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未来设计发展的前景

发布时间:2013-03-08 14:00: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未来设计发展的前景

设计直到现在,人们已渐渐地明白,设计是为人,而非产品或金钱,慢慢地明白了设计的这种人文精神。时代造就中国设计,设计引领时代风尚。而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在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伴随着一个“动态而高速创造”的城市文化的形成,快速增长的国民消费能力赋予了设计以巨大的消费市场;在海外,“中国制造”的全球影响力 让我们意识到设计的经济竞争价值;与此同时,人们对设计教育的需求也呈现出持续高涨的热情,设计教育正处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设计师作为一个职业,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尊重。融合艺术与科技的“设计”已然成为时代文化表征,在引领人们的生活与审美、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同时,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东方文化、东方审美理想与中国人的文化身份的特殊性也对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既面临着与西方共同的问题,也有对问题不同的理解和解读。怎样保持中国人的文化身份,把东方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态度转化成设计上的创造力,在世界文化大格局中形成我们独特的主张和文化竞争力,这是今天设计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在经济的转型,特别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过程中,设计尤其是工业设计,必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支撑。而目前 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一方面我们要 积极适应这种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要引领这种需求。设计不能仅仅关注奢侈品的设计,不能仅仅关注设计产业所带来的经济附加值,我们还要引导中国设计解决中国的问题,特别是要关注普通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的需求,关注社会当中边缘和弱势群体的设计需求。要提升中国设计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提倡“人人享受优良的设计”。换句话说,设计要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现在国家自上而下都非常关注“民生”问题,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需求、文化需求、功能需求,应该引起设计师的关注,应该有更多的优秀设计师来为他们服务。总之,中国设计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过,当代设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来自科技、社会和文化的挑战,这些突出的经济性、社会性和文化性问题赋予了当代设计以新的时代责任和要求。文化部主办这次中国设计大展的初衷是:一方面,中国现代设计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发展很快,它对于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这是 一个基本的判断。但另一方面,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它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面对社会巨大的需求它还有一定的差距,正处在一个调整、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五位 一体”的发展布局,使中国设计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和历史责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需要有这么一个国家级的平台,来检验我们当代设计所取得的成果。设计自身具有特殊性,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跨的领域很多,从体制上、管理上看,设计行业是多头管理,所以行业之间存在一定的隔膜,能够集中展示我们各个门类设计的整体形象的国家级平台并不多。所以我们现在建构这样一个平台,对中国设计做一个整体的梳理和呈现,并通过这样一个梳理和呈现来探讨中国设计存在的问题, 以及设计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领中国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举办这次展览的初衷,也是大展“时代·创造”主题的体现。总体来说,发展中的中国设计虽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设计的长足发展与进步,看到设计界做出的努力与思考,拔苗助长、丧失希望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为设计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创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打造一个好的发展生态,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举办这次综合性的设计大展,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探索与尝试,因为这是头一次从国家层面上来整合设计资源,呈现中国设计的整体面貌,所以在组织上有一定的困难。我们目前有诸如工业设计协会、室内设计协会等分行业的组织,还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全国性的设计组织,都是分门类、分行业来管理和开展活动,交流也是局限在这样一个层面上的。所以征集作品的时候就面临很多的问题,因为不同行业之间联系少,你现在去找他,他可能觉得很奇怪,不知道这个展览想干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目前的一个现状。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中国设计的整体形象的塑造,也不利于中国设计形成一股合力,来应对国内外的挑战,来更好地发挥设计的作用,体现设计的价值。在办展机制、操作办法方面,此前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惯例。所以这次我们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成立了策展组和评审委员会,采取策 展人提名推荐和社会征集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凝聚学者、设计师和行业组织的 力量,这也是我们对办展机制的一次探索。我们既想达到成果展示的目标,同时希望通 过这次展览能够提出一些问题,思考一些问题,引领文化导向,现在看来这种尝试还是很成功的,当然也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所以这次设计大展调动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大家也对它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我们的策展人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很多策展人是直接跑到现场去看,实际地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想法,没有他们的工作,我们很难挖掘出一 些好的设计进而向社会宣传这些设计。学术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的建立,使得这次展览的评审更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公正性。各行各业的专家平时凑在一起也很不容易,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加强大家的交流。当然,不论有多好的想法和愿望,都需要我们最终 把大展做好,才能让大家信任并了解它的意 义。只有凝聚更多的资源,才能使展览越办越好,促进设计的发展,促进设计行业与社会发生更多的联系。设计师想做一个设计,却很难与企业达成一致,消费者也不买单。从内因来说,我们今天的设计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距离产业发展和转型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太适应,自主设计能力还不够,或者说还没能完全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从外因来看,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逐 渐深入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制造业转 型的压力和国际化的竞争,我们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也还不太完善。换句话说,设计产业链和市场机制的成熟度还不够,我们的管理体制、法制建设、知识产权保护还不够健全,投机行为还大量存在,自身的品牌建设还非常不成熟,这些都会影响中国设计的健康发 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需要两个方面共 同去改革、完善和调整。中国的设计未来会如何发展?首先,中国的设计产业将会进一步提升,这是今天从政府到社会,很多人都高度关注的,大家都知道设计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之一。此外,设计对于老百姓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不 光是一种技术,设计也不仅是一种审美,也不仅仅是物质功能的体现。今天的“设计”已不仅仅作为一种审美观念的阐释,而是在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加重视对于人类的情感和行为模式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发展进程的预测和把握。它在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性和功能性成为设计的必要元素。换句话说,今天的设计越来越不局限于审美的范畴,它不光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设计大展希望能够超越行业的、功能的、本体的局限,来提升设计在文化价 值上的内涵和它能发挥的作用。一个好的设 计,是在它满足了功能、审美、造型、工艺等设计本体的标准之外,一定要对社会良性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发挥引领作用,这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设计大展在深圳举办我们有两个想法。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中国现代设计的发端地,有很好的设计基础和设计文化的氛围,所以在深圳举办这次中国设计大展,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也想通过展览的举办推动深圳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中国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去年3月我在深圳调研时,就表示了希望通过 设计大展的举办推动深圳建立这样一家设计博物馆,把这次设计大展的作品好好地收藏,并以此为起点、为契机,来系统梳理30年来的 中国现代设计。这个工作其实是很紧迫的,30年来很多标志性的设计作品现在想收藏已经有困难了,所以我们要抢救性地来做这件事儿。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专业的设计博物馆,它不光是一个展览的场地,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成为长期研究、梳理、收藏、展示和推广中国设计的平台。中国设计有很多的思考和成长是应该被看到的,这些思考是需要引领的,中国设计的标准或者说方向也需要有一个平台来实现。在我看来,没有这样的一个专业设计博物馆,我们的设计生态是不够完善的,是有缺陷的。以往举办的设计活动很多,但都没有积累,办完就完了,没有人长期地来关注,这也造成了办设计展的困难。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专业机构,我想今后我们主办这样国家级 的综合性设计展就顺利多了。所以我们希望 通过这次展览带动对中国设计的系统梳理、 研究和整体的推广,引领中国设计未来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这次大展希望实现的一个目标。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深圳市已经将设计博物馆的建设列入到了“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当然我们不光推动深圳,希望其它城市 也能在关注设计的产业价值的同时,更多地关注设计的文化引领作用,加强对设计的学术研究,建设一个完备的设计生态。不能仅仅把设计当成是一种技术,希望今天的设计师们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待设计师所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除了注重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之外,要更多地关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我们对中国设计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因为从这次展览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努力已经成为了很多设计师的共同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d348d6e783e0912a2162a22.html

《浅谈未来设计发展的前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