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7:“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押题素材大放送

发布时间:2020-06-11 23:11: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素材7:“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

2018年10月24日,“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建桥期间,无数建设者用意志和信念,攻坚克难,使港珠澳大桥成为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在这些“世界之最”背后,是一系列科技创新和攻坚精神的强力驱动,是对技术标准和施工精度的严格把关。自2003年筹备工作开始至建成,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为主线,配备200多家科研单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围绕大桥的建设开展科研,其间,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且新专利就有400多项。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本题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叙述了国家“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的相关情况,突出了大桥建设者用意志和信念攻坚克难的事实和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成就。

1.可以从“自力更生”的角度立意。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接通的是民心相融之路,书写的是中国崛起奋进之势,见证的是大国重器之伟力。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2.可以从“科技创新”角度立意。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且新专利就有400多项。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在设计理念、建造技术、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创下多项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3.可以从“民族自信”角度立意。大桥建成通车,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反映出几十年来我们从追赶世界到领先世界、超越世界的中国智慧,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思维交锋

国家“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人说港珠澳大桥是国家意志、国家战略的又一力作,有人说港珠澳大桥彰显中国奋斗精神,有人说港珠澳大桥托起美好的愿景。对于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你有怎样的思考?

常规视角:大国重器彰显强国形象;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勇创世界一流,彰显民族智慧;力更生走强国之路;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核心视角: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掌握核心技术,保障国家安全;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自主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视角:加强经济联系,促进民族融合;打造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一体化;超越世界,展现中国智慧;坚定道路自信,走中国特色之路。

◎独抒己见

1.自力更生角度分析说理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如今的新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在科学技术领域对中国实行封锁和打压的政策,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我们的建设事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在科技领域被人“卡脖子”无疑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困难和不便,但仅仅是困难和不便吗?是否也有某种积极意义呢?

自力更生,应有尽有

世界上在沉管安装领域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向中国漫天要价,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一气之下带领团队自主攻关,解决多个世界难题,最终实现安装零失误。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其实,讹诈和封锁未必是坏事,它往往逼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回首往昔,从“两弹一星”工程打破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到三峡工程实现“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中国人民正是靠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克服一穷二白困难,不断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厚植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根基。

2.科技创新角度分析说理

国家要强,企业要赢,人民生活要好,那么有没有一种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呢?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怎样才能再接再厉,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呢?

以创新促飞跃

港珠澳大桥创造了七项世界之最,堪称“桥界珠峰”,国人无不为之自豪。港珠澳大桥的建造标志着我国隧岛桥的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无不是自主创新的结果。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模仿和守旧是没有出路的。大清王朝拒绝改革,拒绝创新,闭关自守,结果被洋枪洋炮打开国门。殷鉴不远,历历在目。惟有坚持自主创新,惟有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民族自信角度分析说理

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动车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大国重器纷纷亮相,这固然是科技创新的成果,可是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呢?其他国家同样懂得科技创新的重要,唯独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功,深层原因是值得探讨的。

厉害了,我的国!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举世瞩目。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展现了中国新时代的新标志,引领崭新的强国时代。一大批全球领先的大国重器精彩亮相,旧中国前所未有,邻近国家望尘莫及,即便欧美也心存恐惧,唯恐被中国赶超。何以能够如此?原因很多,简言之,制度使然也。人心齐泰山移,我们的制度崇尚民主集中制,这种制度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旧时代和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所谓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理正在这里。

◎名家视角

以超级工程带动科技创新

杨京

港珠澳大桥通车成为这两日“世界级话题”,中国人向世界展示的不仅是敢于梦想,还有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能力和底气。

在业内人士眼里,以“现代第七大奇迹”形容港珠澳大桥一点也不过誉。这项超级工程中,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技术难题无数,多个难题为“世界之最”。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创新,成为港珠澳大桥的一个突出特色。

科技创新,就其源头来说,有的来自大学、实验室,有的则直接来自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推动。前者要经历从技术成果到商品、应用的转化,而后者,是需求对技术提出要求。

高峡出平湖、海底建隧道,天堑要变通途、雪原要修铁路……很多时候,科技创新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这些改造自然、服务生活的现实需求,催生并“倒逼”着科技创新突破。因为技术上不创新突破,这些事就办不成、做不到。

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我们不要忘记,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初发轫于手工工场,推动它的是工人而非科学家。

对中国来说,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创新,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技创新方法和路径。重大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往往极其复杂,技术挑战巨大。我们自己不掌握的技术,不可能都靠引进、购买,关键核心技术更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通过建设重大工程,带动协同创新,攻克技术难关,从而掌握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树”攀升进度,掌握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

这种“工程式突破”,在我国的重大工程建设史上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实践。比如三峡工程,建设之前,我国只能设计制造3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在工程建设中,通过科技攻关,我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水利水电重大装备和关键材料的技术自主能力。刚刚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同样取得了包括海底深埋隧道在内的系列技术突破。

中国地域广大,地理条件复杂,在我国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建设重大工程,触碰到的技术领域,有些甚至属于“无人区”,其他国家遇不到或没有涉足。要推进重大工程,就必然要在科技前沿攻坚克难,就必须通过自主科技创新来破解,实现在“无人区”突破,引领潮流。

比如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曾面对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这“三大世界性难题”,而这一铁路的最终建成,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使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从桥梁、大坝、隧道,到航天、探月、深海探测,上天入地,跨江跨海,这一系列重大工程,一系列新空间探索,都是科技创新突破的推动器,展现中国想象力创造力的广阔舞台。我们相信,随着未来中国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中国科技将不断攀越新的高峰。

(来源:2018-10-25 长江日报 )

总赞港珠澳大桥通车:把梦想变成现实。

指出港珠澳大桥的一个特色,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即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创新。

阐述科技创新的两个源头,即大学、实验室和生产生活需要。

举中国建设实例,阐述现实需求催生并“倒逼”科技创新的道理。

引恩格斯语,进一步阐述现实需求催生并“倒逼”科技创新的道理。

阐述科技创新的方法和路径,即通过建设重大工程带动协同创新,攻克技术难关,掌握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

以三峡工程和港珠澳大桥为例,说明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创新的可行性。

结合我国地域、地理特点,说明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创新的必然性。

从一般到特殊,举例说明第节阐述的道理。

围绕“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创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思维导图

总赞港珠澳大桥,进而提出中心论点: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创新论证层次一:生产生活需要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概括性阐述举实例说明引名言说明论证层次二: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方法和路径(概括性阐述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创新的可行性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创新的必然性)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同学妙说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新名片

某生

2018年10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在广东珠海庄严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堑南北,通途无阻,世界为之瞩目!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道路成就的美好梦想。

在珠江口建一座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跨海大桥,打开珠江西岸制造业的出海口,也能让香港繁荣的商业辐射到这里,那该多好啊!但是数十年前,这只是一个梦。那时的中国,能否修建跨径400米的桥梁尚在争论,何况几十公里的跨海大桥。更难的还在于港英当局不希望香港与内地走得很近,对建桥反应冷漠。四十载风雨起苍黄,改革开放以波澜壮阔之势,给中国带来了沧桑巨变,将多少曾经不可及的梦想变为了现实。而此时,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港珠澳大桥构想便应运而生。港珠澳大桥通车,无疑是“中国道路”前进里程表上闪亮的一站。此刻梦圆,为更远大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力量铸就的海上长城。

港珠澳大桥被成为“新世界奇迹”,它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拥有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最长钢结构桥梁。和其他跨海大桥不同,港珠澳大桥是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出来的,是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建设理念建造的海上长城。2018年5月2日,经过10余小时吊装,重约6000吨的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像“楔子”一样,将数公里长的海底隧道连为一体,创下新的世界纪录。珠江口是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者们的承诺:“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如今有渔民做起了一桩新生意,用渔船载客到港珠澳大桥附近看中华白海豚,白海豚跃出海面,港珠澳大桥成为其背景。“中国力量”气吞山河,却也不乏静悄悄的柔情。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智慧催生的管理范本。

港珠澳大桥口岸人工岛的旅检大楼里,内地和澳门查验单位执法人员并肩而坐,旅客只需排一次队,30秒即可完成两地查验手续。港珠澳大桥管理复杂,需要法律与政策层面的制度设计,难度可想而知。大桥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完成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丰富了“一国两制”实践,有效解决了三地法律法规差异、技术标准衔接、建设程序规范、思维模式碰撞。“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伟大创举,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土壤里生发出来的一株新苗,充分印证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碧波之上,一桥飞架香港、澳门、珠海三地,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飞越沧海百年的历史风云,展现当代中国的雄健风采。港珠澳大桥无疑已成为一张国家新名片。

【点评】

文章以“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新名片”为题,确定赞颂的基调,开篇简述港珠澳大桥开通情况极其影响,为赞颂作铺垫。本论部分以“港珠澳大桥是中国道路成就的美好梦想”、“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力量铸就的海上长城”、“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智慧催生的管理范本”为分论点,从“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三个方面阐述大桥的意义。结尾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全文中心明确,论述集中,层次清晰,纲举目张,结构完整,一目了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55dd7c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c0.html

《素材7:“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押题素材大放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