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的诗歌赏析

发布时间:2014-11-02 21:34: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穆旦的诗歌赏析

穆旦,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是九叶诗派成员之一。尤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现代派诗歌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受所处环境和的影响,以及他个人的经历,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一. 前期诗歌内容

穆旦所处的时代,是个动荡的时代。他用他的诗记录现实,记录那个时代的中国。以1948年为界,将他的诗分为前期和后期。

1948年以前的中国,是残损的。日寇的铁骑践踏着我们的国土。受时代的影响,前期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忧患意识。在“七七事变”后,穆旦在10月随大学南迁长沙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一路所见所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年,连续发表《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从空虚到充实》、《赞美、《诗八首》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赞美》中,诗人用众多意象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饱经摧残,人民备受欺凌,生活步履维艰。正如诗中所写“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干枯的眼睛”早已流不出泪水。尤其是在诗的第二节,他塑造了一个受难者——农民的形象。农民代表中国众多的劳苦大众,尽管他们辛勤地耕耘却很难再维持生计。“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突然想起来有人曾经说过“战争是政客之间的玩的游戏”,可战争带来的灾难却是由人民大众来承担。在战争的摧残下,中国的民众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凝重的情感下,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不屈,人民在苦难中选择抗争,哪怕前方面临死亡。

穆旦也选择了抗争,24岁的他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在参军期间切身体会到了战争的无情与残酷。热带雨林,他艰难前行,看着死去的战友,心一次次的被捶打,原来生与死只是瞬间。尤其是在胡康谷底撤退时,正值缅甸最猛烈的雨季,野人山成了水中孤岛,孤立无援情况下只能前行。当时随军的一位医生记录到:每100米就有10~30具骨架的道路。穆旦将这一切写入了诗中《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没有人知道我,我站在世界的一方。”野人山,进退维谷,哪怕走下去,也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热带雨林要把他们的血肉脱尽。“疾病和绝望,和憩静,要我依从。在横倒的大树旁,在腐烂的叶上,绿色的毒,你瘫痪了我的血肉和身心!”祭歌中,穆旦道出了一切“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留在这里的只是滋生树干的英灵。

二. 后期

48后,经历了苦难的他选择了赴美留学,53年初回国。在回国的几年后他又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先后十年受到管制,批评,劳改,停止了创作。直到75年才恢复诗歌创作。例如《智慧之歌》、《停电之后》、《冬》,《冥想》。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所经历一切磨难后的从容,也有一些寂寞孤独。“人们对我说:你老了,你老了,但谁也没看见赤裸的我,只有在我深心的旷野中/才高唱出真正的自我之歌”(《听说我老了》)。我比较喜欢他后来的那首《冥想》,这是他老年时的内心独白,是他对人生一种顿悟。如果说这首诗是酒,那就是他酿了一辈子的酒。尝一口,觉得苦涩,咽下后,觉得辛辣无比,似火一般,仿佛要把五脏六腑烧尽。当他面对坟墓时,以冷眼回顾过去,看一生悲喜,消失在亘古荒漠,说道“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平淡的语言却震的人久久不能平静。会不觉想到,当我在油尽灯枯之际,又是否能像他一样面对自己的人生。

他波折一生,留下许多优秀作品。从作品中,读到的不仅是他的经历,还有我们对自己的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32196e2b9d528ea81c779d5.html

《穆旦的诗歌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