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赏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10:15: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诗歌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①药:芍药。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颈联的精妙之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C.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D.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才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2.《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者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鸣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注】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②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杆插有彩色羽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送别时所见景物,点明送别地点是江畔渡口,时间是深秋过午以后。

B.项判官为官清廉,千里迢迢来此,不是受白璧招聘,不贪图荣华富贵。

C.诗歌尾联写临别赠言,诗人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D.诗歌虚实结合,既有别时场景的描述,又有离别后的思念,情感真挚。

2.本诗的颔联命意造境别开生面,语言精湛圆熟,请赏析这—联的精妙之处。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金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2.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阅读下面这首南朝古诗,完成各题。

 酬周参军

 吴均

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沉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开门见山,向友人诉说悒郁的心情,"忧人"起居颠倒,怅而无欢,无事可做,只得倚门远望。

B."江南霜雪重"是泛说秋冬以来的天气,下句诗人自比相如,天寒衣单,隐含着无限的辛酸与不平。

C.诗人写望远时所见的景色有云景与雨景,云"沉"有质重感,雨"细"有迷蒙感,的确是宛然如画。

D.全篇以忧怀开端,以琴酒收结,诗人并没有在艰难困苦的折磨中哀伤不已,而是体现了豁达超然。

2.“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两句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岑参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注】①杜相公:即杜鸿渐。杜鸿渐当过宰相,唐朝人称宰相为“相公”,所以他也被称为杜相公。②持衡: 比喻执掌权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杜鸿渐领命出征平乱离开帝京长安时的情形,气势雄伟。

B.“远横行”出自杜甫诗的“万里可横行”,表现了出征将士饱满的精神状态。

C.尾联表达了诗人希望杜鸿渐计算日程,尽快赶赴成都平定战乱的愿望。

D.这首“奉和”之作,既有赞颂杜相公之意,也抒发了个人的怀才不遇之情。

2.本诗的颈联“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高轩过

李贺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注】①《唐才子传》记:(贺)少“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援笔题曰《高轩过》”。②庞眉书客:作者自称。庞眉: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古体诗层次分明,跌宕有致。全诗可分三个层次:先写“东京才子”“文章巨公”高车相访,次赞二人学识文名,后言自己的处境与抱负。

B.青翠的官服,金饰的马辔,隆隆的车马,如虹的气势,前六句绘声绘色,实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渲染出两位大人物的非凡气派、赫赫声名。

C.作者此时初出茅庐,却自称“庞眉书客”,既为谦辞表诚恳之意,又调侃自己困厄之心境,既以自身衬托两位大人,又借此引出枯木逢春之欣喜。

D.全诗最后四句中“秋蓬”“死草”“垂翅”等暗喻自己的失意困境;“生华风”“附冥鸿”“作龙”等则直言期待明公提携实现人生转折的热切愿望。

2.本诗曾令后人击节叹赏,请赏析画横线诗句的精妙之处。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

萧纲

碣石临东海,峨嵋距西候。

两杜昔夹河,二龙今出守。

方无夜犬惊,向息神牛斗。

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

念此一衔觞,怀离在惟旧。

【注】①两杜:西汉杜延寿、杜延考两兄弟,仕途顺利,分别出任河南、河内太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碣石临东海”与曹操《观沧海》中的“碣石”均为实指,是诗人到达并赋诗之地。

B.“两杜”运用典故,“二龙”运用比喻,言简意丰,表达了对二刘的赞美、期许之情。

C.“夜犬”不惊,“神牛”息斗,一切喧嚣嘈杂都已消失,表现出饯别之夜的平和静谧。

D.本诗记事,写景,抒怀,层层推进,脉络清晰,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惜别之情。

2.本诗“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两句为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柳林酒家小楼

陆游

桃花如烧酒如油,缓辔郊原当出游。

微倦放教成午梦,宿酲留得伴春愁。

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

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

【注】①当时作者由夔州前往抗金前线南郑,途中经过果州。②遒:尽。③小青楼:这里指酒家小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第一句中,用“烧”形容桃花盛开,满眼一片火红的颜色写出了作者的喜悦,生动形象。

B.“缓辔”的意思是骑马缓行,作者虽奔赴抗金的前线,但前途未卜,内心感到一片茫然。

C.以“微”来修饰“倦”,说明作者在旅途中感到了些许疲劳,所以他在中午睡了一觉。

D.“宿酲”句承上句而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状态,虽然午梦之后,但是宿酒还未完全消除。

E.尾联以“记取”来表明作者对逗留半日的柳林酒家小楼的好感和离开时的不舍,又巧妙点题。

2.请简析颈联“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的精妙之处。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解析: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显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错,应为诗人的自谦之词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 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

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

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解析: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颔联视听结合,写送别时耳闻目睹的实景,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泥滑滑”和“马萧萧”成对,既是谐音,也用叠字,造境别开生面,情趣盎然,不同于一般送别诗渲染别绪离情。 诗人借前人名句为己所用,而不露斧凿痕迹,巧妙再现渡口的热闹场景,一转首联深秋送别的伤感,波澜起伏,艺术高妙。

解析: 1.本题雉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D项,"诗歌虚实结合”错,诗歌自始至终都是写实,且未写“离别后的思念"。

2.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本诗的颔联"山鸟自鸣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的意思是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这两句是诗人写自己在渡口的所闻所见。“山鸟”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 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鹘”,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读作"古") 滑”,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这是从听觉角度进行描绘的。第四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马萧萧"是借用,且与上句"泥滑滑”成对,也是谐音。这两句运用视听结合、谐音以及借用杜甫诗句再现了渡口的热闹场景,一转首联深秋送别的伤感,波澜起伏,艺术高妙。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①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②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③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

解析:A项错在“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全诗并非一味悲凉。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1)提升画面感。使用拟人手法,水传洞庭,风送寒气,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空旷肃杀(肃寒、凄寒)的日暮画面。

(2)强化情感。借水的远阔、风的寒冷,强化了诗人寥落凄凉的情怀。

解析: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这两句在写山间行军时,山上千万朵野花夹道欢迎主帅;到了平原的河边,两岸千万条的垂柳拂掠过大军的旌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大军的行进,突出表现了将士们在征途上步履是艰难的,但心情却是轻快的,大有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豪迈的情绪,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1.D项,“也抒发了个人的怀才不遇之情”属于无中生有,这一说法也与本诗的写作意图相悖。

2.解答此题,考生首先应结合题干要求仔细阅读这首诗,了解诗歌的大意,然后重点从意境、语言、手法等角度分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根据句中的关键词“迎”“拂”可看出,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情感蕴藏其中。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想象丰富,夸张大胆,化用典故。这四句诗想象奇崛,天上人间,以胸中满天星斗、融贯天地精华、殿前作赋声彻天、笔补天缺胜造化盛赞二人学识丰富、思想奇伟、声名卓著、功力精深。

解析:“直言”错,仍为暗喻。

9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①用白描手法写景。麦子将熟之季,夜晚凉风习习,拂动帘幕,雨水交汇成道道细流,文字朴素简练,画面清新明净。②精于炼字。“绕”字赋凉风以情态,写出风的轻柔以及带给人的舒爽之感。

解析: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

解析:

1.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可以预料,明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结合注释及标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的内容分析,“梨花处处开”,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十一月,虞允文指挥宋军大败金兵于采石矶。不久完颜亮为其部下所杀,金兵被迫撤退。十二月,知均州武巨派乡兵总辖杜隐北进,曾一度收复西京洛阳。这时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闻报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1.BE; 2.①“远途”句融入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悟,即漫长的旅途让他领会到天地的广阔。

②“晚节”句写其意识到岁月流逝之快,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颓废,而是愈加珍惜时间,他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前往前线的机会。

③时空结合,拓展诗的意境,丰富诗人的形象。

④“乾坤大”喻指(抗金)事业的舞台之大,而人生偏已“岁月遒”,两者形成反差和矛盾,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慨叹。

解析:B.“前途未卜,内心感到一片茫然”错误,诗人奔赴前线,夙愿得偿,骑马缓行意味着心情的轻松。

E.“逗留半日”错,诗中的“半天”不是指时间上的半日,而是形容“高柳之高”,耸入半空中。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

1.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可以预料,明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结合注释②及标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的内容分析,“梨花处处开”,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8420837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7d.html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