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

发布时间:2023-02-04 03:11: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神奇的水》本课来自苏教版《科学》第一册《生命之源——水》单元中《神奇的水》内容上有水的溶解、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压力、浮力,这么多的知识点,本教时主要教水的溶解现象。水的溶解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也许大都见过,因此花大概二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描述水的溶解过程,明白水的溶解概念以及溶解后设计意图发生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毛细现象也是水的神奇的其中之一,但不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这部分内容相对是重点,主要让学生从问题开始进入探究学习:仔细观察,动手实验,大胆思考,小组交流,得出结论。1、了解水有溶解现象和毛细现象。预期学习2、会做溶解实验和毛细现象实验。效果3、能指认日常生活中的上述现象。教学重点重点:观察描述水的溶解过程,认识水的溶解现象。与难点难点:培养学生全面、细致观察一种事物的方法,并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出来。实验材料1.盐、高锰酸钾、水、烧杯、旧木筷、记录纸;准备2.卫生纸条,红墨水、培养皿、酒精灯。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导入: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今天让我们继续通过动手来认识它。(板书课题)(二)新课1.盐的溶解实验。①教师出示一个烧杯,加盐。问:盐在哪儿,什么样的?生:观察,描述。②教师再出示一个有水的烧杯,加盐。问:现在这个杯子里的盐在哪,什么样的?生:观察,描述。③问:如果我搅拌这两个烧杯里的盐会发生什么变化?生:猜测,回答。教师演示搅拌方法。学生观察。师:现在你又观察到什么?(先侧面后上面)生:观察,描述。师:盐到哪里去了?生:回答。师:真的在水里吗,怎么证明呢?生:思考,回答。2.揭示:水的溶解秘密科学上,我们把盐溶化在水中,盐看不见了,水变咸现象叫做溶解。3.动手做溶解实验。①师:溶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通过这个实验来看看物质是如何溶解在水里的。②高锰酸钾溶解实验要求:a.将高锰酸钾慢慢导入水中,不搅拌,观察、记录。b.先从侧面观察,再从上面观察。c.最后用筷子搅拌,再观察、记录。生实验、记录、思考。4、师:溶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通过这个实验来看看物质是如何溶解在水中的。刘园三年级教学形式西安市灞桥区启发式
学生实验1生:汇报。做一做: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要求:①高锰酸钾慢慢倒入水中,观察。生:思考,回答。②你观察到什么变化?③用筷子搅拌,你又观察到什么?师:没有搅拌的时候你观察到什么?师:搅拌之后你看到什么?教师评价,鼓励想一想:有关水的溶解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我们利用水的溶解性质可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1.演示实验2卫生纸条吸水往上爬生:回答。师:水的溶解已经很神奇了,大家还知道水的那些神奇之处呢?生:预测,回答。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我把这张卫生纸条浸在红墨水里,水往哪个方向走,会有什么神奇的现象发生?教师做实验卫生纸条吸水往上爬实验,学生观察。生:思考回答。师:你发现了什么?2.让学生自主去研究毛细现象这一问题,同时为如何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能研究的问题做铺垫。神奇的水一、溶解不见了高锰酸钾溶化变咸变紫二、毛细现象材料孔隙越小上升越高一、反思教材:本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神奇的水》第二课时,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在《观察水》一课,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动手来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溶解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二、反思教法学法:本节课对水的研究,就是以学生原有认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如水的溶解性、毛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再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应该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水,达到“一英寸宽、一英尺深”的教学目的,使学生体会到“动手做”科学,学科学的魅力。三、反思教学过程:由于本课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节课上孩子已经动手认识了水的表面张力这种神奇的现象,兴趣刚被老师调动起来,但一个有意思的活动不能体现水的神奇,于是老师直接导入,告诉孩子继续动手来认识水的神奇。第一个活动:盐的溶解实验。这个实验虽然是演示实验,但其实里面蕴含了许多东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9e1c2caad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24.html

《神奇的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