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前言
抬头仰望星空,星河灿烂明月其中;再观苍穹,日出东方而落西方;观人之道,众人各有所归;观天之道,行事尽其善美。幽幽兮,深邃兮。夫何故?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宿,众生都有自己的本命。宇宙从何处而来?我们的生命又从何处而来?万物就是由谁在主宰?何谓真理?真理在何处?
对于这种全人类的大智慧,必然就是大智慧者才能解决的。能够解决如此高深问题的人,那绝对不就是一般人;能够解决如此高深问题的人,悟道能力绝对的强于常人。甚幸有喜,就在中国的大地上,就有这样一位大智慧者,她就就是大哲学家——老子。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就是道家文化的开创人,就是道法自然哲学的祖师。老子的修道境界就是明心见性。老子所著之书之所以叫《道德经》就是因为阐明了自然规律人之道的运,就是一部世出世间法的经典。只有通达了世出世间法,境界达到了明心见性或明心悟性即可明白《道德经》所阐述的大道内理,即可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
万物就是由本原所产生的,本原就就是“心性”,所以叫“心性之道”。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这一切就叫“相”,所以叫“相之道”。把本原与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相用一个字来统称就叫作“道”。而德就是指在返璞归真的大道上运作,能够坚定不移的在归真返璞的大道上运作就就是“德”。而经就是指万物之灵所写的著,并能够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其实《道德经》并非就是老子的个人主义思想。以心性之道观之,老子述而不作;以相之道观之,老子很有智慧,大思想家,或大哲学家。心性之道:老子本质与众不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境界从感悟修到渐悟,从渐悟再修到明悟,从明悟然后又修到了明心悟性,从明心悟性最后修到了明心见性,通达了世出世间法,精通大道内理。老子者,心神复归于大道,本命复归于大道。在大道中观察大道内理,以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阐述就成《道德经》相之道:老子见多识广所以知识丰富,然后用自己的思想创造了一套哲学体系,创造出了自己的思想主义,《道德经》就是老子如何所认为。心性之道为真?还就是相之道为真?孰知道?若老子曰:“日出东方而落西方。”而她人闻之示于众曰:“老子她认为太阳就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难道日出东方而落西方就是老子所认为?对于同样的自然运作之理,不同的人所表达的方式就不同。有人说:“日出东方而落西方。”有人说:“红日东升西落。”有人说:“日照大,升于东而止于西。”所以觉悟的智者们都说:“我没有智慧,我述而不作。《道德经》就是一部阐述人生命运行轨道的经典,就是一部修身的经典,就是一部阐述宇宙万物如何运作的经典,就是一部使人踏上返璞归真的大道,回归自性的经典。人生在世,命最重要,纵然有仁人志士者们自我牺牲,自我奉献,那也就是为了死而不亡,只有死而不亡者那才就是长寿的。《道德经》就是道法自然哲学。道法自然哲学就是以科学为基本,以自然为根本。所谓道法自然就就是指道本自性质的表法就就是自然。法就就是法性,法性就就是这一性质的表法。道法自然哲学就是实用主义之最,因为外在世物一切一切的重要也莫过于人的生命还重要。
大道泛兮,小道聚兮,幽幽兮,深邃兮,洞察万物之运作,赏自然之风光,天之道也,自然之观。

1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40 40 41 42 43 43 44 45 46 46 47 48 49 50 50 51 52 52 53 54 55 55 56 56 57 58 58 59 60 60 61 62 62 63 64 64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1 述心相
第一章就是阐述本原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相,所以就是述心相。宇宙万物就是由本原所产生的,天大,地大,自然最大。人们常认为自然有界,认为人可以超越自然,乃至改造自然,甚至就是征服自然。那么自然有没有界?自然到底有多大?人之,本维次空间的边界就是大到无外,小到无内。大到近无边无际,小到极小,小的没有里面。大到极点成了小,小到极点成了大,大而小,小而大。而人就是绝对没能力超越自然出了所谓的“自然界”。道的运作就是按自然规律来进行的,所以道法自然就是绝对的真理,不存在道法神灵之类的事。人只有与自然共为一体,天地人合一才能有长久的生存道路。本章阐明了宇宙的缔造者,并告诉了人们如何可以观察到这些大道的。

道可道,非常道;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①道:,阐述。 ②名:名称。 ③名:命名。 ④无:无就是指本源。无不就是什么也没有,而就是无所有无所不有,但表现为“无”。本源产生出了天地。 :有就是指本原。本原具足一切法,没有生灭,一直存在。本原又叫心性。 :母体,因为本原产生了一切。 ⑦欲:欲望。 ⑧徼:边界。 ⑨同:同一体。 异名:这就是指名称里所代表的具体实物不一样。 :门道,法门。

译文: 道就是可以阐述的,但并非就是长久不变的大道;名称就是可以来命名的,但它并非就是长久存在的名称。
“无”,称作就是天地的开始;,称作就是万物的母体。所以常常没有欲望,以观察到这其中的奥妙;常常有欲望,则观察时就有了边界所束缚。这本源与本原,两者其实就是同一体,但展现出来的却不一样。都可谓就是玄妙,玄妙又玄妙,就是众多奥妙的门道。

解析:万物都有灵性,灵性达到一定程度就成了生命,而灵性最高的就就是万物之灵。万物之灵与其它生命或灵性物不一样,万物之灵可以解脱,有自由,有自主之权。所以万物之灵给其它存在物都以名称来命名。本维次世界就是以万物之灵的生命为主要表现的,所以叫:“人之道。”人只要不着相,就可以心神复归于大道,大道中观察大道内理,就知道了本原与本源以及阴阳。要使自己心神复归大道,得止欲。所以常常没有欲望或少欲才能观察到这其中的奥妙。常常有欲望,欲望太强,心神就被业力所牵制,不能复归于大道,干的事情就经不住时间的检验,甚至还会违反人之道。本原这个本体产生本源,本源又产生阴阳,所以万物就是一个整体。这些世出世间的大道内理给人带来的就是庄严感神圣感,带给人一种玄妙的感觉。玄妙又玄妙,好像可以说得出口,但又说不出来,这正就是万法的开始,就是众多奥妙的门道。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2 世界观
这一章就是确立正确世界观的述语。首先观察自然规律的运作,再观人之道的运作规律,然后确定了正确的世界观。只有明白了悟才可以百世功,千秋利,万代名。把事迹一直流传在世,从而不会因为时光飞逝而销失匿迹。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与,前后相随,恒也。
就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就是以不去。

①斯:于就是,就。 ②相生:相互产生。 ③相成:相互对立。 ④相形:相互成形状。 ⑤相倾:相互倾向。 ⑥音声:音就是指旋律,节奏;声就是指散发出去的波,声音。 ⑦与:与谐,协调。 ⑧相随:相继跟着,一个跟着一个。 ⑨教:教导,教育。 ⑩弗:不。 :居功。 :代词。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所以为美,于就是厌恶就呈现出来了;都知道善所以为善,于就是不善就呈现出来了。
有无相互转化,难易相互对立,长短相互成形状,高下相互倾向,音声相互协调,前后相互跟随,这就是自然永恒的状态。
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方法来处理事情,实行不用言语常阐述的教导。万物运作却不宣告已经开始,生养却不占有,有利于一切的作为却不倚仗它,功业成就了却不居功。万物只有不居功,所以功迹才不被泯没。

解析:世界观价值观等观都就是与其它对比而形成的。大道无穷无尽,其中适合人的占一部分,把这些大道内理与其它大道内理进行对比,就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观。有了正确的自然观才可以正确的处理事情。自然产生万物时就已经有了对立,对比,矛盾,这就是自然本体自有的性质。举其中的一些例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与,前后相随。这都就是自然对立界永恒的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状态。明白了这些状态所呈现的原因后才知道了如何处理事情。不要有个人的主观意识,按照自然规律中的完美规律进行运作,就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在开示她人的时候,要实行道在不言中,使她人有启发,使她人能觉悟。只有悟出来的道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只有明白了这些大道内理后才会功业成就却不自我功高居上,所以事迹才不会因为时空的转移而被磨灭掉。

3 治国
本章阐述的就是自然规律人之道治国处世的方法。治理国家的任务就就是如何的服务人民为人民作贡献,以及如何的教化人民。自古以来上行下效,人民都向统治者瞧齐,统治者实行什么样的治国制度,这个国家的国民就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具有什么样的国民素质。统治者可以一言兴邦,也可以一言亡国。所以统治者确立正确的治国之道就是非常重要的。实行正确了就可以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生活。实行错了就成了祸国殃民的造孽作乱。那么就会发生国破家亡,天下苍生皆命存于危机的事情。
不尚,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①尚:推崇。 ②贵:贵重。 ③不见可欲:不让可以引发人欲望的欲望物显现出来。(xiàn,“现” ④心:心里所想要的念头。 ⑤腹:肚子。 :过分追求的意志。 ⑦骨:筋骨,体格。 ⑧无知无欲:没有妄知妄欲,或邪知邪欲。

译文: 不推崇贤才,使人民不为“贤才”争斗;不贵重难以得到的珍物,使人民不为珍物而进行盗窃;不让引发人欲望的欲望物显现出来,使人民的思维不混乱。
因此,圣人的治国方法就是:空虚百姓心里所想要的念头,使百姓的肚子得到充实,削弱百姓过分追求的意志,强壮百姓的筋骨。常常使人民没有妄知妄欲,使那些有智谋的人不敢有所作为。这就就是无为之道,所以没有治理不了的国家。

解析:道德就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的,当命存于危机则天道无德。百姓忠于帝王将相,就就是因为她们给了百姓生存之道,把关爱给了百姓。所以百姓倍受感恩,可以为她们去死,从而效忠于她们。真正有德行的人就是不会与她人去争斗的,圣人之道就是为而不争的。有德能的人奉献给社会大众却不求回报,功业成就了却不会功高居上自我傲慢。所以确立正确的治国之道就是非常重要的。推崇贤才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的结果就是人人都说自己就是贤才,要为自己争利益。而真正有德能的人就是不会炫耀自己,称赞自己的。真正有德能的人谁愿意去毁谤她人来推崇自己?这就是绝不可能的事。这明显就是造恶业,甚至就是造孽。所以不推崇贤才避免了因为所谓的“贤人”而出现的斗争。再有天下都知道物以稀为贵,人们为了那些珍贵的物品常就是争得头破血流,不偷盗就抢夺,甚至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其实珍物并不珍贵,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都就是人的欲望在作祟。人生在世,边就是符合人性的教育,一边就是人的欲望业力在牵制,完全弄得人们思维混乱,所以才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人民一但有了妄知妄欲,甚至就是邪知邪欲,那就给了一些有计谋的野心家实现野心的机会。这些野心家就会煽动人心制造社会动乱,甚至就是做反人道的事。但就是人们却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那些奸贼所利用了,到死的时候都不明白,完全就是糊里糊涂的命丧她人之手。所以只有把这些不该犯的错,不该犯的罪提前制止了,使一切自然了,那才可以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幸福生活。这就就是无为治国的方法。

4 述心性
本章就是阐述宇宙万物的本原心性,无阐述从本原产生出来的相。心性就是本性与祸性共融一体的。本性用一言来概括就就是至净圆满的永恒,祸性用一言来概括就就是至恶浊劣的永恒。本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不生灭,本不动摇,并在产生万法。而祸性本自浊劣,本自具足,本不生灭,本不动摇,并在产生万法。心性具足一切法,一切都就是由心性所变现的。自然就是没有界的,天大,地大,自然最大。然就就是道,道就就是自然,道本自性质的表法就就是自然,所以道法自然绝对的真理。然而神道主义宣扬道法不自然主义,宣扬道法神灵主义。连最起码的现实都不讲,根本就不讲科学,却大肆宣扬神道主义。

而用之或不盈。渊,似万物之宗;,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①道:心性,本原。 ②冲:指本体内的运动。 ③或:副词,又。 ④盈:盈满,这里指停止。 ⑤渊:深邃。 ⑥兮:语气词,啊。 ⑦湛:清澈,这里指道呈现清楚的状态。 :造物主。

译文: 本体心性不断运作而且自然使它又不会停止。深邃啊,好像就是万物的宗主;清晰可见啊,好像又不存在。我不知道心性就是由谁缔造的,好像就是先于“造物主”前就存在了。

解析:本原没有由任何者创造,本原没有生灭一直存在。本原具足一切法,所以本原产生出了一切。道的运作不管就是在本原,还就是在本原产生出来的相,都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在运作。在本原上现实就就是虚妄,虚妄就就是现实,现实与虚妄共为一体。心性运作的状态就是极端的变化莫测,但就是由心性产生出来的相则运行的就就是现实常规,所以称为:“科学。科学就就是心物世界的现实常规。当世界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在以现实常规运作时,自然就正常。当世界脱离常规时,自然就反常,所以就有了自然灾害。科学讲的就是现实,讲的就是客观,讲的就是常规。然而世界的运作规律在某些地方会出现突然脱离常规,但就是也就是现实的现象,所以这时候就出现了科学不科学的事。但就是整体来讲,世界自然规律的运作一般就是不会出现脱离常规的问题。阐述世界现实常规的文化就就是科学文化。所以科学有时候就是指实物,有时候就是指文化。如果一种文化连最起码的现实都不讲,那就纯粹的就是谬论。本原无穷无尽,没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断产生一切法,这就是永恒的状态。所谓象“帝”之先,其实就是间接否定了万物由神灵创造。人因为自我主观意识强,所以才会按自我主观意识衬托出一个生命者的造物主,这就就是所谓的“帝”。因为这就是出世间法,所以用言语辩论不清。哲学家,科学家当然知道这就是怎么一回事。但就是自我主观意识很强的人就是死不承认现实,还要进行无意义的辩解,而且辩解的就是头头就是道。有道理未必就是真理。一切都就是道,一切道都有,歪理都就是道理。那何谓真理?真理的基本就是科学,根本就是自然。一种理一但连最起码的科学都不就是,那就纯粹就是绝对的谬论。所以开悟的人都说“世:上没有帝,一切都就是按自然进行的。而对于不讲客观实际的人,道者也无言。能不承认也不否认。否则就会招来无聊的抬杠。就算“承认”那也得说:“道不知就是谁之子了,反正就是先于帝前就存在了。

5 述常态
本章就是以自然反常来衬托自然常态的。只有见证了自然反常,才能知道自然正常的珍贵。自然反常了就是非常可怕的,顷刻之间山崩地裂,土崩瓦解,使得天下苍生皆命存于危机。通过知晓反常的状态来衬托常态的珍贵,才能把握住大道,使得谷灵神盈,人杰地灵。实现道常就得明明德,即觉悟。知晓其止在于至善,知止而后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①仁:仁义。 ②刍狗:祭品。 ③犹:如同。 ④橐(tuó:一种口袋。 (yuè:古代管乐器名。 ⑥屈(jué:,尽。 ⑦愈:叠用,‘越……越……’相同。 ⑧守中:守中道,恰当。

译文: 天地不仁义的时候,把万物作为祭品来肆虐;圣人不仁义的时候,把百姓作为祭品来肆虐。
天地之间,难道不就是如同一个管乐器不?里面空虚然而却不竭尽,运动不止而且还不断涌出。
话说的太多了,不如守中道,恰如其分。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解析:人道世界的运作状态常常就是呈现正常的状态,向着完美的方向发展。但就是自然规律一但反常了,那真就是灭绝人性,敢任意肆虐万物,使得天下苍生皆命存于危机。道德就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的,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圣人也会做不符合常规的事,如为了皇位而弑亲。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并非直观说圣人不仁义。这就是排比句式。其目的也就是为了表达自然反常的状况。哲学家的心神就是常常在大道上驰骋的,所以大道泛兮,哲学家的心神也泛兮。哲学家这一瞬间心神在这一大道,下一瞬间又在其它大道,所以哲学家所阐述出来的大道内理就是变化莫测的。所以才会给人一种感觉:哲学文章的内容好似上文不接下文,但就是又很有水平很有层次。用比喻的方法把天地比作管乐器,里面就是空虚的,但又不竭尽,不断地运动并还产生出了美。然后又复归于人生之道,人话说的太多了不如守持中道。所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简言精语,庄严神圣大道其中。

6 述心性
这一章还就是阐述宇宙万物的本原心性。重在于说心性的不生不灭,具足一切。心性就是一切的根源。

不死,就是谓“玄牝。玄牝之门,就是谓天地根。绵绵,用之不勤

①谷:山谷,这里就是指大的意思。 ②神:本命。 ③玄牝:玄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牝就是雌性的意思。

④绵绵:连续不断地样子。 ⑤若:,像。 ⑥勤:指道不断地运作,不会停止。
译文: 伟大的本原自然体不会死亡,所以称为“玄牝”。玄牝这不可思议的生育门,称作就是天地的根源。好像就是连续不断式的存在,自然使用它就是永不会停止的。

解析:本原没有生灭,一直存在。本原就是呈现永恒的状态。而从本原产生出去的相就出现了时间。所以在世界所为任何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然而回归到了本原就成了永恒的状态。

7 人生观
这一章阐明了人生观。人生在世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从何处而来?人向什么瞧齐?那就就是向自然完美的大道瞧齐。自然在何处?天地就就是自然。首先得明悟天长地久的道理,然后才能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故建言有之:人不为己,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就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①不自生:不为自己所生。 ②身:自身,自己。 ③私: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 ④私:自己的事业。

译文: 天地就是长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就是因为不为自己所生,所以才能长久存在。
同理,圣人把自身置于众人之后,然而又受众人的推崇在于众人之先。不以个人为中心并把自己置于众人之外从而保全自己,因为没有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所以最终成就的还就是自己的事业。

解析:人之道,必以就是利人才能利己。人之道,就是共生的一体。如果人人都损人利己,则天下就危矣。所以觉悟的人们常常想着为大众求福报,而不会以个人为中心,为利益而争斗。仁人志士们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为给大众有所奉献,所以得到大众的认可,最终成就的其实还就是自己。

8 处世

本章讲述的就是处世方法。人生在世必要经历很多事情。如何处理好各种事情很重要。会处理事的人可以功成身遂,名扬天下。而不会处事的人则就是茫茫从事,碌碌无为,不断受挫。一个人会处世的大道之理就是什么?那就就是在于这个人的本质,这个人的修为,还有这个人所处的环境。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故无尤

①几(:将近,接近。 ②渊:指程度深。 ③仁:仁人志士。 ④信:诚信,信用。 ⑤能:允许的,可以的。 ⑥时:时机。 ⑦尤:过失。 译文: 上善的本质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利,居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所以接近于道。
居住在人心善良的地方,心灵很善良;与仁人志士结交,言语就诚信;治理国家善于以道莅天下,做可以做的事,行动时把握好时机。只有不争夺,所以才没有过失。

解析:一个人与一个人的本质都不相同,本质就是上善的人就是最庄严神圣的。善之人的本质就就是本性。在本原里本质就是上善的生命就是无数,然而在现实的人之道上,本质就是上善的人,那真就是全人类都没几个,甚至都没有。上善的本质就就是至净圆满的永恒。上善本质的人比圣人都高万倍不止。上善之人天生就有慧根,与众不同,不会伤害众生,对于名利毫不动摇,完全做到了见素抱朴,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净为天下正。上善本质的人比明心悟性的哲学家都高万万倍不止。但就是如此本质的人从古至今都没几个,所以向如此本质的人学习就是一般行不通的。如此一,那就只能就是一个感慨而已矣。

9 观自在
观心性,观天地,观人道,观自然,自然有所观。所以观一切都很自在。拿得起放得下,瞧得破想得开。常常随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乐而不为?天苍苍野茫茫,一切想要的欲望太渺茫。妄想很久,原来都就是一场空。那什么就是现实的?修下的福就是现实的,积下的功德就是现实的;造下的业就是现实的,犯下的罪而造下的罪孽就是现实的。功德就是回归至净圆满永恒的中介物,罪孽就是回归至恶浊劣永恒的中介物。此大道内理就是出世间法。只要心神复归于道即可悟出。以大道内理并非“玄理”,“玄理”不玄,皆为万物原理。本自不玄,只因未进入境。身临其境,万物奥妙尽掌其中。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而锐,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①已:停止。 ②揣(chuǎi:藏在衣服里。 ③锐:犀利。 ④金玉:泛指珍宝。 ⑤满堂:充满厅堂。 ⑥富贵:拥有了财富与地位。 ⑦遗(wèi:赠与,送给。这里指招来的意思。 ⑧咎:灾祸。 ⑨遂:成功,成就。

译文: 把持的满满的,不如趁早放弃。把犀利的东西藏起来不可以长久的保存。一大家子的珍宝也没有能够守得住的。有了财富与地位就唯我独尊,狂妄自大,这就是故意给自己招来灾祸。功业成就了自我退下,这就是自然的规律。

解析:瞧破,放下,自在,随缘,法喜充满,以功德心来处世。所以能了悟大道的真谛,明白人生的意义。世道就是短暂的。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宁非就是刹那时光。致虚极,守静笃,大道无形,行者无,体悟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有慧根的人可以通达世出世间法,所以放得下自我意志,做的事就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人即使放不下也得放下,因为有一天您放得下也得放下,放不下也得放下。

10 自省

世上哪些就是真实存在的?哪些只就是短暂的存在?瞧透了才能觉悟。觉悟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的人常常会自省,什么就是真,什么就是假,什么就是短暂的,什么就是长久的,什么就是永恒的。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①魄:本命,生命。 ②专气:生命运作的气息。 ③涤:洗。 ④鉴:镜子,里指内心世界。 ⑤疵:缺点,瑕疵。 ⑥无为:按照自然完美的规律进行作为。 ⑦天门:把道比作生命体,而天门就就是指道产生其它的器官。 ⑧开阖:打开关闭。

译文: 本命与身心共融一体,能够不离开不?生命运作的气息达到柔顺,能够如同婴儿一样不?洗涤内心世界的尘埃,能够没有瑕疵不?热爱人民治理国家,能够按照自然完美规律来进行作为不?产生万物的器官打开关闭,能就是雌性的不?明白知晓通达四方,能够保持冷静认为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不?

解析:贤者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对于哲学家来讲每日自省的更多。只有把事考虑周全了,才能行事尽其善美。研究哲理的人经常自省,所以才能把持大道,然后才能做到为天下正。

11 人生所需
本章阐述了人生在世的需求,需求有必需的与所需的。必需的就就是实用主义,所需的就就是有用主义,无需的就就是无用主义。无用之用不可所缺,实用主义最为重要。人在没有的时候才知道了什么就是需要,但在有的时候与过多的时候,会感到多而无用。所以世物的生产都得有量有度,否则就会浪费资源。无用之用就就是不就是很有价值,但又不能缺少的;而实用主义就就是以创造现实价值为根本目的的,以推动改善国计民生为根本目的的。世物的生产即使就是实用主义的也不能过度,因为需求就是有限的。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①辐(:车轮的辐条。 ②毂(gǔ:车轮中心,有窟窿可以插轴的部分。 ③埏(shān:用水,用土来与成泥。 ④埴(zhí:粘土。 ⑤户牖:门窗。 ⑥利:指轻松自在,没有压力。 ⑦用:需要。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译文: 三十根车轮的辐条汇聚在车轮中心上,当没有这些辐条的时候,才知道了车子需要它。用粘土与泥做成器具,当没有这些原料的时候,才知道做器具需要它。开房屋的墙壁作为门窗,当没有门窗时,才知道了房屋需要门窗。所以有比没有强,在没有的时候才知道了需要。

解析:人生在世活着就必然有所需求,必需的关系到人的生存命脉,所需的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对于无需的那就就是浪费资源。衣食住行就是必需的,以这些就是实用主义。把实用主义的内容不断地改进革新,从而与时俱进以便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体。

12 养生
本章阐述的就是人生的养生之道。人的欲望就是无止境的,所以对于追求物质的享受常会就是穷奢极欲,然后就会出现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古代社会就是以人性为主,人的本性就是至净圆满的永恒。所以古代社会会束缚住人的很多欲望,从而给人感觉古代社会就是封建压迫束缚人的社会。而现在社会就是以人的欲望为主,所以人的作为就常会坏伦乱纲。有时候真就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但就是却还认为这就是自己的自由。完全就是黑白混淆,就是非颠倒。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就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①五色:,,,,,这里指多种颜色。 ②五音:,,,(zhǐ,,里指多种音乐。 ③五味:,,,,,这里指多种味道。 ④爽:过度的舒服从而导致麻木。 ⑤畋(tián:打猎。 ⑥妨:伤害。 ⑦为腹不为目:肚子得到充实为主,不以眼见可欲想要为主。腹:肚子。目:眼睛。

译文: 五彩缤纷的颜色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听觉出错,各种各样的味道使人味觉麻木,骑马奔驰打猎使人内心发狂,难以得到的宝物使人做出伤害她人的事。
因此圣人以肚子得到充实为主,不以眼见可欲想要为主。所以去掉贪婪之心选择正确的养生之道。

解析:对于世上可见物想要的念头都得适可而止,守持中道,不然就会终将得不偿失。世上的可见物有好的一方面,也有负的一方面。以阴阳平衡之道讲之,世上的可见物都不能太执着了,否则就成了着相,完全就随着相的运动而运动,随着相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境随心转,不能心随境转。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13 修身
此章阐述的就是修身之道。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然就是以修身为本。只有自己的德行能力够了,修为深厚了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修为深厚了,能力提升了才能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没有修为就去行事就会把造孽当事业干。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之若惊,就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①宠辱若惊:受宠与受辱就感到惊恐不安。 ②贵大患若身:把自己身体重视的就怕有大灾祸降临。
③寄:寄托。 ④托:托付。

译文: 受宠与受辱就感到惊恐不安,把自己身体重视的就怕有大灾祸降临。为什么说受宠与受辱就感到惊恐不安?受宠为上,受辱为下。得到了就感到惊恐不安,失去了就感到惊恐不安,这就叫作宠辱若惊。为什么说把自己身体重视的就怕有大灾祸降临?担心有灾祸降到自身上的人,就是因为自己有身,如果自己没有身,那自己还有什么所担心的?因此治理天下如同重视自己身体的人,就可以寄托天下;治理天下如同爱惜自己身体的人,就可以托付天下。

解析: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齐之于家,家与万事兴;无为治于国,国泰民安;安平于天下,万世之太平。至天子以至于庶人皆就是以爱天下如同爱自身才就是长生之道。

14 论道
本章阐述的就是道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天地产生时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没有名称来称呼这些规律。所以才给予了这些规律名称。一种规律,一种事物在予以名称时,一定得恰当得体,不能名实不符,不能命名不当。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就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就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就是谓“道纪”

①夷:瞧不见的存在。 ②希:听不到的声音。 ③微:捕捉不到的存在。 (jié:诘问。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⑤皦(jiǎo:洁白,明亮。 ⑥昧(mèi:昏暗,不明。 ⑦名:命名。 ⑧御:驾驭。

译文: 瞧不见的存在,命名为“夷”;听不到的声音,命名为“希”;捕捉不到的存在,命名为“微”。这三者不可追问到底,所以混为一体。向上的时候不明亮,向下的时候又不昏暗,不断地精确合理的名称却又不可命名,又回归到了没有事物的状态。真就是可谓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实物的象,所以称作就是“惚恍”。迎接它不见到它的首部,跟随它不见到它的后方。
掌握古代的道来驾驭当今的事物。能知道过去就是怎么来的,就称为“道纪”

解析:道的规律无穷无尽,什么样的规律都有。有些规律真就是十分玄妙,就如有些道就在有形与无形之间不断转换,让人琢磨不透。有些则就是清晰明了,让人直接了悟。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就就是用世出世间智慧所为世间事。所以做的事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拥有世出世间的智慧就得修道通达世出世间法,或修道明悟世出世间法。通达了世出世间法思维就能进入时空隧道,所以才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这就就是道纪。

15 论境界
修道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决定了修道人的层次,智慧,所为之事,及事业成就的大小。修道境界有五层,从下而上依次就是:感悟,渐悟,明悟,明心悟,明心见性。感悟者能明白事理的大概;渐悟者对事理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明悟者则就很有水平了,比常人强了很多,对社会大众的影响比较大;而明心悟性者的悟道水平就非常高了,明心悟性者通达世出世间法,知晓天地的由来,生命的由来,能心神复归于道;明心见性者的境界就是最高的,比明心悟性者的境界都高万倍不止。明心见性者的境界就是常人绝对理解不了的,明心见性者通达世出世间法,神复归于道,本命复归于道。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①善为道者:擅长掌握道运作规律的人。 ②容:形容。 ③豫兮:犹豫啊。 犹兮:担心啊。 ⑤俨兮:庄严啊。 ⑥涣兮:消散啊。 ⑦凌释:冰河融化消散。 ⑧敦兮:道啊。 ⑨旷兮:空旷啊。 ⑩混兮:混沌啊。 (dàn:安静啊。 (liù:西风吹噬啊。 :,慢慢地。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译文: 古代擅长掌握道运作规律的人,微观的玄妙都能通达,境界高深不可认识。正因为她们不可认识,所以勉强形容她们:犹豫啊,好像大冬天过河川;担心啊,好像四面都有危险;庄严啊,好像有贵客来到;消散啊,好像冰河融化消散;厚道啊,好像质朴一样;混沌啊,好像浊劣一般;安静啊,好像大海一样平静;西风吹噬啊,好像没完没了不能停止。谁能够在静态中慢慢将浑浊澄清?谁能够在动态中慢慢地产生?能够保持这种境界的人,不想过份地追求。正因为她们不过份地追求,所以才能革除旧的产生新的。

解析:一个人修道成功后,就可以拥有与众不同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极高层次的。当有了这种大智慧后就可以完全不按常规来行事,所以叫人琢磨不透。当然,有些人并未修过道也具备这种能力,这就就是天份。一个人即使就是天才那也得修德,要不天才就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极力的犯错,甚至就是把造孽当事业干。因为具有与众不同的绝世能力,所以带给人类的灾难也就是不可估量的。人一定要把握好人生境界,要不然就会走火入魔。只有修好境界功成身遂了,才能利益于大众,利益于众生。

16 述境界
这一章阐述的就是明心见性者的境界。只有明心见性者与明心悟性者才能完全明白此章所阐述的大道之理。一个人修到明心见性的境界就可以见到常人所见不到的现象。虚极静笃就就是禅定。禅定可以本命复归于道,比心神复归于道更高级。明心见性者就是出俗修道人,明心见性者可以超越阴阳断掉两性情欲。因为见到了心性所以才知道了什么就是真实的,什么就是虚妄的,什么就是永恒的,什么就是短暂的。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①致虚极:达到空虚无欲完全不着相的境界。 ②守静笃:执守住清静的状态。 ③并:一起。

④复:周而复始的规律。 ⑤芸芸:形容众多。 ⑥根:根源。 ⑦复命:重复生命。 ⑧容:包容。
⑨公:公正。 ⑩全:全面。 :灭亡,死亡。 译文: 达到空虚无欲完全不着相的境界,执守住清静的状态。万物在一起运作,我在其中观察万物周而复始运作的规律。万物纷繁众多,各自回归自己的根源。回到根源就叫静,静就叫重复生命,重复生命就叫常,知晓常就叫明悟。不知晓常,就胡乱做了凶恶的事。知晓常就能包容,包容就能公正,公正了就全面得体,全面得体了就就是天,天就是道,道就是永久的,没有身体也不会死亡。

解析:从心性上讲,生命就是不生不灭的。从相上讲,生命就是出生入死的。相就是在不断地变化,而心性才就是真实本质。相就是世间法,心性就是出世间法。只有心神复归于道,才能明白此大道之理。以道所述的自然哲学阐述的世出世间法就是以修道所证得,只用思维就是不能全理解的。就如每天日出东方而落西方这如何理解?这就就是自然的规律。所以大道之理就是以修道心神复归于大道所证得的。

17 政效
人在人道的生存势必就是以国为家,以家为本。国就是放大的家,家就是缩小的国。对于以权效国者们,都必须就是以修身为本。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只有德行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够了,能力够了,才能治理国家。无德无能就会祸国殃民,造孽作乱。凡就是仁人志士的以权效国者,都就是为天地立心的,为生民立命的,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所以人民对统治者才拥护爱戴。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其次,;其次,之。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①太上:非常擅长治理国家的国君。 ②有之:在政治上有作为。 :称赞。 ④畏:害怕。 ⑤侮:侮辱。 ⑥信:诚信。 ⑦信:信任。

译文: 非常擅长治理国家的国君,人民不知道国君在政治上有作为;其次,人民亲近;其次,人民害怕;其次,人民侮辱。诚信不够,就有了人民对当权者的不信任。 悠悠自在啊,言语还庄严神圣。功业成就了,事情办成了,百姓们都说:“我们本来就就是这样的。

解析:治理国家最好的方法就就是行天之道处无为之事。这种政效出现的状况就就是人民都不知道统治者有什么政治作为。天之道,非常完美,美在不言中,这种美的感觉就是亲身体会出来的,不就是说出来的。其次,人民会称赞统治者。其实很多情况下,人民称赞统治者并不就是发自内心的,这种称赞就是统治者作政治秀所出现的产物。当权者最叫人反感的作为莫不过于政治秀,假仁假义,心不诚不足以为信。什么就是政治秀?无非就就是把本该为人民所做的事,进行宣扬全面扩大化,达到了暂时取得民心的地步。这就是经不住时间的检验的,终将被人瞧破。所以要求百世功,千秋利,万代名。

18 忠义示现之道
这一章阐述的就是忠义示现之道。忠义就是本来就存在的,奸诈也就是本来就存在的。一个人忠义了则证明此人不奸诈,一个人奸诈了则证明此人不忠义。忠义者当道,众生都有福;奸诈者当道,天下人皆命存于危机。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有大伪;六亲不与,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①智慧:聪明才智。 ②伪:诡诈。 ③六亲:六种亲属,指父,,,,,子。泛指亲属。
④与:与睦。 ⑤孝慈:尊长爱幼的秩序。

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大道被废除了,所以就有需要仁义的提倡;聪明才智出现了,就有了大的诡诈;六亲不与睦了,就有需要尊长爱幼的秩序;国家昏乱了,就有了忠臣的显现。

解析:好的就是通过不好的所对比出来的,不好的就是通过好的所对比出来的。在不好的时候知道了要取择好来完善。事物的出现有好的一方面,也常会有负的一面。善美的事物本来就存在,在特定的环境下,就把这些善美之物体现出来了。

19 治国
治国最根本的任务就就是要让人民大众觉悟。要使人民大众觉悟,首先得解决人民的生存,然后再使人民的生活好了。当人民的生存生活不成问题时,就可以以道来引之了,使其觉悟。这就是有道之国的必须作为,只有以此作为才能使人民踏上归真返璞的大道。所以国贵民富民上进,穷山恶水出刁民。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①绝圣弃智:断绝了圣贤的教诲与弃绝智慧。 ②民利:人民的财富。利:钱财。 ③文:短暂的表面现象。 ④属:归属。 ⑤见素抱朴:见到本性执守至净圆满的永恒。 ⑥绝学无忧:断绝了学习也没有什么所担忧的。

译文:
断绝了圣贤的教诲与弃绝智慧,人民的财富可以获得百倍不止;断绝了仁义,民就需要尊长爱幼的秩序;断绝了获取财富的奸巧计谋,盗贼就没有了。这三者,还只就是个短暂的表面现象。所以令有个长久的归宿:见到本性执守至净圆满的永恒,减少自我的意识与减少欲望,断绝了学习也没有什么所担忧的了。

解析:如果人能够通达世出世间法了,修道境界达到明心见性,那就可以修来很大的智慧,很大的德能,很好的外象。从理论上讲,这就是人的本能。对于上上善人,上善之人来讲,修来这些德能较容易,这些人精通大道之理,可以不出户知天下,窥牖见天道。对于有慧根的人来讲,也可以通达世出世间法,较通大道之理,境界可以达到明心悟性。明心见性者比明心悟性者的境界高万倍都不止,但就是明心见性者全人类也没几个。能修道境界达到明心悟性的人必然有慧根,因为本质与众不同所以才能通达世出世间法。修道者,明心见性者的境界最高,精通大道之理,知晓政治,知晓经济,知晓生死,知晓养生,知晓宇宙的由来,知晓……这些必然都就是实用的,其中的生死那就是最重要的,因为外在世物一切一切的重要也莫过于生命还重要。文化就是智慧的表达方式,人既然有了如此大智慧,那还有必要再不断地学习?去学习短暂的,去学习虚妄的,去学习经不住时间检验的,去学习不实用的,去学习浪费生命的,去学习……所以人学习就是要学习实用的,学习真实性的文化。文化就是智慧的表达方式,智慧就是文化的表现方式,转文化为智慧,智慧创造文化。修到明心见性的境界就意味着可以有很大的智慧,有着很大的智慧就意味着有着很广的文化。因为如此,所以才绝学无忧。明心见性者的境界就是常人绝对理解不了的。因为不着相,所以几乎没有自我主观意识,没有自我主观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意识所以就尽以客观所展现。一个人就是否能修到明心见性的境界完全在于本质。古代社会以人性为主,现在社会以人的欲望为主。当以人的欲望为主时,那就必然刺激消费加速消费,从而促成经济发达。而圣贤的教诲就是要束缚这些欲望,就是要使人向净向无杂念向无执着的方向发展,这就束缚了人的很多欲望。以断绝了圣贤的教诲可以使人民的财富获得百倍以上,故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等等之类,那还只就是一个短暂的表面现象,所以才要有一个长久的归宿: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能做到好就不错了,但要尽力向更好的方面去发展。

20 述觉悟
人通达了世出世间法就能以世出世间慧光观一切人,观一切事,所以才能瞧出事物的外在与内在。如果只以世间眼光观一切,那就会随着相的变化而变化,那就只能知晓现在,不能知晓过去与未来。所以一直茫茫从事,茫然而不能自拔,就是为哀大莫过于心死也。何谓心死?心亡为忙。万物在不断地运作,时空在不断地转,不就是永恒却近似永恒,本命附着于身也终将有朝一日所离去,故观天地,朝闻道夕死可矣!众人都以为自己很高贵,这就是我的财富,这就是我的地位,这就是我的名声威望,这就是我的……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我独异于人,而贵在于取择大道,大道泛兮!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其未兆。沌,如婴儿之未孩;傫傫,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21且鄙22。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3

①唯之:自己拥有的。 ②阿:别人拥有的。 ③美之与恶:美好的事物与丑恶的事物。 ④畏:畏惧。 ⑤荒兮:一片荒凉空旷啊。 ⑥熙熙:纵情狂欲。 太牢:出世间因业障重所被困束的界域。 ⑧如春登台:如同春天再次生机勃勃。 ⑨泊:清静淡薄。 ⑩兆:凶兆。 沌沌:蒙昧无知的样子。
傫傫:疲劳不堪。 :指为自己所执有的利益。 :赠与,奉献。 :语气词。

昭昭:清醒明白好似觉悟。 昏昏:昏昏沉沉好似糊涂。 察察:明白了悟事理。 闷闷:蒙昧无知事理。 :以为。以某为自己的意识,以某为自己的地位,以某为自己的名声威望,以某为自己的利益,以这些来显示自己的典雅高贵。 21:幼稚,这里就是自谦用语。 22:身份卑微,这里就是自谦用语。 23食母:取择大道。因为大道泛兮,拥有一切实物。 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自己拥有的与别人拥有的,自己能舍去多少?别人又能舍去多少?美好的事物与丑恶的事物,相差距离又有多少?人们所畏惧的,自己不可以不畏惧。一片荒凉空旷啊,又找不到边际与中心。众人纵情狂欲,其实就是在受着太牢的痛苦,业障报尽后又如同春天再次生机勃勃;而我独自清静淡薄,所以没有凶兆。蒙昧啊,如同还没有长成孩子前的婴儿;疲劳不堪啊,好像没有归宿一样。众人都有自己的地位利益,而我独自却奉献出去,我愚昧的心也乐足道哉!常人清醒明白好似觉悟,而我独自昏昏沉沉好似糊涂;常人明白了悟事理,而我独自蒙昧无知事理。众人都有以,而我独自幼稚卑微。我独特与众不同,而贵在于取择大道。

解析:世上什么就是短暂的?什么就是长久的?什么就是永恒的?自己高贵又如何?她人高贵又如何?自己拥有的能奉献给大众多少?事物好如何?坏又如何?好能长久的好?坏能长久的坏?该害怕的不可以不害怕啊。人只有修为深厚,境界层次够了,然后才可以心神复归于道,思维进入自然规律中,所以才能瞧出万物运作的大致轨道,所以就能知晓过去现在未来。知晓了过去现在未来就就是有了世出世间的智慧,以世出世间智慧所为世间事,就能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

21 述境界
本章阐述的就是修道人的境界。一个人修道境界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不着相了,因为不着相所以会对万象感到恍惚。境界再高时再观一切那就会凡所有相皆就是虚妄。道无穷无尽,什么样的道都有,有非常完美的,有非常浊劣的,有毫无常规的,有始终如一的。人道就是向着完美的方向发展,所以取择道当然也要顺其自然。要人与自然共为一体那就得德能足够了,具足了德能那就惟道就是从,这个道非常的完美,这就就是天之道。行天之道处无为之事,自己不按自我主观意识行事,按自然完美的规律运作,所以才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再观一切相,似有似无,恍恍惚惚。究竟就是谁在恍惚?自己在恍惚,一切相也在恍惚。万物都有灵性,性达到一定程度就就是生命,而人的灵性就是最高的。所以人以观自在的方式观万物,而万物只能被其所观。人可以观自在,因为观自在所以知众甫之状。

德之容,惟道就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①孔:大。 ②容:度量。 ③惟道就是从:完全按自然完美规律来作为。 :虚象。 ⑤物:实物。 ⑥窈兮:幽深啊。 ⑦冥兮:昏暗啊。 ⑧精:持生命体运作的一种存在。 ⑨信:指道运作规律的信息。 ⑩名:指名称里的具体存在物。 :开始。 译文: 大德的度量完全就是按自然完美规律来作为。道所产生的相,瞬间虚有瞬间实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有。惚啊恍啊,这时就以虚象所表现;恍啊惚啊,这时就以实物所表现。幽深啊昏暗,这其中有支持生命体运作的精;其精非常真实,其中有道运作规律的信息。从古到今,这些存在不会磨灭,所以以此知晓万物的开始。我如何来知晓万物开始的状况?以此来知晓。

解析:自然哲学与科学都就是人类非常高级的文化。大哲学家们与大科学家们都能心神复归于道,思维进入自然规律中。哲学家与科学家的悟道方式都就是探索发现。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大道之理,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世道奥理。一个重大,一个重细节。哲学就是大道泛兮,每一个大道之理都就是一具体实有物的代名词。而科学就是由众多微小细节所聚合成的成果,所以科学就是小道聚兮。世界就是由心元世界与物元世界所构成的,即由阴阳构成。阴阳有先后,阴先于阳,但就是这个时间就是极短的。心元存在与物元存在可以相互转化,心元存在通过某些自然方式转化为物元存在,所以物质世界才会膨胀。阴阳的转化规律就在心元世界与物元世界的交界处。世道就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相的人会感到相非常的真实,而修道境界够高的人会恍惚。因为不着相所以才能思维进入自然规律中,从而能知晓过去现在未来。道者们不着相,心神复归于道,所以知晓众甫之状。

22 处世之道
此章阐述的就是处世之道。人生在世要经历许多事,所以处事就得以得当的方式进行。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须从小事做起。一个人行事要尽其善美,想得长远,不能只瞧眼前。该舍的时候一定要舍,不该争的时候一定不去争。竞争提升了就就是斗争,斗争提升了就就是战争。到头来却就是一场空,到死都争不休。

则全,则直,则盈,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就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就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归之

①曲:委屈。 ②全:保全。 ③枉:受屈。 ④直:正直。 ⑤洼:低洼。 :充满。
⑦敝:破旧。 ⑧新:革新。 ⑨惑:困惑。 ⑩式:处世的方式。 :“现”,显现。

:明智。 :表彰。 :夸耀。 :骄傲,自负。 :长久。 诚全:全心全意。 归之:回归大道。

译文: 委屈就能保全,受屈就会正直,低洼就能充满,破旧就得革新,缺少就得获得,多了就会困惑。
所以圣人执守返璞归真的大道作为行驰天下的处世方式。不自己显现,所以明;不自以为就是,所以值得表彰;不自我夸耀,所以有功;不自负,所以能长久。 处世者只有不争斗,才能天下没有能与自己争斗的对手。古者所说的“委屈就能保全”岂能就是虚假的空话?全心全意引领大众回归大道。

解析:想要得到就得有所付出,越能成大事的人付出的就越多。凡就是能成就百世功千秋利万代名的人,无一不就是经过了各种磨炼才功成身遂成其事业的。因为经过了与常人不同的磨炼,所以才有了与众不同的德能,所以处世处事就能把握好度。不卖弄示现自己,不自以为就是,不自我夸耀,不自负这些都就是基本。不刻意的与别人争斗,所以能减少我执,减少我傲。与别人不断争斗增长我执增长我,得到的只就是短暂的,终将得不偿失。

23 顺其自然
此章阐述的就是顺其自然的哲理。人生在世,个人有个人的福报,有的人大富长,有的人贫贱终身。福可以修,所以我命由我不由天。若我命由天不由我,要么就就是遵天命行天道,无为而无不为,生命运行轨道与众不同;要么就就是罪孽深重,本质有问题,所以造就了悲惨的命运。世上没有多少人就是真正可怜的,归根结底一切都就是自作自受。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生命一直在生命运行轨道上运作,有时运作在常规之上,有时运作在常规,有时运作在常规之下。大善向上大,大恶向下大摆。与其胡作非为,不如顺其自然;与其顺其自然常规,不如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进行完美。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而况人乎?故从事于道,同于道;,同于德;,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①希言自然:简言精语庄严神圣自然就常了。 ②朝:早晨。 ③日:一整天。 ④道:自然规律实用主义。 ⑤德:向自然规律完美方向运作。 ⑥失:布施。修道常进行布施,舍掉我执我傲。

译文: 简言精语庄严神圣自然就常了。所以暴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天地。天地尚且不能长久不变,更何况人呢?从事于研究自然规律的人,同于自然规律;从事于研究自然运作方向的人,同于自然运作方向;于布施的人,同于布施。同于道的人,研究道乐在其中;同于德的人,修德乐在其中;同于布施的人,布施的快乐也乐在其中。

解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简言精语庄严神圣,大道其中。以权效国者多言了,有损国;黎民百姓多言了,有损社会风气。自古以来上行下效,百姓向以权效国者们瞧齐,以权效国者们又向圣贤瞧齐,圣贤又向返璞归真的大道瞧齐。希言就自然,自然就完美。人道的自然规律在不断运作,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天地也在不断变化,人也如此。如果一个人能始终如一,那这个人就不就是一般人,就是为上善者也。上善者之德就是性德显露,性德就是圆融圆满的,比世间道德高很多。个人有个人的福,一个人就是什么样的本质就具有什么样的德能,什么样的德能就从事于什么样的事业。自然就是较完美的,世上没有多少人就是真正可怜的,归根结底尽就是自作自受。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何去何从就由自己决定,不要待罪孽深重命不由己才后悔莫及。

24 处世之道
本章阐述的就是处世之道。自今及古,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君子行驰在天下,立心于天地间,执守阴阳平衡之道,阐大道之理以此开导大众。所以处世之道非常重要。

者不立,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就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不长。其在道也,:“余食赘,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①企:抬起脚后跟站着。 ②立:站立。 ③跨:两腿分在物体的两边坐着或立着。 ④行:行走。

⑤赘:多余的;无用的。 ⑥行:携带物。 ⑦物:人物,指众人。 ⑧或:副词,都。

⑨恶之:厌恶这些没用的。 ⑩处:指做没用的事。 译文: 抬起脚后跟站不能站立,两腿分开立着不能行走。自己显露,不明智;自以为就,不值得表彰;自己夸耀,没有功;自负,不能长久。行驰在道上所明白:“多余的食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物无用的携带物,众人都厌恶。”所以得道的人不做没用的事。

解析:人行驰在天下运作于大道,做事就得把握好度。过了,乱了规则;少了,又不行。人生在世就要做有意义的事,做有功德的事。做些没必要的事,众人都反感;做些可恶的事,众人都憎恨,甚至就是天之所恶。通达了世出世间法与明悟了世出世间法的人,都求百世功千秋利万代名,这才就是最重要的。对于那些没必要的,即使就是道者也会感到无趣。



25 述自然
宇宙万物就是由本原产生的,本原就就是道。以道所表达的自然哲学又把本原称为心性。心性本自具足,本自混沌,本不生灭,并在产生万法。心性产生了无数的,所以无穷无尽的空间维次重叠在了一起。从心性上讲,生命不生不灭;从相上讲,生命出生入死。生命待以缘成熟之时,随万法现于天地间。生命就是什么样的本质就现什么样的生命体。生命生于世道,世间法:出生,成长,成年,衰老,最后死亡。生命者的灵性灵还好,不灵则就亡灵矣。万物在不断地运作,时空在不断地转移,灵性物在不断地变化,生命者在不断地复命。生命者若命存于福还尚幸,若命存于苦难那真就是求生不能求死又恐惧。相与心性一直以自然规律在运作,相与心性都可以称为道,所以道法自然绝对的真理。相就是以现实常规长久运作,而人把世道现实常规的自然规律称为:科学”而本原就是现实就就是虚妄,虚妄就就是现,现实与虚妄共为一体,规律常而不常,极端的变化莫测。但就是回归了本性就成了至净圆满的永恒,回归了祸性就成了至恶浊劣的永恒。道法自然大于科学,科学只就是道法自然的世间法。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①物:神圣。 ②混成:混沌而成。 ③生:存在。 ④寂:寂寞。 ⑤寥:廓。 ⑥改:改变。 ⑦殆:停止。 ⑧母:指万物的创造者。 ⑨大:形容词,形容道不可思议的程度。 ⑩逝:离开本原。 :遥远。 :反通“返”,返回,指回归心性。 :自然。 :法性。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译文: 有一圣物混沌而成,先于天地前就存在。寂寞啊寥廓啊,独自存在而且永不改,不断地进行运作而且不会停止,这就就是天地的创造者。我不知道这创造者的名字,就特意用一个字命名为“道”,又特意用“大”形容道。大相离开本原,开本原就已遥远,遥远却又终将返回心性。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自然中有四大,而人就是首位的。人的法性就是地,地的法性就是天,天的法性就是道,道的法性就是自然。

解析:自然在不断地产生相,那自然有没有界?“自然界”以外又就是什么?本原与本原所产生出去的相都就是自然,而在自然以外的“界域”就是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灵性,没有生命,没有实物,就连虚物都没有,就是一个什么也没有的“界域”,这就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界域”。既然自然以外什么也没有,那自然还有没有界?若说有也可以,那就就是“自然界”外有‘什么也没有’。既然自然以外什么也没有那说自然有界就没必要了。自然产生万法就必须要有“界域”来承载,这个“界域”要承载时间,空间,万物。所以自然不断地侵食“自然界外”,因为万法需要“界域”来承载。本原就是无所不有,本原产生万法就是侵食“自然界外”,所以形成本源。“自然界外”就是什么也没有,所以本源就就是“无所有无所不有”。然后本源又产生心元世界,心元世界又产生物元世界,这就就是阴阳的诞生。以道所述的自然哲学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自然中有四大,而人就是首位的,这就是以人回归本性的慧光来瞧待。若人回归了本性,人与自然共为一体,人很大;若人未回归本性,人与自然对立,则人很渺小。人的生命体来于地, 所以人法地;地的本体来于天,所以地法天;天的本体来于道,所以天法道;而道本自性质的表法就就是自然,所以道法自然。

26 重形象
人生在世与人结交,最讲究的就就是礼节,气质。人为了什么而活?人为了尊严而活,其次为了生存而活,其次为了地位财富而活。仁人志士们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们虽死犹荣。诸君在世之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稳重处世尽善得体,可称为众志士之楷模。

为轻根,为躁君。就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①重:稳重。 ②根:根除。 ③静:冷静。 ④君:控制。 ⑤辎重:指为维护庄严形象的携带物。 ⑥荣观:荣耀的感觉。 ⑦燕处超然:飞跃在高超以外不会以高贵而自居。 ⑧身:身份高贵。 ⑨根:根本。 ⑩君:主动权。

译文: 稳重就要根除轻率,冷静就要控制浮躁。君子行驰在天下从来不放弃维护庄严形象的携带物。虽有荣耀的感觉,却飞跃在高超以外不会以高贵而自居。所以有了万乘的人岂能以身份高贵而轻视天下?轻率就失去根本,浮躁就失去主动权。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解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从心性上讲人与人就是平等的,但由于人的本质不同从而导致有所差异。人的地位虽有高低,但人性就是平等的。成功者要想使众服己那就得以德服人,岂能以功高而自居,轻视她人?只有不以功高而自居,事迹才不会被时间抹去。要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就得稳重处事冷静处事。轻率就会失去根本,严重时甚至会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浮躁就会失去主动权,丧失机会。

27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个人能成为师者,那自己的文化智慧人生境界一定得高于她人,这就就是师资。师者启发学者为何去奋斗,师者为学者指明前进的道路。师者把关爱给了学者,待学者功成身遂后又把关爱给了大众。纵然人各有志,或以奉献国家社会者,或以为己追求者,或以把造孽当事业干者,但师者还就是以诚相待。道路给学者指明了,至于何去何从,那就由学者自己决定了。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无绳约而不可解。
就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就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就是谓“要

①辙迹:遗留的痕迹。 ②瑕谪:不好的责备。 ③筹策:详细的计算。 ④善闭:好的关口。 ⑤善结:完美的绳结。 ⑥绳约:解开绳结的扣。 ⑦袭明:明智的一种。明智有聪明,微明,袭明。 ⑧资:将层次境界对比的衡量对象。 ⑨要妙:奇怪的小聪明。

译文: 好的行使没有遗留的痕迹,好的教诲没有不好的责备,好的数数不用详细的计,好的关口没有关键之处从而不可以打开通过,好的绳结没有扣从而不可以解开。
圣人常善意的救人,所以不会抛弃别人;常善意的拯救众生,所以不会抛弃众生,这就就是关爱她人关爱众生的智慧,所以称为“袭明”。善人就是不善人的学习模,不善人就是善人将层次境界所对比的衡量对象。不尊重师长,不珍惜衬托自己的对比者,虽然有些小智慧那也就是很大的糊涂,这奇怪的小聪明就称为“要妙” 解析:人生在世行驰天下,想要不断地向前进步那就必须得学习。待博学多才通达世出世间法,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就为功成身遂学业圆满。在家孝父母,门事师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凡民族仁人志士者之道皆一以贯之。自己有了大智慧也不会以为自己有智慧,智者不言,言者不智,道在不言中,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下希及之。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28 以正为天下
人之道一切皆以顺其自然合乎人性,顺其自然合乎人性就就是正道。凡就是违背人性反自然的终将走向衰退而灭亡。向着人性大道的方向运作就就是道德,如既往就就是常德。人生境界能一直在常德确实不易。何谓常?就如雌雄必然相,这就就是常。若雌雄不相对,却以同性而相对,这就就是反常。反常就就是反常,反常德就会天灾人祸。常德其止在于至善,至善就就是朴。朴散发于天下,圣人用之就可以遵天命行天道,成为天子,然后社会大制就可以不被破坏。天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②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①谿:指正常的流传之道。 ②常德:一直向人性大道的方向作为。 ③离:脱离。 ④辱:耻辱。 ⑤谷:指心胸宽广包容天下。 ⑥朴:质朴。本性圆融圆满的恒道。 ⑦器:有利于大众的才能。 ⑧官长:众官的首领,即遵天命行天道的人,天子。 ⑨割:破坏。

译文: 知晓雄,守护雌,成为天下正常的流传之道。成为天下正常流传之道时,一直都运作在人性的大道上而不会脱离人性之道,回归成婴儿的样子。知晓洁净的自尊,铭记耻辱,就能为天下而心胸宽广。为天下而心胸宽广,向返璞归真大道运作的德能就足够,最终回归本性。质朴散发出去就成为有利于大众的才能,圣人以其德能就可以遵天命行天道成为天子,所以大的社会制度不会被破坏。

解析:常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在婴儿时,呈现本性的法相,但随着时空的转移,本质就显现出来了,人的本质就是各不相同。说人与人的本性一样就是从心性上讲的,就是将人瞧作回归自性来讲的,但这只就是个理论。讲实际的,真正能大彻大悟的人又有多少?有的人更就是执迷不悟。早悟晚悟早晚都悟,怕一直就是执迷不悟。一个觉悟的人就是常知自尊铭记耻辱,心胸宽广包容天下,终将百世功千秋利万代名。生命运行轨道与众不同的人带给了大众大福,这种生命运行轨道就就是天命。本质符合天命的人才能遵天命行天道,而这个人能成为国君,成为了国君就被称为天子,天子就是众官之长。国威君威民威都在,那大的社会制度就不会被破坏。

29 尊国贵民取天下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而非少数人之天下。天子所贵之处就是因天子贵重天下,若天子不贵天下人,那天子也就是一条虫而不就是一条龙。天子失魂落魄,命如草芥;天子命行于天道,天下人之贵。一个人本质不行德能不够,就就是有福命成为国君那也不会长久,因为厚德才能载物。天下就是庄严神圣的,不就是一般人所能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承载了的。一个伟大的以权效国者,待把才能施给天下人后就功成身退,奉行天下人之天下大义。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就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就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①神器:庄严神圣的存在。 ②执也:为自己执有。 ③无失:不会丧失。 ④夫:世上的可见物。 ⑤或行或随:要么奉献别人要么随缘拥有。 ⑥或歔或吹:要么稍微保留要么全部舍掉。:呵气,指对世物的保留态度。:吹起,指对世物的舍去态度。 ⑦或强或:要么发展壮大要么逐渐缩小。

⑧或载或隳:要么传承要么毁坏。 ⑨甚:过度。 ⑩奢:奢侈。 :极度。

译文: 想要争得天下进行一番作为,我瞧这目的就是不能达到。天下就是庄严神圣的存在,不可以按自我主观意识进行作为,不可以为自己执有。以自我主观意识作为的人大业失败,为自己执有的人天下丧失。所以圣人不以自我主观意识而以自然法则进行作为从而不会失败,不为自己执有从而不会丧失。世上的可见物,要么奉献别人要么随缘拥有,要么稍微保留要么全部舍掉,要么发展壮大要么逐渐缩小,要么传承要么毁坏。其重要的就是圣人去掉过度,去掉奢侈,去掉极度。

解析:人与自然共为一体,奉行自然完美之法则,事业就进行的完美。然而有人却不与自然一致,选择与自然对立,迷信人定胜天,诳言人可以战胜自然。人因为修为不够深厚,所以才会祸国殃民才会把造孽当事业干,最终就是天灾人祸灾难不断,却还认为这就是“自然灾害”。自然就是向着较完美的方向运作,岂能莫名其妙的猛来灾害一下?人因为修为不够深厚所以才会拼命为自己执有,却不晓得为天下才就是真正的为自己。世间一切法,终将有朝一日空,所以执有又能执有多久?处世要稳重处事要得当,去掉过度奢侈极度就就是其中重要的。

30 议兵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天下大势向于乱,乱世出枭雄;天下大势向于盛,盛世出英雄。江山多少英雄豪杰,方显出男儿本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只有人民的军队才就是无往不胜的。顺应道法,尊天敬地,以正道指导,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后以感慨仁者无敌,大爱无疆。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壮则老,就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①佐:辅佐。 ②强:压迫。 ③还:收手。 ④后:过后。 ⑤凶年:灾害的年头。 ⑥已:停止。 ⑦强:逞强。 ⑧物:生命体。

译文: 以道辅佐国君的人,不用军队压迫天下,事情做的差不多就收手。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就生长出来了。大战过后一定会有灾害的年头。作战有好的结果就该停止了,不敢用武力来逞强。有了战果却不自负,有了战果却不夸耀,有了战果却不骄傲,有了战果却就是迫不得已,有了战果却不逞强。
生命体过度强壮就会提前衰老,这就不符合养生之道了,不符合养生之道就会提前消亡。

解析:造杀业最重的就就是战争。世间有三大重业,那就就是淫业,杀业,妄业。业过重的地方就会有灾害。业力关系着万物的运作方式,而杀业就是不善的,杀业的方向就是常为祸性,祸性就是至恶浊劣的永恒,所以杀业过重时就会灭绝人性丧心病狂。战争就是为了除恶,就是为了大众求生存之道,而不就是为了屠害天下苍生,所以战争达到符合道义的目的时就该停止了。

31 议兵
兵者,诡道也;诡道,兵者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能取胜。兵道,必然尊重一个军人的尊严。先礼后兵,虽死犹荣。战争就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没人喜欢战争,喜欢战争则非人也。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就义的英烈,人民将永记在心。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就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①物或恶之:众人都厌恶它。 ②左:柔与。 ③右:强硬。 ④恬淡为上:可而止为上策。

⑤吉事:善美的事。 ⑥凶事:凶恶的事。 ⑦偏将军:指懂政治会安抚百姓的军官。 ⑧上将军:指争强好胜好战的军官。 ⑨言:命令。

译文: 兵器,就是不祥的器具,众人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喜欢与它打交道。 君子处世就要贵重柔与,用兵就要注重强硬。兵器就是不吉祥的器具,不就是君子常用的器具,只有迫不得已才使用,适可而止为上策。胜利了却不赞美,而赞美的人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人就是不可以得到天下的人心。善美的事向柔,凶恶的事向强硬。懂政治会安抚百姓的军官居处柔与,争强好胜好战的军官居处强硬。命令用丧礼处理战死者,杀人很多,要为战死者哭泣追悼;战争胜利,用丧礼处理战死者。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解析:人类的战争从古至今一直有,以后还会有,要想人类再也没有战争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人类爆发战争的根源就在于利益,利就是一切社会动乱的根源。人类的很多战争都就是无义战,完全就就是损人不利己,损人而害己。与平发展绝对比战争发展所获利大,以战争的方式发展终将就是损人而害己。人为了争利大打出手,但其结果却就是到头一场空,争得把命都丢了。就是利益重要还就是生命重要?生就是那么一回事,死了就完全不就是那么一回事了。外在世物一切一切的重要也莫过于人的生命还重要,所以绝对不能拿生命当儿戏。兵者,生死就在一瞬间,军人不怕死,但军人也不轻言死,纵然就是死也要死而不亡。

32 述自然
道就是以自然规律在运作,自然的感觉就是完美的,永远的这样运作,没有尽头。因为一直这样运作,所以常不会被生命者所注重甚至就是发觉。因为不会被重视,所以就没有名。无名的英雄就是小,无名的道才就是大。道大却以小所示,因为道终不为大,所以才能成其大。人之道就是向着完美的方向发展,因为完美所以人才生命所向。

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①无名:没有名声,不被众生知晓。 ②朴:质朴。 ③臣:臣服,顺从。 ④宾:归顺。 ⑤相合:相互作合。 ⑥均:均匀。

译文: 道常常没有名声,不被众生所知晓,质朴。道法所示虽为小,但天下没有能使道臣服的。侯王如果能执守道,万物将会自己归顺。
天地相互作合,所以降下甘露,天下人没有命令然而却自己均匀。
万法开始有了名,名既然有了,那就应该知道界限了,知道界限可以没危险。喻道在天下,就如同大川最终汇聚在江海一样。

解析:道永远以自然规律在运作,没有任何生命者可以改变自然,一切都就是自然的。自然或以完美,或以恶劣,或以常态。因为自然永远自然,所以才没被生命者所发觉。执守自然完美之道运作,万物将会自己归顺,因为天地运作的方向就就是完美。人以完美的方向作为就与天地一致,这就就是顺其自然,所以就就是天地人合一。以完美方向运作才就是常规,脱离了这个常规界限就有了危险。大道莅天下分散为小道,但最终又汇聚在了一起。

33 自知之明
观心性,观天地,观人道,观自在。以世出世间慧光观一切,就知道了何为正,何为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得当,何为恰得其所。观她人的事迹就知晓了她人就是什么样的本质,什么样的德能。各人有各人的本质,所以各人有各人的德能,从而各人有各人的事业。个人从事的事业一定就是以得到大众认可为上,就是与自然运作方向一致才可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①智:明智。 ②明:明悟。 ③力:力量。 ④强:刚强。 ⑤志:志向。 :长久。 ⑦寿:长寿。

译文: 知晓别人的人明智,知晓自己的人明悟。超越别人的人有力量,超越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坚定不移行事的人有志向。不失掉根本的人才能长久。身死但事迹却不消亡的人才就是长寿。

解析:兵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常道,知己知彼从而不会迷茫。知人知己才能学会处世处事。知晓自己,就明白自己可以成就什么样的事业;知晓别人,就明白了什么人可以结交什么人不可结交。能超过别人的人,说明自己能力强于她人;能超越自我的人,说明自己追求卓越。知晓适可而止的人才能富有。人生在世不失掉根本才能长久,这就就是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即使有朝一日命离于世,但事迹也不会立刻随着时空的转移而消失匿迹,这才就是长寿者。

34 述大道
大道泛兮,小道聚兮,幽幽兮,深邃兮,洞察万物之运作,赏自然之风光,天之道也,自然之观。大道不以大自居,却以小所示,因为终不自为大,所以才能成其大。

大道氾,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①氾:“泛”,广泛。 ②左右:左右万物。 ③恃:依赖。 ④辞:推辞。 :占有。 ⑥主:主宰。

译文: 大道广泛啊,可以左右万物。万物依赖大道所生,然而大道却不会推辞,功业成就了而且也不会占有。虽覆盖万物然而却不主宰,并把名归于“小”,万物归顺却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不会成为主宰者,可以称为“大”。因为一直不自为大,所以才能成就大。

解析:大道大,却把名归于小,其实大道就是大名。众生发觉了这真实的一面,才更加佩服大道之大。万物都有灵性,灵性达到一定程度就就是生命。最大的生命体就就是大道,大道的本命就就是自然。而人把自己的本命称为“灵魂”“魂魄”何谓“灵魂”“灵魂”灵在哪里?如果“灵魂”,那么谁愿意来到世上受罪?来到世上一定就是享受大富大贵。既然命不由己做主,那么“灵魂”一点也不灵。既然“灵魂”不灵,那么人还有没有灵魂?人来于道,道的本命就就是自然,所以人的生命去向当然由自然决定,绝不会以个人主观意志所决定,更不会以“神”意志所决定。人与自然共为一体,自然中有四大,当人本命复归于道,则人居首位。

35 述世道
心性在不断地产生相,并呈永恒的状态。人的本命在某一瞬间随着相的产生而诞生于世道。人因为就是人的本质所以生于人道。人生存生活在人道世界当然就得以人道规律来行事了,违反了人道那只有走向衰退而灭亡。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①象:同“相”,指相之道。 ②害:损害。 ③平泰:与平安宁。 ④乐与饵:美乐与美食。,指音乐。 ⑤见:瞧见。 ⑥闻:听见。 ⑦既:,完了,用过。

译文: 执大道,与天下人来往,来往却不损害别人,就会与平安宁。 美乐与美食,吸引路过的人停止。道从口中阐述出来,平淡的没有真实的感觉,口述的瞧见不如真实的瞧见,口述的听见不如真实的听见,口述的使用不如真实的用过。

解析:人生在世与人结善不结恶,与人礼尚往来。该舍利的时候舍利于别人来换取友谊,从而谋求长远的利益。对于世道之理,当人的境界层次足够高时,再高的哲理也会感到平淡。哲学家也就是个普通人,所以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虽然平淡,但却不会满足。法源相传,世代流传。

36 处世
这一章阐述的就是处世之道。处世也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控制好度非常重要。想要这样的结果,先必须得那样做。不按此规律来作为就不能实现,不能实现的就不会成为现实。
将欲歙,必固张;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就是谓“微明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①歙:收敛。 ②张:扩张。 ③微明:明智的一种。明智有聪明,袭明,微明等。微明就是指能作出正确判断与进行正确的行为。 ④渊:深水。 ⑤人:天下人。

译文: 准备收敛,必然先扩张;准备削弱,必然先强盛;准备废除,必然先举荐;准备取,必然先在一起。这就就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进行正确的行为,称为“微明” 柔弱胜过刚强。
鱼不可以脱离深水,国家的锐利武器不可以展示给天下人。

解析:想要成功,必然得遵循成功之道。成功就是有必然条件的,把必然条件都具足了才能成功。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进行正确的行为就就是微明。人生在世行驰天下,不要总争强好胜,过度的争有时候会把命都丢了。柔弱之道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但该出击的时候也一定要出击。生命者要生存就必然不能失掉根本,失掉根本就会招来灾难。

37 述无为
道常常都就是以自然完美的规律在运作,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差错。若出现差错就以天地人合一的大德来镇住,镇住就可以减少灾害,然后使其恢复常态。道的运作就如人的身体一样,难免不会发生病变。发生了病变就得进行治疗,治疗好了身体就健康,健康了便就是常态。所以一人之身即有天下之象,即有宇宙之象。吾心即就是自然,自然即就是吾心,心乃心性也。只有自然常了才能天下所正。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①无为而无不为:以自然完美规律运作,不以生命者的主观意志所运作。 ②化:造化。 ③作:违背常态而运作。 ④无名之朴:至净完美的质朴。

译文: 道常常都就是以自然完美规律在运作,侯王如果能执守住道,万物就将会自己造化。造化时如果违背常态而运作,我就用至净完美的质朴来镇住。用至净完美的质朴来镇住,就没有反常态的倾向。没有反常态的倾向就平静,天下将自己归于正道。

解析:人道世界必须得以自然常态来运作,一但自然不常了,那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就使得天下苍生皆命存于危机。生命存在于危机中,完全还不知道就是怎么一回事了,就突然之间死不瞑目。人心就是可以改变外在世界的,这就就是境随心转。人心向善,自然就完美;人心向恶,自然就灾害。以至净完美的质朴来镇住反常,自然就常了,常了就平静与谐。平静与谐了,天下就归于正道。所以与谐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能拯救危机。

38 述道德
何谓道德?道就是指本原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世界。而德就是指以自然完美方向进行运作。本原就是本性与祸性共为一体,本性就是至净圆满的永恒,祸性就是至恶浊劣的永恒。所以道的运作方向有两大:一就是归真返璞,二就是归恶返劣。归真返璞就是善,归恶返劣就是恶。向着善的方向运作就是上德,向着恶的方向运作就是下德。所以道德有两种。因为人的道德就是善,就是向着完美的方向运作,所以通常说的道德当然就是人之道德,就是上德。若以下德为道德,则非人也。道必然以德而运作,而人就是道的一部分,所以人必然离不了德。离失上德,选择下德,则壹与禽兽且不如。

上德不德,就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就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就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德:向着善的方向运作。 下德:向着恶的方向运作。 无为:没有作为。因为已经顺其自然,符合本性之道了,所以无需再作为。或以顺其自然,符合祸性之道。 以为:主观认为。 :回应。攘臂而扔之:拂手离去并不再理睬对方。 :浅薄。 :首位。 前识者:所谓有知识的先知。 :光彩;虚伪。

译文: 上德不用示现德,还就是有德;下德不失掉德,却就是无德。上德没有作为而且没有主观认为;下德没有作为然而却有主观认为。上仁做事没有主观认为;上义做事却有主观认为。上礼待人却没有回应,就拂手离去并不再理睬对方。所以失去道然后就剩下德,失去德然后就剩下仁,失去仁然后就剩下义,失去义最后就剩下礼。而这个礼,因为忠信浅薄从而就是导致祸乱的首位。所谓有知识的先知,做事自以为光彩,然而却就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处世厚道,不居浅薄;处世实在,不居虚伪。所以去掉糟粕,取择完善。

解析:自然运作或以向完美运作,或以向恶劣运作。人之道德就是以向善为准则,向善运作不用说明就已经证明就是德,所以上德不示现德,本自就就是德。然而以向善为准则瞧恶,恶道不运作了才就是德。所以下德不失掉德,却就是无德。人际交往必然以礼相待,讲究礼尚往来,即使就是战争那也得先礼后兵。如果以礼都相待了,对方却不回应,目中无人,那就没必要再予以理睬。大丈夫处世要实在些,没必要虚伪的自欺欺人。衣冠禽兽者就是常说人话却不干人事。人生处世要为人厚道,所以才能瞧得长远,干的事业也就长久。 39 万法归一
万法由壹产生,壹就就是本体。一切皆由自然本体产生,所以万物就是一个整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体。因为就是一个整体所以万法才归一。万法归一,谷灵神盈,人杰地灵,万物与谐,天下太平。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得一以灵,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就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就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昔之得一者:从前万法归一的状况。昔:从前。者:状况。 :碧蓝。 :宁静。 :本命。 :自由。 :大道。 :长生。 :引领正确之道。 :达到。 :巨变。 :废弃。 :停止。指生命休克。 :竭尽。 :灭亡。 :政权垮台。 琭琭如玉:继任事业艰难曲折如同美玉般难找。 珞珞如石:继任事业舒适的如同石头般随处可挑。

译文: 从前万法归一的状况:天归一就碧蓝,地归一就宁静,本命归一就自由,大道归一就充满,万物归一就长生,侯王人生境界归一就为天下引领正确之道。一切达到完美归一就可以。天不碧蓝将要巨变,地不宁静将要废弃,本命不自由将要停止生,大道不充满将要竭尽,万物没有长生之道将要灭亡,侯王引领天下者没有正确之道将要政权垮台。所以高贵就是从低贱过来的,高层次就是以下层为基础。然而侯王自称孤、寡,不穀。这难道不也就是从低贱过来的?不就是?那就有了地位也不会有荣誉。就是因为不想继任事业艰难曲折如同美玉般难找,却想继任事业舒适的如同石头般随处可挑。

解析:万物就是一个整体,万法归一,天长地久。物元世界就是由心元存在转化过来,心元世界的存在通过某些种自然方式不断地转化为物元世界的物质,所以物质世界不断地膨胀,当膨胀到极点时就发生了大爆炸,所以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星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所现,执着于现状,所以不能追溯根源。万物就是一个整体,所以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非也!人生境界未归一就是承载不了大福报的,厚德才能载物。

40 述道规
本原侵食“自然界外”形成本源,本源又产生阴阳之相。阴就就是心元世界,阳就就是物元世界。在本原,现实就就是虚妄,虚妄就就是现实,现实与虚妄共为一体。而从本原产生出来的相,以阴阳构成的世界,则运作的就是现实常规,这个现实常规就就是科学。而科技就是改变心物世界现实常规的技术,当常规尽被打乱,就会发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事,所以科技就是追求极端的末路。科技带给了人类文明,带给了人类高级的生活方式,但科技带给人类的负面作用也就是很大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的。
,道之动;,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违反。 :行动。指自然灾害。 弱者:顺其自然,不对立。 :给予生存用来完善道。 :指物元世界未爆炸前的状态。 :本源,本源就是无所有无所不有,但表现为“无”
译文: 违反道规,道就要行动;顺其自然不与道规对立,道给予生存用来完善道。 万物产生于有,有生于本源。

解析:逆天行道,天地诛之,万人唾弃;顺其自然,合乎人性,功成身遂,天之道也。万物就是由物元世界的大爆炸产生的,在此之前万物就是一个整体。物元世界就是由心元世界的存在转化过来的,心元世界又就是由本源产生的,本源就是无所有无所不有,但表现为“无”。本源不就是彻底的什么都不存在,如果就是彻底的什么都不存在那就是绝对产生不出来其它的,因为毫无现实根据。只有“无”里本来就已经有了才能产生出来其它。所以本源就是无所有无所不有。

41 述层次
一个人与一个人的本质不同,所以一个人与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也不同。人生境界不同,那思维层次当然就不一样了。人的层次大致可以分为三层,那就就是上中下三层。自然哲学只有中人与中人以上的人才可以瞧得懂。所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层次为上等的人,对于自然哲学这种高级的文化会很敬佩,所以认真修学;层次为中等的人,会半信半疑。因为境界还不行,所以还需要师者的引导;层次为下等的人,从来都喜欢唯我独尊,狂妄自大。即使再高级的文化那也不会放在眼里。所以这种人总就是在晃荡时间,终将一事无成。就算成了事那也就是把造孽当事业干。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自然哲学所阐述的大道之理,即哲理。 若存若亡:好像存在好像又不存在。指因境界不够而对哲理感到困惑。 明道若昧:明悟的道好像愚昧一样。 进道若退:前进的道好像后退一样。 夷道若颣(lèi:平坦的道好像有坑洼。 上德若谷:上德好像无际的空谷。 广德若不足:广大的道德好像不足够。 建德若偷:树立道德形象好像偷窃一样。 质真若渝:真实的本质好像会更改。渝:更改,改变。 大白若辱:很洁白的自尊好像受了侮辱。 大方无隅:广大的方正好像没有角。 大器晚成: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成大气候的人较迟才成就。 大音希声:巨大的声音恰似响声希少。 大象无形:广大的道没有形状。象同“相”,指相之道。 道隐无名:道隐约而没有知晓者。 善贷且成:完美给予并且使其成就。

译文: 层次为上等的人听到哲理,不断地将其实践;层次为中等的人听到哲理,因境界不够会感到好像存在好像又不存在;层次为下等的人听到哲理,因境界低下会感到荒唐而大笑。不笑,就不足以称为哲理。所以用言语来解释其原因:明悟的道好像愚昧一样,前进的道好像后退一样,平坦的道好像有坑洼。上德好像无际的空谷,广大的道德好像不足够,树立道德形象好像偷窃一样,真实的本质好像会更改。很洁白的自尊好像受了侮辱,广大的方正好像没有角,成大气候的人较迟才成就,大的声音恰似声音希少,广大的道没有形状,道隐约而没有知晓者。只有道,完美给予并且使其成就。

解析:本原就是由至净圆满的永恒与至恶浊劣的永恒共同构成,这两者其实质完全不同,但其却共为一体。因为不同但却又共为一体,所以就产生了矛盾,这就就是一切矛盾产生的根本。矛盾由来已久,就是因为本原就已存在。既然矛盾就已存在,那就要化解矛盾,化解矛盾就是首当其冲。矛盾就已存在,若再进行对立,那就就是乱上加乱。若陷入这种混乱的困境并且长久不能自拔,那真就是求生不能求死也不行,真就是相当的受罪。因为要彻底解决矛盾,所以才要追求解脱。解脱后回归本性,回归至净圆满的永恒。回归了本性就永远没有了对立永远没有了矛盾,至恶浊劣的永恒也彻底不复存在。这就就是终极归宿。本性与祸性实质完全不同但却又共为一体,这就就是大矛盾。而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等,这些都就是由心性产相的小矛盾。对于大器晚成一定得认清,有的人生命运行轨道特殊,经过了多少的岁月历经沧桑才取得了成功。这成功就是一番与众不同的大事业,所以大器晚成只限于某些本质与众不同的人,只限于某些生命运行轨道特殊的人。有的人迷信自己就是个特殊者,认为自己大器晚成,所以一直在晃荡时间浪费生命,但却还盼着自己有一天成就一番大事业。其结果就是发甲都已花白但却还就是一事无,最后只能抑郁的一命呜呼。

42 述过程
道产生万物有一定的过程,其过程就就是本原侵食“自然界外”形成本源,本源又产生阴,阴又产生阳。从宏观上讲,阴阳共生;从微观上讲,阴阳有先后。先有阴,后有阳,阴先于阳不到一瞬间,这个不到一瞬间究竟就是多久,没人知道。哲学家不知道,科学家也不知道,唯有天知道也。

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与”

:本原。 :第一者本源。 :第二者阴,即心元世界。 :第三者阳,即物元世界。 负阴:不着重阴,即不着心相。 抱阳:着重阳,着物相。 冲气:不断补充生命力。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生命力充沛。 译文: 本原产生第一者本源,本源又产生第二者阴,阴又产生第三者阳,最终物元世界膨胀到极点就发生了大爆炸从而产生了万物。
万物不着重心相却着重物相,不断补充生命力就就是“与”
解析:自然以外就是什么都不存在的“界域”,本原产生相需要“界域”来承载,所以侵食了“自然界外”,从而形成本源,本源与本原还就是一体的;然后本源又产生阴,阴与本源还就是一体的;最后阴产生阳,阳与阴同样也还就是一体的。因为一切都就是一体的,所以最终才能回归自性。一就是本源,二就是阴,三就是阳。本源就是无所有无所不有,但表现为“无”;阴就是以心元存在所表现的唯心世界;阳就是以物元存在所表现的唯物世界。本源就是相,阴就是相,阳也还就是相。之道就就是这些大相的统称。放下了物相,再放下了心相,最后放下了相源,有了功德然后就回归了自性。物元世界就是最后一个相,壹就是本源,贰就是阴,叁就是阳,而阳就就是物元世界。人天生就着相,尤其就是着物相,所以唯物主义就是正常现象。因为唯物所以才把物质的物元世界称为唯物世界。本原产生相,就是先本源然后阴最后阳;而回归自性则就是与其倒着来,先放阳再放阴最后放相源。其中有一个条件非常重要,那就就是功德,功德就是回归自性的中介物。生命者在世道的生命体就是唯物世界的身体与唯心世界的心共同构成,所以身心就就是生命体。回归自性就是踏着自然规律返璞归真的大道走,就是倒着来,所以当然就得先放物相。人着相就是按自然规律产生相的顺序走,而人不着相就是按自然规律回归本性与其产相时的顺序反着走,哪一个相在最后,当然哪一个相着的最重。相在最后,当然物相就着的最重,所以才唯物,所以才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之灵如此,万物之其它更就是如此。万物之灵高于万物之其它,在于可以解脱。物相与心相,物相在前,心相在后。身体属物相,心灵属心相,所以身心之相就是以身体所着重。身体着重,身体以外的那些世物更就是着重。生命体就是由物相之身与心相之心共同构成,要说完全不着相那根本不实际。但如何能做到不着相但还又实际了?那就就是阴阳平衡之道,心物平衡了就可以既不着相而且还又实际了。所以阴阳平衡之道才能顺其自然合乎人性,找到终极归宿。

43 稀奇之道
道无穷无尽,有明白了悟之道,有极为难懂之道,有完全不可思议之道,有荒唐至极之道,有稀奇古怪之道,等等之类。世间必然就是物以稀为贵,这些稀罕之道不仅让人追求而且还实用。稀少之物必然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这些能得到的少数人就就是有能耐的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吾就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至柔:最柔软的。 驰骋:驾驭。 至坚:最坚硬的。 无有入无间:无形的进入没有间隙的界域。 :做到。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译文: 天下最柔软的驾驭天下最坚硬的,无形的进入没有间隙的界域。 我就是以知晓无为的好处来处世。不常用言语的教导与无为的好处,天下做到的很少。

解析:柔弱胜刚强,柔弱不知不觉无形的进入刚强中,然后控制了刚强,使其刚强所败。人生境界足够高的人才能知道无为的好处。然而人生境界足够高的人又就是较少的。所以不常用言语的教导与无为的好处,天下做到的人很少。

44 瞧破
待修道人通达世出世间法,境界达到明心悟性或明心见性就可以心神复归于大道。以世出世间慧光观一切就可以瞧出事物的实质。瞧出了实质所以才能瞧破放下自在而不着相。以世出世间智慧所为世间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指身体以外的可见物。 :丧失。 :痛苦。 :耗费。 :储藏。 :屈辱。

译文: 名声与身体哪个更亲近?身体与身体以外的世物哪个多?得到与丧失哪个痛苦?
过度的喜爱必然巨大的耗费,过多的储藏必然重重的丧失。所以知道满足不受屈辱,知道适可而止不危险,故而可以保持长久。

解析:人因为着相,所以过多的追求名,追求利,追求享受。有的人更就是穷奢极欲,所以把造孽当事业干,就比如近现代社会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产生就就是有功德的钱紧握不花,造孽的钱拼命乱花,自己的钱紧握不花,拿着别人的钱拼命乱花。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就在于国家的控制,就在于民德归厚矣。知道满足可以不受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可以没有危险,这才就是长久的生存之道。

45 述完善
做事讲究完美的人常会觉得自己还不够完善,因为在不断地完善所以才使其完美。世间法没有最完美的,但有更完美的,非常完美的就就是天之道。许多的世间法就是美在不言中,完美就是体会出来的,不就是用言语修饰出来的。把完美之道呈现给天下人,以此来引领天下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大辩若讷,大赢若绌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大成若缺:能使其大成就的东西好像还有所欠缺。 :出现差错。 盈若冲:很充满的好像还在不断补充。 :穷尽。 大直若屈:很正直的好像会屈服下势。 大巧若拙:很灵巧的好像笨拙。 大辩若讷(:很高级的辩论好像口齿迟钝。 大赢若绌(chù:很大的收获却好像还不够。

译文: 能使其大成就的东西好像还有所欠缺,所以使用起来不会出现差错。很充满的好像还在不断补充,所以使用起来不会穷尽。很正直的好像会屈服下势,很灵巧的好像笨拙,很高级的辩论好像口齿迟钝,很大的收获却好像还不够。 冷静战胜浮躁,寒冷战胜炎热。内心清净,以正道引领天下。

解析:要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就要修为深厚,人生境界起码得就是明悟。何能行正确恰当之道确实也不易。行事的方法有许多种,但其能正确恰当那才就是重要的。所以才要提升层次提升人生境界。如何提升人生境界?那就就是进行修身。修身就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心神复归于道。心神复归于道就知晓了何谓顺其自然合乎人性,所以就可以无为而无不为。待以自己功成身遂后,就引领天下者也走向成功。

46 述祸咎
正道当道,天下苍生命存于福;邪道当道,天下苍生命存于苦难。祸来源于何处?回溯源头,一切之祸皆为祸性所现。一切世界皆由本原产生,本原里就已经有祸了,所以产生出去的世界当然也就有祸,所以世界运作的方式就有完美有恶劣。灾祸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世间的祸根就是除不去的,但祸就是可以避免的。要防患于未然才就是重要的。

天下有道,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莫大于不知足,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正理。 :后退,回到。 :施肥,耕作。 :祸患。 :罪过。

译文: 天下有正理,战马回到地里去施肥耕作;天下没有正理,战马在荒郊野外产仔。 祸患没有大过不知足的,罪过没有大过想要的。所以有着满足的心才可以常充足。

解析:世上的很多祸患都来源于贪,人常就是贪的无厌,死不悔改。想要名,所以不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择手段去出名;想要利,所以不择手段去争利;想要享受,所以拼命的去糟蹋东西。祸患没有大过不知足的,罪过没有大过想要的。知足之足才能长久。享受不能穷奢极欲,追求不能追的连命都丢了。执守阴阳平衡之道才就是重要的,执守中道才就是重要的。

47 述境界
人与道就是共为一体的,道如何运作,在人身上就可以表现出来。人身病疾,亦反常;人身健康,道常无为。身体要健康,心理更要健康。人与道就是共为一体的,如何知晓道的运作,在于心神。所以心神复归于道,就知晓了道的运作。自然规律如何运作,就是常规,就是反常,就是完美,还就是灾祸,思维进入自然规律中,都可以瞧出来。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见天道。其出弥,其知弥少。 就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门。 :从小孔或细缝中瞧。 :更加,越。 :知晓如何走向。 :明白。 :完成,实现。
译文: 不出门,知晓天下大事;目光不穿过天窗,瞧见天道。离道越远,知道的越少。 所以圣人不用行动就已先知如何走向,没有亲自见到就已明白,不用亲自去做却可以完成。

解析:人生境界为明悟与明悟以上的人,根据一些条件就可以作出判断,就知晓了自然现实规律的如何走向。而境界不行的人,则就是茫然而不能自拔,完全不知所措。这就就是人与人的差距,人与人本质的不同之处。因为人的本质所以决定了人的德能,从而各人有各人的命运。人生境界行的人,心神复归于道,因为思维进入了自然规律中所以才知晓了过去现在未来。思维进入自然规律中就就是思维进入时空隧道,万物运作都就是以自然规律在运作,时间与空间在不断地进行,所以万物在不断地变化。思维能进入时空隧道的人与常人瞧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只要人的境界够高了就都可以思维进入自然规律中。能心神复归于道的人与常人瞧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只不过在做事时常先于常人先知,强于常人所,美于常人所善,久于常人之时。不出户知天下并不就是完全闭关与世隔绝,需要一些外在的必要信息。人与道共为一体,道就是以自然规律在运作,而人的思维就是可以进入自然规律中的。自然规律就是在不断地运作,并且就是有走向的,所以人才知道了道怎么运作。知道了道怎么运作就就是心神复归于道,就就是思维进入自然规律中,就就是思维进入时空隧道中。道就是以科学为基本,以自然为根本,所以不能误以为闭关自守与世隔绝就什么都可以知道,那纯粹就是谬论,粹就是荒唐之举。以科学为基本,以自然为根本,思维进入自然规律中就可以不用行动就已先知如何走向,没有亲自见到就已明白,不用亲自去做却可以完成。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48 述无为
君子行驰在天下,立心于天地间,以无为之道处世。无为有二:修之于身,常使心神复归于道,奉行自然完美之法则,运作自然完美之规律;或以传承先哲述而不作,亦就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什么境界可以无为而无不为?那就就是达到博学多才,达到通达世出世间法。有道之人常感慨:天长地,愿吾事业也与天地一样长久,长久不衰,生生不息。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精进。 :放下。 :事故。
译文: 从事于学习就是不断地精进,从事于修道就是不断地放下。放下又放下,一直到无为的状态。不以自我主观意识作为而以自然完美之法则来作为从而无所不善,取得了天下常常没有事故。一但有了事故,就不可以长久拥有天下。

解析:文化就是智慧的表达方式,智慧就是文化的表现方式。文化如何获得?智慧如何获得?文化就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所以为学就是以日益;智慧就是以修道转文化为智慧或以心神复归于道来获得,所以为道就是以日损。放下又放下,最后通达了世出世间法。彻底的放下就明心见性了。修道境界达到明心见性或明心悟性时,就可以行天之道处无为之事了。行天之道处无为之事的人不缺名利。所以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49 仁者之心
君子之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圣人之心,为天下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善人之心,普度众生离苦得乐。这皆为仁者之心。而不仁者就是何之心?不仁者损人利己,甚至就是践踏她人的性命来换取自己的利益。不仁者就是常不会有帮助她人的意念,更不要说就是行为了。以道德观其就是为无道德,以大道之理观其就是为着相也。讲到根本上,还就是其本质不行,而人的本质又就是绝对无法改变的。再好的教育那也只能感化一时,却感化不了一世,更甚至就是有的人就是连一时都不能感化。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常心:常人为自己执着的心。 :善待。 :诚信。 信之:对其有信心。 歙歙:无所执着。 :浑浊。 耳目:耳朵与眼睛。这里指人的作为。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译文: 圣人没有常人为自己执着的心,以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
善良的人,我善待;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品德善;诚信的人,我对其有信心;不诚信的人,我对其也有信心,品德诚信。
圣人行驰在天下无所执着,为天下浑浊自己洁净的心灵。百姓都关注圣人的作,圣人一切的行为都如孩子一样自在。

解析:君子与上善圣人有何区别?君子之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则必犯人。君子有仇必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上善圣人之道:冤冤相报,何时完了。大德之人以慈悲为怀,愿舍命相救苍生。上善圣人之道确实让很多人理解不了,所以好似不实在,但却又就是现实。世上理解不了的事太多了,就如上善圣人以慈悲心来净化外在世界,境随心转,人心就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50 生死有命
万物运作都有运行轨道,万物之灵的生命体运作自然也有运行轨道。轨道就就是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无穷无尽,但其走的却就是现实常规。生命以生命运行轨道进行运作就就是命运,命运就是活的不就是死的。命运常会给人似有似无的感觉。万物之灵高于万物之其它在于命由己握,而万物之其它则就是听天由命。生命者命存于世时,不就是造恶业就就是造善业。当恶业达到一定程度时,生命运行轨道就会发生事故,所以生命者自然就有灾祸了,当业报来时,就是根本挡不住的,就是在劫难逃。除非造大善业把恶业压下去,使其灾祸未发生就提前扼制了。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入军不被。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出生入死:出于生进入死。 :人。 死地:死亡地带。 生生之厚:追求富贵奢华的生活。 :大概。 (:一种与犀牛相当类似的生物。现指雌犀牛。 :遭遇。 甲兵:利甲士兵。 :容许。
译文: 出于生进入死。生的人,有十分之三;死的人,有十分之三;命存于世却活动在死亡地带的人,也有十分之三。这就是什么原故呢?就是因为追求富贵奢华的生活。听说会生存的人大概就是:行走在地上不会遇到犀牛猛虎,遇到战争不遭遇利甲士兵。犀牛不用角攻击,猛虎不用爪攻击,士兵不容许利器伤害,这就是什么原故?就是因为命不该绝。

解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子与人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而很多人为了富贵奢华,常就是刻意地追求,但追了半天却什么也没追到。了富贵确实人就高贵,但就是富贵就是否能保持长久?君子也爱富贵,但不就是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为了贪图享受。就是为了自尊,就是为了她人尊敬。君子富贵,帮助其她人也富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得道众生就都有福了。因为心胸宽广,包容天下,所以遇福所受,遇祸所避。

51 养育之道
道产生了万物,万物运作都有走向。其中的生命者,就是以常德育之。就是以天下之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若不尊道而贵德,那就只有走向衰退而灭亡。道产生生命者,德养育生命者,使其最终返璞归真回归自性。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就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就是谓“玄德

生之:产生万物。 畜之:养育万物。 物形之:万物成形。 势成之:环境形势成就其结果。 长之育之:成长培养。 亭之毒之:考核磨炼。 养之覆之:养活覆灭。 :主宰。 玄德:玄妙不可思议的德。
译文: 道产生万物,德养育万物,万物成形,环境形势成就其结果。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重道贵重德的。道的尊,德的贵,没有任何者命令却常常都就是自然。所以道产生万物,德养育万物,先使其成长并培养,再考核磨炼,最终结果就是养活而覆灭。生却不占有,有所作为却不依仗功劳,使其成长却不主宰,这就就是玄妙不可思议的德。

解析:人之道就是以父母养育之道而生,天下之道就是以尊道贵德而生。人与人的性德就是一样的,因为本性一样;人与人的道德不一样,因为本质不一样。世界就是由自然产生的,自然的本原就是本性与祸性共为一体,所以自然的运作就有完美有恶劣。自然的运作就是以自然规律为客观的,绝对不会以生命者的主观意志为客观。所以什么都就是自然的,只不过就是或以完美,或以常态,或以恶劣。然而不可思议之处就在于自然就是以常德运作,常德不离,就就是玄德。

52 人生之道
心性不生不灭,而生命者的本命存于心性中,待以缘成熟之时,就随万法现于天地间。所以从心性上讲,生命不生不灭。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既知心性,就知产相。心性之命不生不灭,而相命就是出生入死。相命就就是身心。口者,心之门户;心者,神之主也。常常人说的话就自己心的门户,而心又在关系着生命体的如何运作。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就是为“袭常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开始。 塞其兑:堵住口。 闭其门:关闭心门。 终身不勤:生不勤奋。 济其事:用捭阖之术成就自己的名利。 终身不救:一生不得救。 :慧光。 无遗身殃:生命不遭祸害。 袭常:传承常道。
译文: 天下有开始,就是天下的产生者。既然得知产生者,就可以知晓诞生者;既然知晓诞生者,回归本性,没有身体也不会灭亡。
堵住口,关闭心门,一生不勤奋;打开口,用捭阖之术成就自己的名利,一生不得救。
见到小能向其瞧齐就就是明悟,执守柔就就是强。用慧光引领心神回归明悟,生命不遭祸害,就就是传承常道。

解析:生命从本原产生出来,就是终将要回归自性。自性就是什么那就得瞧本质就是什么了。本质向善终将回归本性,本质向恶终将回归祸性。回归自性所用的时间也取决于本质。或许一生,或许三生有幸,或许万世之劫,甚至就是永恒差一瞬间。命若享福还尚幸,命若受罪那真就是痛苦。这种感觉不就是拿语言就能形容,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了何为真实的感觉。人生在世,默默无语,不与人结交,关闭心门,一生不勤奋,所以才会自甘堕落;人生在世,用捭阖之术利用她人来成就自己的名利,那自己也最终不能得救。

53 感慨人生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都就是相对的。世上不公平的事太多了,甚至有时自然就不公平。自然不公平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之事,而这又能奈何?对于自然只能敬畏,对于人则就是尽力改造。人对自然虽然也能进行一定的改造,但其只限于常规。人对常规能改造就是因为自然在常规以外还有别的规律,而对于自然整个规律,人就是根本无法改变的。所以道法自然就是绝对的真理,道本自性质的表法就就是自然,自然或以完美或以常态或以恶劣。生命者灵性最高的就就是人,所以人的自由权有很多。人可以改造她人,使其行于常德之道。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就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就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介然有知:进入其环境有所认知。 (:邪道。 :不正当的道路。 朝甚除:上朝甚至都废除。 田甚芜:田地很荒芜。 仓甚虚:仓库很空虚。 服文彩:穿着艳丽的衣服。 厌饮食:贪图丰盛的宴席。 盗夸:强盗的头目。

译文: 进入其环境使我有所认知:行驰于天下大道,就怕踏上邪道。正理大道很正直,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而人却还要走不正当的道路。上朝甚至都废除,田地很荒芜,国库很空虚。但其却穿着艳丽的衣服,带着锋利的宝剑,贪图丰盛的宴席,自己的财物绰绰有余,这就就是强盗的头目。真就是无道!

解析:命存于世,行驰在天下,就怕走上歪门邪道,走错道就会把造孽当事业干。君无道就会视天下人命如草芥,国君自己活的很高贵,但黎民百姓却很贫困。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国君若不爱民,则天下人群起而攻之。得道多,失道寡助,而无道就会被诛灭。

54 修身之道
至天子以至于庶人壹就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之道在于养性,在于养生,在于加深修为,在于觉悟,在于回归自性。修道的目的就就是为了通达世出世间法或明悟世出世间法。世间为这一瞬间,世出为下一瞬间。知晓现在将来,那自己活的自然就不会迷茫。一直踩着现实的大道走,那现实从何处而来?现实从虚妄来。虚妄转现实的公式:虚妄+修身为本现实。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善建者不拔:完美的创建者不拔除根基。 善抱者不脱:完美的守持者不脱离守护物。 :忘本。 :自身。 :指家人都有德。 :更加长进。 :丰厚。 :普遍。

译文: 完美的创建者不拔除根基,完美的守持者不脱离守护物,子孙用祭祀不忘祖先之本。
修道于自身,其德真实;修道于家庭,其德家人都有;修道于家乡,其德更加长;修道于国,其德丰厚;修道于普天之下,其德普遍。所以以自身观她人,以自家观她家,以本乡观她乡,以本国观她国,以自然大德观天下者。我如何知晓天下的状况?就以此大道之理观察。

解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国民向以权效国者瞧齐,以权效国者向圣贤瞧齐,圣贤又向人性大道瞧齐。向人性大道瞧齐就能瞧出其它事物的实质,瞧出其它事物的实质后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进行正确的行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生活不迷茫,并知晓天下的状况。抓住机会,解决问题,成功也不亚于功成。

55 初始之命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万法因缘所现,待生命缘成熟就从本原产生了出来。本命从永恒进入时间,而形成生命体又由空间所展现。世间法:出生的婴儿,成长的孩子,发育的青年,成熟的大,衰老的老人,逝世的逝者。人之初,性本善,性就是本性。性相近,习相远,本性一,但本质不一样,所以才会有所差别。本性就是出世间的本命,本质就是世间法的本命。以世出世间慧光观之,当然就是向返璞归真瞧齐,所以皆就是至净圆满的永恒。但世间法就是不到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真理都就是谬论,那未解脱的出世间法人与人的本性一样还有何意义?所以得从实际出发,一直踏着现实的大道走,那才就是真理。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之至也。知与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含德之厚:具有深厚德的。 赤子:初生的婴儿。 (shì:蛰。 :抓伤。 攫鸟(jué:猛禽。 :捕捉。 握固:紧握拳头。 牝牡(pìn之合:男女交合。 (z:阳具立起。:男性生殖器。 (háo:大声哭。 (shà:嗓音嘶哑。 :指生命力充沛。 益生:好的生活。 :祥与。

译文: 具有深厚德的好比就是初生的婴儿。毒虫不蛰,野兽不抓伤,猛禽不捕捉。身子骨柔弱却紧握拳头,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却阳具立起,精力充沛的表现。整天大声哭却不嗓音嘶哑,生命力充沛的表现。知晓生命力充沛就就是常,知晓常就就是明悟。好的生活就就是祥与,心里有怨气就就是好争强。
生命体过度强壮就会衰老,这就不符合养生之道了,不符合养生之道就会过早消亡。

解析:觉悟的人可以创造出许多实用主义的价值,从而可以奉献于国家,奉献于人,奉献于社会。在创造价值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财富,当自己富贵了还要谋求众人富贵。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其追求的目的就就是为了尊贵感与尊严,当有了现实的经济实力后才能帮助更多的人。一个人就是否能觉悟有六成在于本质,成在于教育,而教育就是首当其冲的。人在出生时,人与人并没有多大差距,有先天性德圆融之法相。精力充沛,生命力充沛,整天大声哭却不嗓音嘶哑。少时所学就是人一世的免疫,一个人的启蒙教育会对自己形成人生免疫系统,所以以后才能分得清就是非。人与人的本性一样,但人与人的本质却不一样,所以随着时空的进行最终还就是使得人们各不相同。不过全民接受过启蒙教育的效果总就是比未接受过启蒙教育的效果就是要强很多的。无论如何,天下大势的走向还就是由智者们引领大众走向完美。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56 明智之举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做事正确,做事完美就就是智慧。有智慧才能有明智之举。能进行明智之举的人就就是智者。智者不刻意地求名利地位,但这些却还不断涌来。智者更大的明智之举就就是将其奉献给了大众。智者亲贤人远小人,富贵舍利益,贵她人而爱自己。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与其光,同其,就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知者不言:有智慧的人不多说话。 言者不知:不断说话的人不明智。 其锐:挫损锐气。 解其纷:解决纷争。 与其光:调与注意力。:目光,指注意力。 同其尘:融入世俗中。
玄同:玄妙不可思议的共同。

译文: 有智慧的人不多说话,不断说话的人不明智。堵住口,关闭心门,挫损锐气,决纷争,调与注意力,融入世俗中,就可以称为不可思议的共同。所以得道后不可以至爱,不可以疏远,不可以讲利益,不可以伤害,不可以居高而自贵,不可以认为其它低贱。所以才能被天下敬重。

解析:哲学家阐述哲学文化,阐述大道之理只对实用对象讲。对于中人以下的那些人只能智者不言。因为这些高级的哲理已远远超出了她们的理解力,认知力。若对中人以下的人讲哲理,其结果就就是自己被别人认为就是荒唐而可笑。不仅哲学文化被其笑之,就连科学文化也常有被其笑之。所以哲学文化,科学文化的实用对象就是知识分子。何谓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就就是对文化对智慧追求的人,学习的人。人生在世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与中人以下的人怎么打交道?那就就是用合理的方法与之交往,这个合理的方法就就是玄妙不可思议的共同,以称为“玄同”。若不玄同就会矛盾重重。何必要为自己找麻烦?当解决完了各类问题后取得了成功,当然不能自遗其咎。所以才能被天下敬重。

57 治国之道
哲学家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并经过不断学习,最后功成身遂通达世出世间法,阐述出了哲学文化,形成了一套实用主义的价值体系。然后以权效国者们将其学习将其参考来作为一些治国的理念。忠效国家,忠效人民,是以权效国者的根本。一个人从庶民过渡为一个以权效国者,那必然就是以权效国。要创造实用主义的价值奉献于国家,奉献于人民,奉献于社会。最伟大的以权效者就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从庶民过渡为以权效国者一定就是以权效国的,如果不就是以此作为,那就完全就是一个从刁民投机到国权中的奸贼。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这些败类不会为人民大众服务,只会为自己的升官发财着想。受损的就是国权,利的却就是这些奸贼。如此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意想不到的方法。 无事:没有祸国殃民的战术。 忌讳:没必要的讲究。 利器:锐利的武器。 伎巧:投机取巧。 奇物:奇怪的事物。 :公布。 自化:自己被教化。

译文: 用正道治理国家,用意想不到的方法指挥军队,用不会祸国殃民的战术争取天下。我就是如何知道这些的?以这些根据:天下有过多没必要的讲究从而导致人民更加贫困,过多的人有锐利的武器使国家增加混乱,人们过多的投机取巧导致奇怪的事物不断涌现,法令不断公布导致盗贼更多出现。所以圣人说:“我没有作为从而使人民自我教化,我喜欢清静从而使人民自我端正,我没有事端从而使人民自己富贵,我没有私欲从而使人民自己淳朴。

解析:忠效国家忠效人民的以权效国者把握国家大权,守持正道,引领国家引领民族有着正确的走向。这些以权效国者们有共同的信仰,她们为了信仰生,为了信仰,为了信仰死。这些以权效国者在一起就就是人民的政党,其政权当然也就是人民的政权。因为有着至高无上的信仰,所以绝不容许有投机分子混入政权来蚕食国家的政治命脉。若被那些乌合之众掌握了大权,那政权就会不断腐败,最终而腐朽绝顶。然后就又就是一次巨大的历史变革,改朝换代的悲剧就又再重演,成千上万的人就会无辜死去。当权者创造法律将其公布,然后用来维护社会的秩序。法律的义务就是先卫国,再卫民,最后卫党。若顺序相反,那就会国法刻薄,天下皆罪,人民干什么那都就是犯罪。国法岂能尽以当权者的利益为核心?只有昏庸的国君,无道的政权才会如此作为。社会就是要有讲究的,但也不能穷讲究。该讲究的不讲究,不该讲究的穷讲究,这就限制了社会的进步,限制了国民素质的提升,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正确的治国之道就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着国家的走向,关系着人民的安危,甚至关系着人类的命运。

58 长久之政
政治就是国家的命脉,政权就是国家的核心。以权效国者以明智之治才可以使国家长久。政治隐患就是始终存在的,有无所事事却故意给国家发难者,有因生存危机才向国家发难者,有野心极大而故意给国家发难者。这三者任一者得势那都可以颠覆国家。如何解决这些忧患?首先得保证国家金融体制与实体经济体制不出现问题。金融体制不出现问题,不给投机分子制造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的机会。实体经济体制不出现问题,社会正常运转,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对于故意给国家发难并想颠覆国家的乱臣贼子,那完全没有必要与之讲理,因为讲理根本行不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e40587c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8.html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