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01 17:44: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摘要: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将小学数学与课程思政相互融合的工作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与教学理论。如何在以教学为本的基础上引入课程思政,并使其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规律,是每位教师在未来教学道路中需要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一、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一、(1)主观原因
第一,将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相割裂。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即实现各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驾齐驱,在教学全过程中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的渗透教育。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重视数学知识教学,且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开设有专门的德育课程,从而忽略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忽略学科特征,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国家强调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以后,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引起充分重视;另一部分教师则是为了思政而思政,意图使每一个知识点和教学环节都与思政教育强行融合,从而走上另一个极端。第三,忽视学生特点。学生学习具有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政元素的呈现应该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基准,不能超过该年龄段学生的接受程度。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抽象能力较弱,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因此思政元素的呈现应该以具体形象为准,同时可以适时加入数学小故事或数学游戏,在轻松欢乐的氛围里体现思政元素;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接受度高,抽象能力强,思政元素可以融入课堂引入、练习讲解、课后归纳等环节。
一、(2)客观原因

第一,各地区师资力量差距较大。首先,尽管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平衡教育资源,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相比,师资力量仍稍显不足,教师整体素质有待加强。而作为“三全教育”中的“全员”,师资力量是课程思政的中坚力量,也是影响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元素。其次,偏远地区教师力量薄弱,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的小学教师大部分是中专学校毕业,学历层次相对不足,知识掌握程度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较为薄弱,在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也稍显不足。第二,缺乏课程思政与小学数学相融合的理论指导。现阶段研究课程思政与小学数学融合的学者很多,相关的文献也有不少,但都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两门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如何使这些不同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挥正向作用,形成理论体系是现阶段未解决的问题。只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二、(2)注重数学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能力、活动、产品,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沉淀,是数学和人文的结合。数学文化简单来说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更广泛的数学文化除以上内涵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教师应当培养其民族自信心,加强其对国家的认同感。具体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入有关数学文化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等产生影响。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小学阶段是常用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其自我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比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就提出了如下问题:“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在1500多年前提出了一道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教师将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数学问题作为本次课的教学引入,既生动形象,易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又从侧面展现了我国具有悠久的数学文化历史。后来“鸡兔同笼”问题传入日本演变成“鹤龟算”,这彰显了中国在知识传播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使其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数学美在课程思政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和谐美、简洁美、严谨美、奇异美、对称美这五方面入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并进行教学设计。例如,教学乘法时,在引入环节,教师可通过向学生介绍“‘5+5+5+5+5+5’在计算过程中就是把65进行连加运算,但随着5数量的增加,连加运算会变得越来越麻烦”,从而引入乘法运算“6×5”代替65的连加运算。教师将加法“5+5+5+5+5+5”简化成乘法运算“6×5”,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并在计算过程中领悟事物的对立统一性。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这一小节时,教师可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具有对称性,体现了图形的对称美,由此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交流合作中培养独立思考、团队交流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发展,坚定文化自信。
二、(2)结合校本特色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课堂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实现课程思政与数学学科相结合的主要空间。学校自身要有清晰的校本定位,并和国家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标始终保持高度一致。课程思政目标要如盐入水,充分融合在教学目标中。学校可以举办数学周、数学知识竞赛、数学故事会等课后活动,将课堂延展到课后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完善学生心智,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除此以外,教师也可将学校文化融入实际教学,如对于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制作,就可以学校开展的活动为例,让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并制作表格,进而使其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打破数学枯燥无味的思维定式。
二、(3)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
向师性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听从教师指导、趋向于教师并对教师存在依附感的心理状态。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尊重权威的道德意识,而教师作为小学阶段权威的体现,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教师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应该树立正面形象,对学生起到示范性作用。数学教师作为教学岗位中的一员,应该努力端正自己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学生思想行为上的榜样。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保持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d6a4bbdad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1.html

《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