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发布时间:2020-06-07 01:57: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1单元 四则运算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习内容:教材2、3页例1,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应用。

学习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2、自学例1理解加法的意义。

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加法的意义。

3、理解减法的意义。

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减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减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

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和=( )+( ) 加数=( )-( )】

【被减数=( )+( ) 减数=( )-( )】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

2、完成教材练习一1~5题

拓展提升

猜猜我是几?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习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推理、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学习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导学流程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定向自学

1、乘法的意义:结合例2插图和第(1)题写出乘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乘法的意义。

2、理解除法的意义

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并写出除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除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因数×因数=积 商=被除数÷除数

3.师归纳并小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积=( )×( ) 一个因数=( )÷( )】

【除数=( )÷( ) 被除数=( )×( )】

5、自学例3:关于0在加、减、乘、除中的特性。

组内讨论: 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小组代表汇报。教师说明:0不能作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 。(独自完成,小组代表板演。)

2、完成教材练习二2、3、4题。(独立完成后,选择不同类型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完成教材练习二1、5、6题。第1题: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和理由,然后独立列式计算。第5、6题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学习内容:教科书9页例4与“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口算我最棒!

12×4÷8= 100-72÷9= 35+25×4=

72-32÷4= 78-58+36= 178-56×3=

2、我是小算盘

150+42×37 240÷80+71×13

3、自主探究例4

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

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总结带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展示反馈

1、组内完成9页做一做,小组代表展示。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2、3题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检查。

拓展提升

在○内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号两边相等。

5○5○5○5=0

5○5○5○5=1

5○5○5○5=10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租船问题

学习内容:教科书10页例5,练习三第4-6题。

学习目标: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可是,来到租船处老师犯难啦!你能帮老师解决难题吗?

合作探究:

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小组成员合作,一起去租船吧!

展示反馈

1、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解决方案大伙分享方案,确定最优方案。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4题。(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5题。(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4、完成教材练习三第6题和思考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完成,全班交流)

拓展提升

某单位22名男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晚上住酒店,三人间的每晚110元,两人间的每晚95元,他们怎样住店最合算?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课题:观察物体(1)

学习内容:教科书13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能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3、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学习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准备: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导学流程

同学们你知道吗?为了方便全面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正面、从上面和从左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

定向自学

观察下面积木图片,把观察到物体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记在心里。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在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连的。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的发现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 是不同的。

合作探究:

(2)小红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形状如下图: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小组内动手操作、交流展示作品。

展示反馈

1.基础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拓展提升

想想连连我最棒!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观察物体(2)

学习内容:教科书14页例2,练习四第4-7题。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从相同位置观察多个物体,辨认所看到的各个物体的形状是否相同。

学习难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多个物体,辨认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教学准备:立方体模型、方格纸。

导学流程

合作探究

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其实搭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1、图形:

2.活动建议:

(1)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

(2)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在纸上摆出来。

(3)观察立体图形,验证想象的结果。

(强调:只摆一个立体图形观察)

3.学生活动,师巡视调样。

4.小组代表把作品到展示台上展示,其他学生观察。

展示反馈

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结果。

课堂演练我最棒!

1、组内完成练习四第4、5题。(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代表回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6题.(摆一摆,议一议,小组合作完成。展示各组所摆图形,并订正。)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第三单元 加法运算定律

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习内容:教科书17、18页例1,2.练习五第1-5题。

学习目标

1、探究并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3、会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正确的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学习难点: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运算定律,并能正确的运用。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导学流程

情景图导入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图中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你能根据主题图,根据条件解决一下问题吗?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定向自学:

1、 我的列式是:( )。我还可以列示为( )。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结果是怎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我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组内交流)

4、通过这几组算式,我的发现是:( )。

5、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 ),我与小组成员分享。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这个问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解答:

方法一: 方法二:

2、通过计算发现计算结果( )。

3、我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组内交流)

4、通过这几组算式,我的发现是:( )。

5、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结合律:( ),我与小组成员分享。

展示反馈

1、教材18页“做一做”,根据运算定律填空,独自完成,代表回答,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五第1题,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3、教材练习五第2、3、4、5题,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组内交流检查。

拓展提升

(△+☆)+○=△+(☆+○)运用了加法( )律

△+☆=☆+△运用了加法( )律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加法简便计算

学习内容:教科书20页例3,练习六第1-2题。

学习目标:

1、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导学流程

复习旧知导入

根据运算定律,在□内填上适当的数。

45+56=56+□ (145+52)+48=145+(□+□)

a+b=b+□ 64+(36+125)=(□+□)+125

定向自学:(自学课本20页例3。)

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题意你的列式是:( )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小组成员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合作探究:

1、对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进行讨论。

2、各小组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小组实时提出问题让他们解决。

展示反馈

1、组内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8+75+12 79+145+21 135+39+65+11 5+137+45+63+50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填上适当的数。

48+( )=72+( ) a +38=38+( )

369+258+142=369+(258+ )(23+47)+56= 23+( + )

654+(46+a)=(654+46)+( )

拓展提升:

用简便方法计算

1+3+5+7+9+11+……+29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减法的性质

学习内容:教科书21页例4,练习六第3-9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分组计算,下面两组题,比赛看哪组同学既对又快?

第一组 第二组

72-6-4 72-(6+4)

85-8-2 85-(8+2)

126-70-30 126-(70+30)

发现:观察三组等式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呢? (小组内交流)

合作探究

组内解决教材21页例4.

1. 尝试各种算法,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

2.全班汇报交流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1、2题,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2、完成教材练习六第3题先组内交流理解图意,再解答。

3、完成教材练习六第5、7、8题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拓展提升

1000-1-91-2-92-3-93-4-94-5-95-6-96-7-97-8-98-9-99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习内容: 教科书24页、25页,例5、6.

学习目标:

1、知道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习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导学流程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定向自学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6、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7、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合作探究

1、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2、小组讨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1、2、3题,独立完成,组内交流,订正。

拓展提升

你会简算吗?

493×5×2 25×17×4×2 8×25×15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乘法分配律

学习内容:教科书26页例7,练习七4—11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口算我最棒!

25×47×4 50×26×4 34×25×4 125×37×8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得数相同的连起来。

(1)(6+4)×5 6×5+6×4

(2)(8+12)×4 8×4+12×4

(3)8×(7+3) 8×7+8×3

3、自读例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合作探究

(1)通过这些算式你发现的规律是(

(2)我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

展示反馈

1、组内完成下面各题:

25×12+25×88 (35+45)×12

(11+25)×4 9×37+9×63

25×(4+40) 102×43

2、完成练习七4、5题独立练习,小组内交流算法。

拓展提升

175×5+175×7+175×8 135×29-135×3-6×135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学习内容:教科书29页例8,练习八4—11题。

学习目标:

1.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算。

2.理解和掌握连除的简便计算的方法。

3.灵活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简便计算的方法。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

口算

4×25 125×8 25×2 320÷40

25×8 15×4 25×4×3 320÷(5×8)

定向自学

自学教材第29页例8。

独立思考,练习本上解答。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合作探究

怎样计算更简便呢?组内交流后,选位小组代表展示一下吧。

展示反馈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者运算符号。

(40+7)×12=( )( )( )( )( )( )

29×56+56×31=[( )( )( )]( )( )

2、 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先组内讨论怎样算简便,在独立计算。)

(1)104×25 (2)15×(20+3)

(3)38×7+62×7 (4)5×23+5×27



3、完成教材练习八第1、2、3题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学习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课题:小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的产生。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开心填空:

(1)10个1是( );10个十是( )。

(2)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 )℅米,3份是( )℅米。

(3)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小组合作:动手量课桌的宽度,讨论如何表示测量结果?

合作探究

观察米尺教具:

1、把1米平均分成10,每份长是多少?

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7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根据以上观察学习你能知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 )位小数?

2、把1米平均分成100,每份长( )厘米?

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3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13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根据以上观察学习你能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 )位小数?

3、把1米平均分成1000,每份长( )毫米?

1毫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13毫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123毫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根据以上观察学习你能知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 )位小数?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小组代表展示。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2、3题,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拓展提升

用0、3、6三个数字和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试试吧!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 34-35页例2-4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会正确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学习重点:会正确读、写小数

学习难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学习流程

旧知回顾

10.45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058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20.0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34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定向自学

自学提纲:通过自学你能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吗?

1、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是什么样的?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

4、阅读例2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尝试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

5、自学54页例3尝试写小数。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读小数应注意什么?

怎样写小数?

展示反馈

1、开心填空:

(1)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0.36是由( )个0.1和( )个0.01组成的。

(3)0.175是由1个( )、7个( )和5个( )组成的。

2、组内完成练习九第5—7题

拓展提升

小马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给弄丢了,结果他读成了七万零七,原数只读一个零,原来的小数应是多少?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小数的性质

学习内容:教科书38-39页.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学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

导学流程

知识盘点:

0.3是( )个十分之一

0.30是( )个百分之一

0.123是( )个千分之一

定向自学

组内自学38页例1、例2、;39页例3、例4。

合作探究

1、分组归纳总结小数的性质。

2、讨论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展示反馈

完成教材39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展示。

完成教材练习十1-3题。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订正。

拓展提升

1、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60.06

2、从下面各数中选出与50.3相等的数

50.03 5.30 5.3 50.300

500.3 50.30 503 503.0 五十又十分之三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学习内容:教科书40页例5.做一做。

学习目标

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2.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导学流程

开心解答:

王老师带了300元钱去买自行车,一辆自行车的价钱是296元,请问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你是怎样比较的?(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超市买一支钢笔,发现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3.50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定向自学

组内自学教材40页例5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比较2.35元和2.41元的大小。

这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3、比较0.07米和0.059米的大小。怎样比较这两个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4、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要注意什么?

5、在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为什么要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

展示反馈

1、小组代表展示40页做一做。

2、比较下面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4.36○4.37 3.064○3.065 12.147○12.14

2.189○2.198 0.832○0.831 8.352○8.36

3、把3.34,4.1,3.4,3.399几个数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学习内容:教科书43、44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 会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归应用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流程

复习导入

1、观察:676、6760、67600。这三个整数有什么不同?在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

0.750和0.75 2.84和2.840 2.54和25.4

定向自学

1、自学教材43页例1,例2

合作探究

1、组内讨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

2、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

展示反馈

(一)开心填空

1)把6.2扩大( )倍是62

2)把59缩小到它的()是0.59

30.28去掉小数点得( ),原数扩大了( )倍。

4)0.08变成0.8,小数点向( )移动( )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

(二)我来判断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

23.69扩大1000倍是36.9 ( )

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三)完成练习十一第1-5题

拓展提升

把3.45改写成下面的数,它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

0.345 34.5 0.0345 3450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人民币兑换

学习内容:教材第45页例3。

学习目标:探究和解决人民币与外币兑换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解决人民币与外币兑换的方法,正确的解决问题。

导学流程

开心口算:

3.25×100= 0.832×1000= 452÷10=

32.5×10= 0.832×100= 452÷100=

32.5÷100= 0.832÷10= 452÷1000=

定向自学

自学教材45页例3。组内独立解决。

合作探究

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解题规律。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45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小组代表展示。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6题。

独立练习,小组内交流检查。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8题。

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法后,再独立解答,组内订正。

4、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7、9题。

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检查,然后集体订正。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

学习内容:教材第48、49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不同单位的数进行相等的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名数换算的一般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换算。

导学流程

复习准备

1千米=( )米 2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吨=( )千克

1时=( )分 1分= )秒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定向自学

观察48页情景图读出小数。

合作探究

1、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80厘米、145厘米、0.95米、1.32

讨论

1、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2、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怎样改写?

3、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展示反馈

1、小组代表展示

(1)我来填空:

)分米=1.5 )千克=4.08

2.67吨=( )千克 510= )千米

516厘米= )米 2.85元=9 )元( )角( )分

(2)在括号里填上﹤﹥或﹦

3.61米( 362厘米 800平方米( )0.82公顷

435克( )0.428千克 1480米( 1.5千米

532千克( 5.3吨 5千米80米( )5008米

2、组内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检查,最后集体订正。

拓展提升

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8.44千米 8080米 8.06千米 8千米800米 8千米600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

课题:小数的近似数

学习内容:教材第52页例1.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运用 “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2、了解求小数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特点。

导学流程

知识回顾: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它们的近似数。

986500 54375 320010 32400 345100 450032

2、下面的( )中可以填哪些数字?

32( )645≈32万 47( )905≈48万

定向自学

组内自学73页例1思考:

1、豆豆的身高0.984米,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

2、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近似数吗?

3、保留一位小数,近似数是1.0还是1

4、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注意什么问题呢?

合作探究

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展示反馈:

(1)把下面小数四舍五入。

1、精确到十分位:3.47 0.329 4.65

2、精确到百分位:5.643 8.954 12.365

(2)完成74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十二1、2题。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学习内容:53页例2、3.

学习目标:

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学习重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学习难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

导学流程

知识回顾:

把下面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0.835 34.609 45.549 7.544米 42.893千克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的数。

800000 1200000 5400000000人

定向自学

结合53页例2主题图完成以下内容:

1、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

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

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

2、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小数点后面有几位小数?如何来保留一位或者两位小数?

合作探究:

讨论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方法。

展示反馈:

小组代表展示

1、把24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35990平方千米。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000平方千米。

3、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4、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十三第3、4题。(学生独立做一做,小组代表汇报)。

5、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三第7-10题。

拓展提升:

航天运载火箭3秒飞行37713米,18秒大约可以飞行多少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第五单元 三角形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课题:三角形的特征

学习内容:教材59~61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学习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自学教材59页例1,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下面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标出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

回答:

1、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什么叫三角形?

3、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4、什么叫三角形的高?

5、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合作探究

讨论: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那要想使平行四边形也能够固定住,该怎么办呢?

2、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我们可以用大写字母A、B、C来表示它的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可以称为三角形ABC,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分别称为AB、AC、BC,下面想请同学说出每一个顶点分别对应哪条边。顶点A对应线段( ),顶点B对应 线段 ( ),顶点C对应线段( )。

我们以前学习过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请你试着画出一个三角形ABC,并画出线段BC边上的高

展示反馈

1. 我是小判官,对错我来判。

(1)由三条直线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

(3)三角形可以做出三条高。(    )

(4)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具有稳定性。(   )

2.填空:

1)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 )条边,有( )个角。

3)三角形具有( )性。

3.画出三角形的三条高。

拓展提升:

小明画了三角形的一条高,你说他画的对吗?请改正过来。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学习内容:教材62页例3、4.

学习目标: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学习重点: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学习难点: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判断方法。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由三条 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具有

自学课本62页例3的情境图,回答以下问题。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 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 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

合作探究

我们来做个实验

1、剪出下面三组纸条(单位:厘米)。

(1)6、7、8 (2)4、5、9 (3)3、6、10

2、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

能摆成三角形的:( )。观察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6+7( )8,6+8( )7,8+7( )6,所以( )摆成三角形。

不能摆成三角形的:( )。观察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4+5( )9,4+9( )5,9+5( )4;

3+6( )10, 3+10( )6,6+10( )3.所以( )摆成三角形。

3、通过上面的实验,我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 第三边。

展示反馈

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厘米和5厘米的木棒。

1)用长度为3厘米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厘米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要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拓展提升:

1、这三个小木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吗?在能摆成的小棒后面打“√”

16厘米 7厘米 1厘米 ( )

24厘米 5厘米 2厘米 ( )

3)5厘米 6厘米 10厘米 ( )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学习内容:教材63-64页例5.

学习目的: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

学习重点: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学习难点: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三角形的特征是什么?三角形的特性是什么?

2、角的特征是什么。角分为哪三种?

3、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征?

4、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什么叫等腰三角形?

2、什么叫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叫什么?

3、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4、等腰三角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 ,另一条边叫做 。两腰的夹角叫做 ,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

5、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

6、生活中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展示反馈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拓展提升:

1、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 )

(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 )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

(4)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 )

2、三角形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为 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

3、画三个不同的三角形,以任意一边为底,做出它的高。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习内容:教材67页例6。

学习目标: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检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习难点: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一个平角是(  )度,1个平角等于(  )个直角。

2、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 )。

3、三角形有(  )个角,它们在三角形(  )(填内还是外边),我们把这三个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这三个角的度数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合作探究

1、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分别标出∠1、∠2、∠3,量出各个角是多少度,标在上面,并计算出它们的和是多少度。小组交流它们都接近多少度。

2、把这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观察它们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展示反馈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度,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3、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度,∠3=25度,求∠2的度数。

4、判断题

(1)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度。( )

(2)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80度。( )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 )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可能是30度,60度,70度。( )

5、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1)我三边相等。

(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

(3)我有一个锐角是40°。

拓展提升: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是30°,它的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多边形的内角和

学习内容:教材68页例7。

学习目标

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内角和计算公式的推导,体验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学习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导学流程

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1、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 ),因为( )。

2、组内合作验证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角和:

(1)用量角器量一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四个角,计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角和是( )。

(2)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

A:把这个四边形的4个角剪下来,可以拼成一个(周角)。

B: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3)总结: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 )。

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

组内合作,探究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小组代表展示。

三、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提示:(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小组内结合提示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师生共同总结。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填空:八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它是( )边形。

3、完成教材第69页练习十六第4题。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内容分析 :

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课题:小数加减法(一)

学习内容:教材72页例1.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一、列竖式计算。

1、列竖式计算。

3.6+3.1 = 5.7-2.3 =

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的问题是( )。

2、填空。

(1)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 )部分,右边是( )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 ) 3.00 =( ) 0.200 =( )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 =( ) 14 =( )

合作探究

1、组内独立尝试解决教材71页例1。

2、组内讨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是什么意思?

3、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72做一做1、2题。组内独立完成,小组代表展示。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检查,并集体订正。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小数加减法(二)

学习内容:教材73页例2.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导学流程

合作探究

1、组内尝试独立解决教材第73页例2。二、探究新知

2、组内交流解决方法,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点。

3、讨论:

(1)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2)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呢?

(3)当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时,又应该怎样计算?

(4)在小数加减法中,要想直接相加减,这两个数字得什么相同?

4、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 )对齐。

(2)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的相应位置上点上( )。

(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 )。

展示反馈

1、 完成教材73做一做。组内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5-10题。独立练习,有困难时,组内交流讨论。

拓展提升

小虎计算小数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的小数点看漏了,这样就与另一个加数相等,他计算的结果是30 ,你知道正确的结果是多少吗?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计算

学习内容:教材76页例3.

学习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能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0.7+0.8 6.7+1.1 5+6.5 9.7-7

回顾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56+48+244 1000—356—444

3、独立完成例3(1)、(2)

合作探究

组内讨论:

(1)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怎样计算简便。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吗?如果有小括号的应怎样计算?

(3)小组代表会班全班交流。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76做一做第1题。组内独立完成,小组代表汇报。

2、完成教材76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6-8题。小组内先交流解题方法,再独立完成。

拓展提升

小亮把长12.8厘米的纸条和长10.28厘米的纸条粘结成一条较长的纸条,重叠粘结处长0.8厘米,这条纸条共长多少厘米?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学习内容:教材79页例4.

学习目标:

1.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2.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学习重点: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学习难点:应用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口算(小组开火车)。

6.52+0.48= 3.6+6.4= 2.54-0.54=

0.17+3.83 = 5.47-2.47= 4.8-1.8=

2、计算

35+28+72 125+49+75 156-47-53 137+98+2+43

在第2题的计算中我们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用字母表示就是:

a+b=( ) (a+b)+c=( ) a-b-c=( )

合作探究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2+0.5( )0.5+3.2

(4.7+2.6)+7.4( )4.7+(2.6+7.4)

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2)把你的发现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通过交流,我的发现是: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2、新知应用

独立完成教材第79页例4,小组内交流怎样计算更简便?

展示反馈

1、 完成教材第79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2、 完成教材练习十九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拓展提升

你会简算吗?

1. 9+9.9+99.999.9+0.4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

内容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 :

1、 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课题:轴对称

学习内容:教材82-83页例1、2.

学习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习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习难点: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自学教材82页例1,思考:

(1) 这幅图对称吗?

(2)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3) 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4) 点B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5) 点C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6) 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2、知识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3、组内完成例2的学习:

(1)想一想,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组内议一议,然后试着画一画。

(2) 汇报展示。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83页“做一做”

独立练习,小组内交流。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第3-6题

组内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平移

学习内容:教材86-87页例3、4.

学习目标:

1、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学习重点:

认识图形的平移运动,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独立完成教材例3,投影展示操作流程。

合作探究

组内讨论:

1、怎样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知识小结:平移的关键:根据箭头观察平移的方向,采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确定平移的格数。

2、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

3、平移的特点: 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展示反馈

1、 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投影展示。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6题,独立完成后投影展示。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课题:平均数(1)

学习内容:教材90页例1.

学习目标: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学习重点:

1、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导学流程

合作探究

观察例1中的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的统计图。

1、思考:横竖轴分别表示什么?如果要求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4+12+11+15)÷4

=52÷4

=13

知识小结: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展示反馈

完成教材92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完成练习二十二1、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拓展提升

小红有10块糖,小明有6块糖,小红给小明几块糖后,两个人就一样多?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平均数(2)

学习内容:教材91-92页例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理解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导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踢毽子吗?那么男生队和女生队比赛踢毽子,哪一队能赢呢?结果是否公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比较才公平。

合作探究

1、观察教材例2思考:是不是哪个队踢毽子的总个数多就成绩好?如果是,原因是什么?

2、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哪个队成绩好。

3、小组代表汇报。

知识小结: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92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6题,独立完成,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展示。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习内容:教材95-97页例3.

学习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优点和作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学习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习难点: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观察教材95页例3复式统计表 :这里有一张反映某地区1980-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 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小组内交流。

2、根据统计表完成两张单式统计图。 完成后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投影展示。

合作探究

1、将两个单式统计图,合并成复式统计图。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绘制统计图,并展示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2、小组内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知识小结:

(1) 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达一个项目的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情况。

(2) 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观察一个项目,还可以进行两个项目之间的比较.。

(3)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第1-5题。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后,小组代表投影展示。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营养午餐教案

学习内容: 教材101-102页。

学习目标

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

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

学习重点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

学习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导学流程

合作探究

(一)分析菜谱

1、观察教材101页统计表,小组讨论这些菜中,都喜欢吃些什么菜?这些菜都可以进行如何分类?(肉类和青菜类)

(二)初次点菜

1、按照个人喜好,任点三个菜。

2、点完三种菜后,比一比谁的菜式热量总和最低、谁的脂肪总和最高。

(三)对比专家建议

1、阅读饮食与健康(专家建议)。

2、小组内结合实际说说“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具体含义。

3、小组内用专家的建议对比自己的菜式,谈谈自己的菜式是否科学、合理。并找出不合理的理由。

(四)合理调配

 1、结合专家建议,小组成员之间说说点菜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荤素结合)

2、在明白了点菜要注意荤素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再次点菜。

(五)制作条形统计图

1、反馈投票结果

2、绘制条形统计图。

3对优秀的搭配菜式进行交流、分析,指出优点或不足。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学习内容:教材第103-105页例1

学习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教材第103-105页例1

(一)、尝试列表法

1、小组内合作有列表法找寻答案,寻找规律。

2、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探究过程。

3、全班交流。

(二)、假设法

1、1、3、5小组假设全是鸡 ,2、4、6小组假设全是兔分别探究鸡和兔的只数。

2、小组代表汇报小组探索过程,全班交流。

3、师生共同归纳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展示反馈

1、教材105页做一做1、2题。

2、教材练习二十四第2、3题。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3eaea59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8.html

《小学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