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02-23 15:36: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近日读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颇有启发。此书就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朝代汉、唐、宋、明、清的四个方面政府职权的分配、考试和选举制度、政府的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概括主要内容,叙述演变历程,指陈利弊得失。书中语言生动通俗完全出乎我对于政治类书籍的预想;其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更是发人深思,让我受益良多。下面谈谈我读完此书的一些浅薄认识。 一、看问题时要用联系的观点 钱穆先生指出,“要讲某一代的制度得失,必须知道在此制度实施时期之有关各方意见之反映。此处的意见钱穆先生称之为历史意见,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时代意见,即后世在自己的时代背景下对历史制度做出的评价。为何钱穆先生更强调注重历史意见?因为历史意见有着时代意见所不能代替的价值。南橘北枳的道理大家都明了。在同一时空下,同一物种只因种植在不同地域就结出了不同的果。而给出时代意见的后世者与提供历史意见的当事人不仅在学识、阅历、认知上已然不同,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更已是时移世易、沧海桑田。时代意见也就无法包含历史意见中那些源于亲身经历者的真实而客观的切身体会。所以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充分考虑到时代背景、国别族群、地域风土、文化习俗、科学教育等各个影响认知的因素,才能设身处地去体会原汁原味的感受,做出客观而理性的判断。
二、研究事物时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钱穆先生在书中写到,“政治是文化中重要一机构,决不会随随便便无端产生出某一制度的。”所谓“不会随随便便无端”,也就是说事物的产生必有其因果和依据,更是有其一定的规律、路径和内在深意值得挖掘探究的。例如,汉代的兵役制度规定男子23岁起开始服兵役。为何是23岁呢?钱穆先生研究认为,这是由当时的农业经济所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汉代耕作主要依靠人力来完成,产力不发达,而无法实现多产。过早的让男子服兵役会减少农业上的劳动力。是遵循农业耕种规律,壮丁劳作三年后便会有一年的积蓄用来照顾家人,“三年耕,有一年之蓄。”所以汉代男子20成丁受田,23岁才被要求为国服役。所以只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将事物看的透彻,才会更好地理解其精妙奥义,也有利于摸索出它产生的规律,以便在未来同类事物的产生中思虑周全、未雨绸缪、惩前毖后。
三、评判事物时要有变化的眼光
钱穆先生在谈汉代的赋税制度时着重分析了公私分税的发展。公私分税,即针对耕地的田赋征作政府公费,而针对山林池泽的商税则专供皇帝私用。钱穆先生认为最初公私分税的设立绝不是出于皇帝的私心自肥。因为封建社会初期的耕地相对非耕地山林池泽而言更多,归国家所有的田税便是大宗,而归皇帝私有的商税确是只占小头。始料未及的是,战国之后盐铁之利迅速膨胀,从而导致山林池泽之税一下子远超耕地田赋。这意味着皇帝将国家大部分收入纳入了囊中。公私分税也就难保其初衷了。所以要认识到事物是时刻发展变化的,其此时的好坏并不代表彼时的好坏,更不能将一时当做一世来笼统评价,而是要将眼光放长远些,根据事物的变化积极调整我们的认知,如此才能保证分析的合理性和评判的准确性。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还有许多观点值得我们去深思,来对照今日。例如,他认为谈五个朝代的政治时考试和选举应较于政府职权的分配先讲。“因
为一国的政权,究竟交付与那些人,这是第一义。”这是在强调用人对于治国理政的极端重要性,与我党当下重视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是深深契合的。他还指出“中央威信如何能建立,这就是辛亥以来政治上一个大问题。我们若拿不出一个为全国人民共尊共信的东西来,这工作自会感觉到困难。中国共产党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点,树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带领人民走出一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全国人民更有信心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发奋进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add0375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f.html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