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咨询)高招咨询会上提问的技巧最全版

发布时间:2020-06-08 20:08: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企业管理咨询)高招咨询会上提问的技巧



高招咨询会上提问的技巧至关重要

晓风残月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志愿填报是高校招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个环节,而对目标高校的全方位了解,则是考生和家长成功填报志愿的关键所在。在人满为患的各类高招咨询会上,心急如焚的家长和考生究竟应该咨询哪些问题,才能“回收”满意的答复?

No.1问题很傻参效果大打折扣

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好不容易获得了宝贵的提问机会后,咨询的问题却毫无价值,这令相关的专业咨询人员感到很无奈。举例来说,很多家长会问这样的问题:“你们学校是211院校吗?”、“贵校去年的提档线是多少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都学什么课程?”等。其实这类问题家长自己完全能够提前了解。此外,些让人无法回答的问题也不应问,诸如:“你们学校什么专业好?”、“我的孩子要是辅修双学位的话,您估计需要多大把握才能学下来?”、“这个专业毕业后肯定能找到工作吧?”等。由此来,家长功课如此准备不足,自然使参加高招咨询活动大打折扣。

No.2眼观八方收集信息心中有数

说到高招咨询,其实不仅仅是用耳听,也包括用眼。对于前面第类问题,只要事先进入目标高校的官方网站仔细浏览,般都能获知答案。当孩子进入高三,有了大致的学业规划和目标区间后,家长就应开始做准备,去感兴趣的高校网站搜集资料,了解下学校概况、历史沿革、师资状况和学术水平、院系设置情况、专业课程及本科生培养方案、毕业生去向等基础性资料。重要的是,高校的本科招生网上般都有过去3~5年的分省分专业录取信息,据此能够知道该校往年在所处的省份投放了哪些专业计划、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及早地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当年的《招生章程》审核发布后,能够重点关注其中的“录取规则”部分,这是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也是进行志愿决策的重要依据。清楚了之上内容,再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初步确定专业方向,就能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参加咨询活动了。

No.3高招咨询考生为主家长为辅

高校招生咨询活动开始后,如果有可能的话,考生最好亲历现场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互动。从历年情况,由于怕耽误孩子学习,填报志愿的的事情多数都由父母代劳,高招咨询会上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焦急和忙碌着的基本都是考生家长。可是,做父母的所想所问,定能完全代表孩子,况且未来要去高校求学的是考生本人,倘若什么都不了解,如何能知道自己未来到底要的是什么呢。

No.4带上相机现场实录回家整理

别空着手去,带上笔和纸张等必要的记录工具,另外带上点零钱,遇到非常有价值的招生宣传资料时能够方便购买,但也不要见什么资料都收入囊中,因为很多信息在相关高校的网站以及当地教育考试院网站上都能够获得。有条件的话,最好再带上个小数码相机去参加咨询会,这样可将来不及抄录的展板资料或投影屏幕上的PPT资料直接拍下来,回家后再慢慢整理。

No.5提前备题份事半功倍

将需要咨询的内容提前在纸上列出来,最好份。参加过高考咨询会的朋友都知道,每个咨询台届时都会被大堆人所包围。大家七嘴八舌抢着提问,未作准备的,很难插上嘴,即使得到机会也容易半截被别人打断,更别说得到完整答案了。如果事先把问题列在纸上,答复者能够照单逐解释,提问者能够在另份单子上按序做些简单记录,这样双方都会觉得便捷有效。从实际情况来,专家或老师们往往会乐于优先接待这种有备而来的家长和考生。

总之,考生和家长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高招咨询会上的有限机会,去了解些平时无从知道,或听说但弄不明白的问题。至于那些令人无法回答的,以及无太多实际意义的问题,就尽量不要去浪费时间了。

【分享几个有价值的提问】

1、本地招生计划今年去年相比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之处在哪里?

2、最近几年生源好的情况下是否有扩招?如有,大致比例是多少?

3、往年是否录取过二志愿考生?今年是否预留二志愿计划?【针对非平行志愿地区】

4、确定实际录取过程中政策性加分是否加到底?

5、每年百分之多少学生能够转专业?转专业的条件是什么?

6、辅修双学位的申请资格是什么?最终辅修成功的比例是多少?

7、保研比例大约是多少?其中本校大约多少?外推般是哪些学校?

8、本科期间是否有出国交流的机会?时间、费用及申请资格般是如何规定的?

9、学校有几个校区?本届学生安排在哪个校区?中途是否可能有变化?

10、有无《招生章程》之外的其他细节性要求?

目标高校往年录取情况分析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晓风残月

【博友留言】“晓风姐,孩子想学财经类专业,但成绩达不到中央财大和对外经贸大学,孩子自己坚决不想去首经贸,想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他喜欢湖北。这个学校什么专业好,怎么从大厚本上来它的录取情况?给您添麻烦了。对了,补充句,儿子是文科生。”

很多博友询问“从大厚本上怎么录取情况”,只是目标学校各自不同。所以我对这个留言回复的长些,放在正文中,供朋友们参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由原来的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合而成的,前者原隶属于财政部,后者原隶属于司法部。中南财大的优势在于财经和法律领域的交叉学科和专业,在京录取计划中比较强的专业是财政学、法学(涉外经贸法)等,但热门度较高的专业是会计学(注册会计师)和金融学。

这里先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2007~2009)书中2009年数据为参考,简单分析下该年录取情况,等明年4月份新的大厚本发下来后,需要用2008~2010三年的数据结合2011年招生计划来做具体分析。顺便说句,假如您为孩子初步圈定了八所高校,那么每个学校最近三年的数据都要仔细查见且加以比对,从中找到规律。

2009年北京市文科批控制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本线)为532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科在京提档线为533分,仅比本线多1分。很多人报志愿时,总是习惯参照提档线,先自己二模在线上多少分,然后这个学校以前提档线比本线高多少分,以此来判断能不能报这个学校……其实见见下表就知道,这样考虑问题是很不安全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各专业录取新生分数分布统计表(文史类)

高校(或专业)

名称

609

600

599

590

589

580

579

570

569

560

559

550

549

540

539

532

421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9

1

2

2

3

3

3

1

01

财政学

2

1

02

金融学

1

1

03

税务(注册税务师)

1

2

04

法学(涉外经贸法)

1

1

05

英语

1

06

法语

1

07

日语

1

08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

1

1

从上表来,533分仅在日语专业有录取1人,另外个不太热门的专业是英语和法语,但录取分数已经比日语高了10分段,这样出,提档线533对于报志愿来说没有很大参考价值,况且招生计划越少就越具偶然性,所以之前我们说起大厚本时,总是要强调“中段”最好换算为排名来考虑。

如果孩子不考虑该校的非主流专业——语言类,想去比较有学科优势的法学(涉外经贸法方向)、税务(注册税务师方向)和财政学这几个专业,则至少要达到本线上30分左右(相当于海淀区大约600~800名,北京市大约2400~2800名),才比较靠谱。假如打算报考该校相对热门的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和金融学专业,那么就需要更高的分数了,几乎要达到您不敢报的中财和贸大的提档线才有把握。

高校(或专业)

名称

计划

招生

人数

志愿

业报

名数

志愿

业上

线数

实际

录取

人数

其中

志愿

录取

人数

志愿

业录

取数

421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9

15

34

16

15

15

5

01

财政学

3

4

3

3

02

金融学

2

6

4

2

2

2

03

税务(注册税务师)

3

7

2

3

3

1

04

法学(涉外经贸法)

2

3

1

2

2

05

英语

1

1

1

1

06

法语

1

1

1

07

日语

1

1

1

08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

2

13

9

2

2

2

继续大厚本的上表部分,我们能够从中知道这样些信息:

、该校当年计划在京招收15人,志愿填报该校的考生共有34人,其中达到批控制线532分的考生为16人,生源满足招生计划。该校没有扩招,只录取了15人,“实际录取人数=其中第志愿录取人数”,说明该校当年没有录取二志愿考生。

二、从“第志愿专业报名数”、“第志愿专业上线数”、“其中第志愿录取人数”和“第志愿专业录取数”这几组数据的比对上,能够见这8个专业分为4种情况:

1、该校法语和日语专业当年相对较冷,无人将其填报为第专业;

2、当年第专业填报英语和财政学的考生实力较弱,所有人都未达到本线;

3、税务(注册税务师)、法学(涉外经贸法)及英语专业关注度相对较高,录取分数也差不多处于中段;

4、金融学和会计学(注册会计师)这个专业录取难度大,“专率”为100%,见“实际录取人数=第志愿专业录取数”,特别是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业从上线人数中9取2,足见其是学校的大热门。

除大厚本外,大家应该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招生章程》中的关键词加以重视,如:

1、“第十八条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为计划数的105%

2、“第十九条学校对往届生和应届生视同仁,且无男女比例限制”

3、“第二十二条英语(含商务英语)只招收应试语种为英语的考生;日语只招收应试语种为日语或英语的考生;法语只招收应试语种为法语或英语的考生。”

4、“第二十三条学校优先录取第志愿考生;如第志愿生源不足,学校录取非第志愿的考生,不设立院校分数级差。”

5、“第二十五条对于按照教育部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确定的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投档的考生,学校认可其加分,在安排专业时以考生加分后的投档成绩为准。学校不另外制定加分或降分政策。”

6、“第二十六条进档考生录取时设立专业分数级差,各专业志愿之间的级差均为1分。考生所填报专业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在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的招生专业计划内进行调剂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

大厚本统计数据个问题的澄清

晨雾/文

2011年4月30日晚上20:00-21:00,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教育面对面”2011北京高招大型直播咨询节目播出“2011北京高招政策咨询”,邀请北京市高招办主任高福勤、副主任覃华、副主任卢杰全部到场,第时间权威发布2011年北京高招计划,为考生直播答疑。这是今年规格最高的次高招咨询。

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教育面对面”直播主持人延红委托晨雾向广大考生家长征询有代表性的问题。晨雾在当天下午发出博文《今晚教育面对面将发布北京2011高招计划》,请广大考生提问。主持人延红在节目开播之前已经到了这些问题。

下面这些问题延红在节目中向高招办嘉宾提出得到了回答。

--请教有多少学校收二志愿考生?尤其是想冲清北的考生,能有那些二志愿选择?

--志愿冲清北的考生,提前批报考港中文,如果考分较高,能够放弃提前批的录取吗?

--每个批次的志愿全部录取后(包括退档)才开始统录取二志愿吗?

晨雾也根据近期考生家长们的提出的问题,汇总筛选出三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发给节目主持人延红,其中有个问题都是家长们含糊不清的关于大厚本的数据理解的问题。晨雾根据节目播出的录音回放把主持人高招办嘉宾的部分对答汇总如下,然后做出点评:

问题

延红:大厚书数据从2009年开始,不再包含艺术、体育特长生等类型考生。这些考生的统计在哪里呢?另外自主招生考生是否在大厚书的统计中?

覃华:从2009年开始,大厚本的统计资料里就不包含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有自主选拔这三个特殊类型的考生的录取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分数分布也不包含了。因为在2008年以前,这些类型的考生在统计资料里出现了以后,可能会起到个误导的作用。(举了个例子)。所有从2009年以后我们的统计资料里不包含特殊类型考生的数据。

延红:就不公布这些数据了?

覃华:不公布了。

延红(再次核实)自主招生的考生的数据是否含在大厚书?

覃华(再次确认)不包含。可是享受政策加分,像少数民族、三好生、优干生等享受加分的数据是包含的。

晨雾点评:

对于这个问题晨雾此前应当已经弄得比较清楚了。晨雾在4月18日发出博文《阅读“大厚书”的十个要点》:

10.分数异常:这是指大厚书上的录取分数段中,在明显低于提档线以下很多分录取了少数学生。这种情况在2008年(含)以前的数据中是十分明显的。以清华大学理科2008年的数据最为明显。清华大学理科2008年的提档线是656分,可是在大厚书上清华大学2008年理科在640-649分数段录取了20人,在630-639分数段录取了10人,在610-619分数段录取了4人,在600-609分数段录取了1人,甚至在600分以下录取了8人。如果说上面的630之上个分数段录取的30人仍能够用自主招生来解释,那么619分以下录取的13人则容易让人对录取的公正性产生“遐想”。其实这些考生基本上都是按照顾政策录取的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类型的考生。也只有这些类型的考生能够享受如此大幅度的优惠条件。可是每年的大厚书出现些这样的现象不利于考生家长对高校录取分数线的真实判断。因此,大厚书“为使本资料对普通考生更有参考意义,从2009年开始,统计资料中不再包含按照顾政策录取的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类型的考生”。我们再来大厚书中清华大学2009、2010年的录取分数段分布情况,在提档线所在分数段以下的所有分数段中已经变得干干净净了。到2012年再出版的大厚书中,数据将全部都是2009年以后的,“分数异常”问题将成为历史。

尽管如此,大厚书第1页上“出版说明”中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从2009年开始,统计资料中不再包含按照顾政策录取的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类型的考生。

确实没有明确提到自主招生考生是否包含在统计数据中了。因此不敢说百分之百拿得准。这次高招办官员对这个问题说得已经十分明确了。大厚本的统计资料里就不包含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有自主选拔这三个特殊类型的考生的录取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分数分布也不包含了。

问题二:

延红:般高校提档会考虑照顾加分,但专业录取按照实考分。请问大厚书中各专业录取分数档中各专业录取分数档中是实考分是含了加分的。

覃华:是含了加分的。

晨雾点评:

这个问题高招办官员十分简单明确地作了回答,且没有任何的解释。说明这个问题似十分简单,不应当有疑问。其实这个问题确实很简单,因为我们都知道:大厚书上“所有分数段统计都包含照顾分数”,不应当再生什么疑问。

可是不知为什么近期提出这个问题的家长很多,搞得些十分有经验的往届家长对这个问题也不敢肯定了。甚至关于“所有分数段统计都包含照顾分数”这句话也被理解为仅指大厚本最后附的近三年考生分数分布。

晨雾认为发生这种概念理解混乱不奇怪,就是因为在很多高校都宣传其提档会考虑照顾加分,但专业录取按照实考分。这个说法没错,可是家长容易理解错。因此晨雾在这里再解释下:

严格地说应当这样理解,大厚书上所有分数段统计都是投档分。换句话说,就是高招办向高校投档时候的分数。对于裸分考生来说,提档分就是实考分;对于有照顾加分的考生来说,提档分就是其实考分照顾加分之和;对于以自主招生资格被高校录取的考生来说,其提档分是实考分或者实考分+照顾加分,不能含自主招生优惠的分。

至于投档之后,高校在具体的专业录取时候怎样对待,不同高校有不同的规则。有承认加分的,也有不承认加分的,有需要计入专业级差的,也有无专业级差的。对于计入专业分数级差的,不同高校的专业级差规则也不同。有不少大学对于获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考生对实考分达到提档线,在专业录取时加10分录取的。等等,规则多多。只需要记住点,无论学校怎样进行专业录取,载入大厚书中的分专业录取分都统为提档分。否则会乱套,这本大厚书没法编。

举个例子,比如某位理科生2009年高考608分,有10分的少数民族加分,考入某高校的保险专业。不管这所大学的专业录取规则是怎样的,在大厚书上这位考生的分数数据都将落在610-619分数段。如果高校是实考分专业录取,这位考生是以608去参加专业录取比拼;如果他第二专业或以后报保险专业,而这所大学的专业级差是3,他将以608减去专业级差605分去参加专业录取比拼;如果这位考生获得了这所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资格享受专业录取加10分录取的优惠,他将以618分去参加专业录取比拼;可是不管怎样,他落在大厚书上定是提档分608+10的那档。

懂得了大厚本上统计数据的这项规则,我们就要意识到,我们在大厚书上到某专业分数分布情况,未必能够完全真实地反映出该专业录取时的真实比拼情况。

------------------------------------------------------------

除了关于大厚本上数据理解的个问题,晨雾通过延红提了个关于二志愿录取的问题。

问题三:

延红:平行二志愿高校按照分数优先100%比例提档,当剩下个名额时,有之上相同高考成绩的考生,如何投档?如果全部投档由高校决定录取则违反了100%投档原则,且会有退档风险。

覃华:北京平行二志愿是按照计划余额的100%投档,这是个基本的原则。在100%这个比例如果真有个或之上考生分数相同,志愿也相同,而学校计划不足的时候,也是同分考生同时投到这个学校,由学校审核录取。当然这种几率应当说是很小的。因为同基分全市也就是壹俩百人,志愿录取完之后,同基分人数也就剩十几二十个,同时又报同所学校,这种几率是很小的。往年当然也碰到过这种情况,投出多出个考生个考生,这时候我们会跟高校协调,争取让高校增加计划,从其它类型或者其他省市多余的计划调到北京来,争取都能录取了。

延红:就是说,市高招办会把相同成绩的考生档案投给招生高校。

高福勤(插话)尽我们的力量,争取做的是公平公正。因为退哪个都不合适的时候,我们会做好我们的工作,动员高校不要再把考生退回来。有些高校很配合,但有些高校不配合,也没办法。希望能够理解。

晨雾点评:

晨雾提这个问题,是源于晨雾2011年4月2日《平行志愿分数相同如何投档?》中回复探讨位家长提出的问题:

绿叶留言说:2011-04-0109:04:21

晨雾老师:您好!请教您二志愿的填报问题:若名同学的2A志愿和另外名同学的2B志愿相同、分数相同,他们在录取时机会是否相同?

由于平行志愿,分数优先。分数相同,机会均等。因此这名同学录取机会是相同的。

本科二志愿平行投档时,市高招办根据考生填报志愿学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足够计划余额的学校,分数相同的考生符合同所学校投档条件时将同时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这没有问题。

值得商讨的问题在于,如果如果投档到这名同学的排序且有计划余额的学校,而计划余额不足以将所有分数相同的考生全部投档时,怎么办?种可能性:

1.把分数相同的考生全部投档,由高校去决定按照什么规则确定哪些录取,哪些退档,或者扩招全部录取。这个办法违背了平行志愿100%投档的原则,使得超出100%且服从调剂的考生存在退档风险,而且他们没有机会进入下个平行志愿学校。

2.采取像专科投档类似的规则,由高招办将分数相同的考生依次比较考生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成绩,对单科成绩较高者进行投档。对单科成绩较低不能投档者有机会投向下个平行志愿学校。

晨雾当时认为:第1种办法涉嫌平行志愿超过100%投档的大原则,相当于小规则违反大规则,应当不会采用。除非高招办高校协调好,对服从调剂的考生全部录取不得退档。

当下这个问题有了官方答案:市高招办会把相同成绩的考生档案全部投给招生高校。同时会高校协调,争取让高校增加计划,尽量都能录取了。有些高校很配合,但有些高校不配合,对此高招办也没办法。另外,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非常小。

阅读“大厚书”的十个要点

晨雾/文

俗称“大厚书”或者“大厚本”的,由北京教育考试院编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2008-2010)》已经发放。应届生能够从就读的中学领到。社会考生能够到北京教育考试院层的图书服务部购买。购买时请注意大厚书分本科(文科)、本科(理科)、专科(文科)、专科(理科)共4册,家长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

每年都有家长在阅读大厚书时提出些疑问,最典型、最集中的问题有个:

1.“第志愿专业上线数”所说的“线”是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例如本线),是高校的提档线?

2.大厚书中的统计数据是否包含了政策照顾加分?

凡是提出这个问题的家长,能够肯定地说,没有读过大厚书前面第1页的“出版说明”。因为“出版说明”上清清楚楚地解释了这个问题。

晨雾现把最新出版的大厚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2008-2010)》第1页上“出版说明”中的部分文字摘录如下:

、本资料是2008-2010年三年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情况的汇总统计,提供了每所高校、每个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第志愿考生报名人数、第志愿考生上线人数、实际录取考生人数及其分数分布。

五、统计表中“计划招生人数”是指当年各招生学校在京计划招生人数,具体数字在当年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第志愿专业报名人数”是指本批次录取开始前第志愿报考该校且第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不包括本批次录取之前已经被上批次其他学校录取的报考考生人数;“第志愿专业上线数”是指“第志愿专业报名数”中分数达到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人数;“实际录取人数”是指被该校(专业)实际录取的考生人数;“第志愿录取人数”是指录取的第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人数;“第志愿专业录取人数”是指录取的第志愿报考该校且第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

所有分数段统计都包含照顾分数;同时,为使本资料对普通考生更有参考意义,从2009年开始,统计资料中不再包含按照顾政策录取的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类型的考生。

读过“出版说明”后,大家都应当能正确回答上述个问题了。可是也有部分家长是过了“出版说明”,仍然对第个问题不解,特别是到比如说北大这样的名校,以2009年理科为例,第志愿专业报名数602,第志愿专业上线数349。602–349=253。于是提出疑问:第志愿专业报考北大的考生,怎么会有253人连本线都没有达到?这样水平的考生为什么报北大?

晨雾在此再次用个人的理解说明这个问题,希望家长们不要再在这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兜圈子了,因为这里面没有任何技术问题,揭示出来都令人好笑。

在志愿填报时,只要是正式报名的考生,都能够填报任何他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对此志愿填报的规则没有任何限制。因此对于些分数排名层次在二本、三本、专科,甚至连专科都达不到的考生来说,同样具有填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权利。而且他们批次志愿填报清华北大落榜也不会给他们二批次或二批次以后的录取带来任何不利影响。于是每年都有批低分数层次的考生故意在批次志愿填报清华北大,考不上清华北大也要在自己的志愿上选择下清华北大“过过瘾”。这就是这些“连本线都达不到的考生填报北大”的原因。由于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是种反常规思维,反而给我们些常规逻辑思维的家长造成困惑–我们常规思维认为,填报清华北大的考生,定都是通过应考测试证明成绩层次是很高的考生,他们即便临考发挥失常,以不至于落到本线以下。晨雾对这个事情的解释就这么简单。

为了更好地理解大厚书,晨雾把大厚书上所有栏目按照个人理解分10个要点做下解释:

1.编号:对学校来说叫学校代码,是个4位阿拉伯数字。前位是省区代码,后位是社区内的顺序号。个学校代码代表了个具有相对独立招生计划的招生单元。我这里用了个词叫单元,而不是学校,是因为有的学校具有个或之上的独具编号招生单元。例如:1021北京大学和1045北京大学医学部;1049北京工业大学和1050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编号对专业来说叫专业代码,是位数的数字,是所大学内部对专业的编号。

2.高校(或专业)名称:在统计表的第学校代码对应的是高校名称;下面各行专业代码对应的是专业名称。

3.计划招生人数:高校/专业在本省(市)计划招生的人数。

4.第志愿专业报名数:本批次录取开始前第志愿报考该校且第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不包括本批次录取之前已经被上批次其他学校录取的报考考生人数。表格第行的“第志愿专业报名数”实际上就是第志愿填报该校的考生总数。这项指标反映的是高校/专业受到考生青睐的程度。

5.第志愿专业上线数:是指“第志愿专业报名数”中分数达到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人数。表格第行的“第志愿专业上线数”实际上就是分数达到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第志愿考生总数。这项指标反映的是高校/专业受到上线考生青睐的程度。

6.实际录取人数:被学校/专业实际录取的考生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大于计划招生人数,说明学校/专业扩招了;实际录取人数等于计划招生人数,说明学校/专业刚好完成招生计划;实际录取人数小于计划招生人数,说明学校/专业没有完成招生计划。这个指标是判断学校/专业当年是否“大小年”的个重要指标。

7.其中第志愿录取人数:在实际录取人数中录取的第志愿报考该校/该专业的考生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大于第志愿录取人数,说明该校/该专业第志愿没有招满,招收了第二志愿考生;实际录取人数等于第志愿录取人数,说明该校/该专业第志愿全部招满,没有招收第二志愿考生。这个指标是考生家长判断所大学/专业是否招收二志愿的重要指标。

8.第志愿专业录取人数:录取的第志愿报考该校且第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第志愿专业录取人数越接近第志愿录取人数,说明考生的第专业满足程度越高。表格第行的“第志愿专业录取人数”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学校第志愿考生的专业满足程度;具体到各个专业的“第志愿专业录取人数”越越接近第志愿录取人数,说明该专业主要第专业考生即可完成招生计划,非第专业考生填报该专业录取可能性小。

9.分数段分布:将高校/专业录取的考生人数填入每10分档的分数段中。能够见到高校/专业录取的最高录取分数段、最低录取分数段和最密集录取分数段(录取考生最多的分数段)。通过考生落入不同的录取分数段,能够大体判断考生被高校/专业录取的把握程度:落入最低录取分数段的考生般是刚能跨入学校的门槛,基本上没有选择专业的余地;落入最密集录取分数段的考生能够说有把握进入这所大学,定的专业选择余地;落入最高录取分数段的考生,基本上是能够随心所欲地选择专业。

10.分数异常:这是指大厚书上的录取分数段中,在明显低于提档线以下很多分录取了少数学生。这种情况在2008年(含)以前的数据中是十分明显的。以清华大学理科2008年的数据最为明显。清华大学理科2008年的提档线是656分,可是在大厚书上清华大学2008年理科在640-649分数段录取了20人,在630-639分数段录取了10人,在610-619分数段录取了4人,在600-609分数段录取了1人,甚至在600分以下录取了8人。如果说上面的630之上个分数段录取的30人仍能够用自主招生来解释,那么619分以下录取的13人则容易让人对录取的公正性产生“遐想”。其实这些考生基本上都是按照顾政策录取的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类型的考生。也只有这些类型的考生能够享受如此大幅度的优惠条件。可是每年的大厚书出现些这样的现象不利于考生家长对高校录取分数线的真实判断。因此,大厚书“为使本资料对普通考生更有参考意义,从2009年开始,统计资料中不再包含按照顾政策录取的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类型的考生”。我们再来大厚书中清华大学2009、2010年的录取分数段分布情况,在提档线所在分数段以下的所有分数段中已经变得干干净净了。到2012年再出版的大厚书中,数据将全部都是2009年以后的,“分数异常”问题将成为历史。

大厚书是个宝,你用得好不好!掌握大厚书的上述10个要点,基本上就能够读懂大厚书了。仔细研究大厚书,仍能够从中发掘出很多用途来。

例如在二志愿填报时,不仅需要判断所大学是否着手二志愿,而且要判断招收二志愿的学校的二志愿提档分数线。因为二志愿目标学校需要根据志愿学校的落榜点来选择,志愿学校的落榜点相对好办,对于服从调剂的考生来说,志愿学校的落榜点就是该校的提档线。可是知道了志愿学校的落榜点,二志愿的目标学校的二志愿提档线就应当是低于这个落榜点的。这是个难题。因为很多学校都不会公开宣传自己的二志愿提档线。有考生家长问晨雾:怎么办?怎样才能知道所大学二志愿学校的落榜点?晨雾回答:通过媒体、广播、网络和校园日招生咨询活动去零星搜集,搜集个算个。那么只有这种十分落后的被动办法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晨雾告诉大家:有!仔细研读大厚书去发掘!

去年年晨雾通过钻研大厚书研究了这个“课题”,在2010年5月16日写出了“论文”《如何估计二志愿学校的录取分》。在文章中,以大厚书中的武汉大学2009年数据为例进行的二志愿录取分的分析推导,能够大致估计出所学校的二志愿录取分数档。由于篇幅较长,在此不再罗嗦,有兴趣的家长能够去读下那篇文章。

希望广大家长研读大厚书,从中发掘出更多的用途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f1a53c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6.html

《(企业管理咨询)高招咨询会上提问的技巧最全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