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养老特点

发布时间:2013-02-19 12:28: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农村老年人养老特点

随着老年人的比重的上升,人口老龄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现 60岁以上老年人达1.53亿,占人口的11.6%。预计204060岁以上老年人达4亿人,占总人口的2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家庭结构的缩小,老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需求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家庭养老的普遍性,农村养老一直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村养老始终起着主要作用。据1994年的进行的人口抽样调查,全国有57.1%的老年人依靠子女或其他亲属,提供经济帮助。农村则有64.2%的老年人依靠家庭养老,农村老人依靠自己经济收入进行自我养老的29.2%。实行家庭养老的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原则,并符合中国农民的养老、敬老的传统。(《现阶段我国农民养老的的特殊性》——高和荣;《中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李德玉;《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探究》——蒋小琳,卓娜)

不同家庭结构的老年人的养老特点不同。有子女无老伴的家庭结构的一部分老年人凭借自己劳动从而减轻子女部分负担,但大部分老年人丧偶后主要依靠子女的生活,很容易感到孤独;有子女老伴健在的家庭结构,老年人的自养的能力强,只要自己能劳动就不依靠子女,主要和老伴一起生活,老伴是唯一的依靠对象,比较容易感到孤独;无子女家庭结构的老年人,很多老年人生病后无人照顾,对于没有经济收入或经济收入少的老年人,居住条件不理想,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状况不佳(《不同家庭结构的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状况探究》)

当今“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仍在大多数老年人中存在,对养老机构的不了解,不认同以及养老机构服务本身不全面,费用较高影响了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方面。(《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邓颖,李宁秀,刘朝杰,杨维中,王燕,吴先萍)

农民养老的地区差异性也很大,我国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并形成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养老方式。以全国最发达的地区,沪郊地区为例 ,靠子女养老的只占35.93%,靠集体养老的占45.39%,自我养老的占17.68%,形成了子女、集体、个人三位一体的养老方式,而且这类地区的物质供养和生活照料已经满足,这类地区的农民侧重于精神慰藉,而在江苏江南等地区则逐渐形成了农民退休制度,这类地区侧重于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广大的西部地区养老还仅仅依靠家庭。而那些贫困地区还无力赡养自己的老人,只等待国家的救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很难保证,养老重点还主要在物质供养方面。(《现阶段我国农民养老的的特殊性》——高和荣)

家庭权利的转移对于农民养老起了一部分影响,使得农村老年人由于劳动能力的递减,加上土地的保障功能不断下降,使得原来在家庭中掌握土地、房屋、财产权力的老年人逐渐失去了权利,进而导致老年人的养老意识的转变,开始从家庭养老向机构养老和自我养老转变。(《农民养老意识变迁的影响因素探究》——李成文 肖卫红)

农村养老还呈现出:绝大数家庭不会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原因是“怕人家笑话”和“有损自己的名声”,所以在农村养老问题上还存在社会舆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上。(《农民养老意识变迁的影响因素探究》——李成文 肖卫红)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年龄的增大,享受医疗保障的中青年愿意在养老机构养老的意愿趋势明显提高,仍然得到父母资助的中青年愿意在养老机构养老。而且农村中大多数中青年人倾向于父母与自己同住。

“养儿防老”的意识的逐渐淡薄使得农村机构养老人数呈上升趋势。(《农村中青年养老方式的应先各因素的多项式回归分析》——王世斌)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也成为农村养老保险的一大特点。19922月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 要求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19921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此后,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逐步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 年底已有3500万农民参加养老保险。199510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意见的通知》, 要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筹集采用“ 以个人缴纳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 国家予以政策扶持” 的基本原则。到1998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达到高峰, 农民累计参保人数达到8065万人, 积累养老基金达到166.2亿元。1998年以后, 由于多种原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开始下降。到2003年人均缴费已经达到1590.36, 而同年度符合养老年龄和条件的农民人均可领到的养老金仅有492.15, 平均每月40.01, 这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变得毫无意义。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很不完善,低保覆盖面还很小,很多特困的家庭还没有得到救济,基本生活还难以维持。《革命老区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黄佳豪;《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探究》——蒋小琳,卓娜)

依赖子女养老的老年人还体现在对商业保险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富裕程度的提高, 有人认为, 商业人寿保险在解决一部分、特别是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养老问题上或许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人均收人仅元年的我国革命老区农村来说, 商业保险也缺乏普遍意义。笔者在县村中调查、深度访谈时, 发现只有一个老人参加了商业养老保险, 但由于是儿女帮助参加的, 所以在询问商业养老保险的一些基本情况时,老人们并不了解。老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依赖于儿女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孝心, 两者缺一不可。(《革命老区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黄佳豪)

面对农村的现状,还存在着救济养老这种形式,就是针对那些农村老人不能依赖儿女,儿女可能本身很穷, 也可能不孝等, 而只能依靠国家救济, 低保度日。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一个农业人口比例达到80%以上的县份, 更加凸现农村低保的重要意义。(《革命老区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黄佳豪、《中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李德玉)

还有就是:积蓄养老, 老人依靠平时的积蓄来防老。据了解, 农村最大的支出依次为盖房子、娶儿媳妇、及支付巨额的高等教育费用, 这些费用足够使整个农村家庭人不敷出, 所以说现在的老人基本上是两手空空进入老年阶段的, 手头很少有积蓄, 在自己能动的时候就自己养活自己, 如果丧失劳动能力就依靠儿女。村里的很多老人对子女的心态给笔者给调查者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他们好像在用一生作一赌博, 赌注就押在孩子身上。他们把一生的全部心血全部都押上去之后, 所期待的收获是孩子的良心。碰上孝顺的孩子, 他们的晚年就会富裕幸福碰上良心差些不太孝顺的孩子, 他们的晚年生活就拮据凄凉。因而尽可能的省吃俭用节约储存以备老年之用。据此, 以后依靠积蓄养老的人可能会慢慢多起来。但对于目前的老人来说, 积蓄养老基本上是一个空白。(《革命老区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黄佳豪;《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探究》——蒋小琳,卓娜)

发现现在的中年人“ 养儿防老” 的思想相对老人来说要淡。这些未来的老年人在亲眼目睹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时也在思考着自己以后的养老之路。他们认识到“ 只有钱才是可靠的, 靠儿靠女都不行, 还得靠自己, ”“ 我自己有钱, 就不需要看他们儿女的脸色, 儿要是没钱, 要是不听话, 我们又不能动了, 没点积蓄那就只有饿死了” 。(《革命老区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黄佳豪)

特别是在我国中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发达地区流动和迁移,大量的农村青年涌向城市工作,使中部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由于子女的外出无人照料,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经济生活也难以保障。(《中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李德玉;《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探究》——蒋小琳,卓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ee1a09a6c30c2259019ef9.html

《农村老年人养老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