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书报告

发布时间:2016-04-30 00:15: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富论》读书报告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之于经济学的地位,正如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之于物理学的地位。在当时看来,这本鸿篇巨著包罗万象,囊括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又将道理分析得清楚透彻。即便是放在今天,它对我们也是有极大的启发的。作者在书中用严密的逻辑进行层层分析,将社会现实抽丝剥茧提炼出一条条简洁有力的真理的功力,实在是令人敬服。《国富论》共五篇,接下来我也将分成五个部分对书中观点进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理解。

一、分工

我认为,第一篇的关键词便是分工。亚当斯密提出,分工可以为社会带来很多好处,“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是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在他看来,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极大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一、“劳动者的技巧能因业专而日进。”分工能够使劳动者专注在自己小部分工作上,从而提高技术的纯熟度。

二、分工可以“避免劳动者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是所耗费的时间”。人们在不同工作之间进行转换,总会产生间隙,无法一下子集中精力投入到下一项工作,这样就浪费了一部分宝贵的工作时间,分工便可以大大减少这类被浪费的时间

三、分工能催生“许多简化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可以做多个人的工作”。由于分工促使人们把自己的注意力倾注在一种简单事物上,人们就有更大的可能发现优化工作流程的方法,于是创造出省力的机械,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亚当斯密之所以介绍分工,是因为他坚信分工能使社会各阶层达到普遍富裕。我十分同意他的观点。据我观察,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每个人既有自己的专长,也有自己的薄弱的方面。分工使每个人都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一方面,进而促进生产的专业化,提高社会生产率,也使社会资源能够被更充分地利用。这样一来,各行各业的产量大增,于是,各位劳动者除了生产自己所需数量的产品外,还有大量产物可以出卖,结果每个人都能通过商品交易获得大量生活所需品,从而社会各阶层实现便能达到普遍富裕

二、资产的性质、积累和作用

第二篇,亚当斯密主要探讨了资产的性质它的积累以及使用。简而言之,资产的性质就是资产的分类亚当斯密主要将它分成了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其中流动资本就是指那些用来购买、生产、制造产品并卖出去获得利润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则是指用于购置和改良土地,购置机器和厂房的资本。

在书中,亚当斯密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积累资本的方法,正好对应了社会上的三种阶层: 以地租为主要积累资本的阶级是地主;以工资为生的是劳动者;以利润为生的则是资本家们。

他指出资本用途有四种:一、用以获取社会上每年所须使用的原生产物,是农业家、矿业家、渔业家的用法;二、用以制造原生产物,使适于眼前的使用和消费,是制造者的用法;三、用以运输原生产物或制造品,从有余的地方运往缺乏的地方,是批发商人的用法;四、用以分散一定部分的原生产物或制造品,使成为较小的部分,适于需要者的临时需要,是零售商人的用法。实际上,这四种方法已经包括了一切投资的方法。

三、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方式

本篇亚当斯密介绍的是不同国家财富增长的不同方式。他认为,财富的自然发展遵循一个基本的规律:从农业发展到工业再到国外贸易,这也是进步社会资本的流向。另外,值得指出的一点是亚当斯密在这一篇中指出了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这一观点让我深感赞同。首先,他认为城市的发展为农村的原生产物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其次,都市居民获得的财富常用以购买代售、未开垦的土地,这十分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的改良和开发利用。接着亚当斯密认为农村居民经常处于与邻人的战争和对上司的依附状态中,城市工商业的发达,则能让他们逐渐建立秩序。

这不仅让我想起历史上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的关系。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军阀割据的困扰,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此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工业也一直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着,经济发展实为艰难。到了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中国经济虽有了短时间的繁荣,但由于城乡的分裂,城市无法获得持续发展的资源,农村也无法依靠城市的带动效应发展自身的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城市和农村又重新建立了健康的怜惜,中国经济迈入了腾飞的阶段。到现在,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在向城市靠近,但同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中国的经济的发展碰到了一个瓶颈期。如何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如何在转型中谋求发展的生机,这是我们现在所需要考虑的重大难题。亚当斯密总结的城乡经济发展的生态,给我们现今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政治经济学

第四篇中,亚当斯密指出:“政治经济学的巨大目的就是减少外国商品的输入,增加本国商品的输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国家通常会采取两种手段:一、限制进口。凡是能由本国生产的产品,无论从什么国家输入,都一律加以限制。或者,在对某些外国的贸易中,如果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本国,便限制该种商品的进口。二、奖励输出。利用退税、发奖励金等方法激励本国商品的出口。或者,同别的主权国家签订有利的通商条约以刺激本国商品流出,再者,就是在遥远的国家建立殖民地,进行商品倾销。

我认为,在今天看来,亚当斯密的这些主张很显然是失去了它的指导意义因为保护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外国商品下达进口限制的做法,其实就是建立贸易壁垒。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想要建立这样的贸易壁垒只会越来越难。除此之外,当今世界的主权国家也不会一味地扩大出口,限制进口,因为这样既不利于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也不利于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看一则数据就知道了: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占14.14万亿元,进口占10.45万亿元。可以看到,这两个数字相差并不是非常大,说明中国也在有意识地防止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过大而带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五、君主和国家的收入

在第五篇,亚当斯密对自己的财政理念进行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阐述首先,作为一个自由贸易的支持者,明确反对政府干预市场的做法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不受欺侮、建立并维持公共事业”,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在经济管制上。正因如此,亚当斯密也是反对殖民地政策在上一篇中,提出殖民地国家大多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由此造成的经济垄断不仅使殖民地财富与资源大量外流,也阻碍了殖民地生产力的发展,制约了其分工的专业化进程。这样一来,殖民国与不能在与殖民国交易的过程中获得分工的好处,两国整体效益将会遭受损失。因此,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强调自由竞争才能促使资源向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的方向流动。

亚当斯密“自由放任”的主张再后来虽被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所批判但仍有它的指导意义对于世界来说,世界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组织的建立,就是为了促进全球或地区范围内贸易和经济的自由化的一种尝试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开放这个从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转变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做法是借鉴了亚当 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所做出的一种尝试。此后的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等的建立,也是这种理论进一步的现实化。可以看见的是,在这种尝试下,中国的市场经济在逐步取得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六、结语

尽管《国富论》距今年代久远,文章的语言略微有些晦涩难懂,其中的一些观点也已经于现代脱节文中举出的例子也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大,它毫无疑问仍然是一本值得研读的经济学经典。有人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并不是它能一直保持时代的潮流,而是时代的潮流中总能看到经典的影子。不说别的,光是作者那缜密细致的逻辑和层层相扣的推理,就能让我学习到如何从社会经济现实思考推演出抽象的经济理论。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或许就是我们研读经典的目的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155f8294afe04a1b071dedb.html

《《国富论》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