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家校共育论文10
10
篇一
浅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逐渐的认识到,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实现家校共育。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家教共育新模式。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家校共育;存在问题;措施1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教育就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也就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说,要将家庭教育放在和学校教育同等的地位上。下面本文就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一、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共育是实现教学效果发挥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放学之后学校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此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家校共育新模式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珠三角地区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家庭教育。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根本无法顾及到孩子的学习。家长起早贪黑忙工作,孩子往往交给长辈带或者是请保姆


家校共育论文10
带,长辈宠爱孩子,而保姆的文化水平达不到,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共育模式不能顺利进行。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不关心。家校共育新模式要求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漠不关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生活情况,家长置之不理,阻碍了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
第三,家长认为教育学校的事,不想参与学校共育。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其生活和学习情况都是学校的事情,学校需要尽职尽责的管好自己的孩子,而家长并没有什么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目前很多家庭都缺失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
第四,很多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错误,认为孩子以后能够赚钱就行,学习并不重要。在当前社会,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以后能够赚钱就可以,对于孩子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家长不在乎,这种情况下更不会进行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模式在这样的家庭很难开展。
二、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上文中从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家校共育新模式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转变家长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学校的教学模式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单纯的依靠学校教育提升学生水平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要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够起到良好的作


家校共育论文10
用。为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家长观念,使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会到家校共育模式对学生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第二,学校需要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家长委员会,组织班主任物色文化水平较高、言行举止有号召力且重视孩子教育问题的家长,学校出面牵头,在这些家长队伍中大力宣传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优势作用,让这些家长能够深入了解到家校共育新模式的内容。通过这些家长再传递给其他家长家校共育的信息,使每位家长都能够逐渐接受家校共育这一新模式,都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培训班,为家长和老师充电,如通过专题讲座、班主任培训课等形式,讲授家校共育模式的内容和作用,以便更好的宣传家校共育模式。
第三,多角度沟通,多方面掌握学生信息。家校共育新模式强调的是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共同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二者之间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平台,实现多角度沟通。
如可以创办《家教专刊》,给每位学生家长印发,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况,以便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或者通过信件以及短信平台的方式实现和家长的沟通。可通过这一方法,向家长倡议,对学生安全、环保、教育等方面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建立统一教育战线,共同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有计划有目的的家访活动,也是实现家校共育新模式必不可少的途径。老师可以重点上门进行家访,并在此过程中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庭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学校能够通过这一方法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其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效的调整学校教育。


家校共育论文10
三、结束语
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的新模式,通过这一模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在分析家校共育新模式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这一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更好推动这一模式的开展。
篇二
积极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
摘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既是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前提。xx市南环小学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采取多元化方式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巧妙开发合力资源,创新家庭教育新模式,创办家长、学生、社会满意的特色学校。孩子的成长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的成果,只有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达成共识,能探索出培育孩子最正确的模式。本文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出发,探索适合培育孩子的模式。
关键词:体验式家庭教育沙龙互动新模式“展光”教育一、体验式家长教育活动
20xx9月,xx市南环小学启动“体验式家长活动”“体验式家长活动”是让家长用自身的行为、语言、思想,用自己心灵的触角去体验人、事、物、境中所含的各种因素,经过感知、理解、领悟、操作、交流进而生成反思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达到提高家长对自身角色重要性的认识,激发自身用正确的观念、行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意识,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促进家校合作、和谐共进,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校共育论文10
1.依学生发展需要确定主题活动,帮助家长在参与中感悟、提高教育方法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个性,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同。但是,同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多共同之处。于是,学校依据孩子的年龄段特点,按班级选择不同的活动课程,把家长活动课程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但相互间又密切关联。
一年级:家庭教育的前提――亲子沟通。有了良好的沟通方式,家庭系统才有改变的可能,责任传承、学习成长、生命教育才有望顺利进行。
二年级:家庭教育的基石――家庭系统。家庭内部和谐,系统运行平衡,亲子沟通才会有效,责任传承、学习成长、生命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三年级:家庭教育的难点――情绪管理。和孩子有效沟通,家庭系统就会和谐,责任传承、学习成长、生命教育可以很好地予以实施。
四年级:家庭教育的核心――责任传承。负责任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成长能力,都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善待其他生命。
五年级:家庭教育的目标――学习成长。父母帮助孩子建立和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和主动行为,获得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能力。
六年级:家庭教育的基础――珍爱生命。本活动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每一个家庭成员珍爱生命,焕发生命活力,感恩社会,奉献社会,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赢。
2.从家长行为中寻找基点,促进家长在游戏中领悟身教重于言教的必要有学者说:孩子不是在教育中长大的,而是看着家长长大的。可见家长的行为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成长中的镜子。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遵守


家校共育论文10
交通规则的同时,自己却屡屡闯红灯;在自己家保持清洁卫生,在学校、公共场所却随手丢掉垃圾,那么家长和教师的说教将是苍白无力的。据此,我们在一次家长体验活动中,开展了“撕纸”活动。为了避免家长的思想负担,活动前教师没有做任何暗示,只强调:“这是一个游戏,规则很简单,按我说的去做就可。‘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撕掉右下角,再对折撕掉右下角……’在展示作品时,家长们看到了个性差异与创新性,体验到了专心倾听的重要,独立操作的重要。有部分家长每次将撕下的纸屑丢在地板上,当教师用照相机拍照他们丢弃在地上的纸屑时,家长们立刻觉察并羞愧万分。有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身教重于言教啊!谢谢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还有的说:“教师无声的教育改变了我几十年的陋习。”发自肺腑的领悟,成为家长以身作则的新起点。
3.创设平等、共识的体验氛围,营造积极、生动的体验环境
教师与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如果一方有居高临下的意识就会产生交流的尴尬。在体验式活动中,老师既是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共同的感悟者,与家长是平等、和谐、互相沟通和融合的关系。如在游戏“击鼓传花”中,大家围圈而坐,首先在形式上形成了平等。游戏中,教师与家长随机的自我介绍,营造了相互学习的氛围。参与游戏的几位教师活动前结合家长的表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设计不同的案例,在活动中悄然引导,很快就将大家心灵的距离拉近,在其乐融融的良好氛围中让家长有所感受和体悟。
4.平等的感悟交流,是活动升华的平台
每次活动,家长都有很多感触,畅谈交流是分享,更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轻松的氛围给大家带来畅所欲言的机会。家长、老师通过实


家校共育论文10
践与反思,形成了更多的共识,凝聚力在增强,家校合作更融洽。随着家长对体验式活动的认可,我们确立了目标及课程流程:
1)进入环节――破冰
[目标]营造体验场,使家长的身心走进课堂,为后续环节打基础。2)重点环节――感受
[目标]提出问题,展示现状,检视自身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促家长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的感受,引起心灵的震荡。
3)核心环节――应对
[目标]建立科学理念,学习应对技能,丰富亲子关系技巧。4)检验环节――评估
[目标]检验家长对本次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5)巩固环节――作业
[目标]家长学习、使用课程理念处理日常亲子关系,提高子女教育的效能。6)交流环节――分享
[目标]家长相互学习,进一步提升子女教育效能。
活动得到社会与家长的好评,《xx晚报》给予报道,三位老师的活动课在省家庭教育观摩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二、家庭教育沙龙活动
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沙龙”活动,是家教活动的一个创新举措,传授了科学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实效性,凸显了家里的行为和家庭


家校共育论文10
教育对子女的重大影响。活动一开始,老师便抛出以下问题让家长们共同发言讨论:
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幼苗,幼苗要长大,需要哪些条件?如果你的孩子就是这棵幼苗,你希望把他培养成什么样?要让孩子成为你希望的那样,需要什么条件?于是,家长们踊跃发言:
幼苗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肥沃的土地,细心呵护成长的人……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爱心,有责任,乐观,健康,活泼,快乐,自强自立,诚实,博学多才的人……
老师说,希望孩子有这些特征,那么你作为家长,有没有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些特征?父母是孩子的根,家长的自我觉醒是孩子成长的肥沃土壤。
在沙龙活动中,老师抛出了四个命题案例,由在场的家长分四组讨论:案例一:一8岁男孩很顽皮。一天,他与同学打架回到家,大哭不止……家长们讨论:1.安抚情绪;2.询问原因;3.学会包容;4.自我保护……老师说,故事里的男主人公是这样处理的:先问孩子,你这么委屈,需要老爸怎么帮你?孩子说,老爸,你要帮我把他杀了,你带砖头去帮我砸他。老爸说,好。于是老爸上楼拿了一袋衣服下来。孩子问,我让你去拿砖头砸他,你怎么拿了衣服?于是老爸跟孩子说,我们明天去杀他,去砸他。这样,有可能就伤了他,警察叔叔就会来家将我们带去坐牢……所以我们要多带些衣服。于是,孩子便说,其实也不能全怪他,是我先推他……父子的沟通中,孩子的气消了,事明了……
案例二:孩子上学后,写作业很拖拉,你经常要陪他到很晚……


家校共育论文10
家长们与老师共同讨论:1.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给孩子制订学习和生活时间表,承担未完成作业的后果,商量做作业的时间。2.是否作业多,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3.作业难,没有兴趣……
案例三: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检查签字,你发现孩子很粗心,总是错很多……
家长们与老师共同讨论:1.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家长只签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让他独立面对;2.孩子不能出错吗?出了错就一定要头B穑课颐且宽容孩子;3.家长和孩子共同检查比赛,多鼓励;4.先复习,再做作业;5.鼓励孩子多读题;6.先鼓励对的,再指出错的,孩子更能从心里接受;7.家长假装不懂,让孩子教自己。给孩子成就感,体现孩子的价值。
案例四:孩子喜欢玩电脑,对学习没兴趣……
家长与老师共同讨论:1.家长做榜样。自己不玩游戏,不玩手机;2.多做户外运动;3.亲子多沟通,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参加社会活动,做义工等等;4.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通过活动,家长总结出有效的教育方向:接纳和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需求,民主平等地沟通,欣赏和鼓励孩子。
三、“三加一”互动新模式
我们利用家长会、开学典礼、毕业仪式等,各组织一场家庭教育讲座。讲座采用“三加一”互动新模式,即由三名家长与一名专家主讲。每位家长利用10-15分钟时间,和听众一起分享自己教育子女的亲身经历和典型案例,最后由专家就其中涉及的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5分钟的点评和分析。


家校共育论文10
讲座主题为“家庭教育大讲堂――构建’三加一’互动新模式”――教子有方。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如何做好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等。组织“三加一”互动模式讲座,为家长们创造碰撞科学教子思维、交流家庭教育技能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提高科学教子的能力和水平。
四、试水“展光”教育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做到在家在校表现一致,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我校试水了家校合作新模式――“展光”教育,1860名师生、1800个家庭全程参与。
我校和从事习惯训练研究多年的展光老师合作,将展光好习惯训练课程引进校园。该课程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限时书写为手段,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品质为核心目标。开设课程在二至六年级,训练时间全校统一,日不间断。
课程特色:1.微视频的形式;2.针对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3.与所学教材同步;4.采取遵循书写速度差异设置内容显示时间;5.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6.训练注意力的同时实现语数外知识的复习巩固、书写质量的提高、记忆力提升、审题能力提高;7.学生评比模式简单有效;8.设计了家校结合的精简习惯培养方式方法――3+1学习法。
学校为此特别加强了家校沟通,以增强育人效果。小学生个体习惯养成的主要实施者是家庭。学校举办了相应的家长学校培训,从教育理念到具体的操作实


家校共育论文10
施方法,对家长进行培训,让众多家庭受益。学生刘春旭的家长说:“我们很感谢学校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与家庭一起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参加培训以前,我也知道好习惯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也找不到好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通过参加培训,我学会了引导孩子保持好习惯的方法,这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我们多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已经在多次的探索中品尝到了甜果,有效凝聚了家校合作的力量。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家庭教育活动内容、方式,让在家校和谐培育下的孩子犹如春天,充满生机与希望。
篇三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摘要:从古至今,家庭、学校教育虽不分家。但是,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家庭、学校教育分离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将从家校共育现状,分析产生原因,再提出几点肤浅的家校共育策略。
关键词:了解现状;分析原因;策略探究;家校共育
古语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足见"规矩"之重要。如果把"规矩"运用到我们小学班级管理中,就是我们的《班级公约》、《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果"规矩"运用到家庭教育,那就是家庭教育的准则与方法。如果家庭、学校把这些"规矩"整合,共同育人,就会达到育人"方圆"然而,事与愿违,这些"规矩"在现实中的整合处境依然尴尬。
1.教育现实,了解现状


家校共育论文10
不遵守"规矩"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共同点。课堂上,他们讲小话,开小差,扰乱课堂秩序;课外生活中,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说脏话、无礼貌;人际交往中,他们不愿与人交流,用暴力手段解决纠纷。在家中,他们娇生惯养,是家里的小霸王。不听家长的话,打游戏,甚至与家长反目成仇。学校、家庭的"规矩"对他们用处不大,甚至毫无用处。这样既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又破坏着家庭的幸福。
2.立足现状,分析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不守"规矩"是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家庭、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1缺乏家校共育,二者孤军奋战。家校共育教育模式古已有之,《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就能说明了家校共育的重要。现实中,教育孩子基本是教师和家长孤军奋战。这样就割断学校、家庭有针对性的共同教育,也就暴露了上述弊端。
2.2家校共育收效甚微。家校共育之所以效果不好,那是因为:第一,家校联系的内容狭窄,频率较低。家校联系是为了共同把孩子教育好使孩子真正达到全面发展。目前家长、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均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双方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他方面如品德、身体、性格、兴趣方面交流则很少。教师与家长片面强则会导致孩子的片面发展。第二,家校共育形式单一,效果不显著。体现在:其一,"以人为本"使得家长、老师只能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其二,家校联系方式单一,一般在家长会、老师的电话中进行,没有发挥好网络、通讯工具的作用。


家校共育论文10
2.3家校共育缺乏长期性、连续性。教育学生遵循"规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教师、家长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然而,在现实中的家校共育,家长和教师往往一时热情,不能长期坚持。另外教师、家长往往是针对具体事件进行劝阻、批评教育,没有及时和预见性,因此,缺少针对性。所以,家校共育的效率不高。
3.家校共育,策略探究
3.1唤醒家校共育意识。所谓的家校共育,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朝着健康、积极方向发展。家校共育怎样发挥呢?1专家引领。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家庭环境、家长教育方式等直接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完善。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作为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应该聘请专家为教师、家长灌输家校共育的意识,知道家校共育的作用。2学校引导。当然,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班主任老师应该引导家长参与家校共育。要以家长会为核心、以家访为补充,引导家长参与到我们学校管理中共育孩子。3)社会需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频率日渐提升。如轰动中国的"马加"事件,用家校共育来说,家长、老师要是能够及早发现他的问题:情绪压抑,以自我为中心。双方及时制定对策,让他的情绪释放,让他扭曲的人生观得以纠正。那么马加爵的犯罪是否会避免呢?
3.2重视家校共育技巧
3.2.1家校共育内容广泛。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家校共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所以,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应该


家校共育论文10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要只注重学生的智育方面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因为家校共育涉及内容广泛。
3.2.2家校共育,形式多样。过去经济落后,家校联系一般以走访的形式进行;再加之交通不便导致沟通不及时,给家校联系带来诸多不便,一定程度限制了家校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通业、网络的崛起,为我家校共育提供了方便。教师和家长可以相互走访,家长可以深入学校参与学校管理、提意见,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利用通讯设备反馈信息。
3.2.3家校共育,善于沟通。家校共育的效果是否良好,更取决于沟通的技巧。良好的沟通会"事半功倍",否则就会"事倍而功半"
1)交流的双向性。这要求家长与教师要保持双向交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2)语言的得体性。语言是一门艺术,得体的语言会让沟通增添别样的色彩,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家校沟通语言要亲切、自然、大方、简练,适时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
3)信息的及时性。信息及时才能及时纠正,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一发不可收。这就好比青少年犯罪一样,在没犯罪之前有效的控制,可以控制。一旦犯罪才教育,那也只能是去牢狱中教育、反思。因而,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向对方反馈信息。
3.2.4家校共育,因材施教。俗话说,"一娘养九子,九子不一般"。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生活中很难看到两个绝对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有个性的人。家校要因人而异。因为教育是一种"根雕",只能顺其自然,而


家校共育论文10
不是"泥塑",任家长或老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所以,家长和教师只有行之有效的进行家校联系,及时制定适合自己孩子个性发展的育人方案,一起努力才能获得孩子的成才。
3.3培养家校共育习惯。前文原因分析中指出:家校共育收效甚微。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家校共育没有长期性。即家校共育没有培养为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85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我们生活中应该时时有家校共育、处处有家校共育、事事有家校共育。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M].1981,(11.[2]陈建强.今没,家校如何合作[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6.[3]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N].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3.[4]杨敏.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家校共育[J].软件电子版2014,(15.篇四
家校共育共谱新章
摘要:家校共育是目前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就家校共育,不可忽视;寻找切入点,家校共育;宣传教育思想,达成共识;探索创新,共奏乐意方面探索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育;家庭;学校;联合
案例: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我所带班级是一年级2班,由于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他们完全没有课堂纪律的意识,尽管我再三强调,情况还是不尽人意,其


家校共育论文10
中就有一个名叫潘晨的孩子始终不能在课堂上注意听讲,很好动,我毫不客气的批评了他,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在第四周的星期一,我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在会上,我指出了平时特别好动、好玩的几个孩子的名字,其中就有潘晨,当时我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对。但会后,潘晨的妈妈(我县二中的一名老师)留下来,她对我讲了潘晨幼儿园的老师,说因为过于严厉,使孩子一点都不喜欢学习,但其它方面又挺好,尤其是动手能力强,这次潘晨听了我点了他的名后,都差点哭了,她怕孩子也像幼儿园那样子不喜欢学习。又说孩子对鼓励特别敏感,并讲了几件相关的事。在这位家长走了之后,我认真的思考了一下,是啊,老师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了如指掌,从家长处得到的信息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据潘晨妈妈对他的评价,我也调整了我的教育方法,将潘晨请到教研室,告诉他:你是一个好孩子,有很多的优点,但上课是我们学知识的时候,如果不讲纪律,不仅学不到知识还会影响别人。潘晨认真的听完后点点头,他告诉我他一定会改的,还和我拍手约定。后来,他还对我说,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后,妈妈也相信他一定能做到,说时一脸的自信。事实证明,在以后的课堂上,他虽然做的不是最好,但较之以前却有了很大的进步。
案例反思:
一、家校共育,不可忽视
家长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教育资源,经常被我们忽略,一年级正是初步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大好时机,虽然我们常在学校里这样那样要求学生,但似乎总忽略了家长的作用。而很多家长也有一种错觉,一说起学习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就好像是学校老师的事,其实孩子的成长总要受到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庭教育、社会教育。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着


家校共育论文10
孩子。我注意到,平时行为受到家长关注,耐心的照顾,品德受到家长严格要求的学生,到了学校也是一个文明懂礼、品学兼优的孩子,而在家中当“小皇帝”的孩子到了学校也是骄横无礼,爱欺侮别的学生。“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必须家校配合,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股重要力量,能够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就会推动教育的步伐,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寻找切入点,家校共育
(一)老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家长,讲究方法,在平时与家长的交往中,我注意搞好与家长的关系,交谈时语气谦和有礼,即使孩子有什么问题也不能忙着气冲冲的向他们“告状”,数落孩子的不是,如果这样做,让家长感到很难堪,好像做错了事,孩子说不定回家也会让脾气暴躁的家长一顿打骂,却并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恰恰适得其反。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取得家长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也会轻松很多。
(二)虚心听取意见。在开学第五周左右,我班一学生家长将我“堵”在校门口,很激动的问:王老师,我不明白你布置的作业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当家长的,想辅导也没办法辅导,你倒是说说,怎么回事。我很清楚的记得那晚的家庭作业因为是我自己出的题,是一道拼音题,我将其中的几个词语拼了出来,长有些释然了,但又很不高兴地说:那我们孩子怎么抄得不像,题抄错了,可能太难了吧!我有些哭笑不得。拼音格我都画到了黑板上,一节课就抄了8个词语,还抄错,能怪我吗?下午回到学校,我将孩子们的作业又检查了一遍,发现确实


家校共育论文10
有些孩子抄错了,而且有部分学生并没有完成,我意识到那位家长说的有些道理,我只考虑到少部分优秀学生,而大部分学生刚学拼音,这样的题对他们来说确实有些难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及时征询家长有益的建议,采纳有益的意见,调整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并与家长们搞好了关系。
三、宣传教育思想,达成共识
由于家长在教育观念、方法、文化水平上的差异,不可能所有家长都能做到用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也不可能每位家长都能用正确的理念来教育孩子,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使家长意识到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家长会是学校、家庭教育双方交流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挖掘宝贵的家庭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利用好家长会,能更进一步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到共育的目的。期中考试后我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其中一些家长的发言很精彩,所使用的方法也具有很好的实效性,她说:我的孩子做作业时,我从不守着,做完后他自己检查完,我才检查,如果有错误继续检查,并且规定没有特殊情况只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就会有一些小小的惩罚,如不能看动画片,不能吃自己爱吃的饭等。当时就有几位家长表示这种方法可行,回家去要试一试,有些家长还提出了一些困惑,也在当场讨论后得到了解决,也有一些家长在听了习惯教育的重要性后表示,将抽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耐心陪伴孩子成长,应该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电话、家访随访也是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好方法。
四、探索创新,共奏乐意


家校共育论文10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和摇篮,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它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和生活化的方式熏陶孩子的心灵,作为教育者,理应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都应不断学习,探索家校教育新方,共奏家校合作新章。
篇五
家校共建携手共育
摘要:由于沟通的不畅,教师和家长之间经常会产生一些误会和矛盾,因此相互抱怨、指责,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教育效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所以,针对上述情况提出:首先,家长和学校要认识到家校沟通共建的重要意义,主动地相互沟通;其次,通过多种方法:如,“校讯通”“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等实现家校共建共育的目的。
关键词:家庭;学校;共建共育;随笔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和一个十岁孩子的家长,我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很多家长把小孩送到学校,就把所有的教育责任推到老师手中,对小孩在校的表现要么不闻不问,要么动辄埋怨老师没教好。老师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是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我也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家长对老师的命令如领圣旨,从不敢违抗,而老师成天让家长做这做那,如给孩子批改作业等,把本应是老师自己的事都推给了家长。面对双方的相互指责和不理解,我经常在想:如何加强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把抱怨不休和相互指责变为互相理解和主动配合,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加油。


家校共育论文10
为此我读了一些关于教师与家长沟通方面的书,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等,获得一些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认为要解决教师与家长的矛盾,就要从家校共建共育做起,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认识家校共建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还是学校教育的科学体系、循序渐进,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人文影响,都不可或缺,而且应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教育应有全方位、综合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需要紧密而有效的配合,两者之间,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或不足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规范的管理、专业的师资、丰富的设备设施、所以说学校教育是核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以孩子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共建,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享受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学校教育由于现行体制设计,要求对全体学生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施以统一规范和标准的管理和教育,有人形象化地比喻为“人才流水线”,对所有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都是大体一致的。但是,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


家校共育论文10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大不相同,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而孩子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人。
充分认识家校共建共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共建教育意识,能使教育的途径得以畅通,教育才能有成效。学校与家庭若在学生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在这两种环境中所进行的教育必然相互冲突、抵消,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种种的困难,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率。
二、建立多种家校沟通共建渠道
相互理解、支持、配合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沟通,为此,可采取以下十二种方式,不论是通衢大道,还是曲径通幽,目的都在于建立家校沟通的平台和桥梁。
(一)建立“家长委员会”共管共建制度
每年新生入学后,学校出面在家长中宣传,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一年时间的接触了解,一批思想素质高、文化水平高、号召力强的家长浮出水面,但家长委员会成员最好是来自社会各阶层懂教育、甘愿奉献、教子有方的家长,最后通过选举,产生家委会代表。这些成员必须对家委会工作有激情,并热心于公益事业。在班级家委会初步建立后,再由每个班举荐一位家长到年级,成立年级家委会,依此类推,成立学校家委会。
家长委员会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有利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法、目标,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使行为规范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长委员会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委员会作为一个与学校教育机构相对独立、相互制约、


家校共育论文10
相互促进的教育组织机构,有利于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科学的家访制度
建立科学的家访制度,号召班主任、科任老师和行政干部深入家庭,有针对性地开展“送知识、送方法、送温暖”的家访大行动。及时把新理念、新方法送给家长,把关爱送给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重点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家访的目的是家校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三)坚持“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制度
学校有大型的全校性活动,如迎新汇演、社团汇报、校园文化节、年级活动和班级活动,邀请全体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展示学生风采,学校形象。通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也促进了学校和家庭的有效沟通,拉近了师生距离。而每一次的开放活动,也是令家长最为开心、最为自豪的日子。为学校作贡献的家长被表彰;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优秀作业、秀作品,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登上“星级学生”光荣榜,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演示科技获奖作品,有的家长聆听孩子朗诵经典……没有什么比孩子的成长成功更令家长们愉悦,所以这样的观摩活动最受家长欢迎,最容易建立家校之间互信的关系。
(四)建立“校长微博”制度,热情为家长解决问题
微博将作为一个全新的沟通渠道。借助网络,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更加便捷和畅通。传统的电话、意见箱等联络方式由于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特别是如今年轻人已经不习惯用这样的方式与上级沟通,他们更愿意用网络媒体来表达自己的


家校共育论文10
想法。作为管理者,校长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通过微博与被管理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更利于学校管理措施的及时落实。
篇六
家校共育赢未来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每一个现代人一生不可缺少教育,面对教育,任何人都称不上是行家、大师或者名家。教育上有句名言:经验抵不上科学。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往往会以自己成长的经历和体会去教育孩子,而科学的教育方法能使教育更加有效,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选择了做父母,也就选择了责任。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长大后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然而家长往往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就是教育,孩子的分数高、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工作就是教育成功。因此,家长对于学校教育最看重的是分数和名次,过度关注考试分数的细微变化。
考试分数只是对文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反映,学习成绩背后的因素有很多,括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不管孩子的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我们都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学校、家长、社会等多维度、全方位、客观地来评估孩子的学习情况,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俗话说,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不一定成绩好,课后认真自学的孩子一定成绩好。这说明,学校围墙外的教育同样非常重要。
过去我们常说,考上大学就是中状元,有了大学学历就拥有好生活的保障。但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我们的高等教育正从过去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家校共育论文10
学历只是表明通过了有关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但不等于择业和就业,更不是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学历无非是打开就业大门的一块敲门砖,但人的成长和发展还需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对社会和他人的宽容与责任。所以说,分数与学历不等于教育,教育大于分数与学历。孩子的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教育,更需要家长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家长对于教育需要厘清几个认识。
一是教育如同锻炼身体。想身体好就要加强锻炼,而锻炼需要坚持不懈。们通常关注教育只是放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而忽略了教育的长期性、持续性。一名优秀的孩子,背后有一位或者几位优秀的家长和教师的长期努力、支持和帮助。家长需要意识到,你不是评委,不是观众,孩子的成长会有家长烙印。所以要想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家长要从己开始,从小事入手,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中影响孩子的成长;要用成长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教育,不是考上了大学就是完成了教育的职责。教育不是“18岁前教育”,而是“80岁教育”的终身教育。
二是对孩子说教不如让孩子去实践。有的家长认为,天天交代、叮嘱就是对孩子教育,把“说”当成“教”,同时对孩子的学习以及成长担心不已,孩子脱离了自己的视线范围就开始不放心。例如,大部分父母都认为孩子缺乏吃苦精神,其实不是孩子没有吃苦精神,而是没有吃苦机会,父母把孩子捧在手里、拴在身边,孩子如何出去历练和成长。此外,家长和孩子缺少沟通,没有走进孩子的心里,总是以自己成长经历来判断、猜测孩子的言行。最终导致的是,家长用自己


家校共育论文10
的绝对权威压制了孩子的个性成长。殊不知,知识最直接的来源是实践,教育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亲自去实践。
三是教育最需要耐心。好孩子是家长“熬”出来的,就如粤莱的煲汤,一锅好汤需要慢慢地熬出来。教育也是如此,不可能“速成”当遇到孩子犯错误时、考试失败时,这时的教育就非常需要耐心。在你觉得孩子“出大事”时记住这几句话:“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天塌不下来”“明天再说”。有些问题换时间、换空间去思考,可以思考出更加成熟的办法,对问题的判断更加准确。静下来谈的话,语气、态度、情绪都稳定了,看问题也更加客观,批评教育更加理性,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更真,并且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欲是指想法、希望、目标,要让孩子对人生永远充满着希望和梦想。欣赏、表扬、鼓励孩子,就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近,就越来越会成为你心中理想的孩子。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校园里挂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高高举起表扬的武器”,这是他的教育哲学。指责、严厉、埋怨只能让你的孩子越来越远离你,家长和教师要学会轻声批评,温和指责。尊重孩子,是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自己成长背后有人在付出,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感谢和回报的意识。

假如我们把孩子的教育工作比作现代企业经营,那么学校与家庭应该是各持50%股份的生意合伙者,其中家长是“企业”的创始人、董事长、终身持股人,学校(教师)是“企业”的CE0、职业经理人、运营持股人,二者是合伙人的关系,是股东的关系,是共赢共输的关系。那么,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合作,通过共同的努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家校共育论文10
首先,作为合作双方,家、校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通常教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在校出事了,否则教师是不会请家长来学校的。或者说,家长和学校(教师)都有一个错误的思维定式――认为乖巧听话、成绩优秀的孩子,就不需要家校间的沟通交流了;只有孩子出现问题了才需要家校沟通交流。
笔者曾经也担任过两个班的班主任,在开家长会时曾说过:“幸福无顶点、痛苦无底线。”它的含义就是孩子教育得再好,也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孩子存在的问题再多,也要继续努力教育。有的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成绩不理想,大学的希望渺茫,就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这个思想的错误性在于,认为家校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读书。其实,即使孩子在校成绩不理想,同样也能在社会上打拼出一片天地。
我认为,家校合作不是针对孩子出了问题,而是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帮助孩子们“飞得更高”。
第二,家校合作需要家长、教师间互相尊重。教育有这么一句话:信任能培养信任,爱心能培育爱心。家长对教师、学校、教育的尊重,不只是尊重教师本人,也不是什么爱心善举,而在尊重自己的孩子。教师需要全社会的尊重、认可,从而让教师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尊严,并因教师这个职业而感到自豪。如此,教师才能潜心教书育人,孩子就会得到更好的教育。反过来说,教师尊重家长也是尊重自己的工作,敬畏自己的岗位,尊重自己的价值。倘若教师不去尊重家长,家长又怎么会来配合你的工作呢?
第三,家长与学校(教师)的关系是互惠、互利、互通、互敬的。互利――把学生教得好,是双方共同的期望;互通――是指信息互通,教师需要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家庭生活习惯等,家长需要通过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


家校共育论文10
况、与同学相处情况、是否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等;互敬――就是相互尊敬,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不是谁求谁、谁高于谁的关系。
家长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让孩子进入了学校,教育的职责就解脱了,甚至以一个消费者的眼光来评价、要求学校。家长和学校是合伙人,当意见不统一时,可以坐下来商量。家校只有合作、协调、沟通、帮助,才能让孩子朝越来越好的方面发展。因此,只有在一个平等、友善、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心中才会充满善心、爱心,对未来才会充满希望。
第五,家校合作,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上饶市的玉山县、婺源县值得我们学习,它们有一个共同明显的特征,就是非常尊重教育、尊重教师、尊重学校。玉山县被称为“博士县”,婺源县博物馆堪称全国县级博物馆中最好的。婺源县出了不少历史名人,如古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学大师;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7岁时就被选派到国外学习。
如果一个地方不重视教育,那么这个地方就难以出优秀人才,这个地方也就难以有什么大的发展。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在社会上、学校里、家庭中营造一个读书的好环境。“水清鱼儿就快乐”,“水”就是学习的环境,“鱼儿”就是我们的孩子,为了“鱼儿”快乐成长,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好、维护好“水”的质量。尊重教育、尊重学校、尊重教师,也就是尊重我们的未来。
篇七
家校共育,和谐发展


家校共育论文10
【摘要】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多方面的配合。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定期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状况,会更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基于此,我校在保留传统形式――家访的基础上,融家校沟通于课程开发、主题活动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育人体系。
【关键词】小学生成长家校共育和谐发展一、实施的背景及目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多方面的配合。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定期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状况,会更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我校虽然是一所城市中心小学,但学生家长的整体素质层次参差不齐:有机关干部、企业老板、工厂工人、小商小贩、外出打工者……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与老师的沟通方式也五花八门,造成了学生整体素质方面存在差距。
基于此,从20113月开始,我校以12项育人为本制度为契机,在保留传统形式――家访的基础上,建构了家校沟通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育人体系,融家校沟通于课程开发、主题活动过程中,创造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谱写了一曲“家校共育、和谐发展”的动人乐章。
二、基本做法
(一)构建了“三位一体”家校育人体系。
1.落实规章制度。制定了具体可行的校长――分管处室――相关责任人的垂直管理网络,完善和建立家校沟通制度、明确了不同岗位的教师家校沟通的职责、


家校共育论文10
订了教师与家长沟通情况考核办法,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网络,使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落实评价机制。探索和完善“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考核方案。每学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专题家长委员会会议、家长学校开课等方式,对制度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依据家长参与班级、学校管理情况,定期开展“优秀家长评选”、“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师德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同时还开展“家长学校”优质课、“我的家庭故事”优秀征文、“优秀亲子交流卡”等评选活动,助推此项制度健康有序的进行。
3.落实工作团队。成立了校长总负责的领导小组,践行统筹规划、协调实践、调度资源的责任,保证此项制度的持续发展和深入买施。
(二)创建了家长委员会运作模式。
1.尊重家长。全体家长自愿报名,公开竞聘,让热心、有才能的有识之士加入到学校大家庭,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2.招贤纳士。改建后的三级家委会不选择家长的工作和职位,只要是对学校工作持有一腔热情的有识之士,公开竞聘成功后,都能成为我校家委会的一员。
3.自主管理。各班家委会自主运作,由家委会主任组织本班委员和家长代表定期召开会议,自主管理班级各项事务。
(三)开发了“三位一体”教育课程。
为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互动共建的实效性,学校开发了‘我’是德育工作者”课程,整合每位教职员工、家长、社区的有利教育资源,多渠道实施教育。


家校共育论文10
1.立足课堂播智慧。一建“亲子课堂”。学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家长学校授课,依托“亲子课堂”,教师、家长互相交流育人心得和困惑,共享资源,取长补短,提高素养,和谐发展。二建“专家讲堂”学校先后多次邀请心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教授、著名儿童作家、知名节目主持人等到校现场为家长传授育子经验,还邀请家教有方的学生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经验,形成“教师引领、家长参与、社会支持、共同成长”的良好育人氛围。
2.主题活动促发展。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节日资源,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并欢迎家长参与其中。“书香家庭”的评选、定期召开不同范围的家长委员会会议、“重大节日、传统纪念日”活动的开展、教学开放日、走进社会大课堂等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内校外活动中来,既增进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又为增进教师和家长的了解搭建了平台。
3.沟通途径见真情。一是深入家庭实地家访。学校推出了“百名教师访千家”的活动,鼓励教师克服种种困难,走入特别需要进行面对面交流的学生家庭当中,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亲身感受学生的成长氛围,面对面的跟家长、学生交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二是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结对子面对面沟通。本着“学校育人、德育为先”的原则,组织包括校级领导在内的全校所有的任课教师都积极投入到育人工作当中来。每名教师和15-20学生结对子,持续地对结对子学生进行面对面思想、习惯、学习等方面的交流、关注、教育,加强与结对子学生家长的沟通,效果显著。三是利用网络资源沟通。除一般的登门家访和电话家访外,我们建立“家长飞信群”、“班级QQ群”等及时反馈学生表现,发布温馨提示,交流育人心得。实行校长对家长接待日,促进心与心的交流,
三、效果


家校共育论文10
深入实施“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以来,学校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互动,提高了家长的整体素质和学生的素质,教师的家教经验逐渐丰富,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广泛认同和赞许。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区家庭教育先进单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于在校的学习生活很适应,能快乐的面对学习、生活;家长们因为受到学校的培训、参加各个层次的家校交流活动,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也顺畅多了,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疑惑少了,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更和谐了。总之,在实施此次育人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工作有了较大的提升。
篇八
综合分析家校共育手段和途径浅谈
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家校共育意味着家校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家校积极沟通、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家庭是学生重要的合作伙伴,它强调了我们要与家庭双向互动,既要帮助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又要请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与管理,在家校互动中,我们密切了与家长的关系,赢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更好地发挥了家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家长的参与意识、角色认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真正实现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校互动,提高了家校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这也将成为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家校之间的沟通并没有那么复杂,亲人和老师对学生都是一样看待。那么,常见的家校共育形式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操作性如何、孰优孰劣,我们作了系列的调查研究:
一、形式多样的活动,学校与家庭双赢。


家校共育论文10
活动的内容有联欢会、运动会、班级活动等。平等的活动,不但密切了亲子关系,而且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在这些活动中,教师都将教育内容和指导要求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中,向家长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教育的机会,促使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和能力,也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共同游戏、共同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增进他们间的感情。
一直以来,我们用趣味运动会、家校同乐游艺会、小小手工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活跃我们的家校课堂。在丰富多彩的“家校同行”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响应生态环保,探索自然,陶冶情操,让学生观察季节变化的特征,也为了让学生体验集体出游快乐,各种活动使家长增进了和孩子共同沟通的机会,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使家校共育更添色彩。
这种“以情感为纽带”“以教育为宗旨”的联谊活动,使家长增进了和孩子共同游戏的机会,学生开心,家长高兴,同时也为学生、老师和家长提供了互动的空间,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
二、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学校,让学校管理更加民主化。
为了进一步沟通家校联系渠道,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体现民主管理,由各班推荐1-2名关心班级工作、热心为家长服务、教子有方的家长任委员会成员,组成家长委员会。每学期由校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计划、安排和要求,听取家长代表对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学期末,将学校的各项工作向家长委员会作出汇报,由此让家长委员会清楚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实现民主管理和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论文10
家长学校的活动形式更是多样化,有专家讲座、专题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受家长的欢迎。我们经常聘请专家来作报告和讲座,为家长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家长们会把自己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困惑和对教师、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跟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专家还为家长推荐有关幼教刊物及家庭教育书籍或文章,其中包括陈鹤琴的《怎样做好父母》,“知心姐姐”卢琴的《好父母好孩子》,周泓的《赏识教育》等等,使家长不断更新教子观念,调整教育行为。这一举措深受家长的欢迎。同时,专家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也会对学校管理、教学、膳食等方面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能够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策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当然组建的家委会成员具有代表性,充分发挥了家委会成员的带动作用,助和监督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各位家委会成员都会根据我们将举行的活动,出谋划策,提出一些丰富多彩,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项目来。同时,将家委会成员纳入学校管理网络,分工负责对家长资源的管理。
三、家长会及家长半日观摩活动,拉近彼此联系的桥梁。
家长会有全校性的,也有年级组或班级组织召开的,主要是向家长公布学校近期的工作计划及主要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争取家长的配合。可以根据教育的需要举行各种形式的家长会。一种是向家长公布教育工作计划,使家长了解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并请家长对教育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例如,在新生入校前,召开新生家长会,公布教育方案,详细介绍教育目的及方法。通过交流,学校的教育方案得到了家长的赞同与理解,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意识。由于家长的配合,新入校的学生顺利地度过不适应期。第二种是根据家长需要而举办的专题讲座。例如,有关初、高中衔接的内容,我们就请高中相关老师作专题讲座。家长听了


家校共育论文10
讲座后,认识到衔接的重要性,主动配合教育。第三种是针对学校普遍存在的与家长有关的现象进行专题研究。例如,我们根据对学生日常观察与家庭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通过共同研究,为学生制定了学生及家长行为规则6条,让学生与家长一起执行和自我评价,高了家长参与意识与学生自我规范的意识。第四种是每当遇到较为重大的教育总是或活动时,邀请家长进行协商,征求家长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家长会,家长们与教师可以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实施具体办法,收到较满意的教育效果。
而要想让家长亲眼看看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举行“家长半日观摩”动是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每学期都会举行“家长半日观摩”活动,我们先请家长观摩一节课,然后和学生进行亲近沟通活动。活动中,家长看到孩子在活动时的表现和反应,这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使他们了解了学生在校的生活情况,感受了与孩子同活动的快乐,使我们与家长的距离更近,关系也更亲了。
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对如何实施家校共育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也会将意见和要求反馈给老师及学校,双方相互商讨、沟通,取得共识,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由于孩子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动态渐进的过程,因此,这两种沟通要经常性、连续性、双向性,才不致流于形式。
四、家长问卷调查,直截了当、一目了然。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能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心理状态。如:您最想看重培养孩子在哪方面的能力?被调查家


家校共育论文10
36人,其中有21人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人合作的能力、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综合能力比较重要;有9人希望成绩要好,今后考个好大学;有6人想在艺术方面有所发展,减轻高考压力。这些数字已经能够反映出家长的观念和价值取向,说明问卷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的合作、沟通比较成功。还可以定期发放家长问卷,对学校管理、教学、伙食、班级服务质量及孩子最喜欢的教师等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了解家长对班级及全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计划,改进工作。在拟家长调查问卷时,首先要做到问卷语言有亲和力,让家长很容易接受。其次要做到卷面内容有针对性,能够集中反映问题。问卷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便于家长填写。最后一点是问卷必须真实、可靠,可以无署名。
家长问卷调查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工作和更好地教育学生提供了可贵的依据。
五、家访、约谈,传统中有新意。
与家长及时沟通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面谈和家访是最直接、最方便,是最常用的一种家校沟通方式。教师可以用这两种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换意见,以达到同步教育的目的。家长们主动向老师反映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和老师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话访谈更被频繁采用。孩子可以随时听到老师的声音,家长、老师之间也能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情况、相互探讨教育方法,不仅方便、及时,深受家长喜爱,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网上沟通也是一种新型的沟通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优势,及时把新的信息在网上公布给家长,每天教学内容、近期活动通知等,家长只要一打开电脑,就可以了解到学校一日


家校共育论文10
活动的方方面面。同时,通过留言版,将校长邮箱、班长邮箱向家长公开,家长对幼儿园的管理和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直接通过电子邮箱进行反馈与交流。这种网上沟通的方式快捷、便利、节省时间,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访谈工作可以根据因人施教的原则,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形式的访谈,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孩子的性格、习惯及家庭教养氛围,拉近了家园间的距离,有助于良好家园合作关系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学生通常由老人在家照顾生活,留守学生也多,家长与老师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少,对学校的要求也缺乏一定的了解。还有,家访工作很难面面俱全,易造成访谈深度、广度不够。
六、《家长园地》与《家校联系簿》,方便直观易于操作。
《家长园地》是我们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的窗口和载体。利用这一块,可以向家长介绍各方面的知识,宣传一些家庭教育的经验和信息,告知家长近期内将要学习的知识,以及需要家长们配合的一些事项等。有关个别现象,特殊问题等还可以请家长参与发表意见和观点,家长们都很积极主动,教师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而增进了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家校联系簿》中,教师通过每周填写学生在校发展情况,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也通过联系册反馈幼儿在家的情况,以达到家校教育同步。这其中有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与希望以及对家长的具体要求;小小的联系簿像一座桥梁,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内容大多为近期家长最关心的话题,教师能及


家校共育论文10
时地帮助家长找到捷径,使家长的需要得到满足,加强了学生与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并在教育观念上达成了共识,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七、其它手段作补充,家校共育更多彩。1、家教论文评比
家长资源丰富,大多数家长都懂得一些教育知识。充分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举办家长育儿经验、家教论文征集及交流活动,鼓励家长从不同的侧面总结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育儿经验,并请获奖的家长在全校家长会上进行交流,家长的一些新的教育观念、独到的见解以及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也使教师深受启发,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质量的提高。成为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
2、“家长助教”特色活动。
邀请部分家长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来到学校组织孩子进行教学活动,如当医生的家长给学生讲解生理卫生保健知识;消防队的家长组织孩子进行消防安全演习等。家长来校助教,一方面亲身体验和认识了教师工作,另一方面也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丰富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多方资源丰富学生生活,家长教师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新的《纲要》,新的形势,促使学校家长工作的新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本着“热心、诚心、爱心”的原则,积极开拓家长工作的新视角、新内涵,倡导家校合作,实现家校共育,使我们的工作更科学、更有效、更上一个层次.
篇九
论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家校共育论文10
有一位教育名家这样说过:“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一是:既然我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的责任就理所当然在学校。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没有意识到自己首先就是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把自己的素质和教育孩子联系起来,在家庭教育中,常常是关注孩子素质的多,关注自己素质的少;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少;指责孩子过错的多,反思自己行为的少。二是:我只需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其它方面可以忽略不计。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关注文化素质的多,关注道德素质的少;关注身体素质的多,关注心理素质的少;注重结果的多,注重过程的少;注重物质投入的多,注重情感投入的少;期望过高的多,注重实际的少。因此,往往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失败,而最终贻误了孩子的前程。
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要把孩子教育好,单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很多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或进城经商,夫妻双方同时外出的相当普遍,加之大多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认识不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较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还有多数孩子处于留守状态,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还有一些父母把孩子托给亲戚朋友来监护,这样极易形成孩子的我行我素和任性的心理行


家校共育论文10
为特征;或者使孩子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胆小怕事、孤僻等过分内向的性格特征。
还有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我们曾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们把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家长反映,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部分家长坦言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大部分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这种状况充分说明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没有形成一种联系制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成为一个整体,家庭教育责任严重缺位。
明确家庭教育宗旨
“一个工厂百分之一的废品就是百分之一,但一个孩子的成败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我们深刻理解这一点,教育孩子责任重大,功在将来,利在千秋!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让孩子既成才,又成人,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适应未来,都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家庭教育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学校工作不变的追求。教育应有全方位、综合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需要紧密而有效的配合,两者之间,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或不足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庭是孩


家校共育论文10
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规范的管理、专业的师资、丰富的设备设施、所以学校教育是核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以教育为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以孩子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校共育,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享受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学校教育由于现行体制设计,要求对全体学生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施以统一规范和标准的管理和教育,有人形象化地比喻为“人才流水线”,对所有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都是大体一致的。但是,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大不相同,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而孩子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人。
充分认识家校共建共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共建教育意识,能使教育的途径得以畅通,教育才能有成效。学校与家庭若在学生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在这两种环境中所进行的教育必然相互冲突、抵消,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种种的困难,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相连,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要努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育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有好的教育效果。


家校共育论文10
篇十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摘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直接关乎人才培养的品质与素质,对人的品质与素质培养影响最为直接的应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融合与互补、如何相互促进却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与探索。就当前家校共育所面临的挑战、学校当前家校共育的通常做法以及建立家校共育的长效机制探索等方面作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育人观互联网家庭教育家校共育
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单元,也是一个人的个性、品性、人格、是非观念及责任心形成的始发地和养成地,而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在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近年来学校承载的教育责任太多太重(其中部分是家庭教育责任的转嫁所致)在这种意义上,家校共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家校共育是家长、学校在明确主体责任的情况下进行多方配合与沟通,共同培育和教育孩子,从而达到最佳育人效果的一种育人体系和机制。在此,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家校共育谈谈个人之浅见。
一、家校共育面临的挑战(一)“育人观”的追问
常言道,观念指引着人或组织的行动方向。不同的价值取向將带来不同的行动路径抉择。父母养育子女然后把子女送到学校读书,究竟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名牌大学生?还是多才多艺的技能型人才?还是人格健全的人?还是卸下家长自身的育人“包袱”?当然,学校办学也是如此,究竟是把“立德”放在首位?还


家校共育论文10
是把“升学”放在首位?等等。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一直受“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困扰,才滋生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主流育人观,才会有“虎妈”“狼爸”式的家长和“高考工厂”般的学校。
这种育人观,必然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各自为阵”,家庭教育甚至更多地让位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也在一定意义上“包揽”了一些本该由家庭教育承担的责任。一旦发生了学校所“包揽”的责任与家长的希冀相偏离时,便会引发“学闹”此时学校往往会因各种压力而妥协式地“求全”我个人认为,“学闹”比从法律层面已界定的“医闹”更为严重。
(二)“茫一代”父母与“微一代”“宅一代”子女的博弈
许多年轻人在自己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却当上了父母,还有享受“二孩”政策惠泽的许多年轻人等,面对新生命降生而欣喜之后,更多的是育儿焦虑。他们很多时候教育孩子时都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作参照,有时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面子或炫耀的“资本”甚至还有父母把孩子看作是为家族挣“门面”“工具”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6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育儿焦虑的年轻父母多。产生焦虑的原因:攀比心理(67%);教育花费高(43.5%),经济实力不足(39.6%),年轻父母心理承受力弱(29.5%),家庭成员间教育理念冲突(28.1%)。许多年轻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犹如“无照驾驶”的新手,对如何教育、引导自己子女成人成才感到很迷茫,甚至有时无意间成了带坏孩子的“帮凶”,成了“茫一代”父母。
而作为年轻一代,在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影响下,改变了他们的成长轨迹,他们成了“微一代”或“宅一代”。他们中绝大多数利用这些新媒介玩游戏、看视频或动漫、网上交友或聊天等。近日,中国青


家校共育论文10
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对全国18个主要城市的3万多名“00后”孩子和家长的调查发现,“00后”孩子用平板电脑或手机玩游戏51.7%看视频48.6%,其他功能都没有超过半数。游戏、视频网站、动漫是孩子接触色情或暴力内容的主要来源。57.2%的初中生拥有陌生网友。家长最爱的媒介是手机(高达72.9%),沉迷于网络游戏、微信、QQ等。孩子即便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21.4%会选择问网络,而选择问父母的还不到10%
江西南昌一名12岁男孩因擅长打游戏《英雄联盟》》(LeagueofLegendsLoL)获得“熊猫TV”青睐,之后成为实况主播,平均每日吸引5万至6人线上收看,让他月收入高达3万元人民币。被网友称为“幼年厂长”。家长对此也引以为荣。由此可见,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新媒介来为教育、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服务是家校共育所面临的新挑战。因为家长的“榜样示范”,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网络世界的痴迷度,渐渐地,孩子便会形成自己独立的网络空间。孩子到了学校,往往又会因学校的“堵”与“治”而变得更“好奇”。这时,即便“家校共育”,要把孩子从网络中“拉”回来也很费力。
(三)“互联网+教育”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许多传统的教育模式终将被打破,从而不断引发新的教育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家校作为孩子面向网络世界的“把关人”将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是否严格把关,也将直接影响共育的效果。孩子在面对海量的网络世界时对许多不良信息仍缺乏甄别能力,很多年轻父母往往为了“减负”而采取“漠视”甚至“放任”的态度,长此以往,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影响力会逐渐下降,甚至导致孩子过早叛逆。另外,网络还可教给孩子很多知识或信息乃至答疑,所以“授业、解惑”不再是老师的“专利”,老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


家校共育论文10
影响力也会逐渐下降。但网络无法教给孩子价值观,家校如何合力走进孩子的“心灵”,还需要在共育的“术”上下功夫。
二、家校共育实践
(一)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本,架起家校互通的桥梁
学校每期都会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召开年级家长会,校长将学校的办学目标、教育教学管理思路与策略等与家长进行通报与沟通,并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引导自己子女健康成长”年级家长会结束后,各班再结合班情,召开班级教师、家长、学生的“分享会”,班主任将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由小组长收集本组成员的学习、表现情况,并交由学习委员汇总,形成书面材料,由与会家长传阅。每个家长都可结合小组长对自己孩子的总结、剖析,而有针对性地与老师进行一对一地交流,从而“对症下药”。
另外,为了让家长切实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表现及所思所见等情况,学校部分班级还专门设计了《家校联系本》,不仅学生可通过“每日小结”写下自己的心声,家长还可在上面提建议或意见或鼓励孩子进步的话语等。这样,长、学生、老师间便多了一份沟通和了解。
(二)组建家长委员会,增强家校互信
为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化学校民主管理、增强家校互信,学校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人士专门组建了家长委员会,明确了权利与义务,让他们参与学校的部分管理,尤其是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举措与抉择。如学生校服样式设计与选择、校服材质选定、校服采购招标等。学校吸纳他们的参与并尊重他们的意见,


家校共育论文10
从而达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共识,不仅体现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也增强了家校的互信。
(三)利用网络、通讯等新媒介,拓宽家校互动渠道
学校通过校讯通,将学校的重大事项告知家长,以求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各班主任也可通过校讯通将本班的活动开展、作业布置等情况告知家长。家长也可通过校讯通平台,将自己孩子在家表现及个人想法反馈给老师,以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互动。除此之外,部分班级还专门建了班级QQ群(家长、学生、班级老师)少数班级还建了微信群和班主任博客。我们的很多班主任不仅充分利用了这些高效、便捷、通畅的新媒介实现了家校互动,而且沟通的方式与内容也越来越富有艺术性与人文性,从而拉近了家校间的距离。
(四)利用活动强化家校互利效应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推崇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学校每年都要举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周并为“感动津中”人物颁奖,被评上“感动津中”人物的有家长代表。不仅其事迹感人,而且家长所发表的获奖感言更是教育了学生,也激励了其他家长。由此所带来的家校互利效应不可小觑。譬如,学校初2015级有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为了让自己女儿摆脱“十聋九哑”的厄运,她默默地付出,终于把自己女儿培养成才艺出众的优秀学子,她女儿获得了中国民族舞蹈第九级、拉丁舞金牌级、重庆市拉丁舞比赛的一等奖的佳绩,赢得了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的银奖。另外,在18岁成人礼仪式上,我们通过家长与孩子互写书信或家长与孩子互赠礼品等方式来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些活动不仅让家长、孩子从中受益,同时也让学校更加有效地实施了人文教育。


家校共育论文10
三、家校共育探索
(一)转变家长观念,指导家庭教育方法
为了实现家校间的和谐共育,转变家长观念、提升家长素质至关重要。基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妨采取以下措施予以改进:
1.建立家长网校。就是由学校主导,学生家长参与,教委、妇联和关工委配合支持下的指导家庭教育方法的学习平台。学校可利用本校的门户网站嵌入“家长网校”这一模块,可设家庭教育方法指导、家庭教育视频、家庭教育案例、家长论坛等栏目,其内容可取材于本校的教育个案,或依托“中国家庭教育网”“豆瓣网”“百度贴吧(父母吧)”等。
2.专家学者讲座。学校不定期聘请家庭教育专家或知名校友到学校来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并向家长提供现场咨询或答疑。
3.模范家庭育人报告会。学校充分利用在校学生家长的教育资源,选择家庭教育成功典范为家长们分享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实际做法,以给其他家长以启迪与引领。
(二)构建平等、开放、共荣的家校共育工作机制
家校共育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当代教育的现实需要,就需要我们合力构建一个平等、开放、共荣的工作机制。
1.形成由家长委员会主导下的家长志愿者、社区、学生、职能部门、学校联动下的工作网络。如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家长委员会选派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部分管理或教育实践与服务等。学校也突破现有的“围墙”“封闭的”教室,真正意义上实行开放办学。


家校共育论文10
2.形成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监督与服务的工作体系。如学校可在每周选定某天为家长开放日,开放日当天,家长可选择到教室旁听教师讲课或陪伴自己孩子或与老师交流等。另外,学校还可考虑设家长工作室、家教辅导中心、开通家教咨询热线等,为学校及家長服务。
3.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共享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激励机制。为了让家庭及家庭所在社区能分享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就必须构建与学校共荣的激励机制。譬如:请家长为学生颁奖,由家长委员会推荐、评选模范社区奖,由社区推荐评选模范家庭奖等。
(三)创新拓宽家校共育互通渠道
信息对称与畅通是家校间有针对性共育的前提与保障,创新拓宽家校互通渠道,更有利于拉近家校间“心灵距离”,确保共育效果。
1.继续充分利用好网络、校刊等媒介,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子女,让家长得以释疑。学校及班级分别建立固定QQ群、微信群、易信群,班主任建立博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采用“家校共育APP”。在学校校刊上开辟家教专栏、家长心声等。
2.主要依托社区、村镇对学生进行家访、师生爱心结对帮扶等。学校老师可通过家访等方式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及生活状况等,“因材施教”爱心帮扶。尤其是对留守孩子及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该予以关爱和帮扶。
3.以学生为纽带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文体活动或德育体验式活动等,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学会感恩。


家校共育论文10
当然,家校间要真正实现和谐共育,是多部门协同配合、多方因素共同促成的,良性、健全的家校共育机制是立德树人的“助力器”,家校共育“术”也应顺应时代潮流而不断创新,以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2]郑明达.警惕父母失职、亲情缺失、教育失位——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晓云.半月谈,2015,(21):21.
[3]雷瑨.“茫一代”父母过“招00后”.教育文摘周报,2015-10-2812.[4]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2015年十城市抽样调查).2015-11/19.[5]中国教育报.2015-10-2101.[6]中国教育报.2015-11-605.[7]中国教育报.2015-11-1306.[8]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2016-9-1.
[9]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妇女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工作的意见.渝教基【20153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393d523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8.html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