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重点.

发布时间:2023-10-09 04:55: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章一、跨国公司的划分标准(一)结构标准下的定义1、股权所有基础上的法律定义-1)是否有跨国直接投资;2)在以直接投资建立的海外企业中,投资企业的股权控制程度,或对企业的所有权拥有程度如何2、非绝对控股权控制下的定义(不拥有50%以上绝对控股权-1)对等股权;2)相对控股,通常只发生在两个以上投资者的情况下;3)外商投资企业数一家以上,合计股权比例达到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二)行为标准下的定义行为是指企业在经营和决策时的心态、思维方法和策略取向。-1、皮特F.杜鲁特:1)跨国公司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区域分布都是全球性;2)公司的高层主管思维和决策行为具有浓厚的跨国色彩。2、帕尔默特“跨国公司的取向三阶段”-1母国取向Ethnocentric直译为“民族中心”2东道国取向Polycentric直译为“多元中心”3)世界取向(Geocentric直译为“全球中心”(三)经营业绩标准下的定义1、经营业绩标准的含义-资产额、销售额、产值、盈利额、雇员人数。2、国际化经营业绩指标-1)比例指标体系(2)相对、绝对指标组合法(3)跨国指数(4)国际化活动雷达图3、其他的若干指标特征名词解释: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并在一个以上国家拥有或控制着从事增值活动企业的机构。在岸外包-就是将公司的业务交给本国的独立企业完成的外包。离岸外包-公司将其业务交给其他国家的独立企业来做。第二章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特征:①价值型②稀缺性③难以模仿性④不可替代性⑤可转移性第三章一、跨国公司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之一-非股权经营的形式(一)涵义与优点: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企业中不参与股份,通过向东道国企业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各项服务(无形资产)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与报酬。优点:1.减少了经营风险;2.不用承担东道国企业财务风险;3.跨国公司靠转让技术、提供服务、合作生产获利;4.跨国公司靠技术等优势对东道国企业控制;5.跨国公司不动用资金,不占用股份,减少民族主义造成的政治风险(二)进入形式:①许可证贸易②合同安排③技术咨询④特许经营⑤BOT二、跨国公司内在因素对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①技术水平②产品年龄③产品在母公司战略中所占的地位④品牌与广告开支⑤对外直接投资的固定成本⑥企业的国际经营经验第四章一、三种企业法律形式的特征(重点掌握公司制企业)1个人企业(一)概念-由个人单独出资设立并经营管理的企业,又称独资经营企业。如,许多港台企业。(二)特点-1.不是法人2.无限责任3.全部控制权4.规模较小2、合伙制企业(一)概念-合伙制企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出资人共同设立、共同经营、共享利益的企业。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二)特点-1.原则上不具有法人地位,合伙人的死亡、退出、破产均可导致企业解体。2.契约规定了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3.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连带清偿责任。1
3、公司制企业(一)概念-公司制企业以法人产权制度为核心,是由两个以上的投资者,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组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二)特点:人格独立,财产独立,责任独立。1.公司是法人(LegalEntity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与股东在法律地位上是分离的。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2.股东投资的公司财产与股东的个人财产在法律上是分离的。3.公司有日常经营管理权。4.股东的死亡、退出、破产在原则上不影响公司的存续。(三)类型1.无限责任公司2.有限责任公司:起源于英国,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础3.股份有限公司第五章1】比较优势理论一、古典的比较优势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指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再互相交换,那么都可以获得绝对的好处。(二)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因自然因素等的不同而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从而造成各国在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异,即比较优势或劣势,这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各国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外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各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财富,提高国民福利。(三)要素禀赋理论-世界上各个国家因要素禀赋状况的差异二产生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各国应该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一方面,各国因参与国际贸易二获取比较优势利益;另一方面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会因国际贸易而均等化。二、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①筱原三代平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②赤松的雁行理论③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1.背景:1、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又被称之为边际比较优势理论或“小岛清”模式,是由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在207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现实提出的。2它从企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迁的角度很好地解释了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3、资本密集型优势,技术密集型优势,劳动密集型优势。2.观点:1“补充比较优势原则”,即一国应该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2、将比较不利的产业和产品生产出口到别的国家,有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3、为东道国提供其所缺乏的资本、技术和知识,促进当地生产要素合理利用,改善东道国生产函数,推动东道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4、投资国为东道国的产品提供了市场,东道国通过出口,提高了自己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使投资国的产品出口有了更广阔的市场。2】日本、美国式FDI比较第六章1】垄断优势论的发展(一)核心资产论①凯夫斯(Caves,1971)产品差异能力论,即企业创造差异产品的能力来解释垄断优势的来源。②约翰森(Johnson,1970)占有能力论,强调管理和信息的专有性对企业跨国经营的关键作用。(二)风险分散论-加拿大学者拉格曼提出。经济衰退或竞争导致的市场萎缩;罢工或动乱造成的破坏;生产设备被没收。(三)寡占反应论-尼科博克(Knickerbocker,1973)则从对外投资行业的寡占性出发,以寡头间“跟随对手行动”来解释发达国家间厂商的交叉投资行为。防御性投资。2】国际生产折衷论内容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f7285b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8.html

《跨国公司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