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单独招生文化考试语文真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07-16 18:37: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7年浙江省单独招生文化考试

语文试题卷

姓名: 准考证号:

本试题卷共六大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1、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花谢之后,春意澜珊。有人唏xū)惋惜,有人企图留春常驻。唏嘘惋惜于事无补,留春常驻也徒劳无益。我们不妨顺应自然,不因外物而悲喜,这样岂不更好?

B.在各类糖中,(zhē)糖作为一种“中西合”的产品,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C.你看人家木匠做出的板凳,sǔn)卯结构,一个钉子不用,扔出去捡回来,不会散架;瓦匠砌出墙来,不用挂线就垂直,一不塌,二不漏……

D.当下,在技术浪潮和消费主义中沉溺与迷惘(máng)的年轻人,需要给自己一个契机,让传统“灌”顶,唤回应有的青春活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国粹”之誉,是联系全球华人乃至“汉字文化圈”的重要纽带,具有很强的民族象征意义。

B.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在马拉卡纳体育馆举行,中国女排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登奥运冠军宝座,实现成功卫冕

C.萧红具有那种化平淡为神奇的能力,她的笔触有幽默和讽刺,不时使人忍俊不禁,但多半是“含泪的微笑”。

D.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的共鸣,您真的是散文大家啊!

3.请找出与例句不相同的一组熟语

例句:兔子不吃窝边草——近水楼台先得月

A.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B.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者黑

C.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D.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4.下面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东栏的那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有一种惆怅之美,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

A.夸张、设问、引用 B.比喻、反问、引用

C.比喻、设问、反复 D.拟人、夸张、排比

5.下面是一则新闻的主题部分,其中有多处语病,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首届阅读节活动启动仪式的时间在2017713日上午举行。②据介绍,此次活动以“文化滋养、书香满城”为主题,由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等多家单位联合举行,③目的是激发广大市民进一步阅读的热情,打造学习型城市的良好氛围。④期间,举办方还将开展名家对话、江南文化大讲堂等活动。

A.第①句话有语病,应将“在”改为“是”,删去“举行”。

B.第②句话有语病,应将“举行”改为“举办”。

C.第③句话没有语病。

D.第④句话没有语病。

6.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我们年轻时读的某一本书,它的力量多半不源于它自身,而源于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

①那是一个最容易受影响的年龄,我们好歹要崇拜一个什么人,如果没有,就崇拜一本什么书。

②当然,同时它也是一个征兆,我们早期着迷的书,大致显示了我们的精神类型,预示了我们后来精神的生活走向。

③但我们不必惭愧,事实上,那是我们的精神初恋,而初恋对象不过是把我们引入精神世界的一个诱因罢了。

④后来重读这本书,我们很可能对它失望,并且诧异当初它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

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选出最接近其意旨的一项是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A.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D.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A.艾青,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

B.这首诗结构清晰,语言平淡朴素但又极为凝练,寥寥数语就刻画出挺拔而又极具生命力的树的形象。

C.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一棵树,一棵树”,象征着当时彼此孤离的中国人民;“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国家危难之时产生强大凝聚力。

D.这首诗写于1940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恶之情。

2、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迫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

9.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一人欲依附 依傍服从

B.不忍 委托,托付

C.携拯如初 携带救助

D.歆辄 以……为难

10.下列各句中选出与“我辈无义之人,入有义之国”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蟹六跪二螯

B.遂班军

C.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D.其势弱于秦,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11.下列各句中与所给例句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幸尚宽,何为不可?

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洎牧以谗诛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即使遇到危急的情况也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言必行,行必果。

B.【甲】文中王朗乐于做好事,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能够与人方便时尽量方便别人,但是到了有风险的时候,就出尔反尔,不能共患难。

C.【乙】文中运采用对话描写表现荀巨伯的义举,宁可代朋友死去,也要让自己的朋友在危急时刻离城而去。文章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D.【乙】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懂得患难真情的可贵之外,还揭示了一个道理:坚守信义、把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3、文字表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3.将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14.根据提供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出另一句。(任选22分)

时光荏苒,岁月易老,当华发早生而又壮志未酬时,我们常常会发出“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将进酒》)的悲叹;当鬓发已白而事业又未成时,我们难免会发出“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的感慨;当青春不在而又无所建树时,我们可能会发出“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的感叹;当年华已逝而又无限惆怅时,我们不禁发出“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的叹息。

15.语言运用题(本题共3题,11分)

(1)百年老店天津“狗不理”,曾将自己店名的汉语拼音“Goubuli”改为“Go believe”,无独有偶,包括全聚德、同仁堂等在内的北京六家老字号也改了英文名。

针对这种现象有以下两种观点,请你任选一个并说出理由。

①赞同者:

②反对者:

(2)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画,为其拟一个标题并说出它的寓意。

1 题: (不超过20字,2分)

②寓意: (不超过35字,2分)

(3)高二(4)班准备本周六湿地公园踏春活动.上午8时在校门口集合,8:30准时出发,时间为一天,全体骑公共自行车出行。请你代班长在班级微信圈里发一份通知。通知内容可根据活动需要补充相关信息。(字数90110字,5分)

4、媒体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路怒,迟早付出冲动的代价

清明节假期,在北京坐出租车陪朋友游玩,车行至北海公园附近,旁边一辆黑色轿车突然变道加塞儿。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出租车司机慌忙刹车,差点追尾,让人惊出一身冷汗。这时,原本就被交通拥堵耗尽耐性的出租车司机张口大骂,一边疯狂鸣笛,一边加速超车,欲找前车司机出出气。我和朋友及时劝说制止,一场公路惊魂才算终结。

公路,是折射国家交通管理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法治意识的一面镜子,镜子里“路怒”的丑陋样儿到了该治的时候了。

拐弯时互不相让、开斗气车、车主撕扯打骂,有的甚至为了出一口气造成车毁人亡,各种路怒引发的恶性事件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就连一些平日里看起来温文尔雅、谦和有礼的人,开起车来也像换了一个人,变得易怒焦躁。 a

中国已经快速进入汽车社会,十几、二十年前私家车还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而现在一些大城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已经相继出台了汽车限行政策。但是,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一些基础配套设施还没来得及升级改造。找不到停车位,车太多路太堵,道路规划不合理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加之快节奏的工作、激烈的社会竞争,再遇到不按规矩行车的司机,难免“一点就着”引发路怒。 b

路怒的外在诱因还包括有的驾驶人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缺失。不随意变道超车,车遇行人当礼让,交通拥堵时换挡减速,等等,这些规则是每一位机动车驾驶员都应该牢记在心的。然而,不少人却常把规则抛之脑后。当规则不被尊重,他人的安全空间遭到挤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会紧张,路怒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c

从“路怒族”自身来看,自我情绪的管理是个大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行车途中,意外难免,尤其在行车环境复杂的时候,更要控制和调节好自我情绪。开车上路,脚踩油门,手握方向盘,这不仅关系到自身和他人安全,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关系到公共安全。动不动就着急上火,弃规则于不顾,往往会酿成大祸。因此,在动辄迁怒别人会不会开车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好好开车?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将文明出行、遵守交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d

当然,规则不仅在于每一个人的自觉遵守,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面对屡屡上演的路怒行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责,对路怒造成道路交通拥堵、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等严重后果的,明确更加严厉的罚责。这方面醉驾入刑具有借鉴意义。醉驾入刑后,酒驾人次明显下降,如今“饮酒不开车”已成社会共识。另一方面,加强监控,严格执法。依法追究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等的违法责任,对那些敢于挑战规则的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破除他们的侥幸心理。公路不是赛车场,交通法规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如果视法规如儿戏,就应付出“冲动的代价”。

(《人民日报》2017年4月11日)

16.“失范的行车、愤怒的身影,一次又一次牵动社会神经,值得反思。”将此句放回原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3分)

A.a B.b C.c D.d

17.下列对“路怒”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怒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法治意识。

B.路怒是指在交通阻塞情况下,由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行为上表现为言语侮辱、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胁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或实施威胁等。

C.路怒是由司机自身素质不高和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不强造成的,与交通拥堵、工作压力大、管理水平低等因素关系不大。

D.路怒的外在诱因只是驾驶人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缺失。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温文尔雅、谦和有礼的人,规矩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强,不会成为“路怒族”。

B.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一些基础配套设施还没来得及升级改造,找不到停车位,是造成路怒症的最根本原因。

C.标题“路怒,迟早付出冲动的代价”中的“代价”,是指“路怒族”因冲动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D.路怒的外在诱因只是驾驶人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缺失。

19.路怒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请简要回答。(3分)

20.阅读全文,提出解决“路怒”这一社会问题的具体措施,请分条概括。6分)

5、文学类作品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骆 驼

梁实秋

台北没有什么好去处。我从前常喜欢到动物园走动走动,其中两个地方对我有诱惑。一个是一家茶馆,有高屋建瓴之势,凭窗远眺,一片釉绿的田畴,小川蜿蜒其间,颇可使人目旷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便是那一双骆驼了。

有人喜欢看猴子,看那乖巧伶俐的动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简陋,于是令人不由地生出优越之感,掏一把花生米掷过去。有人喜欢看狮子跳火圈,狗作算学,老虎翻跟头,觉得有趣。我之看骆驼则是另外一种心情,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它的槛外是冷清清的,没有游人围绕,所谓槛也只是一根杉木横着拦在门口。地上是烂糟糟的泥。它卧在那,老远一看,真像是大块的毛姜。逼近一看,真可吓人!一块块的毛都在脱落,斑驳的皮肤上隐隐地露着血迹。嘴张着,下巴垂着,有上气无下气地喘。水汪汪的两只大眼睛好像是眼泪扑簌地盼望着能见亲族一面似的。腰间的肋骨历历可数,颈子又细又长,尾巴像是一条破扫帚。驼峰只剩下了干皮,像是一只麻袋搭在背上。骆驼为什么落到这种悲惨地步呢?难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过如是么?

我心目中的骆驼不是这样的。儿时在家乡,一听见大铜铃叮叮当当响,就知道是送煤的骆驼队来了,愧无管宁的修养,往往夺门出视,一根细绳穿系着好几只骆驼,有时是十只九只的,一顺地立在路边。满脸煤污的煤商一声吆喝,骆驼便乖乖地跪下来给人卸货,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里不住的嚼——反刍。有时还跟着一只小骆驼,几乎用跑步在后面追随着,面对着这样庞大而温驯的驮兽,我们不能不惊异地欣赏。

是亚热带的气候不适于骆驼居住。(非洲北部的国家有骆驼兵团,在沙漠中驰骋,以骁勇善战著名,不过那骆驼是单峰骆驼,不是我们所说的双峰骆驼。)动物园的那一双骆驼不久就不见了,标本室也没有空间容纳它们,我从此也不大常去动物园了。我常想:公文书里罢黜一个人的时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总算是一个比较体面的下台的借口,这骆驼之黯然消逝,也许就类似“人地不宜”之故吧?生长在北方大地上的巨兽,如何能局促在这样的小小圈子里,如何能耐得住这炎方的郁蒸?它们当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顿以死。我想它们看着身上的毛一块块地脱落,真的要变成“有板无毛”的状态,蕉风椰雨,晨夕对泣,心里多么凄凉!真不知是什么人恶作剧,把它们运到此间,使得它们尝受这一段酸辛,使得我们也兴起“人何以堪”的感叹!

其实,骆驼不仅是在炎蒸之地难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陆,其命运也是在日趋于衰微。在运输事业机械化的时代,谁还肯牵着一串串的骆驼招摇过市?沙漠地带该是骆驼的用武之地了,但现在沙漠里听说也有了现代的交通工具。骆驼是驯兽,自己不复能在野外繁殖谋生。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完全消失的时候,我不知道它将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惨的是,大家都讥笑它是兽类中最蠢的当中一个;因为它只会消极地忍耐。给它背上驮五磅的重载,它会跪下来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数哺乳动物所拒绝食用的荆棘苦草,它肯饮用带盐味的脏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这并不是因为它的肚子里储藏着水,是因为它在体内由于脂肪氧化而制造出水。它的驼峰据说是美味,我虽未尝过,可是想想熊掌的味道,大概不过尔尔。像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世界,大家最喜欢豢养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地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

(梁实秋《生活在别处》)

21.下列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品通过骆驼与猴子、狮子、老虎对比,动物园中骆驼与儿时所见骆驼对比,突出骆驼“沙漠之舟”的雄姿及其给作者带来的“惊异”感受

B.作品对骆驼作了大量描写,这些描写细腻生动并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寓主观色彩于客观描写中,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C.作品中的骆驼,可以看成是作者的自况。这就是作者为什么喜欢到公园里看骆驼以及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D.作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先描述了动物园里骆驼的悲惨遭遇,继而描写了家乡骆驼的温驯,最后描写了北方骆驼的威猛。

E.作品的文字平实,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经历和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深沉感慨。

2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骆驼这个“悲剧角色”?请简要回答。

23.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骆驼之黯然消逝,也许就类似‘人地不宜’之故吧?”中“人地不宜”的含义?

24.谈谈你对作品中的“骆驼”这一形象的理解。

25.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连日来,一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网络上持续刷屏,阅读点击量轻松越过10万。该文作者范雨素是北京的一名普通外来务工者,来自湖北农村,今年44岁。初中毕业的她,在《我是范雨素》这篇自传体散文中,用平静温和却有力量的文字,记录了十几年里自己和家人的故事。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每一个被范雨素打动的人,都在她的生活流中看到了自己”。

在采访中,范雨素表示并没想过靠文字改变生活,她写作只是为了想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过“有事做、有希望、能爱人”的生活。

范雨素提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点爱好和追求,给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使平凡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

请全面理解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7年浙江省单独招生文化考试

参考答案

1、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C 2.B 3.D 4.B 5.C 6.A 7.C 8.D

2、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9.B 10.D 11.B 12.C

3、文字表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3.(我)从老远的地方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反问句式1分,古今异义“去”字翻译正确1“分”,语句通顺1分,共3分。)

14.①朝如青丝暮成雪;②镜中衰鬓已先斑;③哀吾生之须臾;④只是当时已惘然。(任选2句,2分;如多选,以前两句为准。

15.(1)参考答案:(2分)

①赞同者:此举有创意,适应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能更好地把中国的民族品牌介绍给外国客人,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②反对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种行为就是对民族品牌的不自信,以“狗不理”为代表的老字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不需要另取一个洋名。(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2)参考答案:(4分)

①标题:信任与能力/爱与成长/爱的果实/信任的回报(意思答对即可给分,2分。

②寓意:信任学生(孩子),给他们一定的生长空间,有助于他们成长成才。(意思答对即可给分,2分。

(3)参考答案:(5分)

亲们,好消息,本周六班级组织开展湿地公园踏青活动。当天上午8时在校门口集合,8:30准时出发,全体骑公共自行车低碳出行。活动时间为1天,请务必穿着轻便,自备水和干粮,有特殊情况参加不了的,请向班主任请假。望相互转告。写出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等关键信息得2分,提醒事项合理得2分,语意连贯无语病得1分。

4、媒体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6.A(3分);17.B(3分);18.D(3分)

19.答案要点:导致交通拥堵和混乱;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危害公共安全。(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3分。

答案要点:①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提高交通管理水平;②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者的自身素质、规矩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③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路怒族”为其“冲动”付出代价。(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共6分。

五、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B、E

22.一是骆驼生活坏境(门外、门槛、地面)的描写(2分);一是骆驼外貌(毛皮、嘴巴、眼睛、颈子、尾巴等)的描写。(2分)

23.一是指生长在北方的骆驼生活在南方的不适宜;(2分)一是指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生活在机械化时代的不适宜。(2分)(言之有理即可)

24.作品中的骆驼是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忍辱负重(2分)却又倍受冷落、处境悲惨的形象。(2分)(言之有理即可)

25.表达了作者对骆驼不幸遭遇和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对忍辱负重的人不于现实的深沉感慨。(2分)(言之有理即可)

六、作文(60分)

26.作文(满分60分。评分标准:基础等级分50分,发展等级分10分)

说明:1.没有标题扣2分,标题不当扣2分。

2.错别字每3个字扣1分,标点每3个扣1分,最多扣5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012f64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b.html

《2017年浙江省单独招生文化考试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