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4-16 11:42: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篇一:弟子规教学反思(2)

一至三年级秋学期校本课程——弟子规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中国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但是在目前的现代社会里,也有着越来越明显的现实意义,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个人把它当作员工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所以教学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读完《弟子规》总序后,跟学生解释完它的意思, 使学生明白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较感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入则孝”中关于孝道的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就不是有形的东西可以媲美的。所以在教学这一重点的时候我也是通过反复诵读以及故事说理,以达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以孝敬教育来讲,在今天的社会里,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人忙于赚钱,忽视父母,往往等到父母去世后,才知道忏悔,可是来不及了。对孩子的教育更不消说,只知道一味地呵护,无所不依其求,只知道找他们要成绩,根本不注意孩子的道德根基的培养。最后在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明学生平时都能仔细的观察生活并认真思考。

第三课时

教学反思:当今社会,成就越大的人,往往是感恩心理越重的人,道德水准越高的人。而一切感恩的心理正好是从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开始。一个人只有时时牢记自己是谁,才能反思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从而牢记父母的生命是爷爷奶奶给的,乃至弄明白所有生命都是天生地养的。然后才有可能敬天、畏地、感恩父母,孝敬祖宗,亲爱同胞。所以,教学的时候我注意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自

行体会其中道理,从最后交流心得的结果看来,学生能从中体会并有所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背诵,我运用多种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目的基本达到,学生已经初步会背诵;在游戏“对句”中前后句对应朗诵效果会更好;课堂中还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多讨论,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体现出来,通过学习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课时

教学反思:今天我们的社会,由于意识形态的西化倾向严重,传统道德出现滑坡,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少尔虞我诈、坑蒙拐骗、不尊老爱幼、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这都是人们不愿接受道德约束的必然后果。这样的现象,我们的社会很经常遇见,教学的时候,在讲解完经文大意之后,我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现实生活中,你的长辈有没有面对过这样的诱惑,当面对这样诱惑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一个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考,大家能积极交流,从最后的交流情况看来,很多人都能对长辈进行规劝,但基本没有什么效果,因为长辈都以“大人的事情小孩别插嘴”来回绝,规劝效果教不好。但我还是引导学生,即使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还是要尽力规劝。

第六课时

教学反思:教学时,我主要通过反复朗读以及对经文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我们应该不分白天或夜晚,都应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并让学生回想:我们小时候生病的时候,父母半夜不晓得要起来看我们几次,看我们有没有踢被子,摸摸看我们的额头,看我们有没有发烧,所以我们要感念父母的照顾之恩。最后通过小话剧的表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从而让学生明白,自己长大后也要好好的照顾父母。

第七课时

教学反思: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教学的时候,在让学生充分朗读的情况下,我主要是通过小表演,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从而明白要怎么和别人相处。

第八课时

教学反思:《弟子规》内容通俗易懂,哲理清晰地教导人们基本的品德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中应有的礼节,是我们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最佳读物。但是传统的串讲式文言文教学法已经不适应高效课堂的要求,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设计使陈旧的文言文课堂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从僵化的学习中解放出来,饶有兴味的吮吸着传统文化的营养,与远古的原创大师进行着精神对话,相信,通过文言文教学,学生定能增加对国学的认识,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篇二:弟子规教学反思

一至三年级秋学期校本课程——弟子规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中国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但是在目前的现代社会里,也有着越来越明显的现实意义,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个人把它当作员工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所以教学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读完《弟子规》总序后,跟学生解释完它的意思, 使学生明白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较感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入则孝”中关于孝道的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就不是有形的东西可以媲美的。所以在教学这一重点的时候我也是通过反复诵读以及故事说理,以达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以孝敬教育来讲,在今天的社会里,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人忙于赚钱,忽视父母,往往等到父母去世后,才知道忏悔,可是来不及了。对孩子的教育更不消说,只知道一味地呵护,无所不依其求,只知道找他们要成绩,根本不注意孩子的道德根基的培养。最后在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明学生平时都能仔细的观察生活并认真思考。

第三课时

教学反思:当今社会,成就越大的人,往往是感恩心理越重的人,道德水准越高的人。而一切感恩的心理正好是从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开始。一个人只有时时牢记自己是谁,才能反思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从而牢记父母的生命是爷爷奶奶给的,乃至弄明白所有生命都是天生地养的。然后才有可能敬天、畏地、感恩父母,孝敬祖宗,亲爱同胞。所以,教学的时候我注意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自

行体会其中道理,从最后交流心得的结果看来,学生能从中体会并有所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背诵,我运用多种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目的基本达到,学生已经初步会背诵;在游戏“对句”中前后句对应朗诵效果会更好;课堂中还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多讨论,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体现出来,通过学习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课时

教学反思:今天我们的社会,由于意识形态的西化倾向严重,传统道德出现滑坡,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少尔虞我诈、坑蒙拐骗、不尊老爱幼、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这都是人们不愿接受道德约束的必然后果。这样的现象,我们的社会很经常遇见,教学的时候,在讲解完经文大意之后,我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现实生活中,你的长辈有没有面对过这样的诱惑,当面对这样诱惑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一个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考,大家能积极交流,从最后的交流情况看来,很多人都能对长辈进行规劝,但基本没有什么效果,因为长辈都以“大人的事情小孩别插嘴”来回绝,规劝效果教不好。但我还是引导学生,即使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还是要尽力规劝。

第六课时

教学反思:教学时,我主要通过反复朗读以及对经文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我们应该不分白天或夜晚,都应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并让学生回想:我们小时候生病的时候,父母半夜不晓得要起来看我们几次,看我们有没有踢被子,摸摸看我们的额头,看我们有没有发烧,所以我们要感念父母的照顾之恩。最后通过小话剧的表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从而让学生明白,自己长大后也要好好的照顾父母。

第七课时

教学反思: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教学的时候,在让学生充分朗读的情况下,我主要是通过小表演,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从而明白要怎么和别人相处。

第八课时

教学反思:《弟子规》内容通俗易懂,哲理清晰地教导人们基本的品德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中应有的礼节,是我们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最佳读物。但是传统的串讲式文言文教学法已经不适应高效课堂的要求,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设计使陈旧的文言文课堂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从僵化的学习中解放出来,饶有兴味的吮吸着传统文化的营养,与远古的原创大师进行着精神对话,相信,通过文言文教学,学生定能增加对国学的认识,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九课时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法,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展示《弟子规》,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答疑。齐声背诵“出则悌”上节课所学部分,老师观察哪些学生尚属滥竽充数和不熟悉者,以便课下重点检查督促。

第十课时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时主要采取分组讨论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并各自分类做出笔记。然后各组展示学习成果,由教师引导对不同意见的讨论。主要是培

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改变满堂问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说出对自认为最有感受的一则的认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并锻炼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要求学生思考:举出实例说一说哪一条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一条还有差距,以后的生活实践中应如何做。这样就让学生从经典文献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用来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

第十一课时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开设“百家讲坛”要求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积累的成果,并说出自己对“弟子规”以及经典作品的认识过程和独到见解。可以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调动他们热爱经典的兴趣,增强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篇三:弟子规教学反思(上)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弟子规》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篇)意思是说:“诸位!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工作之余,则可研习六艺之文。”《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中国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但是在目前的现代社会里,也有着越来越明显的现实意义,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个人把它当作员工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所以教学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读完《弟子规》总序后,跟学生解释完它的意思, 使学生明白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较感兴趣。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入则孝”中关于孝道的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就不是有形的东西可以媲美的。所以在教学这一重点的时候我也是通过反复诵读以及故事说理,以达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以孝敬教育来讲,在今天的社会里,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人忙于赚钱,忽视父母,往往等到父母去世后,才知道忏悔,可是来不及了。对孩子的教育更不消说,只知道一味地呵护,无所不依其求,只知道找他们要成绩,根本不注意孩子的道德根基的培养。最后在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明学生平时都能仔细的观察生活并认真思考。

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当今社会,成就越大的人,往往是感恩心理越重的人,道德水准越高的人。而一切感恩的心理正好是从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开始。一个人只有时时牢记自己是谁,才能反思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从而牢记父母的生命是爷爷奶奶给的,乃至弄明白所有生命都是天生地养的。然后才有可能敬天、畏地、感恩父母,孝敬祖宗,亲爱同胞。所以,教学的时候我注意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自行体会其中道理,从最后交流心得的结果看来,学生能从中体会并有所收获。 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背诵,我运用多种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目的基本达到,学生已经初步会背诵;在游戏“对句”中前后句对应朗诵效果会更好;课堂中还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多讨论,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体现出来,通过学习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课时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的社会,由于意识形态的西化倾向严重,传统道德出现滑坡,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少尔虞我诈、坑蒙拐骗、不尊老爱幼、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这都是人们不愿接受道德约束的必然后果。这样的现象,我们的社会很经常遇见,教学的时候,在讲解完经文大意之后,我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现实生活中,你的长辈有没有面对过这样的诱惑,当面对这样诱惑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一个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考,大家能积极交流,从最后的交流情况看来,很多人都能对长辈进行规劝,但基本没有什么效果,因为长辈都以“大人的事情小孩别插嘴”来回绝,规劝效果教不好。但我还是引导学生,即使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还是要尽力规劝。

第六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主要通过反复朗读以及对经文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我们应该不分白天或夜晚,都应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并让学生回想:我们小时候生病的时候,父母半夜不晓得要起来看我们几次,看我们有没有踢被子,摸摸看我们的额头,看我们有没有发烧,所以我们要感念父母的照顾之恩。最后通过小话剧的表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从而让学生明白,自己长大后也要好好的照顾父母。

第七课时教学反思: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

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教学的时候,在让学生充分朗读的情况下,我主要是通过小表演,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从而明白要怎么和别人相处。

第八课时教学反思:

《弟子规》内容通俗易懂,哲理清晰地教导人们基本的品德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中应有的礼节,是我们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最佳读物。但是传统的串讲式文言文教学法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设计使陈旧的文言文课堂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从僵化的学习中解放出来,饶有兴味的吮吸着传统文化的营养,与远古的原创大师进行着精神对话,相信,通过文言文教学,学生定能增加对国学的认识,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九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独裁去展示《弟子规》,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答疑。齐声背诵“出则第”上节课所学部分,师观察哪些学生尚属滥竽充数和不熟悉者,以便课下重点检查督促。

第十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主要采取分组讨论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并各自分类做出笔记。然后各组展示学习成果,由教师引导对不同意见的讨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改变满堂问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说出对自认为最有感受的一则的认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并锻炼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要求学生思考:举出实例说一说哪一条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一条还有差距,以后的生活实践中应如何做。这样就让学生从经典文献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用来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 第十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开设“百家讲坛”要求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积累的成果,并说出自己

对“弟子规”以及经典作品的认识过程和独到见解。可以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调动他们热爱经典的兴趣,增强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第十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中华美德故事来感化学生。(如故事《紫荆树的故事》《郑濂碎梨》《孔融让梨》《伯禽趋跪》、《汉文帝侍母》、《信守诺言》、《改过自新》等等。)来感化学生。

第十三课时教学反思:

我还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现在的独生子女,大部分娇生惯养,有在家不尊敬兄弟姐妹的现象,本次讲的“出则弟”章节中“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我抓住这个教育良机,课前认真思考备课,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改变了原来简单的说教、讲解环节,而是设计了一个情景,把家搬到了课堂上,进行“演一演”的设计。全体学生们非常积极主动参与,行动迅速,我高兴的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并趁机强化学生在家里也要向现在一样,父母兄弟姐妹会非常高兴的,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弟子规——出则弟”的含义。

第十四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让孩子们早日将《弟子规》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希望《弟子规》早日融入孩子们的心灵,在它的点点滴滴影响下,使孩子的文化修养得到更高的升华,使孩子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向善。这是我的期盼,我会努力去实现。

篇四:弟子规 教学反思

《弟子规》——入则孝(节选)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这节《弟子规》“入则孝”,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背诵《弟子规》“入则孝”前六句,体会古文韵味;初浅理解文中的意思;听讲故事,进一步理解孝敬之道;听歌曲《母亲》,在歌声中感悟父母平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感恩父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理解“孝”。

哲学家菩德曼说过:“播下一个信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多方位的渗透、熏陶、感染往往比直白的说教效果更好。因此本节课,我没有直白的说教,而是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会。如用“谁能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谁来说说,平时你帮父母做过什么事?”、 “你做错事时,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今天学习了《弟子规》-----入则孝,今后你打算怎么做?”、“谈谈听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此时此刻,你想对父母说什么或者做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后欣赏歌曲《母亲》,让学生一步步加深理解和体会,默默感受父母的爱,使孝敬父母的美德逐渐深入学生心灵。

古人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两句话都强调了积累的作用。离开了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好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成了“空中楼阁”了。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积累呢?我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自读、齐读、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悟理。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达到熟读成诵。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更积累了品质。我相信,这节课后,学生更懂得了孝顺父母。几个星期后的家长会上,家长们纷纷告诉我,近段时间自己的孩子懂事多了,不顶嘴,自觉完成作业,帮我们做家务。听到这些,我会心地笑了。

通过这次课,我和孩子们的内心都受到了一次洗礼,我会和孩子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自己的父母、同学、老师,因为“百善孝为先”。

篇五:弟子规教学反思

《弟子规》精选佳句(六)

教学反思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通过学习国学,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这是我们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发展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接受力最强,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学习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

本着这样的思想认识,我这样梳理我的教学思路:

我将“使学生明白德学才艺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六年级的学生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攀比心理也悄然萌芽。此时,正是给他们以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时期,因此, “惟徳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恰好符合学生思想成长的需要。

回首这节课,我认为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体会佳句韵律美时的仿古读、深入理解佳句时的师生交流、检验所学时的拓展延伸构成本节课的亮点,而结尾处的诵读更是把课堂推向了高潮,随着下课铃的响起,伴着朗朗的读书声,传承中华文化的种子也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某些缺憾:

一、课堂引领不到位。课堂中,有多处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我却没有顺势把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再者,在跟学生的交流中,评价语过于平淡,缺乏针对性,没有做到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语言功力欠缺。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既然是国学课堂,就应该尽可能地展现汉语言的魅力,但本课我的语言比较直白,引经据典意识不强,以后需要加强古代文化的积累。

通过本次尝试,我对校本课程——国学教学增加了几分思考:

一、如何品读传统文化?现在提倡的是生本化教学,我在这节课上想呈现给大家的是以精选佳句为圆心,联系学生实际及旧知,从多角度拓展开进行教学,在“授之以鱼”的过程中“授之以渔”,不知这种方法是否可行,期待专家点评。

二、国学课堂应该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但作为国学教学,我认为教师的引领更重要。因此,本节课中,我的讲授内容略多于学生的思考活动,不知这样定位是否恰当?

三、国学与语文、思品教学有何区别?有一篇文章中曾说过:要把国学上成有语文味的思品课。那么,这三者应该以怎样的比例融合呢?把握的尺度是什么?我这节课处理得恰当吗?

我知道,“国学”博大精深,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学教师,今后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力求做到厚积而薄发,同时,还要深刻领

会中庸之道的精髓,在以后的教学中把握好“度”,在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引导过程中,给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必定会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5376a6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8.html

《弟子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