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

发布时间:2020-03-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行路难》 评课
王老师在《行路难》一课中所展示出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和“重分析,重积累”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下面我就王老师的这节课谈谈我观课过后的一些感想。
首先,王老师的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每个环节也都是下文的一个铺垫,较好地落实了“目标驱动”的教学理念。如以余光中诗歌节选引入,形成教学预设,为导入下文、了解李白、学习诗歌提供了依据,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又如在“赏读”环节,为学生搭设了支架:“句子 ,美在 ,读出了一个 的李白”,对教学目标中“对诗句分析理解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其次,“板块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巧妙运用。王老师针对课文设置了几个板块的内容:
学习活动一: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学习活动二:赏读——理解诗句内容之美; 学习活动三:悟读——欣赏人物情怀之美; 学习活动四:延读——收获人生启发之美; 学习活动五:联读——延绵诗情积累之美。
这五个板块的要求简单明了,都是以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来带动对整首诗的理解,频繁显现生长点,充分地体现了“生长课堂”要求的“双主共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拓展性”的原则。再加上王老师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并能用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轻松学习的境地。我相信这样上语文课,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语文的。
再次,课内外知识的联动很成功。比如在各小组讨论展示后,对诗人情感的变化插入了李白的背景介绍,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这种变化,并顺势引导同学们读到了一个真实的李白,进而引导同学们说出自己从李白身上获得的人生启发,并再次补充李白的经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感悟诗人复杂的情感”,同时也达到了 “生长课堂”所要求的“学生知识有增长,能力有提升,思想有启迪”,真正落实了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要
求。又如当引导学生解读完诗中千古绝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王老师马上提出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人的语句,也能表达出这种乐观旷达的精神呢”这样的问题,既对名言警句进行了复习积累,又提升了同学们的核心素养。
总之,这堂课的设计,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其一、教学环节简洁明了。从导入进入诗歌,再到几个板块拎起课堂,环环相扣,举重若轻。其二、教学容量丰富,老师适时引导、补充资料,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其三、给学生输入了满满的正能量,使他们思想有启迪,情感有陶冶。 当然,这节课让我稍感遗憾的是王老师忽视了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一句的深入挖掘。古诗讲究起承转合,此为转句,承上启下。因“欲渡黄河”遇“冰塞川”“将登太行”逢“雪满山”,诗人似乎只能赋闲了。“闲”字承上非常高明,又为下面的转作了十分自然的铺垫。“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心境茫然中,忽然想到了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姜尚,九十岁垂钓磻溪,得遇文王;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正是有了此句,才有下句对政治理想的执著追求。所以要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应对此句予以足够的重视。另外,老师在串讲时,讲得稍微多了一些,应该把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实的“生长”
总而言之,语文课并不复杂,这一点从王老师的课中我已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浙江特级教师王曜军曾说过:语文课堂应该是轻松、愉悦而意寓深切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简单、明了而内涵丰富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激情、张扬而富有智慧的。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课堂应是“灵巧、灵动、灵性”的精致型课堂,我们的教学应是“简明、简约、简化”的设计型教学,而这几点在王老师的课堂都能够得到好的体现。王老师的这节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王老师的这一堂展示课是正兴初中语文同仁在刘荣海导师和卢祖容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打磨出来的,其过程是艰辛的!
第一次设定的教学目标为:“通过诵读,把握节奏,初步体会诗歌之美; 学习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具体的实施路径为:
“情景
自学—合作互学—展示激学—提升领学”四个环节,此次诊断的要求为“生长课堂背景下教学目标的精准确定和有效实施。”导师认为:教学目标设计不够精准,学情分析太过笼统。
因此我们又对教学目标做了二次修改:“通过诵读,把握节奏,初步体会诗歌的节奏之美、音韵之美;通过对诗句的分析理解,进行情景想象,感悟诗人复杂的情感 ”为了达成目标的有效实施,将实施路径改为:吟读—赏读—悟读—延读—联读。这样,教学目标较为精准,又为目标的实现搭建了有效的教学支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过多,与“生长课堂”要求中的“双主共生”行为相悖。
于是,我们又进行了三次修改,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思想的引领下,将目标确定为“通过朗读,小组合作,在对诗句分析理解基础上,进行合理情景想象,感悟诗人复杂的情感。 让教师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真正学有所获!
这三次研课、磨课活动是一次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与智慧的交流,是真心与真诚的融合,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d732f1b9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b.html

《行路难(其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