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川僧冠绝大宋国探源

发布时间:2023-04-15 18:12: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南宋川僧冠绝大宋国探源
作者:唐希鹏 向世山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06

〔摘要〕南宋京城临安府(今杭州)是全国佛教活动中心,一大批川僧群集在这里,成为当时一个著名的文化现象。川僧大量东游杭州的最直接原因是由于宋蒙之间的战争频频爆发,第二个原因是江南禅法最先进,形成凝聚效应。解析10位高居都城敕差寺院住持的川僧,可明了川僧跨省学禅和成长为法门龙象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四川禅僧;南宋禅宗;江南佛教
〔中图分类号〕B9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6-0139-
禅宗产生后,逐渐成为引领中国佛教前行的航标,僻处西南边陲的四川本土的佛教发展水平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落差。四川僧人展开了追逐新潮的行动,自唐以来,一波接一波,前往南方禅法激荡之地,虚心叩问,钳锤精进,终于攀跃上一个又一个高峰,许多川僧一跃而成为法门龙象,誉播丛林。川僧英才群聚的文化现象,以北宋蔪州(今湖北黄梅)五祖山、南宋京城临安府(今杭州)为最。前一现象笔者曾做过初步研究1,后一现象将在本文得到集中论述。 (一)
禅宗发展到宋代,已达巅峰,是禅道烂熟时代2。但是,南禅五家七宗的命运却是各不相同。沩仰、法眼、云门三宗先后绝嗣,唯余临济、曹洞二宗。在北宋中期,临济六世法孙楚圆禅师(9801039)的门徒黄龙慧南(10021069)和杨崎方会(9921049)分离门户,下开黄龙、杨岐二派。然到南宋,黄龙派八传下衰歇,杨岐派兴盛逾前,但是,诸派传承也是命运各异。方会弟子有守端、仁勇等12人,守端又传法演等12人,法演之下有清远、慧勤、克勤等22人。克勤门庭大盛,弟子名存灯录者多达31人,尤有大慧宗杲(10891163)、虎丘绍隆(10771136)二神足下开大慧、虎丘二派。在南宋朝,大慧派名噪丛林,盛极一时,惜六传以后便消亡,而绍隆默默承传,经应庵昙华(11031163)到密庵咸杰(11181186)忽然兴盛,门下三高足开出曹源(道生)、破庵(祖先)、松源(崇岳)三派,皆法裔繁盛。在南宋,禅宗发展的主流就是这些杨岐派的子孙,其中,多有川僧闪耀其中,上面提到的法演、清远、克勤、破庵都是川僧。然而,宗派兴衰的法场却是远离巴蜀的江南。于是,在长江上游与下游分别出现这样的场景:处于下游的京城临安府是全国佛教活动的中心,成为东南佛,对巴蜀僧人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而在上游的四川却面对南下的蒙元大军,时刻面临侵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与战争的局面,佛教的发展受到极大遏制。南宋末期宋蒙之间的冲突与战争延续50多年,四川残破,影响巨大。
最早记叙四川僧人大规模留学江浙的是南宋诗人、文学家陆游(11251210)。陆游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入蜀,路经湖北荆州二圣寺,记录当时情形云:荆州绝无禅林,惟二圣而已。然蜀僧出关,必走江浙。回者又己自谓有得,不复参叩。故语云:下江者疾走如烟,上江者鼻孔撩天。徒劳他二佛打供,了不见一僧坐禅。’”3下江指出省,上江指返乡。据陆游观察,蜀僧跨省前后反差极大,这是当时心态的反映:未习禅宗前感到很自卑,到南方学到禅法后又骄傲自满。
曾在元明两朝任高官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危素(12951372)在为著名川僧雪窗悟光12921357)撰写的塔铭中曾提到四川禅僧在宋朝杭州的辉煌成就:
宋自南迁,都虎林,大刹相望,其说法居尊席者多蜀之大浮图师。若无准范公、北涧简公辈,声光震辉,号为极盛。国朝既混一宇内,蜀土宁谧学佛之士游东南者,何可其未数数然也!4
雪窗悟光是元朝人,出生于四川新都杨家,曾任宁波阿育王寺住持。危素提到的无准和北涧,就是南宋朝两个著名川僧,即无准师范(11781249)和北涧居简(11641246)。 在南宋四川佛教史上,导致川僧大量外流的最大因素是宋元战争。理宗宝庆三年1227),成吉思汗武装侵掠四川事件,这是蒙古与宋朝之间发生的第一次武力交锋。绍定四年(1231),新任蒙古大汗的窝阔台遵照成吉思汗假道于宋攻金的遗旨,强行借道汉中伐金,当时的四川制置使先是委曲求全后是胆寒逃命,致蒙古军攻破许多城池,劫掠粮草。自那以后,蒙古军侵掠。烧杀,膏血原野,天府之国繁华景象不复存在,蜀之辛卯(1231)以来,士夫军民死于兵者不知几百千万5。幸存者逃难不已,僧人也不例外。
元代著名文人袁桷(1266-1327)在为无准师范徒孙、西岩了慧弟子东岩净日撰写的塔铭中提到四川僧才东流热潮的始因:
绍定辛卯(1231),蜀破,士大夫蔽江东下。成都大慈寺主、华严教僧之秀朗,率弃旧业,以教外传游东南。若痴绝冲、无准范,导达后进,表表名世者,皆其门人,而范之成就益6
东岩净日(12201308)是宋元交际时期的名僧,曾住持名寺宁波阿育王寺、天童寺。净日的师父西岩了慧(11981262)是四川蓬州(今蓬安县)人,到浙江参禅,曾住持宁波天童寺。袁桷记叙了一段四川佛教史上改宗事件。成都大慈寺是川西平原佛教活动的中心,以壁画、讲经、建筑规模宏大著称于世,其中,讲经以讲大乘经论为特色。川僧出家后一般都会到大慈寺听经。所以,川僧经论底子深厚,到江南一经禅门宗匠逼拶提撕破关就能云开日出。袁桷提到了两个川僧是无准师范和痴绝道冲(1168124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除了上述提到的川僧外,还有其他巴蜀僧人源源不断地到杭州来求学问禅,著名者如真歇清了(10911152)、瞎堂慧远(11031176)、万庵道颜、少云振昙(?1196)、最庵道印、空叟宗印、破庵祖先(11351211)、高原祖泉、无准师范(11781249)、北涧居简11641246)、石田法薰(11711245)、古月祖照、即庵慈觉、痴绝道冲(11681249)、无明慧性(11601237)、保福晦岩、金山善开、别山祖智(12001280)、环溪唯一(12021281)、兀庵普宁(11981276)、西岩了慧(11981262)、希叟绍昙、石溪心月(?1255)、兰溪道隆(1213-1278)等。川僧活跃于江浙,并且表现优异,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两宋之交的著名禅僧应庵昙华在庐山归宗禅寺上堂时对大众感慨道:
大宋国里只有两个僧,川僧,浙僧。其它尽是子,淮南子,江西子,广南子,福建子7 也就是说,从整体上看,浙僧与川僧是两大优异群体,水平和影响均超越他省禅僧。但是,川僧为什么能够在大宋国里力压群雄,英才辈出呢?南宋末年著名高僧、佛教史家志磐在其名著《佛祖统纪》中对此尤表不解。北宋初雍熙二年(985)朝廷针对广东旧俗颁下一诏:岭南粤俗,杀人祭鬼,僧置妻孥。所在长吏诫厉,以顺正教。志磐对此大加赞赏,并结合自己的见闻予以评论:
磐少时客南海,见乡落僧居畜妻养子,皆能执钹鼓从事于赴请。问其度牒否?则曰:于本郡给帖耳。此等皆因守郡者规微利,而不知慁渎三宝之为过也!今此诏旨专戒长吏,可谓得护法之心焉。尝闻:蜀僧在乡多畜妻子,平时习熟,公私不以为非!今之西蜀游学东南者,真成出家之士也!8
志磐感慨蜀僧在川与出川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恰合川中古语在川一条虫,出川一条。深刻的原因就在于,现象的差异与各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紧密相关。 (二)
杭州佛教的巅峰时期是南宋,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寺院的数量与等级。古代杭州,于五代吴越时有三百六十寺;至南宋建都,寺庙增至四百八十六寺,为杭州佛教全盛时期。9宋宁宗嘉定年间,朝廷对江南佛教寺院有一个综合性评比,评比出来的结果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山十刹。五山十刹分为三大类六个系列,即禅院五山、禅院十刹,教院五山、教院十刹,还有律寺的五山十刹10。这些国家级的寺院,具有尊贵殊荣,住持都是出色僧人,均由朝廷任命。排在第一档的是禅院五山:余杭径山寺、钱塘灵隐寺、净慈寺、宁波天童寺、育王寺。排在第二档的禅院十刹是:钱塘中天竺寺、湖州道场寺、温州江心寺、金华双林寺、宁波雪窦寺、台州国清寺、福州雪峰寺、建康(今南京)灵谷寺、苏州万寿寺、虎丘寺。上述名寺除了江西、福建外,几乎全在浙江、江苏境内。危素说杭州的大刹名寺中说法居尊席者多蜀之大浮图师,即以第一档次杭州三座寺院来看,此言不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径山是五山十刹之首,号称天下第一禅刹,位于杭州城西北50公里处。寺院由国一禅法钦和尚创建于唐代天宝元年(742)。翻查《径山志》中记载的历代住持,可见六位川僧在列11
十五代真歇清了 绵阳人 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诏住 追谥悟空禅师 二十六代别峰宝印 乐山人 南宋淳熙七年(1180)诏住 追谥慈辩禅师 三十一代石桥可宣 乐山人 南宋嘉定三年(1210)诏住 赐号佛日禅师 三十四代无准师范 梓潼人 南宋绍定五年(1232)诏住 赐号佛鉴禅师 三十五代痴绝道冲 蓬溪人 南宋淳祐四年(1244)诏住
三十六代石溪心月 眉山人 南宋淳祐十年(1250)诏住 赐号佛海禅师
灵隐寺排在第一档次第二位。灵隐寺由西印度僧人慧理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为杭州最早的名刹。鼎盛时,僧房一千三百间,僧众多达三千余人。检阅《灵隐寺志》,南宋出任住持的川僧有六位12:瞎堂慧远、最庵道印、敬叟居简、无准师范、石田法熏、痴绝道冲。
净慈寺排在第一档次第三位。净慈寺位于杭州的西湖南岸,是公元954年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永明延寿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翻检《净慈寺志》,南宋时期住持有以下三位川僧13:第二十六代石桥可宣、第三十三代石田法薰、第三十七代敬叟居简。 上列川僧共计10位,由于禅林有云游参学和有德者居之的传统,所以一人当几个名寺的住持并不鲜见。了解这10位川僧跨省求禅之路可以看出川僧成为龙象的一般规律。 清了号真歇,亦称寂庵。俗姓雍,左绵安昌(今四川绵阳市)人。11岁依圣果寺清俊出家,学《法华经》。18岁试经得度。受具足戒后,往成都大慈寺学习《圆觉》《金刚》《起信》等经论。后登峨眉礼普贤,东行出蜀到湖北、河南,叩问于丹霞子淳。接着云游五台山、开封、长芦,又去福建、浙江。绍兴六年(1136),清了奉旨入住四明阿育王山广利寺(浙江鄞县)。次年,诏住建康(今南京市)蒋山。又过一年,温州龙翔、兴庆二院合为禅寺,诏清了住持。绍兴十五年(1145)四月,诏住临安径山。二十一年(1151),敕建崇先显孝禅院落成,诏清了主席。其中,清了在径山住持了约五六年,被该寺列为十方住持中的第十五代,阿育王寺将清了列为第十四代,福建雪峰寺列为当山第十六代14。清了属于禅宗曹洞宗,而下述9位川僧均属于禅宗临济宗杨岐派。
别峰宝印是嘉州(今四川乐山)龙游李氏子。小时从德山院清素和尚得度,具戒后听《华严》《起信》等经论。后上峨眉,于中峰寺依止临济宗杨歧禅系南岳下十六世密印安民专修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宗。宋绍兴二年(1131),密印介绍22岁的宝印前往成都昭觉寺参礼圆悟克勤大师(今四川郫县人),宝印留3年。后回峨眉住持中峰寺14载。然后开始南下云游:
久之,南游,见沩山佛性泰,福严月庵果,疏山草堂清,皆目击而契,或以第一座留之,师潜遁以免。最后至径山,见大慧杲。大慧问曰:上座从何处来?师曰:西川来。大慧曰:未出剑门关,与汝三十棒了也。师曰:不和起动和尚。时径山众千七百,虽耆宿名衲,以得栖笠地为幸,顾为师独扫一室,堂中皆惊。15
大慧宗杲是圆悟克勤的大弟子、看话禅的创始人,在江南享有崇高威望。得到他的赏识,自然引起轰动。宝印回川后,出住临邛凤凰、广汉龙居、蜀州(今四川崇庆)大明寺、武信东禅、成都外北龙华(后改名金绳寺)、眉州中岩(今四川青神县)、成都正法等寺,大力传扬杨岐禅法。淳熙四年(1177),宝印禅师再次出三峡,沿长江东下,先后住持金陵保宁寺、京口金山寺、雪窦诸名刹。而名益重,被敕住径山,淳熙七年(1180)五月也。七月至行在所,寿皇降中使,召入禁中。……后十余日,又命开堂于灵隐山中。十年(1183)二月,上制《圆觉经》注,遣使驰赐,且命作序。16淳熙十四年,宝印授权智策禅师管理,自己筑茅庵于寺之北峰,专事修持。宝印一生复杂的经历反映川僧南游的特征最典型。陆游评价道:十坐道场,心法之宗。渊识雄辩,震惊一世,矫乎人中龙也!17
石桥可宣是嘉定(今四川乐山)人,俗姓许,是别峰宝印的从弟。出家受具,参华藏安民禅师,悟旨诀。嘉定庚午(1210),诏住径山,远近辐辏,宣悲夫重趼而来者,穷其日力,食息无所。又于双溪之上,筑室百间,为接待庵,济其所不及。18在径山东麓创建接待寺发生在嘉定八年(1215),宋宁宗手书化城赐之,同时诏号为佛日禅师
无准师范,梓潼雍氏子。9岁依阴平山道钦出家,经书过目成诵。绍熙五年(1194)冬,登具戒,明年,成都坐夏。后师范出蜀,在浙江阿育王寺拜谒佛照禅师。再到瑞岩,住持云巢赏识师范留下分座。再迁明州清凉寺。嗣迁焦山、雪窦。被旨移育王,住径山,最久,虽两丁火厄,而旋复旧观。号法席全盛。理宗尝召师,入慈明殿,升座说法,上亲御垂听大悦,赐佛鉴禅师号,并金襕僧伽黎。19师范对日本佛教影响深远,他的弟子和法孙创建了日本临济宗的宗觉派、圆觉寺派、东福寺派、镜堂派、佛慧派等。
道冲禅师自号痴绝,武信(今四川遂宁蓬溪县)长江苟氏子。应举不利转投梓州妙音院,礼修政落发。游成都,在大慈寺学习经论。绍熙壬子(1192)出峡,回旋荆楚间。听闻大禅师松源崇岳大唱密庵之道,直接上门求禅。后出世接连被邀住持寺院,先后有嘉兴光孝、建康蒋山、福建鼓山、雪峰、太白名山、宁波育王寺、杭州灵隐、径山等。道冲平时沉默寡言,诚无伪,表里如一。待人恕而律己严,应世圆而领众肃。住山三十年,所至以激扬宗风为己任,以道法未得其传为己忧。但是,接化学人却是临济风格,名声远播达于海外。时人赞为真法门之栋梁,后学之标准也。20
石溪心月禅师是眉山市青神县人,出生于以儒为业的世家,俗家姓王。心月一生六坐道场:建康府(今南京)报恩禅寺、建康府能仁禅寺、建康府蒋山太平兴国禅寺、平江府(今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州)虎丘山云岩禅寺、临安府灵隐景德禅寺、临安府径山兴圣万寿禅寺。然而,心月如何得受松源崇岳禅师衣钵却有一段传奇经历:
松源岳禅师由虎丘迁灵隐,老而聩,丛林呼为老聩翁。以所传白云端和尚法衣亟欲付人,垂三转语云:开口不在舌头上大力量人为什么抬脚不起大力量人为什么脚根下红线不断,而无契者。留衣塔下曰:三十年后,有我家子孙来住此山,以此付之。遂告寂。石溪后亦由虎丘奉旨而至径,拈衣云:大庾岭头,黄梅夜半。争之不足,让之有余。而今公案现成,不免将错就错。捧起衣云:敢问此衣,白云传来,松源留下,明什么边事?恼乱春风卒未休。21
这就是禅宗独特的遥传心印一例。后来这一奇缘闻于朝廷,心月到径山后建传衣庵,理宗于淳祐二年(1242)七月御书传衣石溪赐之。宝祐三年(1255)再敕封为佛海禅师。就在这年,日本国丞相模平将军命僧前来问道。日僧合上人、大休正念、无象静照也相继问学成为法嗣。
最庵道印,汉州(今四川广汉)人,生平不详。初依寂室光,后参径山大慧宗杲禅师。出世京口鹤林,迁灵隐。从传世的语录看,道印是深谙临济禅法与宗风的22
敬叟居简就是上文提到的北涧居简,他是川僧中甘于淡泊的典型。居简是潼川府(今四川三台)人,俗姓王,字敬叟。世代业儒,16岁出家依本地广福院圆澄得度,后东游入浙,先后于径山参谒别峰宝印和涂毒。再去阿育王寺访佛照德光,得其法印,迁主台州报恩寺弘法。时有官员推荐住持东林,他坚辞不去而到杭州净慈寺大演禅法,并于寺的北涧辟一室静修30年。人以北涧称之,与灵隐派并列为北涧派23 (三)
在杭州这个川僧群体中,还有一事值得大书一笔。这就是眉山彭姓家族。这个家族在南宋朝贡献了三个名寺住持。这就是灵隐寺住持瞎堂慧远与石田法薰,前者是后者的族祖。慧远的弟弟晓林则是天台宗祖庭国清寺的住持24。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或许与当时眉州发达的文化氛围有关。南宋中期的人文地理学家王象之在其著述《舆地纪胜》中曾记载蜀为西南巨屏,由汉以来,号为多士,莫盛于眉、益(成都)二都,而嘉(乐山)次之。有史家称之为眉山现象25。文人多的原因应该是与当地发达的印刷业有很大关系,眉州在宋时与浙江杭州、福建建阳并称为全国三大印刷中心26。书籍翻刻和流通造成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提高。
瞎堂慧远(11031176)以9次奏对耸动丛林。慧远是眉山金流镇人(今乐山市夹江县三洞乡),俗姓彭,13岁出家于眉山药师院,15岁受具足戒,5年后到成都大慈寺听习经论,4年后回峨眉山灵岩寺随黄龙派第五代绍徽禅师学禅3年,有所开悟。绍兴初年,圆悟克勤回蜀住持成都昭觉寺,慧远慕名拜谒,跟从克勤学禅。绍兴五年(1135),克勤圆寂。慧远感叹:哲人云亡,继之者谁乎?即是说四川无大禅师,便乘舟东下。沿途机锋展露,连得名僧赏识,获铁舌远名号。当时,克勤的大弟子大慧宗杲由于得罪奸相秦桧而被贬居梅州(今广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梅县),他后来看到别人传诵的慧远偈颂,不觉惊骇道:老师暮年有子如是耶?将圆悟所付法衣转赠慧远。乾道六年(1170),慧远奉诏住持灵隐寺,乾道九年(1173)春,赐号佛海禅师。慧远前后9次奏对宋孝宗,获赐号瞎堂禅师在当时,瞎堂慧远声望之隆,不作第二人想。僧传有定评:
师一身系法门之望,奇言妙句,传播诸方。学者云奔川委,视师所在为归正,如一佛出世
27
淳熙二年(1175)闰九月,慧远圆寂。此时石田才5岁。16岁时,石田到邻县丹棱县石龙山法宝院依从智明法师学习禅宗。22岁时剃发受具足戒。石田便出省四处游学,曾到过湖南访诸祖遗迹,再向东行,到达江西疏山,受到柏庭文、坏衲琏的器重,两禅师均出言挽留,但石田没有停留脚步继续东行。到宁波天童拜见无用全,又去鄮峰拜谒秀岩瑞、空叟印。不久,石田听说苏州穹窿的破庵祖先禅师法门道望,于是北上。破庵一见石田就觉得是法器,便举出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故事提问,石田回道:焦砖打着连底冻,赤眼撞着火柴头。庵刮目相看。
破庵迁居吴兴凤山资福寺时,石田出任知藏。一日,石田听闻举锯解秤锤的因缘,忽然开悟。当时,破庵对石田与师范两个禅师的评语是:二人者,堪为种草。意指今后能广大门庭。嘉定七年(1214),石田住持苏州高峰寺。嘉定八年(1215)迁主苏州枫桥普明寺。嘉定十六年(1223)入院建康(今南京)蒋山寺太平兴国寺做住持。宝庆元年(1225)奉旨迁居净慈寺。端平二年(1235),复有旨,迁灵隐寺。两山居各十年。牧万指如一,易腐挠为壮丽。可见,石田在禅法提撕、建设殿堂上非常给力,是出色的禅师和经营者。石田作为禅宗五山的住持,对佛法的兴衰常常忧惕在心:
既入佛门、吃佛饭,泼天门户要人扶持,亦须是个汉始得,况称长老?名既如此,实当如何?具向上眼目,得大机用,可以开凿人天,饶益后学,方不孤负出世二字。就中下机言之,亦要识因果,勤香火,早晚禅诵不懈,创新补旧,一切处运真实心,方有少分相应。不可坐方丈领见(现)成。劳者责人,逸者归己。瞬息之间,头白齿黄,前头大有事在。前辈长老、时节因缘既至,不奈何擘破面皮;多是住院后,却进得一步。盖不问院之大小,众之多寡,千人万人丛中亦如此,单丁去处亦如此;二六时中,专以此道为怀,长久工夫不间断,故能打发28
其中浸透了浓浓的使命感和期盼感。一是寄望老者,担当责任;二是激励学人,莫废光阴;三是不懈用功,终能见性。当时高僧枯崖圆悟评价道:石田此语,可谓毒药苦口,利于病也。是对治当时丛林玩弄文字、拾人牙慧流弊的良药。作为同时代的观察者,枯崖圆悟对川僧表现出的高素质不得不叹道:
蜀诸老,如高源(高原祖泉)、即庵、石田、无准,道价皆为一时之重,猗欤盛哉!2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里提到的高原、即庵就是高原祖泉、即庵慈觉。从上述川僧的曲折经历,可以确证,川僧在江南变身成大浮图师”“真出家之士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在一系列的求学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突破,最终完成脱胎换骨,在传扬佛法、光大宗风、建设寺院、传教国外等方面贡献巨大,从而确立了两个僧的显赫地位,与浙僧并驾齐驱。 〔参考文献〕
1〕黄夏年主编.黄梅禅研究:下〔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日〕忽滑谷快天.中国禅学思想史:下〔M.上海古籍出版社, 3〕〔宋〕陆游.入蜀记〔A.丛书集成初编〔M.商务印书馆, 4〕冯国栋.两宋川僧南游考论:上〔J.四川佛教,2011,(2 5〕贾大全主编.四川通史:第四册〔M.四川大学出版社, 6〕杨倩描.南宋宗教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7〕禅宗全书:第42册〔Z.台北:文殊文化有限公司, 8〕大正藏:第49册〔Z








9〕冷晓.杭州佛教史:下〔M.百通(香港)出版社, 10〕刘长东.宋代五山十剎寺制考论〔J.宗教学研究,2004,(2 11〕杜洁祥主编.中国佛寺史志会刊:第一辑第31册〔Z.台北:明文书局, 12〕〔清〕孙治初辑,徐增重修.灵隐寺志〔M.杭州出版社, 13〕〔清〕释际祥.净慈寺志:上册〔M.杭州出版社,

14〕宗舜.真歇清了及其黑水城本《劫外录》〔A.中国禅学: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
15〕〔16〕〔17〕〔宋〕陆游.别峰禅师塔铭〔A.峨眉山志〔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50.251
18〕〔明〕朱时恩.佛祖纲目:卷39M.禅宗全书:第15册〔Z.台北:文殊文化有限公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9〕〔明〕明河.补续高僧传:卷11M.高僧传合集〔Z.上海古籍出版社, 20〕〔宋〕赵若琚.径山痴绝禅师行状〔A.禅宗全书:第45册〔Z.台北:文殊文化有限公司,
21〕〔28〕〔29〕禅宗全书:第32册〔Z.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592601 22〕冯学成等编.巴蜀禅灯录〔M.成都出版社,


23〕冷晓.杭州佛教史:上〔M.百通(香港)出版社,2001.245- 24〕任林豪.国清寺历任住持考略〔J.东南文化,1994,(2 25〕祝尚书.论宋代文化中的眉山现象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3
26〕杨荣新.唐宋时期四川雕版印刷考述〔J.文博,2003,(2.
27〕〔明〕明河.补续高僧传:卷10M.高僧传合集〔Z.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364fee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c7.html

《南宋川僧冠绝大宋国探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