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发布时间:2020-12-13 04:11: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F1+F2

F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x合力=0

F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一、运动:

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2、质点:研究物体比周围空间小得多时,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质点。只有质量,没有形状与大小。

3、位移s:矢量,方向起点指向终点。表示位置的改变。

路程:标量,质点初位置与末位置的轨迹的长度,表示质点实际运动的长度。

4、时刻: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如4s,4s

时间:起始时刻与终止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如4s内,第4s内。

5、速度v:矢量,表示运动的快慢。v=s/t 1m/s = 3.6 km/h 。大小为s-t图中的正切tgθ

平均速度:变速运动中位移与对应时间之比。

瞬时速度:质点某一瞬间的速度,矢量。大小为速率,标量。

6、加速度a:矢量,表示速度变化快慢与方向。 a = Δv/t 。大小为v-t图中的正切tgθ

av 同向时,不管a怎么变化,v一定变大;

av 反向时,不管a怎么变化,v一定变小。

7、匀速:v为定值,a=0

匀变速:a为定值。设v0方向为正方向,a为负表示减速,a为正表示加速。

5、公式:

匀速:

匀变速: v0=0 v0=0a=g(自由落体)

vt=v0+at v t= at v t= gt

s=v0t+1/2 at2 s = 1/2 at2 h = 1/2 gt2

vt2-v02=2as vt2 =2as vt2 =2gh

sn sn-1 = at2 hn hn-1 = gt2

注意:vs/2 >vt/2

二、比例公式:设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123……n秒末瞬时速度之比(v t= at):vtv2v3:……vn=12 3 ……n

2123……n秒内位移之比(s = 1/2 at2):sts2s3:……sn=1222 3 2 ……n2

3、第123……n秒内位移之比(Δsn = sn -sn-1=2n-1

Δst:Δs2:Δs3:……Δsn=135 ……(2n-1)

4、连续相等位移时的时间之比: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一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运动,而是改变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二、牛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a = F/m F=ma (合外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

解题方法:先确定受力物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向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x合力= max

Fy合力= may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F合力= ma

超重

失重

图形

加速度方向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下

计算公式

F-mg=ma

mg-F=ma

应用

减速下降、加速上升

加速下降、减速上升。当a=g时为完全失重,一切与重力有关的现象都会消失。

但重力仍存在。

三、牛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由于这两个力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等大、反向、共线、异体。

四、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五、力学单位制中基本单位:质量m千克(kg长度L:米(m),时间t:秒(s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一、曲线运动条件:Fv不同线。此时,v的方向为曲线的切线方向。

匀速圆周运动中:Fv0相互垂直,F只改变v0的方向,不改变大小。

线速度v

角速度ω

向心加速度an

向心力Fn

公式

v = s/t

= 2πr/ T

= 2πrf

ω=θ/t

=2π/ T

= 2πf

an = v2/r

=ω2r

=ωv

Fn = mv2/r

=mω2r

= mωv

意义

表示运动快慢

表示转动快慢

表示速度方向变化快慢

向心力是合力。

单位

m/s

rad/s

m/s2

N

关系

v =ωr

F = Fn = m an

应用

同一圆周上各点线速度相等。

两轮传动时,两圆边缘上各点线速度相等。

同一个圆内各点角速度相等。

弧度=弧长/半径

=角度(π/180)

是一个变化量,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是一个变化量,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独立性与同时性。

小船渡河时:图A表示以最少时间渡河,图B表示以最少位移渡河。

v2=v2+v2

tgθ= v/v

t=L/ v

v2=v2+v2

sinθ= v/v

t=L/ v

平抛运动的分解: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x = v0t vx=v0 ax=0 tgθ= v y /vx =gt /v0

y=1/2 gt2 v y= gt ay=g v2=vx2+vy2

Δv=gt

三、万有引力:

1、开普勒三定律:

A、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B、对于每一颗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C、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2、万有引力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测出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表示两个单位质量的物体,质心相距1m时,相互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6.67×10-11N式中r表示两个物体质心之间距离。

3、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在赤道最小,两极最大。通常情况下, GF

4、宇宙速度:

A、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km/s 。是发射的最小速度,环绕的最大速度。

B、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

C、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

5、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做同步的匀速转动,周期T=24h,位于地球赤道的正上方,高度为定值。

6、解题思路:万有引力、重力为向心力。式中,M是被绕物体的质量,m是绕行物体本身的质量。

请思考下列等式中的求解方法:

(从式中,r越大,v越小,T越大。)

第五章、动量与动量守恒

一、、动量与冲量的区别:

物理量

冲量

动量

公式

I=Ft

P=mv

单位

N·s

kg·m/s

矢量方向

F方向一样

v方向一样

性质

过程量

状态量

二、动量定理: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的变化。

I=ΔP Ft = mvtmv0 (冲量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量方向一致)

公式一般用于冲击、碰撞中的单个物体,解题时要先确定正方向。

三、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P = P m1v1+m2v2 = m1v1'+m2v2'

公式一般用于冲击、碰撞、爆炸中的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解题时要先确定正方向。

系统在某方向上外力矢量和为零时,某方向上动量守恒。

四、完全弹性碰撞:在弹性力作用下,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力作用下,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全非弹性力作用下,碰撞后物体结合在一起运动,动量守恒,动

守恒。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

五、动量与动能的关系:

第六章、机械能

一、功与功率:

1、物理量:

物理量

功(W

功率(P

定义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

也可理解成在位移方向上有力的作用。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的快慢。

公式

W=Fs·cosa

式中,F可以是单个力,也可以是合力。

平均功率:P=W/tP=Fv

瞬时功率:P=Fvt·cosa

式中,F是牵引力。

单位

焦耳(J

瓦特(W

计算

技巧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所受分力所做功的代数和。

v=vmax时,P=P额定a=0,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F=f

标量

功的正负取决于Fs的夹角,功的正负不表示方向,而是能量的转化。

2、汽车启动:

二、功和能的常用计算公式:

阻力做功

重力做功

动能Ek

重力势能Ep

Fs·cosa

fs

±mgh

1/2 mv2

±mgh(取决于参考平面)

外力F对物体做正功,外界给物体能量,物体的能量增加,

外力F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给外界能量,物体的能量减少,

重力G对外界做正功,物体给外界能量,物体的势能减少,

重力G对外界做负功,外界给物体能量,物体的势量增加,

三、能量的转化通过做功来实现。

A、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W = Ekt Ek0 Fs = 1/2 mvt2 1/2 mv02 应用于受外力运动的单个物体。

B、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应用于只受重力(弹力)运动的单个物体。计算时不要考虑中间过程。

Ek1 + Ep1 = Ek2 + Ep2 1/2 mv12+ mgh 1= 1/2 mv22+ mgh2

熟记公式:初速度为0的只有重力做功式的下落,末速度大小为

线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刚好通过最高点的线速度大小为

杆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刚好通过最高点的线速度大小为 v=0

第七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一、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1、公式:F= k·ΔX = k·(LL0

2、劲度系数k是弹簧的一个特性,与外界无关。

3、两根弹簧并连:k=k1+k2 ,两根弹簧串连:

二、机械振动:

1、简谐运动:物体受F= kx 的回复力作用时所作的运动。回复力是合力,大小与位移x成正比,方向与位移x相反。

例如:弹簧振子、单摆、皮球在水面上、小球在凹槽里的来回往复的运动。

2、物体作简谐运动时,

在平衡位置处:速度v、动能Ek最大,位移x、回复力F、加速度a、势能Ep最小。

在最大位移处:速度v、动能Ek最小,位移x、回复力F、加速度a、势能Ep最大。

3、全振动:振动物体的位移矢量、速度矢量均回到原来的大小和方向。

1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振幅≠路程≠位移。是标量,表示振动能量的大小。单位:米(m)。

2周期T: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单位:秒(s)。

3频率f: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4固有周期、固有频率: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周期与频率,与外界无关。

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 单摆的固有周期:

4、简谐运动的xt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曲线不是振子的运动轨迹。它表示振子的位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每一时刻的振子的机械能都相等。在图中可直观读出:振幅A、周期T,各时刻对应的振子的位移。

5、简谐运动的图像分析:(0时刻为起点)

由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 由正最大位移向平衡位置运动 由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 由负最大位移向平衡位置运动

6、阻尼振动:因受摩擦和其它阻力,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但不影响自身的周期和频率,仍有等时性。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7、受迫振动:在周期性驱动力下的振动。

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无关。

即:f受迫=f驱动

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声音的共振称为共鸣。

条件:f驱动=f固有

8、简谐运动的应用:单摆。

简谐运动的条件:摆角θ<5°。

图中重力GGx分力是回复力,拉力FGY

分力的合力是向心力。

周期公式:

秒摆:周期是2秒的单摆。摆长约为1米。

双线摆周期公式: 锥摆周期公式: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公式:

三、机械波:

1、波的形成条件:波源、介质。

2、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各质点只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以波的形式向前传播的只是能量、波形或振动形式。沿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的振动依次落后。

3、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波峰、波谷都是质点位移最大的位置。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密部、疏部都是质点位移最大的位置。

4、简谐波:简谐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形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注意传播方向。

5、简谐运动图像与简谐波动图像的区别:

简谐运动图像

简谐波动图像

研究对象

单个振动质点

介质中的大量质点

研究内容

振动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

某一时刻,各个质点的空间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图形

单位长度

一个间隔为一个周期

一个间隔为一个波长

物理意义

某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

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

类似

一个人拍电影

全体同学照合影

6、波长λ:任意相邻的两个同步振动的点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

横波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波峰(波谷)以及纵波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密部(疏部)之间 的距离都等于一个波长。波长不是波曲线的长度。

公式:能量向前移动的速度:

同一个波中:波长λ、周期T、频率f、波速v、振幅A都相等。F由波源决定,v由介质决定。

7、波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波的频率f不变,波长λ、波速v要改变。

8、波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条件:缝、孔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的波长相近或比波长小。

衍射时,波的性质(波长λ、频率f、波速v)不变,振幅A减小。

9、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而且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隔开。

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振动加强区:波峰遇波峰、波谷遇波谷。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偶数倍。图中的实线遇实线、虚线遇虚线:A=A1+A2

振动减弱区:波峰遇波谷。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图中的实线遇虚线:A=|A1A2|

干射时,波的性质(波长λ、频率f、波速v)不变,振幅A要增大或减小。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加,音调变高;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少,音调变低。

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都是波的特征,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11、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第八章、分子热运动、热和功

一、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将分子看成球形,用油膜法:DV/S ,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m (  )

球模型

立方模型

固、液体分子直径

3

气体分子平均间距

21mol的任何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X1023/mol

标准条件下,1mol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为22.4L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布朗运动:液体中悬浮微粒所作的无规则运动。由于各个方向液体分子对微粒不平衡作用而引起。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也不是微粒分子的运动,而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图中的轨迹不是微粒实际运动的轨迹。温度越高,微粒质量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4、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体积V,压强p,温度T(绝对温度T= t+273.15)。

三者关系:pV/T = 常量

气体分子运动特点:除碰撞外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任一时刻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分子速率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

气体压强由大量气体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决定气体压强的两个因素:分子平均动能,分子的密集程度。

5、分子引力与斥力的关系:(r0的数量级为1010m

合力图

分力图

分子间距

引力与斥力的关系

分子力

r= r0

F=F

F=0,平衡位置

r< r0

F

斥力

r> r0

F>F

引力

r>10 r0

忽略不计

忽略不计

二、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单个分子动能不一定大。

2、物体体积变化时,分子间距变化,分子势能变化。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气体的温度、物质的量,与气体的体积无关。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二者等效)

三、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总量不变。

功是能转化的量度。

2、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内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ΔU=W+Q

ΔU:内能增加为“+”,减少为“—”;

W:外界对系统做功(如压缩气体)为“+”,系统对外界做功(如气体膨胀)为“—”;

Q:系统吸收热量为“+”,系统放出热量为“—”。

第一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律。

3、热力学第二定律:

A、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B、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或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第二类永动机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源: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的守恒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转移、转化的方向性。

4、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能达到。

第九章、电

一、电荷

1、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造,也不会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起电”的三种方法: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引起: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等量负电。

3、电荷量Q:电荷的多少

元电荷:带最小电荷量的电荷。自然界中所有带电体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e=1.6×10—19C

点电荷:与所研究的空间相比,不计大小与形状的带电体。

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 k = 9×109 N·m2/C2

二、电场:

1、电荷间的作用通过电场产生。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强度E: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电场力与它的电荷量q的比。 E=F/q

单位:N/CV/m

E是电场的一种特性,只取决于电场本身,与Fq等无关。

普通电场场强

点电荷周围电场场强

匀强电场场强

公式

E=F/q

E=U/d

方向

与正电荷受电场力方向相同

与负电荷受电场力方向相反

沿半径方向背离+Q

沿半径方向指向—Q

由“+Q”指向

“—Q

大小

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

各处场强一样大

3、电场线:形象描述场强大小与方向的线,实际上不存在。疏密表示场强大小,切线方向表示场强方向。一率从“+Q”指向“—Q”。正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顺电场线,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逆电场线。

电场线的轨迹不一定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只有电场线为直线,带电粒子初速度为零时,两条轨迹才重合。任意两根电场线都不相交。

4、静电平衡时的导体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上,内部合场强处处为零。导体是一个等势体。

三、电势与电势能:

1、电势差U:将电荷q从电场中的一点A移至B点时,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WAB与电荷q的比。 U= WAB /q 。电势差是一个标量。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计算时要注意“+,—”符号。U= WAB /q只取决于电场两点位置,与Wq等无关。 单位:V

电势φ:将电荷q从电场中的一点A移至无穷远时,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W与电荷q的比。通常取大地与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 单位:V

电势差的大小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只与电场中的两点位置有关;电势的大小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 UAB=φA—φB

2、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方向为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顺电场线方向算电势差为“+”,逆电场线方向算电势差为“—”。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3、电子伏(eV)是电功、电势能的单位。 1 eV = 1.6×10—19J

4、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等势面一定电场线垂直。电场线的方向由高等势面指向低等势面。等势面越密,场强越大。

例:作出上面几个图中的等势面。

四、电容C

1、电容C:任何两个彼此绝缘的又相隔很近的物体组成电容。

2、计算方法: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电压的比。

电容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与QU等无关。

额定电压:电容器长期工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

击穿电压:击穿电容器的电介质使电容器损坏的电压。 U额定<U击穿

3、单位:法拉(F)。1F=106μF=1012pF

4、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计算公式:

例:一个两个极板分别带±1.6×1010C的电容,电容量为5pF,两极板电压U ,将两极板用导线连接后,带电量是 ,两极板电压U ,电容量是 ,拿走导线后带电量是 ,两极板电压U ,电容量是

例:电容量改变后各个物理量的更变。

改变情况

电容

电荷量 Q=CU

电压U=Q/C

场强E=U/d

d

d

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UU1)的加速:

W=ΔEk 1/2 mv2 = qU

式中,U是两极电压,电场不一定是匀强电场。

2、带电粒子在U2中的偏转:类似平抛



第十章、恒

一、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形成电流的条件:要有自由电荷,导体两端存在电压。即: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

2、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3、电流(I):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I=q/t q表示电荷量,t表示通电时间

I=nqvS n: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 q:自由电荷的电荷量

v: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非常小,数量级105m/s S:导体横截面积

国际单位:安培(A 1AmA 1mA=103μA

4电流I是标量,不是矢量。

二、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适用条件:金属、电解液、纯电阻,对气态导体、晶体管等不适用。

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I=E/R+r

当外电阻增大,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当外电阻减小,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当电路开路时,根据U=E-Ir,此时,U=E;当电路短路时,E=Ir

3、电阻(R):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公式: RUI无关,是导体的一种特性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定律:

ρ:导体的电阻率,ρ越大表示导体导电能力越差。

ρ的国际单位:Ω·m

l表示导体的长度,S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

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导体的ρ越大。

超导现象:当温度足够低(有的接近于绝对零度),

导体的ρ变为零。

半导体: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导体的ρ越小。

三、串、并联电路基本关系式:

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n个相同的电阻

比例关系

串联

I=I1=I2

U=U1+U2

用电器分电压,电阻越大,分压越多。

R=R1+R2

R=nR0

相当于增加导体长度

总电阻大于分电阻

并联

I=I1+I2

用电器分电流,电阻越大,分流越少。

U=U1=U2

四、电功与热功,电功率与热功率:

电功W: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俗称电流做功。国际单位:焦耳(J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国际单位:瓦特(W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为额定功率,此时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电流为额定电流。

功能转换

电功、电功率

电热、热功率

纯电阻电路

电功全部转化为内能

Q=W

P=P

非纯电阻电路

W=W-Q=UIt-I2Rt

P=P-P=UI-I2R

电功部分转化为内能,其余为机械能。

Q=I2Rt

P=I2R

注意:线性电路,欧姆定律成立;非线性电路,欧姆定律不成立。

W=UIt用于求任何电路中的总电功,Q=I2Rt用于求任何电路中的焦耳热。

五、电流表与电压表:

1、小量程电流表G原理:磁场对其中的电流有力的作用。

表头内阻:电流表G的电阻r 满偏电流: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Ig

满偏电压: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压Ug Ug = Ig r

2、大量程的电流表与电压表:

类型

Rx的作用

计算方法

电流表

分流

电压表

分压

3、伏安法测量电阻:原理:R=U/I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内接法

RX<<RV

RX>>RA

实际测量,RX偏小,IX偏大

实际测量,RX偏大,UX偏大

4、欧姆表:直接测量电阻值的电表。

原理图:如图。注意:黑笔接内电源的正极。

使用注意点:每次测量前先使红、黑表笔相碰,调节调零电阻RP,使指针指在零刻度。

第十一章、磁

一、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力的作用。

磁极间、电流间的作用通过磁场产生,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

2、方向:放入其中小磁针N极的受力方向(静止时N极的指向)

放入其中小磁针S极的受力的反方向(静止时S极的反指向)

3、磁感线:形象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假想的曲线。

磁体外部:N极到S极;磁体内部:S极到N极。

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安培定则:(右手四指为环绕方向,大拇指为单独走向)

导体的种类

磁场形状

判断方法

通电直导线

以导线为中心的各簇互相平行的同心圆。

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四指绕向为磁感线的方向。

矩形、环形电流

各簇围绕环形导线的闭合曲线,中心轴上,磁感垂直环形平面。

右手绕向与环形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方向为环形电流内部的磁场方向。

通电螺线管

外部类似于条形磁体的磁场,内部为匀强磁场。

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绕向与电流绕向一致,大拇指指向为磁场的N极。

二、安培力:

1、定义: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2、计算公式:F=ILBsinθ=ILB 式中:θ是I与B的夹角。

电流与磁场平行时,电流在磁场中不受安培力;电流与磁场垂直时,电流在磁场中受安培力最大:F=ILB 0F≤ILB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左手掌放入磁场中,磁感线穿过掌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指向为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三、磁感应强度B:

1、定义:放入磁场中的电流元与磁场垂直时,所受安培力F跟电流元IL的比值。

2、公式: 磁感应强度B是磁场的一种特性,与F、I、L等无关。

注:匀强磁场中,B与I垂直时,L为导线的长度;

非匀强磁场中,B与I垂直时,L为短导线长度。

3、国际单位:特斯拉(T)。

4、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方向即磁场方向。

磁感线方向为B方向,疏密表示B的强弱。

5、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磁感线是分布均匀的平行直线。例:靠近的两个异名磁极之间的部分磁场;通电螺线管内的磁场。

电场强度E

磁感应强度B

相同点

都是客观存在的描述场的特殊物理量,都是矢量,叠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不同点

电场强度E

磁感应强度B

引入

用试探电荷q

用试探电流元IL

定义

E=F/q,E与F、q无关

B=F/IL,BFIL无关。

单位

N/CV/m

T

形象描述

电场线

磁感线

两线切线方向为场方向,疏密表示场的强弱。

不封闭曲线,从“+Q”指向“—Q

封闭曲线,外部从N指向S,内部从S指向N

场力F

电场力F=qE

由电荷作用判断方向

安培力F=ILB

左手定则判断方向

匀强场

E一定

B一定

两线均为分布均匀的平行直线

四、电流表(辐向式磁场)

线圈所受力矩:M=NBIS=kθ

五、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1、洛伦兹力: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磁感线穿过掌心,四指所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洛伦兹力方向。

3、大小:F=qvB

4、洛伦兹力始终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只改变电荷的运动方向,不对电荷做功。

5、电荷垂直进入磁场时,运动轨迹是一个圆。

轨道半径只与粒子的mvq有关。

轨道周期只与粒子的mq有关,而与粒子的rv等无关。

质谱仪:

不同的谱线半径可知粒子的质量:

六、加速器:

1、直线加速器:

2、回旋加速器:

七、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体内部有环形分子电流,分子电流取向大致相同时,形成磁体。

第十二章、电磁感应

一、磁通量():

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垂直面积S的的乘积。表示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应线的条数。只要穿过面积的磁感应线条数一定,磁通量就一定,与面积是否倾斜、线圈量的匝数等因素无关。

2、公式:Φ=BS S是垂直B的面积,或B是垂直S的分量)

3、国际单位:韦伯(韦) Wb

4、磁感应强度又称磁通密度:

二、电磁感应:

1、定义: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其实质就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电磁感应时一定有感应电动势,电路闭合时才有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电路相当于电源的内电路,感应电流从低电势端流向高电势端(相当于“—”流向“+”);外部电路感应电流从高电势端流向低电势端(相当于“+”流向“—”)。

3、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公式:

式中,E是Δt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ΔΦ是磁通量的变化量, 是磁通量的变化率,N是线圈的匝数。主要应用于求Δt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求瞬间电动势:

切割方式

图形

计算方法

注意点

平动切割

导体弯曲时,L为有效长度

绕点转动切割

E与转轴O点位置有关

绕线转动切割

E=NBLv=NBLL’ω=NBSω

E与转轴OO’位置无关

注:实际应用时,LvS都要用有效值,所有单位都要用国际单位制。

4、愣次定律:求感应电流的方向。

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即“增反减同”。适用于闭合电路(环形、矩形等)中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阻碍”不仅有“反抗”的含义,还有“补偿”的含义:反抗磁通量的增加,补偿磁通量的减少;并不仅仅是阻止。

右手定则:伸开右手掌,让磁感线穿过掌心,拇指指向为导体运动方向,四指所指为感应电流的方向或感应电动势内电路的方向。主要适用于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判定。右手定则是愣次定律的特殊应用。

三、自感:

1、定义: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自感电动势: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公式:

式中L是自感系数:由线圈本身的性质决定。相同条件下,线圈的横截面积越大,线圈越长,加入铁芯,自感系数将增加。

L国际单位:亨利(亨)H 1H=103mH 1mH=103μH

3、日光灯原理:

启动器(启辉器):利用氖管的辉光放电,自动把电路接通、断开,内部的电容防火花(没有电容也能工作)。日光灯接通发光时,起动器不起作用。

镇流器:在日光灯点燃时,利用自感现象,产生瞬时高压,使灯管通电日光灯正常发光时,利用自感现象起降压、限流作用。

第十三章、交变电流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

1、原理:电磁感应

2、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平面。发电机的线圈与中性面重合时,磁通量Φ最大,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最小,感应电流的方向从此时发生改变。

线圈平面平行与磁感线时,磁通量Φ最小,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最大。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与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总是互余的:

取中性面为计时平面:e=Emsinωt φ=Φmcosωt

i=Imsinωt

u=Umsinωt

3正弦(余弦)交变电最大值(峰值)Am与有效值A的关系:

用电器所标的额定电压、电流,电表所测交流数值都是交变电的有效值。

U=220VUm=220 V =311VU=380VUm=380 V =537V

4、有效值不是平均值:

A、求Δt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B、求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

切割方式

图形

计算方法

注意点

平动切割

导体弯曲时,L为有效长度

绕点转动切割

E与转轴O点位置有关

绕线转动切割

E=NBLv=NBLL’ω=NBSω

E与转轴OO’位置无关

C、求交流电的热量功率时,只能用有效值。

D、求通过导体电荷量时,只能用交流的平均值。

5、周期(T):线圈匀速转动一周,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时间。单位:秒(s

频率(f):交变电流在1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 T=1/f

圆频率(ω):ω=2πf=2π/T

我国交变电的频率:50 Hz,周期0.02s1s方向变100次)。

二、电感L: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电容C:通交流,阻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三、变压器:

1、原理:原、副线圈中的互感现象,原、副线圈中的磁通量的变化率相等。

P1=P2

2、变压器只变换交流,不变换直流,更不变频。

原、副线圈中交流电的频率一样:f1=f2

高压线圈匝数多、电流小,导线较细;低压线圈匝数少、电流大,导线较粗。

3、如左图:U1U2U3=n1n2n3 n1 I1=n2 I2+ n3 I3

P1=P2+P3

四、电能输送的中途损失:

ΔU=Ir线= r线 =U电源U用户 ΔU

ΔP=I2 r线= r线 =P电源P用户 ΔP

五、三相交变电:

1、原理:三个互成120度的同种线圈同时转动产生三相交变电动势。

U1=Umsinωt u2=Umsin(ωt-2/3π) u3=Umsin(ωt-4/3π)

2、相电压:端线(火线、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电压。

线电压:两根不同的端线之间的电压。

电源Y形连接:U线= U

电源Δ形连接:U线= U

3、例:下列四个图中,单相电压是220V,则三个相同电阻中,每个电阻两端电压是:

第十四章、电磁场与电磁波

一、电磁振荡的产生:

1、振荡电流:大小与方向都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振荡电路(LC回路):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LC回路中产生正弦交变电。

电容C中容纳电荷最多时,电路中电流最小,磁场能全部转化为电场能,此时充电完毕;电容C中容纳电荷最少时,电路中电流最大,电场能全部转化为磁场能,此时放电完毕。(放电时,电流方向从电容“+”流向“—”;充电时,电流方向从电容“—”流向“+”。)

充放电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容内的电荷量成互余关系。i=Imsinωtq=Qmcosωt

磁场与电场都发生周期性变化,二者也成互余关系。

2、阻尼振荡:振荡电流的振幅逐渐减小。只改变振幅,不改变周期和频率。

无阻尼振荡:振荡电流的振幅永远不变。

3、周期(T):电磁振荡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时间。

频率(f):一秒钟内完成的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LC回路的周期与频率由回路本身的特性来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机械振动

电磁振荡

产生原理

机械振动将能量沿弹性介质传播

电磁振荡将能量由场向外传播

周期性变化

sva

EBqi

能量转化

动能与势能

磁场能与电场能

二、电磁场:变化的电场与磁场相互联系,形成的不可分的统一体。

1、英国麦克斯韦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2、具体内容: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振荡的电场产生振荡的磁场,振荡的磁场产生振荡的电场。

3、电磁波:电磁场由近向远的传播。电磁波本身是一种物质,传播时不需要媒质,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

产生条件:足够高的频率,开放电路。

特点:电磁波沿“电场与磁场垂直”的方向传播,是横波;电场与磁场同频变化,变化关系同步;真空中传播速度:c=3×108m/s,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λf=λ/T;电磁波可以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注意:fT由波源决定,同一电磁波进入不同介质时不变,vλ改变。

三、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1、调制:将信号加载到电磁波上,分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

电磁波在空间遇导体时产生同频率的感应电流。

2、解调(检波):从高频电磁波中取出信号的过程。

电谐振:接收LC回路的频率与电磁波频率相同时电路中产生最强振荡电流。

此过程为调谐。

第十五章、几何光学

一、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被照亮的物体、实像、虚像等不是光源,但可以引起人的视觉,解题时可以当成“光源”来处理。

二、光的直线性: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小孔成像:倒立、实像。

2、影子: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后形成的暗区。

点光源形成本影,非点光源形成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区完全看不到光源的光;在半影区只能看到光源的某部分发出的光。

3、光在真空中(近似在空气中)的速度:c=3×108m/s

4、光路是可逆的。

三、反射定律:

1、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围绕入射点将平面镜偏转a角度,法线也偏转a角度,反射光线偏转2a角度。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对称)

人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全身像,镜高至少是自己身高的一半。

3、观察范围:人眼(位置可动)通过光学仪器观察物体的像时,人眼所处的空间区域。先作物体像,再作像到光学仪器两条边界,之间为范围。

视场:人眼(位置固定)通过光学仪器观察物体的像,像所处的空间区域范围。先作眼睛的像,再作像到光学仪器两条边界,之间为范围。

四、折射定律:

1、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斯涅耳定律:

2、折射率(n):光从真空射入介质中时,入射角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在介质中速度之比。

3、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空气近似等于1

折射率表明了介质的折光本领,也表示对光传播的阻碍本领。

五、全反射:

1、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

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

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2、定义: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光线全部消失,只剩反射光线的现象。全反射光线不是折射光线。

3、条件: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CsinC=1/n

4、光导纤维:一光线射向光导纤维,当入射角为a时,刚好从另一端射出时:如右图。

六、棱镜:横截面是三角形或梯形。

1、三棱镜能使射向侧面的光线向底面偏折,相同条件下,n越大,光线偏折越多。

并将白色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小,介质中的红光光速大;

棱镜对蓝光的折射率大,介质中的蓝光光速小。

2、全反射棱镜: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临界角C=42度)。如右图。

七、作用:

三棱镜:向底边偏折光线,色散。

平行玻璃砖:平移光线

全反射棱镜、平面镜,改变光路方向,不改变聚散性质。

第十六章、波动光学

一、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后,某些区域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隔开。

加强条件: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

减弱条件: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

衍射:波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条件:障碍物、缝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近或比波长小。 L≤λ

二、光的干涉与衍射:

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

图形

公式

条件

两列光波频率相等

缝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近或比波长小

条纹

原因

两列光波的空间叠加

缝上不同位置的光在空间的叠加

薄膜干涉:光照射薄膜上被前后两面反射形成相干光。薄膜不均匀时出现明暗条纹,薄膜劈(楔)形时形成明暗相间的线形等距条纹。

牛顿环

空气劈

原理

光照射到与空气接触的两个玻璃表面上,反射形成相干光

条纹

公式

光的直线性是光波动的一个近似。

三、光的电磁说:

1、光波是电磁波的某一部分。

2、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是横波。

3、公式:v=λ/T=λf = c/n (光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周期不变,波长、波速改变。)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370nm750nm

频率范围:8×1014Hz4×1014Hz

波长范围

102m-------------------------------------------------------------------------------------1010m

无线电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伦琴射线

γ射线

产生原理

LC回路中自由电子的周期运动

原子外层电子受到激发

原子内层电子受到激发

原子核受到激发

产生方法

LC振荡电路

一切物质

固液气体点燃、气体高压激发

高温物体

高速电子轰击固体

天然放射性物质

应用

无线电

遥控、遥感、加热、理疗

照相、摄像、加热

感光、消毒、化疗

探测、透视

工业探伤、医用放疗

四、偏振:

1、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波。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平行的波。

2、偏振:只在某一方向上振动向前传播的波。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3、自然光:沿着各个方向振动且强度相同的光波。

偏振光:沿着单个方向振动向前传播的光波。

4、自然光经偏振片起偏后形成偏振光。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一种横波。

5、自然光由空气射向透明物体后,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时,反射光线为完全偏振光线,振动方向与入射面垂直(入射光线与法线所成平面);折射光线为部分偏振光线,大多光线振动方向平行入射面。

此时的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tg ip=n

第十七章、原子物理

一、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1、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实验、康普顿效应实验证明。

A、光电效应:在光量子照射下,物体发射光电子的现象。说明光的粒子性。

条件:ν>ν极限,λ<λ极限

B、光量子的能量:E=hν=hc/λ 普朗克常量h=6.63×1034J ·s

C、光的强度决定于每秒金属发出的光电子数,决定光电流强度。

光的频率决定每个光子的能量,决定电子射出后的最大初动能。

D、光电效应方程:Ek= hν—W

E、光电管:

2、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实验证明。

3、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大量光子中的个体光子的运动服从一定概率,整体体现波动规律。

个别光子干涉实验:个别光点——粒子性

大量光子干涉实验:明暗相间条纹——波动性

4、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特性:

频率越低,波长越长,光的波动性越明显;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光的粒子性越明显。

二、玻尔的三条假设:成功引入量子概念,过多保留经典理论。只能解释氢光谱。

1、轨道量子化:电子的轨道半径只能取某些独立值。

能量量子化:电子做变速运动时状态稳定,不对外辐射能量;

原子向外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与发生跃迁的两个轨道有关。

Em En = hν (m>n) 对应光谱呈分立线状型。 光谱条数:

2、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总能量减小。势能的绝对值是动能的2倍。

三、物质波:任何运动的物体都有一个波与之对应。即光子、实物粒子运动具有不确定性,但在空间的分布几率受波动规律支配。又称为德布罗意波。

公式:

宏观物体波长小,显粒子性;微观粒子波长长,显波动性。用疏密不同的点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几率,即电子云。

牛顿力学只能解决宏观、低速运动的物理问题。

四、原子的结构模型:

1、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可分。

2、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很小的原子核集中了全部的正电荷和绝大多数的质量,电子在核外绕核作高速旋转。

3、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同位素: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如: (氕) (氘) (氚)

五、核反应:原子核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反应过程中质子数与质量数都守恒。

1、衰变:原子序数大于82的所有元素,部分小于83的元素有放射性。射线来自原子核的内部,不是核外电子。核衰变是产生天然放射性现象的根本原因。

组成 穿透力 电离能力

α 最弱 最强

β 较强 较强

γ 光子,电磁波 最强 最弱

α衰变:

β衰变:

半衰期(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是元素的一个特性,与外界因素无关。是统计规律,对单个原子核没有意义。

2、人式核转化反应:原子核在a粒子等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卢瑟福发现质子: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所有元素中铁元素的核子平均质量最小。(如右图)

3、裂变反应: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过程。

如链式反应(雪崩反应):

聚变反应: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过程。相同条件下,聚变比裂变释放更多能量。

如: 但反应温度高。

4、核反应中质量亏损能量>>化学反应能量: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ΔE=Δm×c2

原子(质)量单位:u 1u=1.66×1027kg 1u相当于931.5MeV的能量。



备注

本资料呆哥数学亲自整理,如果需要更多的初中、高中高考、中考干货资料,请按住CTRL并点击 进行下载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3e60148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c8.html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