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发布时间:2020-02-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知人论世
陶渊明(352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二、注释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有更好的翻译: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邑人:同县的人
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规: 计划,打算。(词类活用) 果:实现。 未果:没有实现。 寻:不久。 终:死亡。
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三、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中人语(yu第四声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黄发(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垂髫(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不属于150实词范围内) 具:通“俱”,完全、详尽

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出自本文的词语:(今义) 世外桃源:指环境幽静或安逸的地方。 豁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已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事物。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四、译文
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它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五、赏析
《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是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
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
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花源村民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六、练习题
1.解释划线的字词。 ⑴武陵人捕鱼为业。 ⑵落英缤纷。 ⑶渔人甚异之。 ⑷屋舍俨然。 ⑸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⑹阡陌交通。 ⑺黄发垂髫。 ⑻便要还家。 ⑼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⑽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⑾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⑿不足为外人道也。 ⒀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⒁及郡下,诣太守。 ⒂寻向所志。 ⒃遂迷,不复得路。 ⒄欣然规往。 ⒅未果,寻病终。 ⒆后遂无问津者。 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翻译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⑤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依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桃花源准确所在地在哪?



4.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中人”都说了些什么呢?

5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呢?

6.本文按渔人进出桃花源的( )为线索,以( )为顺序。先是写( 然后写( ,接着写( ,最后又写(

7.写出几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8.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9.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郭沫若的“天上街市”,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10.默写题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桃花源记》中,突出桃花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桃花源记》中,突出桃花源内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桃花源记》中,反映桃花源与世隔绝,完全感受不到时局变迁、朝代更迭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 1.解释。
作为。⑵繁多的样子。⑶以…为异,感到奇怪。⑷整齐的样子。 类。⑹交错相通。⑺指小孩。⑻通“邀”,邀请。⑼妻子和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⑽竟 更不必说。⑾邀请。⑿值得 对,向。⒀沿,顺着 从前的、旧的 作标记。⒁到了 到,拜访⒂先前做的标记⒃于是⒄计划⒅实现 不久
访求、探求⒇详细
2.翻译句子。①这时土地平坦宽广,房屋规则整齐,有肥沃的田地、清澈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②这里边(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和外界人一样。③(他们)自己说(当年)祖先(为)逃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④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情)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⑤(他)寻找以前所做的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3武陵一条两岸都是桃花林的小溪的水源处。
4.①讲社会的动乱、黑暗和秦朝以后的变迁。②讲桃源外人民所受的苦难。③讲统治者对老百姓残酷剥削和压迫。
5.①忽逢桃花林。②渔人甚异之。③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6.行踪 时间先后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离开后再寻桃花源。 7.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怡然自乐

8.寄托了没有战乱,没有贫穷,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过着自食其力,幸福美满生活的社会理想。9.都是表达作者对理想社会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10.默写题
1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2d84dab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3.html

《桃花源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