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06-06 07:10: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春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望》是杜甫困居于安史叛军占领的长安所作。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感慨。《春望》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集中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诗歌将国、家、己三者融为一体,,将景物、人事、感情等各种因素综合为一个独立的世界,完美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了解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很少,阅读古代诗歌的能力不高;学生阅历尚浅,对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体会有一定难度。这首诗没有太难的词句,学生可以在了解写作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离乱经历基础上,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学习重难点是尝试再现诗歌情景,进入诗歌创造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诗歌内容,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多形式诵读和赏析诗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歌的忧国思家感情。

【教法学法】

1、诵读法。学生全身心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熟悉诗歌内容,有自主的体验和发现,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2、学生自主学习,圈点勾画批注;师生合作探究与教师点拨结合法。

3、赏析法。

1)描述画面:借助想象和联想,描述画面,进入诗歌的意境,品读诗情。

2)分析意象:品读诗歌,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是把握诗歌情感内涵的关键。

3)咀嚼语言:引导学生仔细体味诗歌高度凝炼的形象化的语言,品味诗歌所创造的动人意境和表达的深邃情感。

4)品析手法:品读分析,鉴赏诗歌写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4PPT课件辅助教学。主要作用是:作为师生研讨的媒介,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配乐学生朗读,营造诗歌所创造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对联导入,了解诗人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杜甫的对联。你能根据你所了解的杜甫和其诗歌,谈谈你对这幅对联的理解吗?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写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学生朗读对联,理解对联,了解诗人。教师小结)

2、揭示课题,了解写作背景

1)揭示课题

师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现实主义诗作的典范之作《春望》。

2)了解写作背景

结合课下注释,说说本文写作的背景。联系所学唐朝有关历史,注释中的“叛军”是指?安史叛军。“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这首诗作于7573月。

学生读课下注释,教师提问引导加深理解

二、诵读诗歌,吟咏诗韵

1、听诗朗读

(学生认真聆听范读录音)

2、配乐朗读

师述:《春望》集中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理解: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学生齐读屏幕上的解释,对沉郁顿挫作初步理解)

学生多形式朗读(个人、2-4人自由组合、小组),点评。

3、背诵诗歌

三、逐联赏读,品味诗情诗境

课堂衔接:教师简介五言律诗有关常识,提出接下来的学习目标。

1、赏读首联

1)想象画面,生动描述

首联描写了国都长安城的景色。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画面。(学生有感情口头描述,师点评)

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学生齐读,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2)置身意境,感受情感

(化作诗人,置身于诗歌所设置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生批注首联中最能营造诗歌意境的关键词,然后师生研讨)

首联突出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小结)

2、赏读颔联

1)研读诗境,体味诗情

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师生合作探究,全班交流)

诗人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感情沉痛。

诗人移情于物,借花鸟抒写内心的沉痛之情。诗中的花鸟是主观的“意” 与客观的“象”融合而成的具体生动的形象----意象。

(教师相机结合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象”)

2咀嚼语言,体味诗情

体味本联传神表达诗人情感的字词。

“溅”,泪水受冲击向四外飞射;“惊,惊悸,因惊恐而心跳得厉害。”“ ,传神地表现了诗人感恨之切。

师生合作探究,全班交流,体会诗歌炼字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3、赏读颈联

1)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对于作者来说家书是十分宝贵的,由哪里可以看出?一封薄薄的家书怎么能抵得上万两黄金呢?(探究问题,理解诗意和情感)

“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战火经年不息,诗人身陷长安,寄居鄜州的妻子儿女音信全无,诗人满怀牵挂与担忧。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2)设身处地,情感共鸣

这两句诗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学生谈自己的体验感受,师生研讨)

4、赏读尾联

1)描述画面,再现形象

尾联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想象在你的脑子里出现怎样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学生有感情口头描述,师点评)

2)探究诗意,体味诗情

杜甫当时多大年纪?当时诗人头上满是白发,甚至插不住簪子,这是因为什么呢?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全诗,理解诗人愁苦之情)

杜甫当年只有45岁(杜甫出生于712,此诗写于757年)。

人到中年,为国家而担忧,为亲人的离别而忧愁。以典型的艺术形象集中抒写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师生小结)

四、总结诗歌章法

(引导学生回顾全诗,理解本诗结构严谨的特点和写景抒情的手法

首联,寓情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颔联情景交融,承上启下。颈联写思家念亲承接 “恨别”。

尾联收结全篇。

教师简述本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五、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杜甫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设计】

春望 757

杜甫 712-770

国都破败 忧国

溅泪惊心 感恨

烽火家书 思家

白发稀疏 忧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9a5f1a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d.html

《《春望》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