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中国军魂

发布时间:2015-11-14 17:22: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永远的中国军魂

【摘要】本文从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和发扬我军军魂两个方面入手,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内涵和如何发扬光大我军军魂,诠释了我军的科学理论和永远不变的军魂。

【关键字】军事指导理论 军魂 听党指挥

1927年8月1日,随着清脆的枪声在南昌城头响起,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走上了历史舞台。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绝对领导之下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有了自己可信赖和依托的子弟兵,中华民族有了实现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朱毛会师”;从坚持八年抗战,到推翻蒋家王朝反动统治;从和平时期的大规模建设,到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一部波澜壮阔的党史,也是一部血火交织的军史。84载艰苦奋斗,84载光辉历程,告诉我们一个朴质而伟大的真理——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人民军队的方向。

一个民族要有“民魂”,一个军队要有“军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党旗指引军旗飘,军旗跟着党旗走。正因为有了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我们这支军队才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正因为无数军人的骨子里浸透了对党的忠诚,我们这支军队才英雄辈出,群星闪烁。如果说党创立的一整套战略战术原则,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那么党的军事指导思想,是指引我军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灯塔。

把马克思主意军事理论同中国军事实践相结合后,我们党先后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三大军事指导理论成果。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又一次于是俱进。80多年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既一脉相承,又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不仅成功地指导了和指导着不同时期中国的军事实践,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一、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科学内涵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统称。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科学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一方面,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来源于马恩列斯军事理论,是建立在马恩列斯军事理论基础之上的,并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体系之外的另一个体系。另一方面,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来源于马恩列斯军事理论。马恩列斯军事理论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的理论表现,他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军事实践的结果,正确反映了军事实践的本质、特点合规律,是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在军事领域的体现和反映。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以来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军队建设的行动指南。但是,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一般原理的同时,必须根据本国革命和军队建设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具体特点来运用它,并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适应中国革命战争的需要,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科学原理,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开辟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战争与和平,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等情况,结合我军实际,不断地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二)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理论来源于实践,伟大的革命来源于伟大的实践。中国革命战争、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赖以产生、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军事指导理论,又在指导中国革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武装斗争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独立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场革命武装斗争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情况之复杂,道路之曲折,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取得胜利之辉煌,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新中国成立后,又进行了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西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长期亲身参加和领导战争实践,而且运用这些理论去指导战争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从多方面进行了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和军队建设。1953年12月7日至1954年1月26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军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会议总结了建国四年来的军事工作,明确规定把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以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防御帝国主义侵略作为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完成了由革命战争向和平时期建设的转变,是人民解放军由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里程碑。贯彻这次会议,人民解放军的建设迅速出现了新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军队现代化建设由临战状态转入和平建设轨道,在全面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大局的前提下,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标,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动力,一以“精兵、合成、高效”为要求,由人力密集和数量规模型转向科技密集和质量效能型的发展过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为了适应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以打赢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为目标的现代化建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

(三)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名字分别命名为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但他不是一个人智慧的产物,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的军事理论是代表我党、我军根本利益,从总体上统一思想和行动的根本指导思想。因而,这一思想体系,由主要代表人物,但又不仅仅是哪一个人的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作为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集大成者,对这一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起了主导作用。作为这一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起了主导作用。作为这一思想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恰当的,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实行集体领导,党关于战争、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的许多重大决策和军事理论的形成,都是中央军委和领袖集体智慧的体现。

二、发扬光大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一)时代环境变了,军队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这一性质始终不能变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始终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现在,时代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建设始终是中心。但是,军队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这一性质丝毫没有改变。纵观世界,天下并不太平,“台独”分裂势力日益猖獗,国内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计相互勾结,利用人权、民主、宗教、民族和领土等问题,采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手段,竭力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妄图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加紧对我军进行渗透活动,并大肆宣扬所谓“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等谬论,企图挑拨和分裂军队同党的关系,使我军摆脱党的领导,不讲政治,在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迷失正确方向,以彻底改变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认清其反动实质和目的,牢固树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并在新形势下有所发展,永远做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可靠工具。

(二)所处地位变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永远不能变

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从建军初始,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不仅在为人民打江山的民主革命时期如此,在夺取全国政权、成为执政党后,我军依然始终保持着人民军队的这一宗旨、本色和作风。这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党的“三个代表”的先进性和党永远指挥枪的原则,决定了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尽管党在执政前后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但军队始终是党的、人民的军队,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后,又始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军队、人民、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正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是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根本保证。所以,邓小平同志生前曾反复嘱托:“我们的军队始终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

(三)发展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党指挥枪”的原则永远不能变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已进入到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战略决胜阶段。改革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全军官兵坚定地拥护和支持改革,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然而,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始终充满了矛盾、困难甚至风险。市场经济自身的负面效应,与种种腐朽思想文化交织在一起,对官兵思想道德具有很大的侵蚀作用。我军担负着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为国家的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的历史重任。要实现“打得赢”、“不变质”的重大使命,我军官兵要从根本上坚定对改革的信念,正确对待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积极为推进改革贡献力量,就必须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始终以党的目标为目标,以党的任务为任务,用正确的思想和党的路线、纲领教育部队官兵,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是我军永远置身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绝不能以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和商品交换原则为由,助长人际交往中的功利化、庸俗化倾向,削弱以至取消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更不能曲解改革开放而放弃我军长期坚持的政治优势,放松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

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宗旨为使命,使我们这支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脚踏着祖国的大地,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命运相牵。从战争年代的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到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雷锋、李向群、丁晓兵、杨业功……无数优秀的中国军人都对党的忠诚看得严于一切,把祖国的尊严看得高于一切,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他们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谱写出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颂歌。

党缔造了人民军队,同时,党又把思想的先进性、行动的规范性以及勇敢牺牲精神,根植于人民军队的血脉之中,这是我们不断夺取胜利、保证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是我们需要永远保持和弘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参考文献:[1]《党的军事指导理论》 王伟;

[2]《永远不变的军魂》

[3]《发扬光大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c7beedfe4733687f21aa7f.html

《永远的中国军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