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笑谈》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9-12-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动物笑谈》课堂实录
一、诗意导入,感受人与“动物”的关系 师:请大家齐读这首短诗。 幻灯片出示(生齐读):
从来没有哪个国王 能够像所罗门这样 他能够和蝴蝶说话 就像两人闲聊家常
——〔英〕鲁德亚德·吉卜林
师:传说,犹太民族有一个著名的智慧之王,就是所罗门王。他在位40年,功勋卓著,更传奇的是,他曾得到了一枚魔戒,这枚神奇的指环可以让他和所有的动物自由交谈,这首诗记载的就是这个优美的传说。大家想拥有这枚指环吗?
生(齐):想!
师:今天我要交给大家三把钥匙,拿着这些钥匙你可以进入文本,找到拥有这枚指环的密码。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生(齐):《动物笑谈》。
(板书: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
师:《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康拉德·劳伦兹决定拾起这枚神奇的指环,去聆听动物的声音,去感受它们内心最真实的笑。“动物笑谈”,是一种怎样的笑呢?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看看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幻灯片出示
1 / 16



师:现实生活中,聪明伶俐的猴子被绑缚着跪地乞讨,强悍的公牛在人类利益的驱使下血腥争斗,高飞的鸟儿被关在笼中被迫与其他鸟儿打斗,连雄壮的大象也被皮鞭驱赶着供人娱乐,大家却看得津津有味,还一边喝彩,一边大笑,甚至旁若无人地指点着。你觉得本文是这样的一种笑吗?
生(齐):不是。
二、默读课文,把握“笑”的内容 (一)抓中心句,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怎样自读?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自己阅读、自己品味、自己分析、自己总结。老师呢?只是你们的助手,好不好?
生:(开心)好!
师:(笑)老师先给大家第一根拐杖,帮助大家获取第一把钥匙。 幻灯片出示
快速默读课文,抓中心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默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 (生读文章,圈画)
师:(穿插点评)文章有点长,不着急,读完再抬头示意。真好,这个女孩子在圈点勾画,她已经准确无误地找出了中心句子。现在不要告诉他们哟(该生自豪地微笑)。
师:6分钟后)好,大部分的同学已经抬起了头,谢谢。找到中心句的同学请举手。
2 / 16


(绝大部分同学都举起了手)
师:(微笑)太棒了,真是一个智慧而有效率的班级,我要为你们的语文老师点赞。考验一下大家的默契度,让我们齐读这句话生(齐):“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幻灯片出示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师:我们的第一次默读是成功的,也证明刘老师当好了大家的小助手(生笑)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与动物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笑,在笑谁呢?
生(齐):观察者自己。
师:(板书:笑、自己)难道只是笑自己吗?还有呢? 生(齐):被观察者。
师:对,被观察者,也就是那些动物(板书:动物)。同学们,你觉得什么地方最好笑?
1: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这个情节最好笑。 师:你做过这样的事情吗? 1:没有。
师:看来,可可真调皮,让人忍俊不禁。
2学母水鸭的情景最好笑,作者像鸭子一样在草丛里匍匐前进,还“吗嘎”地叫着,小鸭子们居然还真把他看成了母亲。
师:(扭扭腰肢)是啊!同学们,你们看过像刘老师这么胖的鸭妈妈吗? 生:(全体大笑)没有。
3:我觉得在火车站把鹦鹉从天空中喊下来的时候最搞笑。 师:怎么喊的?
3:像杀猪时候的嚎叫。
师:(笑)不用形容,你试着来喊一嗓子,怎么样? (生大笑)
3:(脸红,欲言又止)老师,能不能不喊?
3 / 16


师:(笑)你是淑女,不好意思。有没有男生来试一下。(没有男生举手)那我们大家一起来?(也没有人,众乐)。你看大家都不好意思,足以见得观察者自己的这种行为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生(齐):怪诞不经。
幻灯片出示:
“逗笑的主角”——怪诞、发疯的行为,让人惊奇; “有趣的配角”——可爱的动物们让人忍俊不禁。
师:同学们,笑自己,这是一种智慧,这叫幽默自嘲;笑动物,这是一种心态,这叫忍俊不禁。(用四川话)今天,我自己好搞笑哇;今天,这个动物好好耍喔
(全场掌声与笑声) (二)抓关键句,概括趣事
师:文章写了哪几件好笑的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默读思考)
师:(相机点评)同学们能自觉地勾画圈点,这是非常好的自读方法,请保持。1:我觉得讲了两件事情。第件事情是观察水鸭了;第二件事情是饲养鹦鹉。
师:聪明,你按照动物类别进行了分类。再想一想,还可以细化吗? (生沉默)
师:不着急,请回归文本,再次跳读课文,筛选关键信息。
2:第一件事,是我学着当母水鸭,小鸭子把我当成了“妈妈”;第二件事,是我与饲养的鹦鹉“可可”之间发生的趣事。
师:我与饲养的鹦鹉“可可”之间发生了哪些趣事?
2(思考片刻)首先是“我”大声地叫喊着可可,然后是可可将老先生的扣子咬掉了,还有就是可可把毛线缠在树上。
师:再请一个同学,简要概括这四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总共有四件事情。第一,“我”学着当母水鸭,小鸭子把“我”当成妈妈;第二,我对前来寻找我的可可大声喊叫,它居然听懂了;第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第四,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师:谢谢你!故事完整了。同学们,现在交给大家第一把钥匙,请大家记住。 幻灯片出示:
4 / 16


自读方法一: 抓中心句,概括内容 (学生笔记)
师:我们在自读时,要学习这样的自读方法,养成这样的自读习惯,培养这样的自读思维。
三、圈点批注,品读“笑”的表达
师:请允许刘老师继续当好助手。这四件事情中最搞笑的是什么呢?读到一处,我就会情不自禁哈哈哈哈——(师大笑状,很有感染力,学生也跟着乐起来)
师:但是我们不能只是“笑翻了”就完了,我们还要学会欣赏。当我们自读时,当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读出语言的精妙之处呢?这就是第二把钥匙,也是很好的自读方法——批注法。批注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自读方法,古已有之,最有名的有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重评《红楼梦》、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等等。
师:第一,选择自己觉得最逗笑的场面、句子或词语;第二,要分析出逗笑的原因,关键的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写得如此幽默。且看这一段:
幻灯片出示:
“这自然是一些外地来的观光客,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
师:这句话妙点有三:首先是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作者不顾自己的形象模仿母鸭子爬行的姿态,让人忍俊不禁;二是周围人的惊奇反应,侧面烘托出我的怪诞不经;三是“大把胡子”“大男人”的外貌描写,通过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具有调侃的意味。
师:你们愿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生(齐):不愿意。
师:那你们小时候捉过蛐蛐、蝈蝈这一类昆虫没有? 生(大部分):捉过。
师:那你们怎么捉的?难不成你们在那里叫“蝈蝈出来”,蝈蝈就赶紧出来说 5 / 16


报告,我出来了”?(生乐,师生大笑)
师:怎么捉的?
1:趴在地上,慢慢地靠近,然后再一下把它抓住。
师:哦,现在都长成了帅哥美女,吏注重形象了,所以不太好意思做这样的事情了(生乐,点头)这恰恰是作者的伟大之处!你们觉得刘老师能做这样的事吗?
生(齐):能!
师(笑):那我们走起(动作潇洒)—跟着刘老师去走进文本、贴近动物。 (师生大笑)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章,并做批注。
师:5分钟后)有发现的举手。一位,两位……有10个孩子举手了,我们班的孩子太可爱了。
师:没写完的,没有关系,旁若无人地进行你们的批注。 2分钟后,学生停笔)
2请大家看第14自然段,“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生根似的立在那里。”“到底”写出了我经过心里的挣扎,最终在大庭广众面前发出鹦鹉的叫声,“生根似的”写出了人们万分惊愕的情状。
师:同学们,这种分析法叫作抓关键词分析。有没有补充?
3“到底”写出了“我”的挣扎、难为情和不好意思:我思来想去,我到底该不该叫呢?叫的效果怎样呢?管他的,豁出去了,叫吧!第二个关键词“生了根似的”太有意思了,请大家看书上的这幅漫画:大家都定住了,吓惨了,我的妈呀!这是什么呀?(此时,学生表情夸张)。
(全场掌声、笑声)
师:抓住两处关键词,分别揣摩出了观察者的心理和旁人的情态,并且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这就形成了幽默效果。请你给大家模仿一下杀猪时的嚎叫声。
(生3摇头,不作声) 师:想不想听老师叫一嗓子。 生(齐)想!
师:那我献丑了。(清清嗓子,特别洪亮):“嗷……
6 / 16


(全场掌声与笑声)
4请大家看到18自然段,“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可可的淘气,也反映出了可可和作者的父亲关系很好,很亲密。
师:谢谢你,说得真好!你看,我们关系比较友好和亲密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在这里开心地笑(生点头)。和我们最亲密的人在一起的时候,甚至就想搞点
生(齐):恶作剧。
师:面对一个陌生的人,你们会搞恶作剧吗? 生:(摇头)不会。
师:这恰好说明“我”和可可关系很亲密,“我”已经走进动物的内心世界。 5请大家看第15自然段,“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围在腰际。”这段话运用动作描写,通过“弯”“走”“抓”等动词写出老先生的气愤,同时可以看出老先生的滑稽可笑,侧面写出了“可可”的调皮。师:你很厉害,解读到两层:第一层老先生“生气”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她还把我们的思维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侧面写出了鹦鹉可可的调皮和搞笑。师:同学们分析到位,这就是本文的语言特色。请大家齐读(幻灯片出示)
本文语言特点
语言诙谐,活泼有趣; 细节传神,生动形象; 修辞运用,风趣幽默。
师:同学们,请接好我给大家的第二把钥匙:幻灯片出示 自读的方法二
圈点批注,品读关键语句
四、知人论世,挖掘“谈”的内涵 (一)回品文本,深挖情感
师:情节有趣,语言幽默,人和动物都好笑,果然是“动物笑谈”啊。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更高的层次:品完“笑”后我们将接着“谈”,谈什么呢?谈作家作品, 7 / 16


谈人生感悟。
(板书:谈作家作品人生感悟) 幻灯片出示
这自然是一些外地来的观光客,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
师:同学们,还是这一段材料。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段话很搞笑,但是搞笑的背后是什么呢?
幻灯片出示
感悟:作者对水鸭子的耐心和爱心,对水鸭子的理解。而周围人的反应,也从侧面烘托出作者研究时的专注、忘我的精神。
师:请大家再次回到文中,涵咏语言,从文章的蛛丝马迹中去感悟文章背后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
幻灯片出示
跳读课文,回品关键性语句,思考:这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让我们发笑的事情背后,可以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1:请大家看第1自然段,“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从“疯人院”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我”在研究动物过程中的那种专注投入和忘我的精神,以至于旁人都把“我”当作疯子了。
师:“我”真的是“疯子”吗 生(齐):不是。
师:你看,刘老师是疯子吗?(做手舞足蹈状) 2:不是。
师:那你觉得刘老师是什么?
2:幽默风趣,充满激情,充满智慧,我喜欢你上课! (师生乐,全场掌声)
师:谢谢你!刘老师会化表扬为动力,继续当好助手。这种“疯”是指什么? 3:疯狂与投入。
8 / 16


4:疯狂地专注,疯狂地投入,疯狂地痴迷! (师生掌声)
师:谢谢你,你理解得很好。他为什么这么疯狂?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些动物,真正理解它们。同学们,你喜不喜欢动物呢?
(生齐:喜欢)
师(四川话):哪样子喜欢呢?喜欢时,它们是快乐包,我们任意耍;不高兴时,它们是出气筒,随便整(师动作夸张,师生大笑)。这是喜欢吗?
生(齐):不是
(二)援引资料,知人论世
师:“疯子”其实不疯,它折射出作者研究的专注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恰恰是这种品质成就了他,所以后来劳伦兹成了著名科普作家和动物学家。
幻灯片展示作者图片和主要成就
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
师:这就是我们的可爱的、有趣的作者。他的著作《所罗门的指环》,值得大家一看,我是在晚上带着笑意看完,并带着笑意入睡的。文章中有一句话,请大家齐读。
幻灯片出示
你对大自然知道的越多,就会更深刻、更持久的为它迷人的真相所感动。
——《所罗门王的指环》
师:所以,他深深地沉浸在自然之中,常常与动物们乐此不疲地玩乐。“我常常光着身子,跟它们疯在一起,我们一起在水里爬来爬去,或是在水里戏水。”英国著名诗人塞缪尔·泰勒说过一句话,可以作为作者的研究注脚,请齐读幻灯片出
共同患难方知相互同情。
——〔英〕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师:疯吗?
9 / 16


生(齐):疯! 师:癫吗?
生(齐):不癫!(全场掌声与笑声) 师:这是一种什么情怀?
5:对动物万分痴情,并痴迷于研究。痴心一片,天地可鉴! (全场掌声)
师:这就是科学家的精神。如果我们都循规蹈矩,怎能走进动物?如果我们味地板起面孔,怎能和它们成为朋友?如果我们不低下身段,动物又怎能看到我们的笑容,听到我们的声音,甚至听到我们的心跳呢?作者曾经这样说过:
幻灯片出示:
我很少嘲笑动物,如果我嘲笑了动物,事后通常会发现,我嘲笑的其实是我自己,是人类,因为那是动物在多少有些无情地、讽刺地扮演我们。他们所嘲笑的,在我看来却是十分神圣的:生命起源之谜、创造与造物主之谜。变色龙、河豚或食蚁兽的怪异模样,在我心中引发的不是好笑,而是种敬畏之情。
——《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嘲笑动物”
师:是啊,“笑谈”的背后,实则是尊重与敬畏,实则是痴心与爱心。 幻灯片出示(生齐读) 诗人的情怀 科学家的谨严 孩子般的心肠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具备两点:诗人的情怀和孩子般的心肠。我们的年龄如诗如画,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但我们缺失的是一份科学家的谨严。希望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获得科学家的谨严时,不要丢失诗人的情怀和孩子般的心肠,否则,你只能成为一个冷冰冰的人。
(生表情庄重,并做笔记) 幻灯片出示:
自读方法三:知人论世,学会反思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自读课文有几把钥匙啊?(生齐:三把。)紧握这三 10 / 16


把钥匙,你就能打开自读课文的大门;而紧扣本文的语言细品其精髓,你就会手握“指环”,真正地走进动物、了解动物,甚至和动物交谈,成为动物的朋友。
五、拓展思考,布置作业
师:不善于读书的人犹如在砌墙,读的书越多,砌的墙越高,最后把自己深深地囚禁在其中;而善于读书的人犹如在开窗,读的书越多,通向世界的窗口越多这其中的区别是什么?(停顿)这就是思考的力量!请大家再看一个片断。
幻灯片出示:
如果在六月一个美好的日子,你突然撞见如下情形,你会如何反应:一阵杂乱的嘎嘎声从高高的屋顶传来,一抬头,你看到一个长着犄角、尾巴和爪子的魔鬼,还吐着舌头散热,从一个烟囱爬到另一个烟囱边,四周围有一大群黑鸟,那叫声简直要把你的耳膜刺穿。这让人惊慌的场景也许把你搞糊涂了。其实魔鬼正拿着钳子往小寒鸦的腿上套铝环,套好了之后,他又小心地把小鸟放到窝里。当我给所有小鸟都套过环后,低头一看,头一次发现村里的街上有这么多人。他们都在仰着头向上看,表情和花园栏杄旁的游客一样,脸上写满了惊恐。如果我此时亮明身份来解释,可就被寒鸦们认出来了,于是我就友好地摇了摇自己的魔鬼尾巴,消失在阁楼的暗门之后。
师:猜猜这个人是谁? 生(齐):就是本文作者。
师:你们真聪明。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我”很“逗笑”呢? (生阅读、勾画、批注2分钟)
1穿戴很逗笑。你看“一个长着犄角、尾巴和爪子的魔鬼”,比万圣节的恐怖面具还笑人,还有“吐着舌头散热”,可以看出他真的累了、热了。
师:有角度,有原文,有理解,好,请继续。
2动作也很可笑。你看他“从一个烟囱爬到另一个烟囱边”,居然是为了“拿着钳子往小寒鸦的腿上套铝环,套好了之后,他又小心地把小鸟放到窝里不可思议啊!(生乐)还很小心哟,看来这个魔鬼空有凶恶的长相,却是慈悲的心肠,太好玩了!(师生乐,掌声)
师:你把我也逗乐了。一个“居然”就有了幽默的意味,也串联起看似毫不相 11 / 16


关的两处动作,最后的总结有对比,有力量,有智慧。谢谢你!
3还有村里人的反应也搞笑。“他们都在仰着头向上看,表情和花园栏杆旁的游客一样,脸上写满了惊恐。”可见,他们应当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人,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师:这就从侧面体现了作者行为的“疯狂投入”和“怪诞不经”。还有吗? 4最后的结尾也好笑。“如果我此时亮明身份来解释,可就被寒鸦们认出来了,于是我就友好地摇了摇自己的魔鬼尾巴,消失在阁楼的暗门之后。”“我”这样一个魔鬼,却会“友好地”摇尾巴,然后悄悄地离开,“消失在阁楼的暗门之后”所以,结尾也好笑,在意料之外。
师:是啊!在意料之外,却在(生齐:情理之中)人物可笑,场景搞笑,细节也逗笑。如果说,幽默的背后是执着,好笑的背后是什么?
5:是对动物执着而疯狂的热爱,是对动物科学而纯粹的研究。
师:是啊,这笑的背后是执着,是疯狂,是科学,是纯粹。这样的笑,不是我们之前看到的冷漠的笑,更不是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的没心没肺的笑,而是更多发自内心的最真诚、最纯净的笑。这样的笑是尊重,是和谐(板书:尊重和谐),就是人间的天籁之音。
幻灯片出示

6我们不能够道貌岸然地停留在喜爱动物的空口号上,一定要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这样的笑是尊重,是和谐,这样的“笑谈”就是人间的天籁之音。
(全场掌声)幻灯片出示
12 / 16


如果有比我们人类更高一级的动物存在于世界上,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人类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一番境地呢?
师:请大家课后阅读《所罗门的指环》,相信你一定会喜欢这部作品,并获得人生的启迪。下课。(全场长时间掌声)
教后反思
教学《动物笑谈》,认真反观录像,并对照教学设想和教学设计,总结得失,对“自读课”教学认识更加深刻,亦让我获益匪浅。下面结合“自读课”教学的理性追求与实践路径进行自我反思,以期获得更大收益。
毋庸置疑,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可以获取文本传递的丰富信息,同时也可以获得如何传递信息的技能与智慧,但现实不尽如人意,“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
以前的教材,阅读体系为“两读”,即精读和略读。精读课文的处理通常是精讲、精练、精评,略读课文也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觉得不会考,于是不读、不讲、不练;二是觉得会考,于是精讲、精练、精评。长期以来,课型不明,定位不清,措施不当,所以效果不佳。
基于此,部编教材在阅读体系构建上进行了改变,将以前的“两读”体系变为“三读”体系,即“教读”“自读”加上“课外阅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这一切都是指向“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读”“自读”,顾名思义,一是以教师教方法、练思维、育习惯为主,一是以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思考、自我提升为主,各有侧重,教师在处理时更易理解,操作更明确。“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通过课上的“教读”与“自读”,再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广泛积累、熏陶濡染、形成素养,这可能才是阅读教学真正应有的样子。
“自读”是“教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能否打通从课内到课外的节点,能否实现“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目标,“自读”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形容,“自读课”是阅读教学中的硬骨头,因为它是阅读方法转化为阅读能力的训练地,是学生从“他主阅读”走向“自主阅读”的实践场。本课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要真正地实现“自读课”教学的理性追求,还需要在 13 / 16


今后的课堂中不断探索,确保落实以下几点
一、明确“自读课”定位,是“自读”课堂教学的前提
什么是“自读课”,我认为至少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二是课堂以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为核心。当然,“自读课”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读,更不是粗放地放羊式教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教师的行为也要保证两个要素: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读;二是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
但是“自读”不是“教读”,教师做好铺垫后剩下的就尽量交给学生吧,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思考、去交流、去总结。阅读素养,一定是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得以提升的。基于此,我们认为要保障学生“自读”,至少要具备两大要素:一是学生的语文阅读活动时间在三分之二以上;二是教师遵守“自读课”教学“三不讲原则”,即学生已经知道的教师不自以为是地讲,学生阅读之后就能知道的教师不越俎代庖地讲,教师讲了之后学生还是不明白的教师不故弄玄虚地讲。总之,教师先要“有所为”,学生才能有所获;但教师更为重要的是“有所不为”,学生才能真正地形成“自读”能力。
当然,在自读课的课堂上,老师要有勇气忍受“自读”课堂的安静,要有智慧享受“自读”课堂的孤独,因为此时的静,是学生思维的飞翔,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建构阅读能力。
二、充分考量学情,是“自读”课堂教学的基石
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这是“自读”教学的起点和关键。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倡“有意义学习”,他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中指出:“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读懂学生,理解学生,是教师生的功课。
如何明确起点?它需要教师同时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针对学情,明确学生“自读”需要教师教什么;二是创设情境,明确学生可以怎样“自读”。根据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自读教学要关注什么起点?学生自读的兴趣,自读的时间,自读的方法,自读的能 14 / 16


力……
从自读的过程来看,“老师教了”不一定代表“学生读了”,“学生读了”也不定代表“学生会读了”,所以,在“自读课”上,教师应当追求如何让学生“读得充分有效”。如何有效?我们要基于学习环境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后做出判断与取舍,追求“自读”课堂设计“简约而不简单”,实际上是追求课堂教学目标的聚焦,大胆取舍方能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目标聚焦方能让学生深入读书。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兴趣和自读能力?一是创设“自读”氛围,提高自读兴趣。最好的办法是与学生一起读书,一同享受,坚持对话……二是设计活动,培养自读能力。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历出发,让自读方法循序渐进,让自读活动丰富多彩,从想读到会读,最后达到“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读书”的乐读境界。三是不断激励,养成一种自读习惯。给学生播下阅读的“种子”,使他们能够饶有兴趣地自主阅读,从课内自读到课外阅读,读整本的书,提高自读的数量与品质。
三、合理而有效地解读文本,是“自读”课堂教学的关键
只有独到而深刻地解读了文本,才能真正地确定“自读课”教什么。余映潮老师说过,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在“自读”课堂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将文本的读者价值转化为教学价值,还要带领学生在“自读”中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否则,学生以消遣和娱乐的视角来进行自读,是不能真正地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自读目的的。
进行文本解读,我们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在观念上不自以为是;二是在态度上不投机取巧;三是在行为上不浮在表面。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通常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有三个前提:一是学情分析,可以把它称之为了解“这一群”;二是文体特征分析,可以把它称之为知晓“这一类”;三是文木特质分析,可以把它称之为把握“这一篇”。从“这一群”到“这类”,再到“这一篇”,奠定了“自读课”文本分析的“铁三角”,能够建构起文本价值的“教学性”,从而明晰“读什么”与“怎么读”的核心问题。
15 / 16



四、灵活处理教法与读法,是“自读”课堂教学的艺术 概括起来说,在教法上要注意三个关键词:整合、灵活和生活。
整合已经教过的单元和正要教的单元的阅读方法,整合本单元的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培养日标。明确“这一篇”自读课文在整本书、整个单元中的独特地位,以此精准定位,精确定教,精细定学,以促进相应的自读能力和素养的真正落实。
灵活处理读法的多样性与必要性之间的关系。读书方法不是机械单一的,往往需要综合使用。即使是默读课,也不能上成“哑巴课”;纵然是朗读课,也不能上成“沸腾课”。默读有“四不原则”: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但我认为这仅仅是为了提高速度,其“不回看”有一些不合理,也有些不合情,因为在日常的读书中,我们常常回看,更何况是“学习型阅读”而非“消遣性阅读”。怎么办?可以整合默读、寻读、朗读、品读等形式,可以将它们分别侧重于快速把握整体、筛选关键信息、训练口头表达和揣摩语言运用等方面。如此可以相辅相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使“自读”也变得生动起来、有味起来。
从本课堂的片断中不难看出,给学生一个时空,他们即可慢慢成长;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便会还你一份惊喜。这或许就是自读课教学的真正魅力所在吧。
当然,“自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的课堂应当是学生与文本的真实对话,是心灵与语言的有效沟通,学生收获的是知识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享受的是生命拔节的成长快乐。在这个方面,本节课仍有许多功课要做。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16 / 1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1f1788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6.html

《《动物笑谈》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