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9-03-25 20:55: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观潮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要和大家一起上一篇新的课文,这篇课文的课题就叫,我们一起读《观潮》。预备齐——

生:《观潮》。

师:我们预习过课文了,课题中的这个潮是指什么潮?来,你说。

生:钱塘江的潮。

师:对,咱们课题中的这个潮是指观潮。啊,是指钱塘江的大潮。那么钱塘江上潮无数,课文写的这个潮它特指哪一天?作者在哪里看到了钱塘江大潮?恩,你说。

生:作者是在农历八月十八日看到了这个钱塘江的桥,哦,潮。

师:在农历八月十八,哪里看到的? 来,你说。

生:海宁市。

师:海宁?

生:哦,海宁省。

师:打开书,找一找。很快就能找到了。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哎,你来说。

生:他是在,哦——海宁市的盐官镇看到了,哦——钱塘江大潮。

师:好的。在浙江海宁的盐官镇。同学们,课文就是写了作者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在浙江海宁盐官镇看潮的情景。大家请看图。这条就是钱塘江,它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的入海口要经过杭州湾,你看,进入东海,这边宽而深,这边窄而浅。所以当大量潮水涌来的时候,必定会形成非常壮观的景象。而八月十八,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水最大,在这个地方观潮最好看。所以,作者说,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

生:天下奇观。

师:现在你知道奇观是什么意思了吧?你说。

生:就是很少见,而非常新奇的,奇怪的一种景象。 

师:对,很少见的,新奇的,奇怪的。还有吗?你说。

生:我觉得应该是罕见而又壮观的景象。

师:对。

生:或奇妙少见的事情。 

师:对。那么课文当中写的钱塘江大潮它就是一个非常雄壮的、非常有气势的那种什么——景象。哎,课文就是写了这个。你知道吗?预习过课文以后,作者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告诉你他观潮的顺序的?按什么顺序来写他观潮的?你说。

生:观潮前、观潮时和观潮后。

师:作者是按照潮来——

生:前

师:对。潮来前,潮来(师生共同说)时,潮来后,这样的顺序来写他观潮的。来向我们展示钱塘江大潮这种天下奇观的。(板书)好,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啊,我们知道了在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当中,同学们,作者必定是哪一个部分向我们展示钱塘江大潮最壮美,知道吗?一定在哪里?

师生:潮来时。

师:对,我们就来读读课文写潮来时的两个小节,四五两小节,来找一找,你一边用笔来做做记号,在这两个小节中,哪些语句是在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做记号把它划下来,好吧?来,一边读读课文,一边做做记号。

生:(开始读课文)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谁愿意?来,最后一个男生。

生:“午后一点左右,……”

师:真好!为什么我说他好?同学们,老师兜了一圈,发现很多同学都把这句话给漏了。漏掉的赶紧补上。(生补划)哦,你读的这个句子是讲午后一点左右,传来了隆隆的响声,(板书)好的,请坐。还有谁?再来说。这边女生。

生:“只见东边的水天相连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诶,这句也是的,对伐?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还有谁接着她的话讲下去?那条白线——?来,你来!

生:“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对啊,你看这条白线在变化的,噢。(板书)他们两个句子,来,只写了这条白线慢慢变化,横贯江面。跟老师一起写“贯”这个字。来,伸出你的手,注意它的笔画哦,竖折、横折、封口封一下。然后竖、横、下面宝贝的贝,白线贯江了。哦,这两个句子是写了这个情景了。还有谁?刚才两个同学声音都很响亮的。来,你来。

生:“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如千万……”

师:千万辆

生:“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好的。找到这句的举手。(生举手示意)呦,这么多同学找到了。你们看看,它这里面写到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老师这里的白马是指什么啊?是指什么?

生:白浪。

师:对,白浪。然后又写到了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的声音像山崩地裂一样。(板书)你们还找到了什么句子了吗?来。你来。

生:“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对呀,这句也是呀!白浪在翻滚,它不也是在写钱塘江大潮的吗?(板书)还有吗?我看细心的同学是谁?还有吗?来,你来说。

生:“熟悉江潮……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师:诶,所以他看到一会儿响声越来越什么?

生:大。

师:响声就越来越大了,原来是潮来了。(板书)同学们看老师的板书,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这些意思分成两列来写?你知道吗?我为什么要把它分成两列?来,你说。

生:在左……靠近左侧的一列是形容那个潮的声音响。

师:恩。

生:右边的那列呢则是形容了波浪大。

师:波浪的。对不对?左边写声音,右边写波浪。你看,作者就是抓住两个方面来写的。但是老师为什么一定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排呢?我就不能把第三个写到第一个去?你知道吗?你说。

生:因为浪来了……那个潮来了,啊,那个声音先……我们是先听到声音的。然后再听到,啊,看到潮的。

师:那我为什么不把山崩地裂放到隆隆的响声前面呢?

生:恩,因为它是在隆隆响声后面出来的。

师:对呀,这就叫什么顺序?你发现了吗?

生:先后顺序。

师:对,那怎么样的先后顺序?隆隆的响声,山崩地裂的响声,哪个响?

生:(齐)山崩地裂

师:为什么?什么时候你才听到这么大的响声?什么时候你能听到隆隆的响声?潮水离你——(生:远),你只能听到——(生:隆隆的响声)离你近——(生:山崩地裂)现在你发现了,对伐?你看,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潮水声音的变化。还有什么变化?浪的形态的变化。你看,这样一写,作者可就把潮水写清楚了,你请坐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好吗?注意出现蓝颜色表示声音的句子,我们男生读,好吗?准备。红颜色的女生读。“午后一点左右……”(男生读句子)女生,“只见……”(女生读句子)恩,来,那条白线——(生跟读)再近些,(生跟读)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生齐读)男生,那声音——(男生读)恩,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副情景?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啊。(播放媒体)出现一条——(白线)白线逐渐拉长——(变粗)白浪翻滚了。掀起的浪非常非常高。看看这样的潮水像什么呀?看到了吗?像不像?好看吧?好看的哦。你们知道吗?你们看到的录象里的那些画面,作者这些句子里全有,全都有啊!一会呢老师请你挑自己喜欢的句子跟同桌读一读,看谁能把画面表现的情景通过我们的朗读读出来,好不好?

生:好。

师:如果大家读得好呢,老师再奖励你们看一段录象好吗?

生:好。

师:开始。(在学生中巡视。)喜欢下面句子的同学和上面的比一比啊,待会儿读。

生:相互朗读。

师:谁想先来试一试?我想读哪一句?来,我没请过你。你来。

生:朗读句子。

师:你觉得把它读出来了吗?这种气势?

生:没有。

师:哦。还有谁读得比她更好?我们今天就是在看钱塘江大潮的气势,对伐?读出气势来,你来。

生:再读。

师:还有谁比她读得更好?我请你们看一幅图好吗?要看吗?

生:要。

师:看完图以后会读得更好,对不对?

生看图。惊叹。

师:六米多高,高不高?

生:高。

师:你们能读出这个氛围来?哦,你来。

生:读句子。

师:多高呀!一起来,预备起。

生:有感情齐读。

师:我还想读哪一句?来,你来。

生:我想读描写声音大的句子。读句子。

师:你知道的,这句话就是写声音的。对不对?他写出了声音非常大,大。表示声音大的词语我们积累过的。还有——你说。

生:还有惊天动地。

师:惊天动地的声音。你说。

生:响彻云霄的声音。

师:响彻云霄的声音。

生:震耳欲聋的声音。

师:震耳欲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这样的声音,作者为你,哦,为了让你能够留下一个印象,他用了这样一个比方,他说,如——

生:接读句子。

师:那么这样的场景你平时见到过吗?惊天动地的声音,你想象一下,怎么样的声音才能有惊天动地的声音,响彻云霄的声音,有吗?你说。

生:有的时候,战斗机起,战斗机飞的时候会有那种很大的声音。

师:多少战斗机?

生:好多架。

师:好多好多战斗机齐飞发出的轰鸣声。 你说。

生:还有在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

师:对,雷雨,雷,猛烈的雷打着的声音也会震耳欲聋的,还想起什么来了?你说。

生:还有发生灾害的时候。

师:对。地震的时候可能也有一种

生:震耳欲聋的发出的

师: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对伐?楼房倒塌啦什么的,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声音非常的——

生:(齐)响。

师:来,一起来读好它。那声音起——

生:齐读。

师:我还想读——?你来。

生:我还想读“那浪越来越近……”

师:喜欢这句的人真多。来,哪些人?(生举手示意)来看看,谁比她读得更好?你来。

生:读句子。

师:对,作者说这个浪越来越近了。这个浪啊在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你看,同样的跟这个声音一样,为了让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就打了个比方,用了比喻,说什么?像什么——

生:(齐)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师:快速回答我,齐。

生:像千万匹

师:多少匹?

生:(强调)千万匹

师:千万匹白色战马怎么样?

生: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师:来,看看这样的场面。你说它还像什么?你说。

生:像天上的云。有的时候像天上……

师:恩,满天翻卷的云。好的。你说。

生:像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前进。

师:对,他有动感,是吗?像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前进。来,你说。

生:像一座啊——巨大的高山,一样……

师:我给你一个“雪山”。

生:像一座巨大的雪山屹立在我们的眼前。

师:把它的动感描绘出来。雪山,崩什么啊?

生:小声议论。

师:雪山一样崩塌,雪飞奔而来。还有没有?你说。

生:像一只巨大的白虎凶猛地扑了过来。

师:一只?

生:千万只。凶猛的白虎朝——

师:千万只凶猛的白虎朝——

生:朝自己的美餐扑了过去。

师:对,扑过去。你看,咱们就带着这样的画面感再来读好它。谁来?恩,你来。那浪——

生: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师:来,一起来。

生齐读。

师:快速。还有人喜欢吗?来,你,你。对。

生:那条白线……

师:她读得好吗?很清楚的,很响亮的,对吗?有人会读得比她更好。没关系,我等会儿再请你读,老师来请你看看这个句子,好吗?我,我想等会儿再请她一次,她一定会进步的。你们看,这是两个意思一样的句子,对吧!不过就是少了两个词儿。它不一样在哪里啊?有了这个词儿,你就能——感觉到了什么?你说。

生:就能让我们感觉到这个潮很快。

师:速度非常快。有了这个词儿,你会感觉到?你知道的呀?

生:非常雄伟。

师:非常的雄伟,气势非常的庞大。对伐?所以,我们如果留意一下句子当中的一些关键字眼儿,就能帮助我们读好它,能够读出钱塘江大潮的气势,你自己试试看。

生:自由试读。

师:我听到了,读得真好。我还想请你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你看,比刚才气势大多了吧!咱们再来一遍。那条白线——预备起。

生齐读。

师:没人喜欢这一句吗?真没有人喜欢这一句吗?来,最后一个女生。来。

生:午后一点左右……

师:好,她读得好吗?不过也确实挺为难她的。同学们,你看这句它能看出大潮的气势吗?

生:不行。

师:你读得出它的气势吗?谁愿意试一试?你来试一试看。

生:再读这句。

师:诶,请坐。他可能凭自己的感觉能够读出一点点气势,啊。是吧。老师想再教你一种办法,你愿意不愿意听?

生:愿意。

师:好,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没什么变化,可是你注意到了吗,后面紧跟着就是这句。不好意思,大屏幕有点混在一起了。我们知道的,这是“顿时、人声鼎沸”,你知道吗?“人声鼎沸”什么意思呀?什么意思呀?你们说说看,你们可能预习了。

生:形容人声喧闹,混乱,像在锅里沸腾一样。

师:这是字典给你的解释对不对?那么人人在这里喧闹些什么?为什么喧闹?你知道吗?你说。

生:大家在说,潮马上就要来了。

师:对,你也说,我也说,大家都在说:“潮要来了,潮要来了!”这时候就呈现怎么样的景象?

生:人声鼎沸

师:诶,这还不是老师要主要说的,先看我写“鼎”字,(板书)我们说到要注意老师红颜色的笔画,它们都是一笔写成的,你看,竖折折,横、撇、竖、横、竖,然后这也是一笔写成的,稍稍注意一下哦,老师要问的是,你看到人声鼎沸,你知不知道人们的心情?你知道吗?知道的同学告诉我。

生齐说:激动。

师:很激动对不对?(板书)大潮要来了很激动,你试一试你就带着激动的心情来读“午后一点左右……”你来读。

生:有感情读。

师:有点激动了。大家都知道,听到响声的时候,江面的情况怎么样的?江面怎么样的?江面有波浪吗?

生:没有。

师:呈现的风平——

生:浪静。

师:这时候突然听到了响声,人们当然是非常的激动的,所以你只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定能够读好它。我请女生来读。“午后一点左右,”读到句号。

女生读。

师:看看,有时候看看前面的句子,看看后面的句子也能帮助我们把这些句子怎么样?读好它。咱们把它放到课文里一起读一读,好吗?拿起书,看第四、第五小节,我们一起来,放在课文里,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噢。“午后一点左右”起——

生齐读。

师:放下书本看屏幕。同学们,你们读的句子多美啊!你看,如果我们愿意积累这样的句子,有一天,当我们来到黄果树瀑布下,观赏其浩大的水势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想起这样的句子,“那浪越来越近”,女生接。

女生接读。

师:男生接。

男生读。

师:当我们面对黄河壶口瀑布那滚滚的浪涛时,我们也可以这样吟诵,“那浪奔腾不息,犹如”——

全体学生接读。

师:哪一年农历八月十八,我们也许会站在海宁的盐官镇,我们也许会观赏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这样高声的背诵。“那浪——”越来越近,——

生齐背诵。

师:这样的场景自古就有,很多古人也观赏过钱塘江大潮,并留下了非常优美的诗句。我们来看,王再进这样来形容浪的声音的响以及潮水潮头的高。他说——

生:读诗句。

师:你看,刘禹锡笔下的潮水声音如此之响,浪头如此之高,速度如此之快,形态如此之美,读。

生:读诗句。

师:你看李白笔下的更加富有动感啦。浙江八月——

生:读诗句。

师:范仲淹的比方打得真是栩栩如生,他说——

生:读诗句。

师:咱们稍稍关注一下,无论是古人还是今天的人,写钱塘江大潮,无非就是写它的声音啊,形态啊,是不是?你看,我们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同学们,老师接下来呢,再请你们看一段录象,奖励给你们。好不好?

生:好!

师:但是有个要求,你在看这段录象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得要帮我想一想,好吗?

(播放录象)

师:你看到了吗?听到了吗?你想到些什么了吗?来,我们来,口头填空,你说说看,用老师给你的句式说一两句话,行吗?把你想到的先跟你旁边的同学交流交流,等会儿老师抽你来讲。

生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来说说看?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那浪——你说。

生:那浪,恩,那浪波浪汹涌。

师:哦,波浪用了就不要用“那浪”了。很汹涌澎湃的对伐?来,你来说。

生:那浪如千万只恶虎,犹如千万只恶虎扑向猎物。

师:恩,真好。

生:那声音如千万辆战斗机同时起飞。

师:呦,他刚才想到的都用上去了。你的浪真大,声音真响。来,你来说。

生:钱塘江大潮恩,是天下奇观,那浪波涛汹涌,那声音响彻云霄。

师:那么你就不要那浪了。它真是钱,恩,真是天下奇观,潮来时波涛——

生:汹涌。声音恩,响彻,恩,震耳欲聋。

师:哦,声音震耳欲聋,或者响彻云霄,恩,好的。还有谁?来,你来试一试。最后一个男生。

生: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恩,那浪像许多只猛虎对自己的,恩,扑向自己的猎物,那声音像,恩,那声音像一只猛虎在怒吼。

师:一只猛虎?够不够?

生:哦,许多只猛虎。

师:无数的猛虎在怒吼。狮吼最好,更响一点。来,你来。

生: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那浪壮观无比,恩,那浪壮观无比。

师:怎么壮观法?

生:海面波涛汹涌。

师:(纠正)江面

生:江面波涛汹涌,那声音洪亮极了。

师:洪亮还不够响,

生:那声音响彻云霄。

师:好的。我请同学们再看,作者这样一写,已经够壮观的了,那他为什么还要写潮退后呢?潮退后还有必要写吗?壮观吗?哪里表现出壮观啦?来,你讲。

生:潮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

师:哦,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板书)还有吗?来,你来说。

生:可是余波仍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师:哦,余波还在不断地涌来,(板书)江面上依旧在风号浪吼,你看还是在写声音,在写浪的形态。不过,这个时候江水已经怎么样?涨了六起米高了。虽然它还是恢复了平静。我懂了。可是我还有不懂,你看,写潮就写潮,写人能突出潮水吗?能吗?跟潮水有关吗?女生,你来讲。

生:恩,写人是因为人们都很期盼看到这个钱塘江大潮,说明它非常雄伟,让人非常期盼地等着。

师:值得一等。哪里看出很期盼?来,读读看,哪里看出来的?

生: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对啊,(板书)这么多人在期待着这个大潮,它一定是非常壮观的对吧?那么这么多人潮褪去以后,大家又会怎么样呢?等来了,潮去了,也许,也许——?你说。

生:也许大家还在回味着刚才潮来的,潮的情景。

师:对,还在回味。你说。

生:大家还会站在江边恋恋不忘。

师:呦,恋恋不舍的。你说。

生:大家也许会恋恋不舍地走开了。

师:哦,恋恋不舍地走开了。你说。

生:他们也许会三三两两地走,他们还不停地在讨论潮来时那宏伟的景象。

师:对呀。同学们,你看,人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有不舍、留恋、也有对潮的那种赞美,对不对?不过有一点认识是一样的。你知道吗?来,读。

生: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师:为什么这天下奇观只在农历八月十八最壮观呢?我想把这个问题留在课后,好吗?大家回去查一查,行吗?好了,下课。谢谢四(3)班小朋友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24373660b1c59eef8c7b471.html

《观潮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