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

发布时间:2012-05-24 13:25: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一部堪称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长篇历史小说巨著,标志着我国历史小说的辉煌成就。《三国演义》艺术结构既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和精巧,通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表现封建统治集团之间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复杂而又尖锐的矛盾与斗争,通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六百多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三国演义》善于通过描写各种战争来表现矛盾和斗争,总是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双方之战略、战术,力量之对比,地位之转化,使大小战役各具特色,千变万化,并善于揭示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是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次重要战争。《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非常简略,《三国演义》却因其特殊重要性而以九回(第42回至第50回)的篇幅,用浓墨重彩之笔,把故事渲染得波澜壮阔,淋漓尽致。罗贯中不仅善于错综交织地表现敌我矛盾和内部矛盾,而且擅长在紧张斗争中,用抒情笔调点染孔明饮酒借箭,庞统挑灯夜读,曹操横槊赋诗的悠闲插曲。这样山里套山,戏中有戏,推波助澜,逐渐把故事引向高潮。其中,曹操横槊赋诗一节(以下简称《横槊赋诗》)出自第四十八回,从自遣徐庶去后即日回葬结束,曲尽欲擒故纵、推波助澜之笔,深得小说文字之妙,真可谓平空造奇,文质兼美。

  说《横槊赋诗》是平空造奇,首先在于此文故事发生时间的特殊规定性。从第四十二至四十八回,我们知道,一方面曹操稳打稳扎,调练水军教演战法成熟,可以即日决战江南;一方面孙、刘双方经过数月纵横捭阖的认识交流,在联合抗曹问题上取得共识,已经完成了联盟抗曹的一切准备,正是万事俱备,只待东风。南北双方针锋相对,剑上弦,刀出鞘,促成三国鼎立规模空前的恶战一触即发。而《横槊赋诗》故事正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夜,南北对峙之时。从文艺角度而言,小说中这一特殊时刻的选定,即已赋予了无尽的美学内容。十八世纪莱辛《拉奥孔》在德国乃至世界美学界引起了极大争论,其重要命题之一是关于希腊雕塑表现美的理论。莱辛从艺术作品如何取得最大艺术效果角度上,阐释了造型艺术家应避免表现感情达到顶点这个顷刻,而应选取最富有孕育性的顷刻,最大激发想象的顷刻。如拉奥孔,雕塑家表现人的极度痛苦,选取人物口形微张、心灵处于巨大静默的这一瞬间。《三国演义》写赤壁之战的主体实战部分仅限于第四十九、五十回,而前面第四十二至四十八回计有七回的文字写赤壁之战的前期过程,从而使这七回成为演绎赤壁之战的主要内容,对之进行充分的艺术加工和表现,显示了小说审美的巨大艺术魅力,这不能不说确与莱辛的艺术审美理论有着某种暗合。作者将赤壁之战的前期过程刻意展开铺叙,不能不说六百年前我们的小说大师罗贯中是深得莱辛艺术审美理论的奥秘的。其中,出现于第四十八回的《横槊赋诗》更是赤壁之战前期中的典型前期时刻,作者选取这一时刻宕开笔去,足见其为文之用心

  说《横槊赋诗》是平空造奇,其次在于其行文之变。赤壁之战前,磨刀霍霍,战鼓隆隆,万事停当,只待交接。第四十八回写道:水军都督毛玠、于禁诣于帐下,请曰:大小船只,俱已配搭连锁停当,旌旗战具,一一齐备。请丞相调遣,克日进兵。’”就在读者的心随着也已提到嗓子眼的当儿,小说笔锋一转,节奏陡然间便慢转下来,闲话起似乎并无关紧要的宴长江曹操赋诗来,其大开大阖的张弛气势、欲擒故纵的艺术手法俱令人叹为观止。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行文手法的多变,叙事节奏的调适,平空也就造出起伏跌宕,让读者思绪万千,心中波澜不已。

  说《横槊赋诗》是平空造奇,又在于其对比与渲染。一是以盛对惨。《横槊赋诗》中操坐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数百人,皆锦衣绣袄,荷戈执戟。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可谓极一时之盛也。而第四十九、五十回写曹操赤壁兵败如山倒,仓皇逃命,其狼狈惨怛之状亦已至绝:“……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曹操肝胆皆裂火光竞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忽大雨倾盆,湿透衣甲割马肉烧吃。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大惊,弃甲上马”……二是以乐对悲。《横槊赋诗》中操大喜笑谈大笑共皆欢笑,曹操酾酒临江,满饮三爵,横槊赋诗,可谓极一时之乐。而第四十九、五十回写曹操兵败逃命,其悲凉凄苦亦难以用语言述尽:“……操叫苦连天心甚慌;在乌林小路操见树木丛集,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却引出常山赵子龙;在葫芦口操坐于疏林之下,仰天大笑再引出猛将张翼德;在华容道口操在马上扬鞭大笑又引出美髯公关云长……同为一字,然战前战后迥然不同矣!三是以虚对实。《横槊赋诗》中,曹操指南而骂周瑜、鲁肃,指东而骂刘备、诸葛亮,以蝼蚁喻彼而以泰山自比,事实上此时曹操败局已定而犹自了了也。横槊赋诗时的曹操生活在他自己设定的幻景里乃至于不能自拔:“……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相反,另一方面,江南却是连连得手,实实在在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庞统献连环计……真是知己知彼,一战可胜也。这些对比渲染的文字把《横槊赋诗》一节在整个赤壁之战中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重要位置,正是借助于此,推波助澜,成功演进了大起大落的著名的三国故事,紧扣住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弦。—— 试问:将《横槊赋诗》一段删削去,如何?我们想,罗贯中的赤壁之战势必要掉大价钱了!

  说《横槊赋诗》是平空造奇,还在于其全文象征的特殊意蕴的生发。《横槊赋诗》写曹操长江大宴诸将群臣,先极写其乐,壮其文治武功之威;后在扬州刺史刘馥身上陡降悲意,眨眼间枉送却一条性命。手起一槊,刺死刘馥。众皆惊骇。遂罢宴。《横槊赋诗》中这一大喜大悲情节暗暗象征和预示着赤壁之战的失利。另外,确如刘馥所言,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明显具有某种不得成功的隐含之意,似乎暗示着南征的无功而返。从这个意义上说,曹操横槊所赋之诗《短歌行·对酒当歌》暗含着特殊的象征意蕴。古人往往迷信,曹操也不能例外。况且是在两军对峙数月,至关重要的决战时刻,言语一定是颇多忌讳的,而憨直的一州刺史刘馥却不论场合,擅发不吉之语,真自取祸之道。

  以上是将《横槊赋诗》放在赤壁之战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讨论,下面再就《横槊赋诗》本身进行一些梳理和分析,以试图发掘其丰富的审美内蕴。

  《横槊赋诗》虽是《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的部分文字内容,但文质兼美:有着独具匠心的结构,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塑造得栩栩如生,行文之间力求变化,避免平铺直叙,语言文字简洁优美,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从而自成一篇短小说的典型格局,充分体现了小说美的生动内涵。笔者认为, 作为可独立成文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中的《横槊赋诗》有小说六美,依次阐述如次。

  一、结构独具匠心之美。首先是叙事结构的完整性。此文开头即点出故事发生的时间为:自遣徐庶去后”—— 徐庶洞察赤壁之战全局,胜败了然于胸,预为自身计,求得庞统之法,请兵北拒韩遂、马腾去,实避战祸;进一步又点明具体时间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地方是在水寨中央帅船之上,出场人物有曹操及文武百官;紧接着交代故事起因在于曹操欲会诸将。于是故事逐步展开:置酒设乐,曹操触景怀情,渐然起兴,以至于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故事发展至此,达到高潮:众和之,共皆欢笑。而刘馥不合时宜的进言无意间直接忤逆曹操,导致形势急转直下,曹操怒杀刘馥。最后以曹操酒醒懊恨,令以三公厚礼即日回葬作结。全文读来首尾鲜明,结构完整有致,自成短小说的结构特点。其次是叙事顺序的变化性。《横槊赋诗》总体上看以时间为顺序,而又忙中不乱,间以插叙刘馥生平;另外,次第引两诗插入文章,不仅弥合得天衣无缝,且能较大程度上收到补强段落、升华文意的功效。最后是叙事节奏的艺术性。从设宴的兴起,到曹操述征南之志,数孙刘之愚,发窃喜之愿,叙事节奏由缓而急,由弱而强;再到笑谈酒酣间,临风横槊,对酒当歌,抒大丈夫之志,甚有慷慨,至于曹操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叹,已然把将臣之兴激起:众和之,共皆欢笑,于是各种节奏组合因素纷然而作,共同将宴会气氛推向高潮,此正可用白居易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来形容殆尽矣!然而,紧随其后的刘馥被杀一节却天上地下般造成节奏的大动荡,又真如白居易描写琵琶演奏结束时的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了。全文最后因急转直下的形势而简略收结,众皆惊骇。遂罢宴。节奏重归平稳如常,喧闹的声音、驳杂的人影似乎一下子消失殆尽,无影无踪,而一派静寂之中,读者好像仍忽远忽近地感受到嗡嗡不绝的人声、笑声、惊呼声。《横槊赋诗》按照故事发展的自然节奏展开铺叙,作为一篇短小说读来前后张弛有致,引人入胜!

二、情节曲折生动之美。 《横槊赋诗》文字虽然短小,却能有序地把大大小小各种材料挽合成篇,形成生动曲折、激荡人心的故事情节。曹操送徐庶北拒韩遂、马腾后,心中稍安,与其心绪相辅相成的举动便是遂上马看沿江旱寨,次看水寨,一切停当、成竹在胸的心情使得曹操看完水寨后兴致大发,令置酒设乐于大船之上,吾今欲会诸将,为一曲。当曹操骂周瑜、鲁肃,透露其心腹大患时,荀攸规谏,此又一曲。当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时,刘馥进言,无疑给热烈的气氛泼了一场冰冷的雨水,扫兴之至,又为一曲。而当曹操听完刘馥的不吉理论后,手起一槊,刺死刘馥,大煞风景,终为一大曲折也!作者每于一情节推进展开之际,或缓或急,或长或短之时,马勒缰绳,形成一扼,其控制情节发展的功夫可谓得心应手矣!正如毛宗岗评《三国演义》云:事之幻,文之变,出人意外,未尝不在人意中。而此正是小说情节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物形象鲜明之美。 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乃至引诗来刻画性格,塑造形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上北定中原,于是聚北方精兵八十三万,号称一百万,势如破竹,一路南指,直抵长江赤壁,逼迫大汉刘皇叔缩身夏口;江南一叶,也人心惶惶,真个是人人怀苟全性命之念,个个有危如累卵之忧。此时,似乎曹操一统天下的大局已是板上钉铁钉,毋庸置疑,天下运于掌的日子指日可待了。曹操志在必得,志得而意满!我们知道,征战中的酒宴或为接风,或为送行,或为庆功,另外就是纯为行乐而设。曹操志得而意满,兴不可遏,大宴群臣诸将,战未开,斗未行,可见不是庆功酒而是行乐宴。未胜而乐,其乐为何?未果而宴,其宴为何?先期行乐,终生怠惰之心,于战何利?淳于之讽齐王曰: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果不其然,横槊赋诗之余,有手杀刘馥之事;大宴群臣之后,有赤壁惨败之景。《横槊赋诗》中,曹操心境开始是大开大张,作者直写其心理、言语“……四顾空阔,心中欢喜,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此间初露骄矜;至荀攸进谏,曹操以大笑座上诸公,与近侍左右,皆吾心腹之人也,言之何碍应之,曹操志得意满之时又值酒酣耳热之际已是禁不得人逆说,大笑应属不得已自解,这可从其接着指刘备之愚发窃喜之愿多少有了顾忌不再语涉机密看出来。操生戒备之心,又处于渐入醉境之中,可以想象其反复无常的性格此时如遇事发作则一定可怕。乌鸦乃不祥之物,人所共知;偏偏曹操与诸将畅饮欢笑之间却忽然有鸦鸣入耳,心中定是愀然不乐;不过左右倒也聪明异常,以疑是天晓的破解来巧迎曹操心意,曹操与之两下会同,拾级而下,又大笑。骄矜又生戒备的曹操此时是心知其实而宁信其虚,况且也实在不愿再因失言或失措出现被别人抢白的情况,独尊心态昭然若揭。不料曹操自以为是,顺着左右迎答之辞,将乌鸦与天晓之意化入《短歌行》,不意又被不知好歹、冒冒失失的扬州刺史刘馥揭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再愚笨的读书人也会想到这些句子在下江南之际会产生何种意蕴。荀攸之徒犹然在座,俱于默默,却让憨且直的刘馥徒然自送死也!而曹操问刘馥其言有何不吉,应是在得意酒醉之中尚未细较,横槊而问其实已带杀机。待听完刘馥串解,曹操酒意顿消、幡然而悟矣。可是,其诗已作,悔之何及。弄巧成拙的曹操终于恼羞为怒,利利长槊顺手而出矣!毛宗岗论曹操:曹操一生,无所不用其借:借天子以令诸侯,又借诸侯以攻诸侯;至于欲安军心,则他人之头亦可借,欲伸军令,则自己之发亦可借,借之谋愈奇,借之术亦幻。(《三国演义》第17回评)粮官王垕之头、拾被近侍之头因曹操弄术而落地,无可奈何;而严饬军令的麦田曹操是何等难处,刺史刘馥面前的一代丞相曹操又是何等尴尬!然正如毛宗岗所说,曹操善用其借,此时此地,且再借他刘馥一颗头颅聊解心头之恨尔。《短歌行》反复吟咏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酒醒后的曹操该当如何自解呢?次日,操酒醒,懊悔无及。馥子刘熙,告请父尸归葬。操泣曰:吾昨因醉误伤汝父,悔之无及。可以三公厚礼葬之。’”曹操塞人之口,掩人耳目,装模作样之技已是炉火纯青矣!由《横槊赋诗》中写曹操从乐到怒又及悔的全过程分析看来,曹操喜怒难测、心狠手辣,反常多见、不可捉摸,唯我独尊、巧于辞色的政治家性格、权术家手段毕露无遗了。

  四、行文讲求变化之美。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详略得当。此文立意写曹操骄矜,所以笔墨多在述征南之志,数孙刘之愚,乃至慷慨而歌上,至于众人如何表现,只能简笔勾勒之。看全文写众文臣武将只寥寥数语: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文武皆起谢曰愿得早奏凯歌!我等终身皆赖丞相福荫’”众和之,共皆欢笑众皆惊骇。写到刘馥,因其此第四十八回之前几无提及,故有必要向读者介绍;但碍于插叙特点与情节安排的关系,又不可铺陈,故只能点到为止。即便如此,这一段插叙生平却做到了忙而不乱,面面俱到,且有叙有议,实在是大手笔勾勒的杰作!二是视角多变。全文总的是第三者全知式口吻,但此视角又非一成不变,如写刘馥出场,可谓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其形在曹操醉眼中写出。三是引诗作顿。先引杜牧之诗,作故事高潮前的小停顿,可看作跳出故事外之举,客观上起到了深化曹操之愿,渲染宴会之乐的作用。次引曹操横槊所赋《短歌行》诗,因是曹操笑谈醉饮之间慷慨所歌,故毕现作者心态,其语之露,其情之深,其意之切,令人击节!《短歌行》对渲染酒宴的热烈气氛,表现曹操人生抱负,准确而富有艺术地镂刻曹操性格均功不可没。

  五、文字洗炼含蓄之美。《横槊赋诗》字数虽然不多,却简而远,浅而深,约而丰。曹操置酒设乐于帅船之上,大会诸将之时,正是天气晴明,平风静浪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寥寥数语,读来朗朗上口,如诵东坡《赤壁赋》;写来一气呵成,如泼墨写意,清丽自然,境界开阔,言简而意远。曹操酒酣耳热之际,听到乌鸦之声,而左右以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巧迎之,才未造成又一尴尬场面。操又大笑,是另一种得意之色。这些意会,都是象外之象,意外之旨,可见言浅而意深。插叙刘馥生平,沛国相人,姓刘名馥,字元颖。馥起自合淝,创立州治,聚逃散之民,立学校,广屯田,兴治教,久事曹操,多立功绩,电报式语言,顿挫有致;又如曹操自述文治武功,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一气以贯之,皆可视为言约而意丰的典型代表。《横槊赋诗》中所引两诗俱为千古名作,《短歌行·对酒当歌》更是建安一代文学代表诗人曹操的代表之作,其神思开合之美,意象纷呈之美,行文起伏之美,音韵跳动之美,心志深挚之美,感情豪壮之美,意蕴含蓄之美,文气天然之美等等,俱能深深感动人心,兹不在此赘述。建安一代文学,慷慨雄劲,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短歌行·对酒当歌》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六、艺术手法多样之美。 主要体现在象征、对比、衬托、双关、曲直等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上。一是象征。槊,在《横槊赋诗》中曹操已将之视为自己文治武功的象征物。(操)横槊谓诸将曰:吾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曹操将其历年的功绩韬略进行了细致的爬罗梳理,剔粗取精,一一道来,真如数家珍。槊,伴随着曹操一生,一次次见证了曹操的落魄与得意、失败与成功。另还有乌鸦南飞的象征喻意等(如前文所述)。二是对比。描写曹操与众将,有文字上的繁简对比;描写曹操的,有神态上的前后对比;周公吐哺手起一槊,有言行上的虚实对比;描写宴会之乐与刘馥之死,有气氛上的悲乐对比……三是衬托。饮至半夜,操酒酣,遥指南岸曰:周瑜、鲁肃,不识天时。今幸有投降之人,为彼心腹大患,此天助吾也。荀攸曰:丞相勿言,恐有泄漏。’”看似写荀攸精细,实衬曹操骄盈。四是双关。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曹操骂周瑜、鲁肃不晓天时,而此即有天晓之隐谶(挟天子而令诸侯深得天时),喻指江南之必得,借义双关的意会怎不令曹操开怀大笑。五是曲直。荀攸进谏、闻鸦飞鸣之时描写曹操神态、话语是为曲笔,曲写曹操不悦;而手杀刘馥之际,操大怒曰: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可看作直笔,极写曹操恼羞。

参考文献:

  [1]罗贯中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2]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3]沈新林.<三国演义>导读》[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4]霍雨佳.<三国演义>美学价值》[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5]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6]靖增群.<三国演义>中曹操之探微=[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第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a78ce777fd5360cba1adbe5.html

《罗贯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