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着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发布时间:2018-12-27 16:11: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问题是学生探索奥秘的动力,问题能激发其进取创新的欲望,有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所以西方学者德加默有“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的看法。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它既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又是促进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
课堂提问能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一定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提问的技巧,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提问的度、量、衡。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应问在学生有疑处
    教师设置的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 “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之疑一般有两种层次:一是自学已有疑,疑而不解,如思绪阻塞处、无法进行知识迁移处。二是自知无疑却有疑。对学生自知有疑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把疑问讲出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把对此问题的多种疑问一一列出,逐步解决。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能顺利回答这些小问题,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对学生自以为无疑的地方,由教师来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地思考、讨论,探究正确地结论。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一般是一种浅表性的疑问,而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一般是深层次的探讨,特别是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方面更深一层。由此学生看到自己思考与教师思考的差距以及思考解决问题方式的差距,使学生学会思考。
    第二、提问设置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启发性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的积累是不可低估的,这些都是学生思考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要呵护学生的想象,诱导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因此,教师在设置提问时要通过这一问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来,通过这一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更通过这一问使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之态。这样,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   

第三、问题设置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科学家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情绪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亢奋状态,激发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积极性。教师要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问题设计形式多样,例如:教学古诗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会读、会背、会写、能理解、会唱、会编故事等方式,极大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四、问题设置要目的明确、难度适中
    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是课堂提问成败的先决条件。课堂提问的目的应服从于总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凡是切合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的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往往能达到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精华处、矛盾处、深奥处,所以提问的内容要具体、准确。提问前,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反复设计,加以限定,不要问得太广太深。如问:“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学生就会有好几种答案——“水”、“春天”等。无论提哪一类问题,都应当立意鲜明,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注意坡度和效度,切忌提简单的“是非”之类的问题。

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设置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思考动脑就能回答出来,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能设置太难,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要“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更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差的学生,更应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再逐步培养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仅能够解决疑难问题,而且会变成一个优秀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往往是难度过大,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      

第五、提问要做到面向全班,因人而异。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当面向全体。先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经过思考后再指名要学生回答。如果教师先指名后提问,学生会误认为这问题是为这位同学个人提出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然就不会主动思考了。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好、中、差三类学生,考虑到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回答的不同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步步提高。如果限于提问少数学生而冷落大多数,让他们觉得老师偏心,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可严加批评和指责,对于积极回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使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在融洽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达到预期效果。
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现在它仍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效果。

第六提问时要善于捕捉信息,开拓思维。

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的问题”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记得师范的老师讲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当讲到洞天美景时,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仙人盛会图,可作者为什么不让自己也融入美景中呢?”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答道:“诗歌贵在含蓄,所以作者不愿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尽了,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就像……就像……”老师接过话茬:“就像维纳斯的断臂,给人带来的不是遗憾,而是美好的想象,这也就是所谓‘残缺美’吧.是吗?”那个学生显得很兴奋:“对、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第二个学生说:“我认为作者自己太喜欢这幅画了,他怕自己入画惊动了神仙,破坏了美丽。”老师接着说:“就像冬天的一个早上,你推开门准备去上学,却发现满地是一层无瑕的白雪,你站在门口,实在不忍心挪动双脚去破坏那洁白,是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虽然老师明知学生的答案与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不一致,但对学生带有创意性的思维,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及时捕捉学生答话中有价值的语言信息,延伸疏导,说出学生想说不敢说,不知如何说的话,帮助学生完善认识,顺利完成回答。——这正是提问中的引导艺术,“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第七、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正确评价,作必要小结
在提问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标志着他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人类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提问不仅局限于教师提,也包括学生问。教会学生学习,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能在司空见惯的地方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批判性与独特性的表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无疑处找疑,在有疑处解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热情、耐心地解答,决不能讽刺、挖苦,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要正确引导,热情帮助,积极鼓励。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不完整或是错误的回答,也要找出积极因素,不要求全责备,要树立学生的信心,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对正确的加以肯定,不完整的给予补充,错误的给予纠正,使学生最后能掌握系统、完整、科学的知识。
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要描述一下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应以赞赏和鼓励为主。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回答得到底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应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疑(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第八,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要打时间差,切忌态度生硬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提问时教师表现出不耐烦,动辄训斥。刁难,则会使学生惧怕、回避,甚至生厌,阻碍教学进程。相反,老师面带微笑、用期盼与鼓励的目光则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思路清新,回答准确,语言优美,从而更加喜爱老师及该项课程。
总之,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几乎是清一色的标准答案,没有问题就是最好的答案。而今天,新课程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强调的是,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揭示学生的实际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挖究学生的潜能。广大的同仁们,就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作深入的探究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a774e3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1.html

《宋代着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