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分析

发布时间:2020-01-01 08:33: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分析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人物是小说组成的主要要素,人物言行思想是小说的血肉,我国古代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更是堪称一绝。《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首屈一指,其中以宝黛爱情悲剧为线索,写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史。塑造了许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为主。

关键词:红楼梦 人物性格 贾宝玉 林黛玉

(一)前言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出现使我国十八世纪的文学水平到达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它不仅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小说作品,而且是一幅全面展示封建社会生活的历史长卷,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因为它有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对《红楼梦》的阐释众说纷纭,有的看见了政治,有的看见了家庭与社会,有的看见了恋爱婚姻,有的看见了明心见性…其实细查深思,便明白为什么最晚出来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会有如此高的地位。《红楼梦》是一部包含了诸多体裁文学作品的鸿篇巨制,是我国古代“文体兼备”的小说典范。它几乎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所有的文学体裁,有诗词对联、有古文歌赋、有谜语酒令、乃至药方、地租单等等不一而足。《红楼梦》中的每一首诗词、每一副对联每一篇文章无不是为小说中的人物和场合量身定做,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修养和个性特点。

(二)宝玉的爱情萌芽到衰败(主要是叛逆)

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发展,是全书的轴心线和主体的核心所在。其中最有名、最起码的两点:“不喜读书”与对女儿的“情”。宝玉的不喜读书读“四书五经”、时文八股,而喜欢“杂学”,并非因为“小儿之态”。他认为“读书上进的人”是“饵名钓禄”,“为官作宰”是“禄蠹”,理家立业是“浊闹”,总之他是“于国于家无望”。因此他的“愚顽怕读文章”的脾气是决计改不了的,是他不入“正路”,叛离、对抗“天恩祖德”的人生道路和人格规范的一种顽强表现。

宝玉的喜欢女孩子,决非出于通常的情爱、性爱,而是一种独特的、前不见古人的“闺阁良友”。因为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华灵秀,只钟女儿”,她们是“人上之人”包括丫头,所以他对她们“最是尽让”,十分“诚敬”,绝不敢“唐突闺阁”。他的这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心劲,实在是他那颇具近代民主思想萌芽性质的人生理想和人格规范的又一大表现,因此也是决计改不了的。在作品前80回中,宝玉的叛逆性格被打压,第一次是“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但由于贾母的干预,更由于贾政的管教儿子“光宗耀祖”的培养目标虽然得到贾母们的共识,但他用“毒打”的教育方法却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普遍的反对。结果贾政好认错,也颇“自悔”,倒像个灰溜溜的失败者;宝玉反而像个胜利的英雄,受到广泛的同情和格外的厚待。所以说,贾政不过是个外强中干、最易突破得对立面。第二次是从“抄检大观园”到“芙蓉女儿诔”。王夫人比贾政厉害多了,她采取釜底抽薪战术。来了一次大扫荡,把晴雯等“勾引坏”宝玉的丫头清除,对宝黛爱情发出间接警告,下达了“明年给我仍搬出园区”的严命。宝玉虽然不敢当面顶撞,毕竟第一次怒吼了“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这次双方交战结果是屈死了晴雯,驱逐了司棋等丫头,宝玉大病了一场,宝玉在王夫人手下受到了重创。

作为地主阶级叛逆者的贾宝玉,他不是封建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等有形的社会机构的破坏者,而是无形的社会意识的异己者和各种典章制度的怀疑者。首先,他断然拒绝了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生活道路,拒绝充当封建家族的继承人。贾宝玉的出生,曾经给荣国府带来过巨大的希望,他从胎里衔来的那块宝玉是整个家族的命根子。他们为他安排了一条“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希望他成为一个贾政式的人物。可是,他“行为偏僻性乖张”,逃避封建教育。其次,他对于“男尊女卑”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思想与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批叛与否定。他的名言是“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气逼人,”天下的男子既已污浊不堪,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女子身上。他对自己的家庭,自己所属的那个阶级,既已绝望就认为只有女子才保存了天地的灵秀。他赞美女子,归根到底是他对封建社会的痛心疾首,是对旧的观念、旧的制度、旧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叛逆与否定,是一种朦胧的平等观念的表现。宝黛爱情是两个叛逆者的爱情,贾宝玉爱林黛玉是因为她从来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是因为他们志同道合的对封建思想与制度的反抗并且通过宝黛爱情的故事,提出了一个闪烁着某些朴素民主思想光辉的爱情观,即要求爱情必须建立在以反封建主义为内容的性情相投、思想一致的基础上。但是宝黛爱情在十八世纪的封建社会里,得不到更过的社会力量的支持,也抵不住旧的社会势力的打击,只能是悲剧的结局。

(三)黛玉之死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人公,也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是一个被不合理的社会所损害、所吞噬了的弱女子。黛玉的本质规定性:她是绛珠仙草转世的的“草台木质”、“草木之人”,所以只有她恰与“补天”顽石下凡的宝玉性情相对、互为知己,结成与传统的“金玉良姻”根本对立的“木石前盟”。宝玉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与她生分了!”正是黛玉性格的这一本质,建立了她与宝玉的矢志不渝的爱情;也正是这一本之规定性,决定了她为情而生,为情而病,为情而死!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娴静时似姣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生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黛玉聪慧可人,知书达礼,心思纤细,灵巧多变。对待紫鹃她情如姐妹,对待香菱她倾心而教,真心是宝钗为亲姐姐、湘云为亲妹妹。不仅如此,黛玉还从不厉言怒斥下人,更从不耍小姐威风。黛玉心思敏捷,清丽脱俗,是一位以秋水为神玉为骨的清纯诗人。虽然寄人篱下的命运使她脆弱敏感,娇柔孤傲,但她内心深处的纯真,总是一如清冽的泉水,任世间风生水起,喧嚣繁华,只独守属于自己的寂寞和忧郁,安静的流淌。“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冷的这样,你怎么倒反把那个青肷披风脱了呢?”黛玉对宝玉无时无刻不关心,她的嗔、她的怨、她的恼、她的忧,哪一点不是因为宝玉呢?那个混世魔王,本就是个脂粉堆里胡闹的人,况且宝钗有金锁与他相配,湘云有金麒麟相配,黛玉除了一生的泪水,又有什么呢?纵然是草目前盟,又值什么呢?黛玉的心一直处于焦虑中,愿为觅一番情果,却习惯了独饮愁伤;愿为还尽一生泪水,却仍存卑微的期望,可偏偏黛玉的命运被安排成薄命。薄命,即意味着与美好的姻缘错过。

“莫怨东风当自嗟”是黛玉抽取的花签名芙蓉的诗句,脂砚斋评林黛玉“求仁而得仁,又何怨”!通过“莫怨东风当自嗟”与“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可见,黛玉并未死于宝玉与宝钗成婚一事,而是死于贾家败落后宝玉因获入狱,黛玉万分担心,有无计可施,终日以泪洗面,日渐憔悴,还没等到宝玉出狱,待遇的一缕香魂已仙逝!她的《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未卜依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黛爱情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了。“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碍…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是《枉凝眉》,曲子的最后一句话告诉读者,黛玉遭受了婚姻的打击后,在春天过去,夏天到来的时候流干了泪水,伴随落花含恨死去,唉,可怜世间有情人,只能天人相隔。

(四)宝钗到底为何

薛宝钗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标准的淑女形象。她是一个封建卫道士,她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忠心耿耿,自觉捍卫,自愿殉葬。她的性格特征是“无情”。在怡红院开夜宴时,她抽到的酒令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她的确有“动人”的外表,有时甚至使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但“宝钗”的“动人”也只是外表,她的内心深处是“无情”的。她的“无情”具体表现是对人的“冷”,是冷漠,是冷酷,甚至她吃的药丸也名“冷香”。她完全生活在理智之中,是一个按照封建淑女的全套规范自觉行动着的人。她的灵魂的每一个角落都已经被封建礼教所污染,失去了人性之美,人性之光。金钏儿被逼跳井自杀,连封建奴才袭人想素日之情,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她却对王夫人说:“或是在井旁边儿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又说如果真是赌气自杀,“也不过是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这是对惨死者的冷酷,对杀人者罪责的开脱,无形之中得到了杀人者的欢心。尤三姐自杀,柳湘莲出走,连呆霸王薛蟠也泪痕不干,甚至痛哭一场。可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她已经丧失了“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

薛宝钗的性格另一特点是“会做人”,她善于体察长者的旨意。贾母出钱为她做生日,问她点什么戏,喜吃何物,她竟点了贾母喜欢的热闹戏文,说了老人家喜欢吃的甜烂食物。在适当的时机,她会不露痕迹的逢迎贾母,讨王夫人的欢心。她对下人也能施以小恩小惠,甚至连为人所不齿的赵姨娘,也能不越大礼,因而博得了上上下下的称赞。她又会避嫌远祸,她偷听了小红向坠儿谈起贾芸的私情,采用“金蝉脱壳”的法子,使小红、坠儿认为不是她在偷听,倒是林黛玉在偷听,做的自自然然,天衣无缝,虽非有意嫁祸,但避嫌的目的已经达到。她一心向上爬,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早已觊觎,但毫不显露声色。薛蟠说她想着“金玉良缘”,她还会气急败坏的哭。她知晓林黛玉是她的对立面,却能使黛玉心里感激她。总之,薛宝钗生活在反动腐朽的习惯势力之下,生活在各种复杂的矛盾之中,却能如鱼得水。她的思想、行为完全符合封建社会的要求,在她的精神世界里,只有封建的理智,而缺乏生动的人的感情,缺少人性的光辉。薛宝钗这一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制度是怎样的禁锢着人性,摧残着人性,毁灭着人性,是怎样的把“好好的一个清静洁白的女儿”异化成为一个冷酷、残忍的人。薛宝钗的结局也是悲剧,她是封建思想和制度的殉葬品。

(五)凤姐短命而亡

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残、狠毒。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了最后害死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妒忌。

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思有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她的第一次出场,活生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黛玉对她很感兴趣“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特别给她加上“泼辣”实薄似贬的称号,贾府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的表现出了她的“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足以传神,尤其是她“拨手炉内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细节,写足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一个穷亲戚的威风。另外,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里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的反映了凤姐的性格特征。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负我”。同时贪婪狠毒的天性,凤姐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对金钱的追求上,她可谓视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最后坐吃山空。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的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已心研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其还是很惋惜的,凤姐越能干,就越加速了贾家这座破败大厦的崩塌,而她自己也同归于尽。

(六)结语:

书中一些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尝试我长生强烈的同情心,尤其是读到宝黛爱情破灭的时候,黛玉死时的悲痛。从这篇文章中,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剖析了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融入到了作品中去,体会到作者的能力与知识是我所不能想象的。作者博闻强识,知识渊博,笃志好学值得我去学习,作品中人物众多与各自的个性展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

参考文献:

[1]《沉酣一梦终须醒》79页,胡适、王国维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古代文学》第三章《红楼梦》499页,主编于非,高等教育出版社。

[3]《红楼梦诗词赏析》4393页,刘亮编著,吉林摄影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d9feae0c22590103029d43.html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