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际形势回顾

发布时间:2017-01-11 10:41: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二)国家间战略关系继续进行调整和重组

  国家间战略关系,有些在加强,有些在改善,有些在削弱,甚至出现了一定的紧张。

  中俄关系达到了很高的战略合作水平。2016年,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五次,就很多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中俄之间的合作也在稳步提升,在能源、军事、交通等方面的战略性大项目的合作取得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成果。

  中美关系保持了基本的稳定。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在过去几年中通过瀛台夜话、西湖谈话等,双方都坚定地认为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维持中美合作,尤其在很多全球重大事务中的合作,是中美的共同利益所在。因此,中美在2016年,虽然有一些摩擦,但是总的来说,在经济和政治关系上维持了基本的稳定与合作。美方虽然没有完全接受或者正式接受“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但也没有明确地表示过反对。

  其他大国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调整。美国继续推动和加强与亚太盟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到2016年底,按照美国政府的说法,其军事部署已经完成了。例如,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是美国政府很长时间以来非常想要完成的一件事,因为把这个导弹防御系统建好以后,美国就能够比较完整、全面地监视中国和俄罗斯的导弹发射系统。之前美国都是部署在日本,但是部署在日本的雷达系统比较远,没有办法精确地探测到中国内地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导弹试射情况。如果在韩国部署“萨德”,短波雷达的信息是非常精确的,探测的距离能够达到1300公里左右。因此,一旦韩国的“萨德”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完成,远到澳大利亚,近到韩国,美国就能对整个亚太地区形成非常精确、全面、广阔的监测,这当然会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造成削弱,导致中韩关系遇到困难。中国

  在这种情况之下,韩国的外交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随着中韩关系的紧张,韩国国内有超过一半以上的韩国国民是支持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而且快到年末的时候,韩国和日本又签订了一个军事情报交换协定。这个协定的签订就意味着韩日关系、韩日安全合作迈出了非常重大的一步。以前我们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同盟关系主要是双边同盟,美韩同盟、美日同盟、美澳同盟,但是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指导下,尤其在朝鲜核试验以及南海问题这些大背景下,中国的周边环境出现了不利的发展趋势。美国试图把它的盟国整合起来,形成多边联盟体系。这个联盟体系的目标显然不仅仅是为了遏制或者针对朝鲜,更多的是为了防范和应对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我们考察2016年大国国家间战略关系重组的时候,可以看到这样两个基本的趋势,一个是结伴——中俄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水平越来越高,两个国家结成了越来越密切的伙伴关系,但是并不是同盟关系;另一个是结盟——美国不断地加强和中国周边国家的这种军事同盟关系。

  当然,在经济上,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部分,美国也努力地推动与其盟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主要的就是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签署TPP基本协定的成员国也比较积极,对日本、越南来讲,TPP不仅仅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收益,还包括巨大的政治和安全收益。他们最担心的是所谓的美国对盟友的承诺的可信度问题,他们担心被抛弃,希望更深度地与美国绑在一起,这种绑在一起就包括军事上的合作,也包括经济上的一体化。所以,2016年下半年,日本、澳大利亚、越南这些国家的政府官员和领导人反复表态,不希望美国退出TPP,甚至明确表示支持希拉里当选。因为希拉里毕竟是奥巴马政府的国务卿,TPP原来也是希拉里力推的,她曾经推广过40多次。希拉里当选后,TPP被取消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特朗普上台后,变数就大了。但是,随着美国总统大选结果的揭晓,这场大戏才刚刚开了一个头,2017年将会更加精彩,我们拭目以待。

  美欧之间的关系基本稳定,但是也出现过不少的摩擦。这些摩擦主要表现在如何对待俄罗斯以及如何对待难民问题上。在难民问题上,欧洲国家希望美国分担更多的责任,接收更多的难民,但是美国肯定不愿意。在对待俄罗斯的问题上,欧洲国家跟俄罗斯的经济关系比较密切,他们有很强的意向不愿意再维持对俄罗斯的制裁。在竞选期间,特朗普也反复地说北约盟国搭便车,认为北约盟国应该承担更多的军事开支。欧洲国家肯定又不愿意,他们经济形势本来就比较差,让他们在国防方面花更多的钱,他们当然不会愿意。所以,美欧关系是一种基本稳定的同盟关系,但也出现了不少摩擦。其实,在很多方面,就像中美关系一样,美欧关系也有很多内在的深刻分歧,但在意识形态上他们仍然是非常密切的同盟。

  奥巴马政府把俄罗斯作为主要的对手和敌人来看待。对于欧洲国家来讲,同样如此,俄罗斯毫无疑问是最主要、最可怕的对手和敌人。所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战略基础。在这样一个条件下,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从本质上来讲还是有一个基本的良好的发展空间的。

  国家间的战略关系调整也有变化特别明显的方面。比如,奥巴马在2016年3月访问了古巴,美国和古巴的关系正式解冻。通过这样的努力,美国政府希望增强在拉丁美洲地区的影响力。

  (三)恐怖主义风险仍在上升

  恐怖主义的风险,尤其是宗教极端主义所带来的恐怖主义的威胁仍然是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这些威胁不仅有盘踞在中东的“伊斯兰国”,虽然国际社会的共同打击已经对“伊斯兰国”造成了实质性的削弱,但还没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对伊斯兰国的这场战争,美国始终不愿意派驻地面部队,各种打击“伊斯兰国”的武装力量之间又互相猜疑,甚至还互相交战(比如说叙利亚政府和叙利亚反对派之间还互相交战),这就致使清除“伊斯兰国”的努力遭到削弱。此外,“基地”组织仍然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另外一个核心。虽然“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之间也有激烈的矛盾,但“基地”组织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恐怖主义力量。

  2016年发生过很多重大的恐怖主义袭击,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惨痛的记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恐怖袭击导致了300多人的伤亡;在法国,有一位突尼斯男子开着卡车冲进观看烟花表演的人群,造成80多人死亡,“伊斯兰国”宣称对这一事件负责。

  恐怖主义势力现在不仅仅是盘踞在中东或者我们以前所熟知的一些地区了,很多是防不胜防的恐怖袭击,我们把它称为本土产生的恐怖袭击——土生土长的人受到了一些极端尤其是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影响,或者去接受伊斯兰国的培训,然后回到本国开始制造这种“独狼”式恐怖袭击,让人防不胜防。

  (四)反全球化思潮开始流行

  “二战”以后,国际社会所建立的全球体系基本上是一种自由主义的全球化体系,它讲究的是人员、资本、货物的自由流动。商品的自由流动是没有什么风险的,但是人员的自由流动在带来资本、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蕴含着风险。所以,在2016年,难民问题、恐怖袭击等激起了反全球化思潮。一方面,对很多发达国家的公民来说,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的涌入抢走了他们的工作,这些移民或者非法移民愿意以很低的工资去做本国公民不愿意做的事;另一方面,这些发达国家比较担心没有办法分清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的背景,没有办法实施有效的控制,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怖袭击风险。

  同时,中国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到2016年12月11日,15年的过渡期就已经满了。美国、欧洲有一种很强的不满情绪,觉得像中国这样的国家都在开放,但是他们自己却经受着外来商品的低成本倾销,破坏了他们的产业,造成失业。于是,欧美出现了比较强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这一点在美国大选中表现得非常清楚。特朗普在大选之中的口号就是旗帜鲜明的美国优先原则,他是功利主义的本土优先主张。这种主张得到了绝大多数白人男性的支持,也得到了很多中产阶级的支持。

  反全球化思潮的崛起将深刻影响未来一段时期的国家间关系和整个世界的面貌。以前我们都讲自由贸易、人员的自由流动,减少各种限制,但是我们接下来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墙”,越来越多的限制。

  (五)多国内部出现意想不到的政治变动

  2016年的国际形势中,各国实力对比没有发生大的变动,但是出现了很多内政方面的变动,这些变动冲击着国际关系。比如,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去世、泰国国王普密蓬(泰国最重要的稳定力量)去世、特朗普胜选、意大利总理伦奇辞职、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韩国总统朴瑾惠被国会弹劾(还要等待最高法院的审查结果)……这些都已经显著改变了世界政治的面貌。

  二、2016年的中国外交

  2016年的中国外交是攻坚克难、勇敢开拓的一年,面临不少困难,但是也取得了很多重大的实质性成果。

  (一)中国的多边外交

  2016年的中国外交基本上继承了2015年的发展态势,通过多边外交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在全球治理和全球事务中做议题引领者,提出了“中国方案”。

  1.扎扎实实推进亚投行建设

  2016年1月16日,亚投行举行了开业仪式,现有57个成员国,目前已至少对四个项目注入资金,开局良好。现在,亚投行正在酝酿扩大成员国规模,实力、覆盖面将会不断地扩大,影响力也会进一步增强。美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声音,认为美国应该加入亚投行,中国方面也多次表示欢迎美国加入亚投行,一起扎扎实实做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2.澜湄机制

  澜湄机制指澜沧江、湄公河的合作机制。澜沧江和湄公河是一条河,上游在中国,称为澜沧江,下游流经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越南,称为湄公河,最后流入大海。

  这个机制对中国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围绕着澜沧江、湄公河,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有一些指责,认为中国在澜沧江上建大坝,可能会影响他们下游的用水。但中国方面以及这些国家内部也有理性的声音说,湄公河水源的来源多种多样,只有比较少的一部分来自澜沧江,而且中国在澜沧江修大坝、用水并没有损害中下游国家的利益,我们甚至在枯水期还主动供水。在澜沧江流域之前有一些合作机制,但没有一个是中国主导的,很多被美国和日本所渗透。2016年3月,中国正式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六个国家成立了澜湄合作机制,而且把这个机制上升到领导人的峰会层次,从而使中国能够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

  3.G20杭州峰会

  G20杭州峰会是中国2016年最重要的一场主场外交。在G20峰会上,中国做了很大的努力,提出了“中国方案”。比如,我们不仅要稳住增长、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还提出了发展议题,要促进那些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还成立了一些新的工作组、新的部长级会议,使得20国集团的机制更加丰满、有效。

  中国所提出的很多主张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认同。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去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努力建设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体系。某种程度上,在反全球化思潮越来越强势的条件下,中国已经是维护“二战”以来的自由贸易体系的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2016年的中国多边外交有很多亮点,中国所拥有的制度性话语权越来越大,中国所提出的一些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2016年11月,联合国大会很罕见地通过了一个决议,主张世界各国都积极参与到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中来。这说明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它将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另外,人民币被纳入到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之中,这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二)中国的双边外交

  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非常辛苦,马不停蹄地对全世界很多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关键性的支点国家进行重要访问。习近平主席年初就访问了中东,3月和6月又访问了中东欧。还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习近平主席还访问了孟加拉,11月又出访了远隔重洋的一些拉美国家,足迹遍布了全世界。这里简单回顾一下。

  2016年3月和6月,习近平主席两次到中东欧,访问了捷克、波兰和塞尔维亚。这些中东欧国家都亟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期待和中国展开密切的经济合作。在访问过程中,中国和波兰两国元首还共同迎接了一列从中国抵达华沙的中欧班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

  对中国来说,中东欧地区有很多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国家,而且到目前为止,它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总体来说,中东欧经济现在陷入相对比较缓慢的阶段,俄罗斯没有办法给他们足够的投资、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支援,西方国家总的来说又口惠而实不至,所以他们非常盼望和中国开展更加密切的经济合作。习近平主席两次到访中东欧国家。为什么?因为该地区以前是我们相对忽视比较多的一个地区,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地区,同时也是合作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因为相对来说,中东欧国家政局比较稳定,投资和经济贸易的环境比较好。

  2016年10月,中国领导人访问柬埔寨、孟加拉国,并且在印度出席金砖国家峰会。对孟加拉国的访问是中国国家元首30年来的首次访问,这次访问达成了20多个协议。对于孟加拉国来说,这也是这几十年来它所获得的外界的最大的经济上的合作和支持。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专程访问柬埔寨和孟加拉国呢?因为柬埔寨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力挺中国,是比较可靠的伙伴,所以我们对柬埔寨也给予了巨大的援助。孟加拉也具有重大的地缘战略意义。长期以来,像这些南亚国家,印度虽然影响或控制他们,但是又不能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这些南亚国家其实非常希望加强和中国的合作。而对于中国来说,南亚国家是我们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包括柬埔寨、孟加拉和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新总统上台以后,一度比较亲印度,而对中国采取不太友好的政策,但是他现在也意识到这是行不通的。2016年,斯里兰卡对中国的态度有明显的改善,一些项目重新启动。我们之所以要深耕这一地区,是因为这一地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重要的地理位置,而且这一地区将来可能会有很多新的增长点,斯里兰卡、孟加拉、柬埔寨都有很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了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并参加出席了APEC亚太合作组织峰会。中国与厄瓜多尔、智利的战略伙伴关系都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秘鲁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以前可能我们更多地关注发达国家或者非洲,对中东欧地区、拉美地区的开拓是不够的,所以2016年中国领导人把这些地区作为访问重点,我觉得主要是补不足,这是比较现实的考虑和选择。

  (三)南海仲裁案与“萨德”问题

  2016年,中国周边发生了一些对中国来说不是非常有利的事件,最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南海仲裁案,一个是“萨德”问题。

  南海仲裁,我们采取的是非常坚定的立场:不参与、不承认、不接受。我们坚决主张和当事国家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问题。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政府、中国领导人表现出了相当强的战略定力。虽

  (二)“萨德”问题

  “萨德”的部署在韩国国内有比较深的基础,有超过50%的韩国国民是支持部署“萨德”的。这个问题对于中国来讲也很棘手,因为朝鲜把发展核武器写入宪法,作为国家政权合法性的一个基础,它自认为是核大国。中国很难完全制止朝鲜去发展核武器——我们当然也旗帜鲜明地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但是我们很难去阻止它。这样,韩国人(包括韩国的政治官员)就会觉得有必要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这就会削弱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

  当然,对于这个问,我们也不是没有办法去应对。第一,中国一方面采取一些实实在在的措施给韩国施加压力,让韩国方面意识到和中国保持良好的经济、政治合作关系很重要,要考虑中国人的感受,考虑中国方面的利益。

  第二,我们还要考虑到,现在韩国国内政治处于过渡期,“萨德”的部署还没有最后定下来,肯定还会有一些变数,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做更多的工作,让韩国方面认识到朝鲜的主要威胁并不是核武器,要考虑到中国方面的利益。比如说,韩国用来监测朝鲜的雷达是不是可以换一换,不要削弱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等等。

  第三,我们还有其他的应对之策。即使韩国部署了先进的雷达,但我们可以发展更具威慑力的打击导弹,可以突破“萨德”防御系统。

  总的来说,2016年,中国迎难而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全球治理主张,反对倒退,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排外主义,主张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地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给别的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真正扮演了大国角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和支持。在面临周边的棘手问题时,我们有理、有力、有节,抓住时机,促进这些问题发生转变。总的来讲,我们维持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比较稳定的地区环境,为中国国内的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017年可能是更精彩的一年,我们还会继续推动中国的主场外交,要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还要举办金砖国家合作峰会。2017年的中国外交,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17年的中国外交将会更加“有所为,有所不为”,提供公共产品,使中国继续朝着真正的领导大国、世界大国的方向发展,推动整个国际体系继续朝着开放、繁荣、合作的方向发展。

2016年国际形势五大看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20e383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d.html

《2016年国际形势回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