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专项练习

发布时间:2021-02-05 20:19: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专项练习 

(时间:30分钟 满分:3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

田埂上的野花芳草

李汉荣

那天,我独自到郊外田野游逛,时值初夏,油菜正在结籽,小麦开始灌浆,田埂上花草繁密,清香扑鼻。一丛丛、一团团、一簇簇,它们全神贯注地沉浸于自己的小小心事,酝酿着田园诗意,精心构思着代代相传的古老乡土艺术。一些性急的野花已捧出了成熟的小果果,我采了几样放进嘴里,有的纯甜味,有的微甜带涩,有的不甜只涩,有的很苦涩。我当然不能埋怨它们不可口,压根儿它们开花结果就不是为了让我吃。它们是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保存种子。它们自私吗?不,一点也不自私,它们没有丝毫的私心,也许它们本来无心,若说有心,那也是草木之心,草木之心者,天地之心也。它们延续了自己的生命,也就延续了土地的春天,同时也就延续了蝴蝶的舞蹈事业和蜜蜂的酿造事业,延续了鸟儿们飞翔和歌唱的事业。这样,其实也就延续了田园的美景,延续了人类的审美体验。

在公元前的周朝和春秋时代,我们的先人在原野一边耕种,一边吟唱,顺手拈来,脱口而出,就把身边手头的植物作为赋比兴的素材,唱进了风雅颂,在《诗经》三百余篇诗里,保存着上古植物的芬芳、露水和摇曳的身姿。沿着诗的线索,沿着田园的阡陌,一路走来了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簇拥在他们身边脚下,摇曳在他们视线里的,都是这些朴素的野花芳草。兴许,他们还曾一次次俯下身子,爱怜地抚摸过它们,有时,就坐在地上,长久地凝视着它们,为它们纯真的容颜、纯真的美,而久久沉浸,在这种单纯的沉浸里,他们触摸到了天地的空灵之心,也发现了自己的诗人之心。于是,他们捧出一首首饱含情感之露和灵思之美的诗,献给自然,献给原野,献给这些美好的植物,其实是献给了从大地上一茬茬走过的岁月,献给了一代代人类之心。

我看着阡陌上可爱的植物们,内心涌起了很深很浓的感情,对这些野花芳草们充满了由衷尊敬。它们从远古一路走来,万古千秋,它们小心地保管着怀里的种子,小心地捧着手里的露水;万古千秋,它们没有将内心的秘密丢失,没有将手中的宝石打碎。它们完好地保存了大地的景色,维护着田园的诗意。它们是大自然的忠诚卫士,是田园诗的坚贞传人。即使时间走到现代,文明已经离不开钢筋塑料水泥,它们也断然拒绝向非诗的生活方式投降,在僵硬的逻辑之外,依旧坚持着温婉的情思和纯真的古典品质。瞧,此刻,我身旁这些花草,它们手中捧着的,仍是《诗经》里的露水,仍是陶渊明的种子,仍是孟浩然的气息。我就想,我们手里也曾有过不少好东西,但是,一路上被我们有意无意地丢失了、摔碎了多少?

我长久地望着这些温柔的植物们,想起那些关于地球毁灭、动植物灭绝的不详预言和恐怖电影,想起我们充满忧患和灾变的地球,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忧郁和恐惧,对灭绝则是十万八千个不愿意!不说别的,就凭眼前这些温存、美好的植物,这些从上古时代启程,揣着《诗经》的露水,沿着唐诗和宋词的纵横阡陌,一路千辛万苦走来的野花芳草,这个世界就不该灭绝,而应该千秋万世延续。是的,我们必须将纯真之美坚持下去,将自然之诗捍卫到底。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我听见,在南山之南,在田园远处,亲爱的陶渊明大哥,正向我招手、吟啸……(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第一段写品尝了一些野果,味道各不相同,这引发了对这些植物生命意义的感叹,并引起了下文对田园文化的思索。

B.从《诗经》到陶渊明,再到盛唐的山水田园派,中国诗歌里始终摇曳着朴素的植物的身姿,它们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和灵思。

C.本文描写了深爱的田埂上的野花芳草,又描写了充满忧患和灾变的地球,形成对比,引发人们反思,深化主题。

D.结尾的亲爱的陶渊明大哥一句看似调侃,其实是作者借此表达对纯真之美和自然之诗亲近、认同以及坚守的态度。

解析:C 文中没有描写充满忧患和灾变的地球,只是想起

2.野花芳草们被由衷尊敬的原因主要有哪两个方面?请概括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答: 

  

 

 

解析:本题题干已经明确要求从两个方面分析野花芳草们被由衷尊敬的原因,所以在答题时可以从野花芳草们的外在和内在两方面考虑。外在方面可从自然(环境、物质等)的角度考虑:第一段中的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保存种子”“延续了土地的春天”“延续了田园的美景;第三段中的它们完好地保存了大地的景色可作为答题的依据。内在方面可从文化(人文、精神、文明等)的角度考虑:第二段它们被历代诗人吟咏过,留下了一首首饱含情感和灵思的诗;第三段中的即使时间走到现代……依旧坚持着温婉的情思和纯真的古典品质可作为答题依据。

参考答案:自然(环境、物质等)方面:完好地保存了种子,延续了大地的春天,延续了田园的美景。文化(人文、精神、文明等)方面:被历代诗人吟咏过,留下了饱含情感和灵思的诗歌,坚持着温婉的情思和纯真的古典品质。

3.这篇散文充满诗意,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

答: 

  

 

 

解析:题干中充满诗意是关键词,作答时可以从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等角度进行分析。文章中作者运用修辞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景,而选取的描写对象是野花芳草,作者通过细腻的笔法、充沛的情感让文章有诗一般的意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此外,作者从野花芳草写起,进而写到中国的田园诗,把读者领进了诗的国度,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诗意。

参考答案:作者用词优美、典雅,且多用修辞,语言生动形象,使文章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和美感。作者写野花芳草重在抒情,语言细腻,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使文章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性。作者从野花芳草写到中国的田园诗,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诗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

故乡的炊烟

周成新

炊烟是一根绳子,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炊烟是母亲眼角的泪,穿过透明我能看见她的苍老。炊烟是父亲脸上的皱纹,背靠它我能感受到他的内心。

清晨,炊烟是起床的号角。我用它唤醒了整个村子。放水,烧火,下面条。临走时,我轻推父母的房门,告诉他们,我走了,锅里的面半掩着,起床后可不要忘了再热下。随后,父母起床了,邻居起床了,整个村子全都醒了。

中午,炊烟是回家的小憩。走在放学路上,我远远就能看见自家的炊烟。一阵一阵地突突直冒,袅袅升起。饭菜香吊起了我的食欲,紧接着便是一顿最美好的畅想。饱餐之后,大家又开始各奔东西,忙里忙外。

傍晚,炊烟是劳累的归宿。我漫不经心走在回家的路上,田埂上、码头边、小路旁,乡亲们收起锄头、钉耙、扁担,一个个全都拖着疲惫回到家中。放下农具、放下书包,换下衣服、拾掇零碎。然后,一家人围在桌前,踏实地吃着,美美地聊着。不怕时间,不怕催促,有时很早,有时深夜。最后上床睡个安稳。

风中的炊烟是个姑娘,一位、两位,一群、两群,相约着、簇拥着,腾空而跃,妖娆地舞弄身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无论走到哪,你都能看到她的美。她从不害羞,从不遮脸,只要你愿意,何时何处都能见着她的舞。雨中的炊烟是个勇士,柔弱中带着刚强,柔嫩中带着坚硬。他用微笑去接纳无情的每一次,敞开自己的宽容和大度。拥雨入怀,化作薄雾,将整个村子罩住。最后,在空中徘徊,飘入空中,形成一处醉美的仙境。雪中的炊烟是位母亲。寒冷裹不住她的热情,积雪挡不住她的柔嫩。她的爱一点一点地从灶膛升起,冲出烟囱,冲破屋顶。积雪再厚也把持不住内心的感动,慢慢地一点一滴开始融化,最终化作泪水顺着屋檐快速流淌。很快,整个屋顶又恢复了往日。

白天的炊烟有些透明,和云在一起,你很难看清她的脸。长长的,一阵一阵直入天空,一眼望不到边际。晚上的炊烟,再白也是黑色。你想怎么看也看不到。它喜欢与你东躲西藏,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只有循着烟味你才会得知它的存在。一道一道地趁着黑夜偷偷上天。你怎么找也找不到它的影子。

乡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很长很长,凸出屋顶的或方或圆的烟囱。为了应对下雨,有的还会用瓦片、砖头或是铁皮斗笠半遮着。

农村的孩子放学或放假都要烧饭,尤其是放假。几个小伙伴玩在一起,做功课在一起,烧饭也在一起。灶膛里的火越旺,炊烟就越大。大家常喜欢一边烧火,一边急跑到屋外去看炊烟。大家相互约定,比比谁家的烟冒得多、冒得长、冒得久。谁冒得早,谁就勤快。谁冒得久,谁家的饭菜就多。谁冒得浓,谁添加的柴火就多。炊烟结束后,大家又聚在一起玩耍。等待父母回来吃饭。小学至初中阶段,我曾很长一段时间在家烧饭。炊烟成了我的伙伴。每次看到它,我总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

不同的柴火烧出的烟也不同。白的、灰的、青的,甚至还有黑的。稀饭、米饭、面条、炒菜、馒头、熬汤。不同的伙食,不同的柴火,不同的炊烟。

离家上学之后,我见炊烟的机会少了。只有在放假时候,我才能与它相伴。再后来,工作了,我再也难以见它。只有在每次回家的时候,我才能看见它,看见灶膛边坐着的父母或是祖母。

如今,家里的灶膛还在,可是祖母没了,炊烟没了。每次回家,我都要登上二楼的阳台。看自家的烟囱,邻居的烟囱,甚至全村的烟囱。烟囱一个个巍然耸立,可怎么也冒不出烟来。我知道,有时它仅是一个摆设,只有在腊月或是红白喜事的时候,它才会自豪地高昂头颅,仰天长啸。而那时,我却也很难见它。

长期在外,我一直都很庆幸我所生长的那个小村还在。小村里的民房还在,厨房还在,烟囱还在。虽然难见几次炊烟,但我却还是十分开心。因为,只要它在,我对故乡就会有种思念。而这种思念,则更是无时无处不在。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文章开篇化用了余光中的诗句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巧妙点题,并引发了下文思念故乡的情思。

B.文中把炊烟比作姑娘”“勇士”“母亲等,想象丰富,形象表现出炊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坚强的精神、爱的温暖,引人遐思。

C.文中写和小伙伴们放假帮助家里烧饭以及比炊烟的内容,既表现了对炊烟的喜爱,也表现了农村孩子生活的单调、乏味。

D灶膛还在,可是祖母没了,炊烟没了与前文灶膛边坐着的父母或是祖母”“比比谁家的烟冒得多形成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

解析:C 表现了农村孩子生活的单调、乏味错误,本文写和小伙伴们帮家里烧饭,突出的是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喜悦。

5.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6)

答: 

  

 

 

参考答案:线索:炊烟。作用:炊烟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关于故乡的记忆集中呈现出来;炊烟为线索,体现了农村的生活状况及其变化,便于表达思念故乡的主旨。

6.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作用。(6)

答:

  

 

 

参考答案:呼应开篇,强调故乡的炊烟总能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拓宽题意,表明乡情是人类最柔软的情感,故乡的一草一木总能引发乡思;升华主旨,表明乡情跨越时空,普遍存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57311ed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7.html

《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专项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