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股市的熔断机制

发布时间:2020-08-03 15:51: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中国股市的熔断机制

李城宇

【摘 要】股市熔断机制旨在防止市场非理性的过度波动而建立的一种暂时中断交易的机制,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促进中国股市的平稳运行,实现稳步增长,防止2015年发生的千股齐涨齐跌的异常现象再次重演,我国在2016年开始实施熔断机制。然而事与愿违,熔断机制实施了短短4天就被紧急叫停,给中国股市带来巨大影响。

【期刊名称】经营者

【年(),期】2016(000)023

【总页数】1

【关键词】中断交易 熔断机制

一、熔断机制的工作原理

推出熔断机制的目的在于稳定市场,防范风险,防止股市在短时间内出现急涨急跌现象,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运行,避免出现反应过度。熔断后,能给交易双方提供一个缓冲的机会,冷静审视价格走势,收集更充分的信息,更好地发现股票的真实价格。同时,暂停交易还有利于阻断风险的传染路径,稳定市场,防范风险。

然而,单单采取熔断机制,并不必然能奏效,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条件:

第一,有相对成熟的交易者。如机构投资者,具有强大的数据收集处理能力,有助于避免羊群效应,发现股票的真实价格。而中国股市中的参与者,主要是散户,投机气氛较浓,容易采取从众行为,追涨杀跌。

第二,监管有力。能把控局面的发展,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建立了可靠的后备方案,一旦局面失控,能采取果断措施控制形势的发展。而中国的股票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业务融合趋势下分业监管,使得市场存在监管真空,人们不断谋求监管套利。同时,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进行融资借贷,其参与主体多种多样、业务模式千差万别,新产品、新渠道层出不穷,加大了监管难度,资金流转跨行业、跨区域,加剧了风险传染性。

第三,信息流动通畅。当发生熔断后,信息交流不再通过股价进行,通畅的信息流动有助于交易者准确判断未来的价格走势。对中国市场而言,交易者掌握的信息有限,信息的传播受阻,各种小道消息甚嚣尘上,交易者很难对价格走势作出正确判断,导致盲目跟风,胡乱操作,无疑会加剧市场动荡。熔断机制的一个作用在于使投资者冷静,留有时间来反思股票的走势,同时收集信息,有助于价格发现,避免过度震荡。

第四,合理的熔断阀值。从技术层面上看,要达到稳定市场、隔离风险的目的,熔断阀值的选择也需要仔细考量。熔断机制应该是针对少数极端情况而设计的。

二、中国熔断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熔断阀值过低,两档间隔太小

中国由于涨跌停板制度已经将幅度控制在10%的范围内,熔断阀值只能取10%以内。而中国股市波动性相对较高,这意味着中国触发第一次熔断的可能性要高于他国。熔断阀值过小,则会使得熔断成为经常发生的事件,反而不利于市场稳定。中国的熔断分为5%7%两个档位。当第一次熔断发生后,休市15分钟,恢复交易后,两档间隔2%,其间隔过小,使得市场极易达到第二次熔断,导致当日交易直接终止。一些交易者还未来得及作出反应,就失去了继续交易的机会。而场外配资的高杠杆,使得交易者迅速出现巨幅盈亏。不可控的场外杠杆,推动股价螺旋下跌,使得股市在短4天之内再次发生熔断,而且二次熔断所需时间更短(3分钟)。最终导致熔断机制夭折。

(二)发生熔断机制的磁吸效应

熔断机制的磁吸效应不容忽视,熔断阀值附近容易形成单边市场,加剧市场动荡。熔断机制的磁吸效应是指当证券价格快要触及熔断价位时,同方向的交易者害怕流动性丧失而抢在熔断前交易,交易对方则希望价格朝更有利的方向变化而延后交易,形成单边市场,加速熔断。在涨跌停板这样的休市机制中,也可能发生磁吸效应。而韩国规定要达到熔断阀值并持续1分钟,有助于缓解这种磁吸效应,因为在这1分钟之内,市场还可能离开熔断阀值而恢复交易。当熔断阀值定得足够高时,容许市场震荡的空间足够宽阔,熔断机制发挥作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磁吸效应所产生的副作用可不必太重视。但是,对于中国这样波动较大的市场,如果熔断阀值过小,熔断经常发生的话,磁吸效应的副作用则是不容小觑的。

(三)应急之策被常态化

由于熔断阀值不合理,熔断阀值过小,两档间隔太窄,并与涨跌停板制度同时作用,令本来作为非常之时的非常之策,变成了经常触动的日常规则,导致股市被反复起停,成为干扰正常交易的羁绊。干扰正常交易,造成流动性风险,影响信息流通。

、关于熔断机制的反思

中国推出熔断机制,部分诱因是为了防止中国股市再次发生千股涨停,千股跌停的异常波动,以促进市场稳定运行。然而事与愿违,熔断机制并没有稳定股市,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熔断机制失败有其自身设计方面的缺陷,也有不利的外在环境的影响:一是交易者理性不足。中国的交易者80%以上是散户,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不足,容易产生羊群效应。二是推出的时机不利,市场负面消息较多,引起恐慌性抛售,迅速触发熔断,15分钟的冷静期变成了抑制交易的狂躁期,致使交易恢复后很快就触发第二次熔断而休市。三是相关的配套不足,场外配资规模不明,杠杆大小不清楚。透明度不足,令监管部门对熔断触发后的后续走势估计不足。

2015年,股市出现的千股齐涨齐跌,实际上是众多股票同向异动的表现。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各个股票自身因素所致,应该是有共同的驱动力量使然。监管当局要稳定股市,避免这种齐涨齐跌的现象再次发生,应该要深入探究这背后的共同驱动力是什么。是惠及所有股票的牛市政策,还是波及大部分股票的利空消息?只有弄清楚了背后的共同驱动力,才可能有针对地化解其作用。

在共同因素驱动下,受影响的股票会同向变动,产生齐涨齐跌的现象。2015年,中国股市出现的千股涨停的问题,背后就有这种涉及全局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可能是牛市政策,也可能是影响整个股市的利空消息。熔断机制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会影响到所有股票的举措,在适当的条件下,配合利空消息和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它也就成为推动整个股市下跌的一种力量。

要化解这种共同驱动因素的影响,需要深入分析其作用机理,考虑到各种可能性,进行推演或模拟,并采取措施缓释其作用力。进行精准调控,隔断可能的传染途径,避免殃及池鱼,才可达到稳定股市、阻隔风险的目的。这次熔断机制的失败,就是没有考虑到熔断提供的冷静期,变成了抑制交易、引起狂躁焦灼的激发期。对人民币贬值资本外逃的担忧,大股东获利抛售的解禁,则是股价下跌的助力。熔断机制的触发,正是众多股票同向变动的结果。熔断机制本身也成了推动股票一起下跌的一种力量。

四、结论和建议

中国股市熔断机制本来旨在稳定股市,却适得其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自身设计有缺陷。本来应作为非常之时的非常之策,以防范过度反应的发生,却成为经常使用的工具。

熔断机制和涨跌停板制度同时使用,其熔断阀值过低,两档之间间隔过小,使得熔断容易发生,磁吸效应的副作用明显。股市参与者的成熟度、金融市场的透明度,监管者对市场潜在反应的把控度,以及推行时机的选择,都不利于熔断机制的顺利运作。

要稳定股市,避免众多股票同向变化,减少熔断发生频率,需要改进熔断机制,同时使用涨跌停板制度和熔断制度,可能使二者相互掣肘。要避免多股同向大幅变动,可能需要另辟蹊径,找准其同向运动的驱动因素,化解其力道,缓释其影响,并辅以完善合理的配套制度,才能奏效。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沈长征,朱虹.从市场角度分析2015年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原因及救市评估[J.新金融评论,20162):49-56.

2 吉晋鹏,张利.浅谈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熔断机制[J.北方贸易,2016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a3132f5a2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32.html

《浅谈中国股市的熔断机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