就是 说,双方对对方都非常地有好感。
像黄庭坚,苏轼对他是有特别的尊重的。 我刚才讲了, 黄庭坚岁数其实跟苏轼差不太多, 差九岁,按说应该算是兄弟辈分,差不了一代,而且在诗歌方面, 黄庭坚在宋代已经是和苏 轼并称“苏黄”, 书法也是并称“苏黄”。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黄庭坚在苏轼心目当中的重 量级的分量, 黄庭坚自称“山谷道人”, 所以当时的人把他的诗体叫“山谷体”, 那一个人 写诗能自成一体这是很厉害了。 苏轼有一次就写一首诗说“效山谷体”, 什么意思?就是我 模仿您这“山谷体”也来一首, 这等于老师跟学生说我觉得您那写得挺好, 要不然我模仿您
风格来一
首?写完之后, 黄庭坚受不了了, 特别在苏轼写这诗后边加了个注, 说这东坡先生 他要模仿我的山谷体,这纯粹闹着玩儿的,这是游戏之作,这就好比让韩愈去学孟郊的诗、 去学贾岛的诗一样,偶一为之,寻开心玩儿的,千万别当真。但是为什么苏轼不学其他的, 不来个秦观体?苏轼去世以后黄庭坚在他屋里头挂着苏轼的一幅像,每天早晨起来得作个 揖、敬个礼, 有人就跟他说, 你看你现在也是腕儿了, 而且在诗的方面, 你跟苏轼是齐名的, 你用不着这样。 黄庭坚说这儿哪能乱得了啊?他是我的老师, 这是辈分,这是秩序,这是规 矩,我敬我的老师跟我现在诗写得怎么样、名气有多大毫无关系,我对他充满敬意。 画外音:
“苏门六君子”虽然都是因为文学与苏轼结缘, 游学于苏轼门下, 但是他们六人性格迥 异,文风更是各有特色。黄庭坚的诗风奇崛瘦硬、独辟蹊径;秦观的词风委婉含蓄、清丽雅 淡;张耒擅长辞赋,以平易明畅、流利自然著称;晁补之以散文见长,风格温润典缛,流畅 俊迈; 师道的诗词拗峭避俗; 李廌的文章喜谈古今治乱。那么在这六个人当中, 苏轼到底 最欣赏谁?喜欢谁? 康震:
那这六君子里头苏轼最喜欢谁啊?秦观, 最喜欢秦观。 为什么呀?因为秦观太有才华了, 何以见得?他跟秦观原来根本不认识, 苏轼做官的时候经过扬州, 秦观当时在扬州, 他听说 轼要来, 就模仿苏轼的诗歌的风格在扬州的一寺庙的墙上, 他知道苏轼要来这儿, 写了好 几首(仿)苏轼创作的诗,他仿写的。苏轼没写过这诗,结果苏轼来了墙上一看,嗯?我啥 时候写这诗了?我没来到这座墙上, 怎么这个墙上有我写的诗啊?太像了, 莫辨真伪。 后来 苏轼在他的一个朋友叫孙觉那个地方看到了秦观的诗,一看,就这小伙子,墙上写诗那位。 再一问孙觉,孙觉告诉他说这个人叫秦观,是秦少游,苏轼从这儿开始认识了秦观秦少游。 你知道苏轼喜欢他到什么程度?苏轼被贬黄州, 后来他快离开黄州的时候, 秦观参加科举考 试没考中, 苏轼在这种情况下给已经退居南京的王安石写了一封信, 给王安石的信里边特别 推荐秦观,说什么呢?说秦
“才难之叹,古今共之。如观等辈,实不易得。顾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其他无所 也”
——苏轼《上荆公书》
说秦观这人才难得, 这样的人要是沦落于世太可惜了。您威望高, 说道说道, 别让他再 考不中了。 但是你想过这问题吗?你是谁啊你?你现在自己还顾不了你自己呢, 你才刚从黄 调出来,到另一地儿去,地位跟(在)黄州一样。你也就才刚跟王安石见了面,有点“相 逢一笑泯恩仇”那感觉, 人王安石怎么看你, 你心里不清楚啊?你怎么到的黄州你心里还不 清楚吗?你嘴也太长了。忍不住,为什么?太喜欢了。
秦观去世以后,苏轼特别伤心: “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诗人玉屑 引《冷斋夜话》
秦观死了, 就是万人莫赎, 再多再多的人也赎不来这个遗憾了。他感到特别痛惜, 给朋 友的信里边说, 秦观的才华是天下第一, 可惜他的才能没有为世所用, 现在人走了,一切都 用了。非常地痛惜。
所以你看这六君子里头其他那五个人在民间都没什么传说, 只有这秦观有。 人都说他是 轼的妹夫, 当然首先苏轼有没有妹妹那是另说的, 我们现在都已经知道苏轼没有妹妹, 有个姐姐, 早就去世了。 但是你没有妹妹,你为什么非得编排秦观做他的妹夫,大家就觉得 像他妹夫, 为什么说像他妹夫呢?因为他跟秦观的关系很亲密, 而且秦观的风流倜傥, 这个 好像是其他五个人身上没有的一种气质, 这种风流倜傥就跟苏轼的气质特别接近。 还编出他 们俩在洞房花烛夜, 两个人还对诗来着, 秦观对不上来诗还不准进去, 苏轼在旁边扔块石头, 然后这才对上来这诗,才让他进了洞房。编得有模有样、有鼻子有眼的。都不存在。为什么 民间要编排这个事,那就是因为感觉秦观和苏轼之间有一种非常亲密的、莫名的一种关系。
但是我们知道这前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132bb63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83.html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6)苏门六君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