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0-17 21:50: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解读范宽《溪山行旅图》技法
作者:张琰琰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2
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一座艺术高峰,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反映中国人对宇宙观的认识与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而北宋又是整个山水画的成熟阶段,临摹范宽的的《溪山行旅图》来分析其艺术特色,对我们学习山水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技法;笔墨运用;艺术特色一、作者简介
范宽生卒年月不详,本名中正,字中立,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人呼之为,遂以范宽自名。《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五十八件,传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等。
二、画面分析1、树法:
树的线条虽然流畅,但是非常厚重,虽然是方笔但在转折的地方是圆的。我们在讲笔墨的时候说平、留、圆、重、变,画树的时候就是欲上而下,虽然在往下压但是还是需要提着一个气,所以在临摹这个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这样一个力量。他在结构上毫不含糊,因为宋人的一种格物精神使得他们在画面的任何一个细节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1]。范宽的这个树丛让我们感觉到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你根本看不清有多少棵树,其实他也可能就五六棵或者六七棵,我们也可以看它的树干也没多少棵,但是让你感觉到树木成林,这是宋代画家特有的一个艺术手法。他上面这个树叶虽然有很多树种但是让我们感觉到浑然一体。在他如何让这个树叶浑然一体呢主要还是这些树叶的大小,中间留的空白是均等的,因为均等所以它能成片,假如说他这里面有个很大的叶子它的留白比较大,但是旁边这种细细密密的叶子跟它放在一起肯定就会跳出来了,那么它就无法形成片,这是一种艺术规律,因为它主要的疏密繁简是对比下面的石头和中间的云气,所以他把这一片树木的叶子画的比较整密,而且里面的空间留白基本均等[2]
画橡木叶子所以为什么说范宽的这种是方笔呢它是外方内圆,你在看它的这样一个形的时候你会看见他画的这些橡木叶子的形都是比较见方的,但是呢他的这种用笔让人感觉到又是圆的,他的这组叶子他用笔的时候非常整密是没有空隙的,每个叶子之间是贴的严严实实,但同样在这组橡木叶子旁边他会画上别的叶子,他为了让这两组叶子显得不那么分明他在这个叶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里面又勾上了一点叶茎,使它的空隙不那么凸显很明显这两组叶子没那么凸显,所以他这个画面的叶子的运用是一个技巧。这对我们今后画山水画的时候一定要有这个意识。我们要掌握这种艺术规律,以后我们在创作中也能以这种理解去画[3]2、石法:
石涛讲究一画,一画是画面的整个神韵一气呵成的这样一笔挥就的这样一种理念,但是他也要体现在笔法的整体协调性上。我们看他的方中见圆了但不要把它画成方扁的的东西,它也是有种勾勒在里面。石头上面的这种皴法墨色比较重,但这种皴法一定要有层次,不是一味的的死板,用笔也不是完全的一个方向,四面八方,要把它画。石头看似很紧其实很松,这其实是宋画的一个特点,外看很紧内很松,为什么呢它外面很严谨它的形有一定的规矩但它内里的笔法恰恰是写书法一样的非常的松。我们要体会这种精神否则会误入歧途,有的画面会抠的很死就会一团匠气,这点是非常重要的[4]3、山的画法:
其实我们真不知道范宽的用笔是从哪里开始的,但是我们要理解,画山的时候我们要先从中躬开始勾,先收住中躬,上面是一些灌木丛树与小枝,我们先不急着画皴法,先把它的中躬收住,当把顶上该聚的地方表现出来的时候,山体的皴法就有依托了,所以我们在画皴法的时候顶部的地方要抓住,收住它,这样才能继续去表现后面的东西,否则的话就显得会有问题。接下来画皴法,皴法不一定说用很浓的墨,适当的有一些浓,有的地方是淡墨,他这个皴法里面是有变化的,长长短短,粗粗细细,有的时候连续排有的时候分开,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在画的时候每一笔都要把墨色吃进去,而且是带放射性的,它山体的皴法主要运用了豆瓣皴,画豆瓣皴是非常有意思的,用笔在中锋,他的笔法是有变化的,不是死板的排序,它有轻重缓急,长短变化,过去我们对豆瓣皴的理解,画的有时候规矩其实是有变化的,起笔的时候墨浓一点在顶部,然后沿着山体一步步下来,要有畅气的感觉。画山体的时候一定要整体起来画,一定要见笔触,不是在擦而是在上面一笔笔的画,皴擦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要用淡墨过一遍让山体更加浑厚起来,皴法皴完了以后就是染,就是把墨调好浓淡,从浓到淡把山体过一遍,染的时候注意明暗结构的位置,染过以后山体的厚度就增加了,有一种浑然的感觉,所以在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掌握皴擦点染的这个程序,而不是说我们在画的时候东画一点西画一点,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5]
溪山行旅它的一个境界是崇高,那么这个崇高是怎么形成的呢,比如说董源评价他说是平淡天真,它是一个意境。我们就拿范宽的《溪山行旅》来说,我们古人对它的评价是崇高,一种雄浑。那么崇高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想象人在大自然当中看到这样一个山,有一种仰之弥高的感觉,但仰之弥高不是说我这个画有多大我仰之弥高,这个作品就有这样一个气象。结语: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临摹《溪山行旅图》对于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范宽既具备了宋画图真求实,精工细致的一面,而在一笔一笔画中,又不乏文人墨戏的趣味。应该说它具有院体画传统积累下来比较优秀的一面,同时具有文人画早期的面貌,可以说对我们学习山水画有较高的学习价值。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69-70.[2]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17.[3]郭若虚(宋).图画见闻志·论三家山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21.[4]张玉英.徐悲鸿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27.[5]谷泉.论被和被法「J}.美术观察,20030974-75.作者简介:
张琰琰,河南师范大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9bef977f5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6.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