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9-12-29 03:55: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心得体会

《追风筝的人》较深刻得写出作者为了弥补自己曾经的错误,历经千辛万苦去赎罪的过程,让人感受人格的魅力。下面是学习啦为你的《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用。

在好友的推荐下买了这本书,先是被书名困惑了一下,对于我们来说一般是到春暖花开阳春四月的时候出游放风筝,会追风筝吗?我带着怀疑的态度去看这本书,但是看完这本书心情却是凝重的,百感交集。

在阿富汗,每年初春,会有盛大的风筝节,许多的孩子会用积蓄了一年的力量来使自己的风筝成为佼佼者。这本书中的12岁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风筝节对于阿米尔来说,他只有通过这样的机会才能获得父亲的赞美和笑容,追风筝,也相当重要,抢到了最后一个被击落的风筝,那也预示着莫大的荣耀和完全的胜利。于是哈桑,便担当起了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那只被阿米尔击落的风筝追到手。

处处受到本地人的欺负,异样的目光,加之战火的侵袭,让原本亲和的世界失去了本应快乐的儿时天地,在坏小孩面前,阿米尔产生了畏惧,然而,善良可爱的哈桑却时时都在保护着阿米尔,不让阿米尔受到任何伤害,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哈桑被打,被欺骗,被误解都因阿米尔的心境过于懦弱所制。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因无法面对哈桑,他栽赃哈桑偷了他的钱财和手表,逼迫哈桑离开他的家。最后,哈桑选择了离开,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

阿米尔身上的懦弱、胆小、卑鄙的个性,而阿桑身上的善良正直和忠心,其实与很多人相近。就我而言,看到的真的很少,哈桑代表了理想,阿米尔代表了人性。我们很多人都是阿米尔,向往理想,而懦弱让我们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因而日渐自惭形秽,甚而打破理想,彻底落入世俗。然而,阿米尔还是选择了踏上心灵的救赎道路,尽管有过动摇,但他最后还是勇敢得面对了,实现了救赎。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承诺,更包含着他对哈桑所有的罪恶感和愧疚。这句话像咒语一样,优美得像一句诗,却在美好背后藏满悲伤。好在最后一幕,最后一次出现这句话时,他终于可以面对遥远岁月里那个卑微的自己。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用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我以震撼。

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阿米尔的结局,相比较而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红的艳霞,奔跑的剪影,断线翱翔的风筝。我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在推荐这本《追风筝的人》时,突然想起这本一直被考试搁置的书。我突然就将它找出来,然而我发现我在读了开头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文字与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著名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如此评价它。而我一开始也是被它这样的字眼吸引。我想它一定会是一个情节刺激荡气回肠的故事,又会在结尾给我们带来感悟与触动。

而最难能可贵也是最吸引我的还是这本书独特的阿富汗背景。有人说它是一部政治史诗,宗教、种族歧视、战争冲突的焦点这些融汇在了这本书中。蓝天上起回盘旋的风筝被炮弹折断;街上汽油燃烧的味道淹没烤肉的香气;路上有着拿着书本的乞讨人……作者将个人感悟与政治环境细腻地编制在一起。通过这本书的阿富汗背景,我们即可以看到战争前祥和安宁的阿富汗,又可以看到战争后千疮百孔的阿富汗。

这本小说也在xx年拍成了同名电影上映,我阅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就像是在看一场电影。因为它没有虚娇赘文,一切只是为读者娓娓道来。所有的情节都栩栩如生,似乎把那些场景映在了纸上。

主人公阿米尔是富家少爷,与仆人之子哈桑情同手足,跨越了种族、社会与宗教。淳朴善良的哈桑可以为阿米尔做任何事,而阿米尔却在哈桑处于危难之时抛弃他。阿米尔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不安,用更残忍的方法逼走哈桑。

文章的前半段阿米尔一直在逃避,逃避种族束缚下的友谊,逃避危险,逃避责任。

随之,在战争爆发之后,阿米尔随父亲去美国避难。成年后的阿米尔看望病中的父亲好友拉辛汗,却得知了一个哈桑是自己亲弟弟的惊天谎言。拉辛汗鼓励阿米尔去完成心灵的救赎,于是阿米尔再次踏上了故乡,最终完成了成为真正男人的蜕变。

文章的后半段阿米尔在追逐,他追逐友谊,追逐勇气,追逐责任。

“为你,千千万万遍。”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中的就是封皮上的这句话。它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为阿米尔追风筝的哈桑说出的,它就像是对阿米尔的誓言与承诺。文章的结尾,阿米尔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时也说出了这句话,这也是意味着救赎的完成,也是成长的完成。是手法上的前后对照,也是情感上的强烈对比。总之这句话荡漾在我心中,显得尤外感人。

“我回到了故国,却发现自己就像旅客。”这也是让我深深记住的一句话,写出了无限的凄凉与对祖国的那份深沉的爱。文章对阿富汗战后的生动描写一直撼动我,曾经的“中亚明珠卡塔尔”已经千疮百孔。文中曾提到阿里的死,别人是这么形容。“一个地雷,阿富汗人还有其他死法吗?”可以说我读了这句话感觉千种万种的辛酸。还有一段文字描写一位成年男性在出售自己的腿,为自己的孩子换取几个星期的吃食。这些都是处于相对和平年代的我们想象不出的。

不过纵然背景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但这本书中所讲的亲情、友情、懦弱、勇敢、背叛和赎罪是生活中永存的话题,是让我们所有人感同身受的。

风筝这个线索贯穿全文,它是主人公最爱玩的游戏,是阿富汗人的传统比赛,更是一种象征;它可以是爱、勇气、正义,也可以是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初心与梦想。虽然难,但一直在追逐。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扩大范围的说,我们可能都有像主人公那样懦弱胆怯的时候,像书中提到的印度电影《闻香是女人》中所说“我从来都知道正途是什么,但我没走,因为那太难了。”的确,有时想做一个勇敢的人很难,我们有的时候可能都没有勇气追逐我们理想,追逐更好的我们。我希望大家也可以捧起这本书,感受一下这本书带给我们的触动,希望我们都可以坚定自己的路,做一个勇敢的人,做一个勇敢的追风筝的人。

Nowthereisawaytobeagoodmanagain.现在这里有一个机会重拾自我。

猜你感兴趣:

1.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000字

2.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字

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4.追风筝的人读后感400字

5.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d0f307699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0.html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