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8 11:31: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唐诗五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3、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教学过程:
二、介绍相关文化常识1、近体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用以区别两种诗体的不同。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从字数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或相粘,有“仄起”与“平起”式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言绝句。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2、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王维的思想,可以四十岁左右为限,分为前后两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21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万事不关心”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
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3、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登临诗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借景抒情诗即事抒怀诗羁旅行役诗赠友送别诗谈禅说理诗悼亡游仙诗讽喻谒进诗题画遣兴诗4、必备知识(背):
1)读诗“五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景语,看情语
读诗,可通过解题,了解诗的大意。对诗的作者背景的了解,也可归入解题步骤;释句,即通过解释句子寻找“意象”,寻找诗人选取的那组物象、那个情境,或那连串事件,从渗透作者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的意象中入境,即体验作者的情思;最后是明白诗歌主旨,即会意。2)山水田园诗:
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晋陶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特点: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达对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的喜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情感总结:①热爱自然,热爱田园,②厌倦官场,向往隐逸,
③(隐居的)恬淡宁静、闲适自得孤独寂寞,彷徨苦闷(假隐士)3)首联作用:
1、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缘由2、照应标题3、总领全诗或引出下文4、渲染氛围。5、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4)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5)描写景物的方法:
1.角度变化: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上、下、俯视、仰视、里、外等;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3.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
1)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工笔(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衬托(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渲染、前面结合;
2)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3)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三、教学过程:
一、背诵复习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二、听录音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节奏: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以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是一致的。给本诗划节奏,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三、赏析诗歌,整体感知。1、首联在全诗有什么作用?
2、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颔联和颈联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画,并分析作者表达的感情。
3、诗人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从军行》导学案
教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2、掌握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方法与过程:1、注意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教学过程1、了解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2、王昌龄背景介绍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先是授职秘书省校书郎,七年后应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选,授汜水(今属河南)县尉。开元二十七岁年(739),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旧唐书》本传),终于本年获罪被谪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自岭南北归,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但几年后,王昌龄又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3、必备知识:边塞诗常用的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shā)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2)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一、迥异于中原的边塞风光:
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国家的激情:三、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四、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和对将领腐败的揭露:
需要说明的是,许多边塞诗中反映了种种矛盾,但主旋律仍然是——爱国主义。1、找出诗中体现边塞风光的景物,思考:这些景物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2、此诗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3、《从军行》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登高》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方法与过程: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教学重点: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一、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954d46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4.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