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故事征文

发布时间:2020-05-28 02:02: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的读书故事征文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今年是建党九十四周年,又一个“七一”即将临近。细数入党已十二年,从热血军营到交通运输执法岗位,总有一身制服陪伴着我,我深知这份职责的重量。作为窗口单位的谏壁船闸,处于和船民打交道的第一线,我们既要当交通行业的螺丝钉,为民服务,热情执法,又是共产党员形象的代言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者,承载了党的责任和使命。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誓词,对于80′后党员的他来说,誓词就是目标、就是标准、就是行动,“没有‘大家’哪来‘小家’,‘大家’幸福‘小家’才幸福啊。”这是一名80′后党员身体力行后的深刻体会。
我的读书故事
  要说书,我还真谈不上是一个爱书的人,对于书,我总是漫不经心,有意思就读,觉得没意思就放弃,不过在我班上,爱书人士还真不少,在广阔的校园之中,看到成群结伴的读书人必定非本班莫属。在我心里,似乎读书是消磨时间的一个利用工具,而对于他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次品尝,在老师的课堂里会经常提起有关历史人物及历史典故的时候,多读书的人将是最好的见证,我没曾真正去品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过,看似敷衍又无法从中真正吸取精华的体验,又谈何意义,真的只是敷衍罢了。
    我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欧阳海之歌》。那是1969年,我13岁,书是我从村里伙伴那里借来的。那时“文革”甚嚣尘上,许多“文革”以前出版的优秀作品,被批判为“毒草”,县城书店里见不到,图书馆也被封存,而村里读书更难。好在一些伙伴那里还藏有一些旧书,如《三国演义》《家》《铁道游击队》《连心锁》《苦菜花》《迎春花》《破晓记》《烈火金钢》《暴风骤雨》《红日》等等。这些书,一般都没了封面,卷了边角,有的还前后缺页,没头没尾,甚至不知书名。但只要能借到,我便如获至宝,读之如饥似渴。
  听说和经历的区别,在于能不能感同身受。与他并肩走过“”芦山地震,我更加明白父亲那句话的深意,“有灾难党员要挺身而出,没有灾难党员更要带头示范。”
  我知道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在这个组织的活动中,让我加强了对党的认识,我为自己不断向党靠近而感到欣喜,我告诫自己要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放松,好好学习,全面发展,在各方面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72年,我上了县城的高中,就时常有机会去逛书店。那段时间,政策好像宽松了一些,陆续有些“文革”前出版的长篇小说被摆上了书架,例如《创业史》《艳阳天》等等;也有一些新书,如《沸腾的群山》《渔岛怒潮》《海岛女民兵》《高玉宝》(根据旧版改写)《金光大道》,还有一些短篇小说集。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我便不惜代价买来,视若珍宝。那时买书,需要向母亲要钱,我们家“富有”的时候,也只有七八块钱,还时常出现亏空;而那时生产队社员的口粮不够吃,母亲还要用这些钱保证一家三口“不断顿”。现在想来,也真难为了母亲。
    读了两年高中,那时不兴考大学,我便回生产队劳动了,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什么农活儿都干,而且没日没夜。我最喜欢的农活儿,是浇地时“看畦子”,因为这可以使我有时间看书——水放到畦子里流着,我便拿出随身携带的那些“旧书”来看。晚上“连轴转”,那是为了多挣工分。月底队里亮出工分总表,我的挣的工分遥遥领先于别人。我一个十七八岁的书生,如此吃苦耐劳,大大出乎村里人的意料,也赢得他们的羡慕与赞美,说没想到我能吃这样的苦。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之所以这样甘于吃苦,为了生计的同时,也是为了报答母亲。
    冬季里的漫漫长夜,窗外西北风呼啸着,屋里生不起火,着实冷得令人难耐。点亮油灯,冷炕上铺了被褥,先是和衣而卧,一边凭体温暖着被窝儿,一边在灯下读书。寒夜太冷了,油灯瓶子里那种劣质柴油,竟渐渐冻成一个冰疙瘩,油灯的火苗竟如绿豆大小。我不得不用手攥住油灯的瓶子,把冻结的柴油暖热一些,融化一点,使火苗不至于熄灭,每每持续到深夜。我的眼睛,就是那段时间近视的……多少年后,母亲当着我和新婚的妻子,说起当年的艰难,居然满含歉意,说要是她有钱打煤油的话,油灯也不至于那样暗,也就不至于让我眼睛近视了……母亲这番情怀,居然让我一个成家立业的男子汉,不禁声泪俱下。
  不知不觉中我已工作了两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和觉悟的提高,党的轮廓在我的脑子里逐渐清晰。电影里认识的江姐以及小时候刻在心中的英雄成了我工作的榜样。进修期间,我还参加了乌鲁木齐市中专学校作文竞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受到极大的鼓舞。
    我在村里,前后总也读了百八十本书吧,是这些书,填补了我的精神世界,伴我度过了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1978年,我考上大学,这让村里人们羡慕不已,他们看我的眼神都格外有光彩,说我那些书没白读。其实他们不知道,那些旧书,跟考上大学没有必然联系。不过换个角度说,那些书还真的没有白读,我们中文系的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学课程,老师都要求读相关作家的作品,而这些作品,我当年就读过不少,这时就不用像我那些同学们没日没夜地苦熬苦读了,而只从图书馆借了以前没读过的书来读,还真省了些力气。
  大概是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号召加入少先队。“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句歌词最打动我。我当时的理解是:“少先队员就是共产党员的接班人”,所以我渴望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当时报名申请这些程序都没有,完全由老师定,等老师宣布了名单我才知道第一批没有我。在当时,我小小的心灵像受了莫大的打击。还好第二批我如愿以偿入上了,我高兴了好一阵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想来,我当年读那些“旧书”,纯粹是为了填充贫乏的精神世界,而根本没想到什么实用价值;其实,那也是人生必须经历的阶段,是认识世界的一个途径,生活经验、人生感悟的必要补充。读书,不仅教人认识生活是什么样子,而且让人懂得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读书对人生也有塑造作用,如果不读那些书,我不会是今天的我。从当年的读书,到出版了几本书,加入了省作家协会,我真得感谢生活的赐予。生活本身,何尝不是一本书呢,我从中读出了许多味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2f77e4d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a.html

《我的读书故事征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