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看透,不要看破:做人精明,做事聪明 - 第1章 做人:懂得方圆才能赢得精彩

发布时间:2014-03-12 12:28: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人云,方为立身之本,圆为处世之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水必湍之。古往今来,多少有才能的人,自恃才高,聪明过人,便任性而为,结果不仅没能立身扬名,反而身陷困境。所以,为人处世,一定要懂得方圆之道,方能进退自如。

避免让自己光芒四射

一个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懂得谦虚谨慎是难以生存的。

你虽然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但如果老是光芒四射,老是盖住了其他人的光芒,抢尽他人的光彩,那么,你就要格外小心了。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成为别人的敌人,就永远让同伴感觉到他比你优越。特别是在你渴望他人的认可时,不要太过分地展示你的才华,否则你可能达到相反的效果——激起对方的畏惧和不安。

有一个国王生性挥霍,他喜欢奢华的宴会、漂亮的女人及花天酒地。一天,国王的财政大臣决定策划一场前所未有、场面壮观的宴会来讨国王的欢心。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宾主尽欢,人人都认为这是他们参加过的最令人赞叹的盛事,都赞扬财政大臣的能干。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一早,国王便下令逮捕了财政大臣,这名财政大臣被指控窃占国家财富。事实上,他被指控的罪行全部得到了国王的许可。最后财政大臣被送上了断头台。

你一定很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很简单,因为国王傲慢自负,他希望自己永远是众人注目的焦点,无法容许任何人在众人面前显示张扬自己,财政大臣当然更是万万不可。

古代如此,现代依然如此。

一次,某公司的副经理因为成绩突出,在全公司的表彰大会上大出风头,引起了众人瞩目。相形之下,其老板却被冷落了。

散会后,老板不无妒意地握着副经理的手笑问:祝贺你呀,感觉不错!

副经理很机敏地回答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还有那么多的领导,说实在的,讲话的时候我还真有些紧张,生怕什么地方说错了。要能像您每次在台上那么镇定自若就好了,您有什么秘诀呀?

此时,老板心中觉得好笑:堂堂副经理,上台讲几句话还这么紧张,看来还是没见过什么场面啊!想到这些,老板精神大为放松,态度明显地恢复了正常。

这位副经理不可谓不聪明,他抓住老板的心理,只几句话,就掩盖了自己的锋芒,化解了老板的嫉妒心理。

职场上,老板喜欢以高姿态或低姿态出现,因人而异。但不管你的老板个性倾向高调抑或低调,他们都不喜欢下属用比老板更老板的姿态接人待物。假如你在职场上肆意风头,姿态比老板更老板,那么你超越老板的指数越高,你受伤的程度就会越大。小江的故事便很能说明问题:

小江很有才气,编辑的杂志很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因此很受欢迎,有一次还得到创新奖。一开始小江还很高兴,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却失去了笑容。他告诉一位朋友说,他的上司最近常给自己脸色看。

这位朋友问清楚小江的情况后,指出了他犯的错误。原因是这样的:小江得了创新奖,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除了新闻部门颁发的奖金之外,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并且当众表扬他的工作成绩,夸他是块主编的料。但是他并没有现场感谢上司和同事们的协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客。以后,他的上司刘主编从此处处为难他。原来,小江的锋芒已经盖过了他的上司,让他产生了戒备的心理。

其实就事论事,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小江贡献最大。但是当有好处时,别人并不会认为小江才是唯一的功臣,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小江的锋芒,当然就引起别人的不舒服了,尤其是他的上司,更因此而产生了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作为下级小江自然就没好日子过了。遗憾的是,小江不相信朋友的分析,结果三个月后就因为待不下去而辞职了。

一个人如果不锋芒毕露,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可是,锋芒太露又易招人陷害。锋芒毕露的人虽然取得了暂时成功,却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招致了隐患,虽然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却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记住不要锋芒毕露,否则这份锋芒会为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

参透人生

为人处世,切忌恃才自傲,不知藏锋。要知道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因此,适时藏点光芒,既能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从容地观察形势,实在是一种聪明之举。

善于伏藏是关键

《阴符经》上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事业成功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伏藏的智谋有几种:委婉和顺但不因循,称作委蛇;隐藏起来不显露,称作谬数;欺骗敌人,使自己不受损失,称作权奇。

一个人过于显露出自己高于一般人的才智,往往会使自己不利,甚至招致外来的攻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过于暴露,易激起某些人的嫉妒等不便说明的心理,还可能会使对手容易摸清你的虚实,提前准备好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明朝时期的严嵩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不说其历史功过,只就其个人发迹过程而言,不能不让人佩服其伏藏的功夫。

嘉靖中期,夏言为朝廷的重臣,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深为皇帝所器重。

当时严嵩在翰林院任低级职务,与当时担任北部尚书的夏言是江西同乡。严嵩打听到这一点,就想利用这层关系设法去接近夏言,但几次前往夏府求见都被轰了出来。

严嵩不死心,准备了酒宴,亲自到夏言府前去邀请夏言。夏言根本没有把这个同乡放在眼里,随便找了个借口不见他。严嵩就在堂前铺上垫子,跪下来一遍一遍地高声朗读自己带来的请柬。

夏言在屋里终于被感动了,以为严嵩真是对自己恭敬到这种境地,开门将严嵩扶起,慨然赴宴。宴席上,严嵩特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使出浑身解数取悦夏言,给夏言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从此,严嵩便得到了夏言的器重,一再提拔他,使他官至礼部左侍郎,

获得了可以直接为皇帝办事的机会。几年后,已任内阁首辅的夏言又推荐严嵩接任了礼部尚书,位达六卿之列,夏言甚至还向皇帝推荐他接替自己的首辅位置。

然而,严嵩是一个极有心计的人,他自始至终都没有露出一点锋芒,只是耐心地等待时机。他表面上仍然对夏言俯首帖耳,实际是在暗中寻找、制造机会,以便将夏言一下子打倒。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有一次他下令制作了五顶香叶冠,分赐几位宠臣。夏言一向反对嘉靖帝的迷信活动,不肯接受。而严嵩却趁皇帝召见时把香叶冠戴上,在冠之外还郑重地罩上轻纱。皇帝对严嵩的忠心大加赞赏,对夏言则很不满。而且夏言撰写的青词也让皇帝不满意,而严嵩却恰恰写得一手好青词。严嵩便利用这个机会,在写青词方面大加研究,同时还迎合皇上的心意,给他引荐了好几个得道的高人。因此,使皇帝越来越满意严嵩而疏远夏言。

又有一次,夏言随嘉靖出巡,没有按时值班。还有一次,皇帝曾命令到西苑值班的大臣都必须乘马车,而夏言却乘坐小车。几件事情都引得嘉靖很不高兴,因此,皇帝对夏言越来越不满。严嵩眼看时机已到,马上一改他往日的谦卑,勾结嘉靖所宠幸的道士陶仲文,一起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了夏言许多坏话。

一天,当严嵩单独去见嘉靖时,嘉靖与他谈及夏言,并对他们之间的不和略有询问。嘉靖的话,似乎勾起了严嵩的难言之隐,只见严嵩全身颤抖,匍匐在地,痛哭不已。

嘉靖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竟然哭得如此伤心,猜想他一定是受了很大的冤屈,怜惜之情骤生,连连催问。看见嘉靖怜悯,严嵩反而变得号啕痛哭起来了。

嘉靖既动情又义愤地安慰他: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有朕为你做主,有话尽管说,不要害怕。这下严嵩才装出深受鼓励后已无顾虑一般,将平时所搜集到的所谓夏言的种种罪状添枝加叶、无中生有地一一哭诉出来。嘉靖闻听,便对夏言由不满变得恼怒起来,马上下令罢免了他的一切官职,令严嵩取而代之。

当然,严嵩的伏藏是反例,却足可以警示后人伏藏的重要性。一要严防像严嵩这样的人,以避免被蒙蔽;二要接受夏言的教训,为人处世,懂得自保,不可太任性。如果建功立业的时机不够成熟,矜持甚至装糊涂、藏机锋,往往是上上之策。

参透人生

过分善良的人往往不懂得伏藏,以为天下人都同自己一样善良。结果,以善良待人,反被邪恶伤害,成了邪恶的牺牲品。即使不以打击对方为目的,仅仅为了不遭对方打击,也不应天真善良得像一张白纸,将自己暴露无遗,这样往往使自己陷于被动的境地。

先退让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许多人能伸而不能屈,觉得要退让低头是比杀头还难过的事。其实,有时候退让并不像表面上看来的那么简单,它甚至会比进更有力量,更有杀伤力。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应罢手不干时,就要下定决心结束,就要婉转痛快地退让。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是柔与忍的做人哲学中的一条锦囊妙计。

曾国藩曾任钦差大臣镇压捻军,当时刘秉璋作为辅佐军事的襄办之官,献了防守运河之策。于是清军在河岸修起长墙,阻止捻军渡过,试图把他们围在一个角落里聚而歼之。李鸿章在江督行署,对此策力争不可,亲自给刘秉璋写信说:古代有万里长城,现在有万里长墙,秦始皇没有意料到在一千多年后遇到公等为知音。显然带有嘲讽的味道。刘秉璋率万人渡运河,接到李鸿章的公文,说粮饷缺乏不能够增兵。

李鸿章事事进行干涉,并且时常上报情况,条陈军务,曾国藩很不满意李的这种做法。等到时间一久,清政府见曾国藩军无战功,便想让李鸿章接替为统帅,曾国藩不忍心离去,便请求留在军营中继续效力。李鸿章接任后,急忙派人到曾国藩驻所领取钦差大臣的关防。对此,曾国藩说:关防,是重要的东西;将帅交接,是大事,他不自重,急着要拿去,弄没了怎么办?况且我还留在这里。李鸿章派客人百般劝说,让他回到两江总督之任上,曾国藩也没有答应。

这里有人给李鸿章出主意,并调停说乾隆时西征的军队用大学士为管粮草的官,地位也与钦差大臣相等。曾国藩故意装作不懂,说:说的是什么?刘秉璋说:现在您回到两江总督之任,就是大学士管粮草的官职

呀。李鸿章又私下告诉他说:以公的声望,虽违旨不行,也是可以的。但九帅之军队屡屡失利,难道不惧怕朝廷的谴责吗?曾国藩于是东归,从此绝口不谈剿捻的事。李鸿章接替为统帅,也没有改变曾国藩扼制运河而防守的策略。后来,大功告成,李鸿章上疏请求给从前的领兵大臣加恩,曾国藩仅仅得到了一个世袭轻车都尉,因此大为恼怒,对江宁知府涂朗轩说:他日李鸿章到来,我当在他之下,真是今非昔比了!

回顾曾国藩在处理进退关系问题上,他是该进时进,当退时退。在曾国藩不得已启程赴两江总督任之时,途中观者如潮,家家香烛、爆竹拜送,满城文武士友皆送至下关。同治八年(1869年)一月九日,曾国藩行至泰安府,忽然接到新的寄谕,所奏报销折奉旨著照所请,只在户部备案,无须核议。这等于说,一些人原抓住曾国藩军费开销巨大,要审计查账,现在一纸圣旨就将此事一笔勾销,不再查他的账了。曾国藩为此大受鼓舞,认为这是清政府对他的特别信任、空前恩典。谕旨使他感激涕零,较之得高爵穹官,其感百倍过之。因而便又有点心回意转,虽虑久宦不休,将来恐难善始善终,但不再要求辞职了。这样一来,曾国藩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看书的劲头更足了,轿中、宿店的旅途之中,他将《战国策》、《传》反复阅读,目的是在晋见皇太后、皇上之时,陈述自己的中兴大业之策。

曾国藩一生中几进几退,但每次面对困境时他都能冷静面对,从容找到出路,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能在官场中纵横数十年的资本吧!

巧妙施退,看似容易,做却不易。

有一次,某滑稽演员在表演时说:我住的旅馆,房间又小又矮,连老鼠都是驼背的。那家旅馆的老板知道后十分生气,认为滑稽演员诋毁了旅馆的声誉,如果不公开道歉的话就要控告他。

于是滑稽演员在电视台发表了一个声明,向对方表示歉意:我曾经说过,我住的旅馆房间里的老鼠都是驼背的,这句话说错了。我现在郑重更正:那里的老鼠没有一只是驼背的。

连那里的老鼠都是驼背的,意在说明旅馆小而矮;那里的老鼠没有一只是驼背的,虽然否定了旅馆的小和矮,但还是肯定了旅馆里有老

鼠,而且很多。滑稽演员的道歉,明是更正,实是批评旅馆的卫生情况,不但坚持了以前的所有看法,讽刺程度更深刻有力。

英国牛津大学有个名叫艾尔弗雷特的学生,因能写点诗而在学校小有名气。一天,他在同学面前朗诵自己的诗。有个叫查尔斯的同学说:艾尔弗雷特的诗我非常感兴趣,它是从一本书里偷来的。艾尔弗雷特勃然大怒,非要查尔斯当众向他道歉不可。

查尔斯想了想,答应了。他说:我以前很少收回自己讲过的话。但这一次,我认错了。我本来以为艾尔弗雷特的诗是从我曾读过的一本书里偷来的,但我找到那本书翻开一看,发现那首诗仍然在那里。

两句话表面上不同,艾尔弗雷特的诗是从我读的一本书里偷来的,也就是指艾尔弗雷特抄袭了那首诗;那首诗仍然在那里,指的是被艾尔弗雷特抄袭的那首诗还在书中。意思没有变,而且进一步肯定了那首诗是抄袭的,这种退让却达到了嘲讽和揶揄的目的。

参透人生

人若只知进不知退,必有困辱之累,成不了大气候。所以,做人处世若能以弱胜强、以退为进,就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当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前行的时候,有时也不妨停下来歇歇脚,也许路会走得更好。

舍小才能得大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对于的理解,人们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软弱,也有的认为是一种保全,还有的人又会认为是一种美丽。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虽然每个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某一个人要弃拥有的东西时,就会彷徨和犹豫,况且事后能到多少还是个未知数,难怪有些人选择了。于是,就无从谈起了。

三国时期的曹操平定汉中后,直逼刘备刚刚占领的西川。刘备急请诸葛亮商议对策。

诸葛亮说,曹操分兵屯合肥,惧孙权也。我们如果把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还给吴,遣舌辩之士陈说利害,令吴起兵袭合肥,牵动其势,曹操必退兵回救其南方,如此,西川可安。

后来的情势果然如诸葛亮所言,吴国兴兵,曹操只得放弃攻蜀而回师援合肥。刘备得以喘息,安定了西川根据地,并由此立国建业。

可见,凡事需从大局着想,为整体利益暂时放弃一些局部利益,是兵家、商家、职场人士无不知晓的道理。在事业、人生的困难时期,若只知进、不知退,只知得、不知舍,试图处处得利,必会处处被动,整体失利,最终受其大害。

一个独自在荒凉的沙漠中旅行的人,在走了两天两夜之后,他的身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可以吃的东西了,更可怕的是,他已经没有了水,非常渴。然而,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个人在途中遇到了暴风沙。风吹起漫天的黄沙,使他的眼睛无法睁开。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

两天后,烈火般的干渴几乎摧毁了他的生存意志。绝望中,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小屋时,发现这里除了一堆废弃的木材之外,什么也没有。当他几乎绝望地走到屋角时,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架抽水机。

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可任凭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来。正当他颓然地坐在地上时,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

果然,当他拔开瓶塞时,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

他的内心开始了交战——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

如果照纸条做,把瓶子里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险?

思考良久,到了最后,他终于决定把瓶子里的水全部灌入这个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没想到,真的从抽水机里涌出了大量的水。他高兴地喝足水后,依旧把瓶子里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加上了一句他自己的话:相信我,真的有用。

几天后,他终于穿过了沙漠。

其实,我们人生最大的得与失,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左右。人生最大的得,应该是。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吗?因为没有这个,就没有以后的,这是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应该是。当这一刻来临,我们便须交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最大的失吗?这最大的得与失,我们尚且无法掌握,又还有什么得失好计较的呢?

参透人生

人要学会舍得,不能企盼全得。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我们或许重新获得。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越,安于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这就是人生。

大事精明,小事糊涂

有些人对别人要求得过于严格以致近乎苛刻,他们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一尘不染,事事随心,不允许有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符合自己的设想。一旦感觉不满和发现问题,他们就怒气冲天,大动肝火,怨天尤人,摆出一种势不两立的架式。

俗语说得好:水清无鱼,人清无友。水太清了就没有鱼可以生存,人太认真了就难得有可靠的朋友。因此,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认真了,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未尝不可。然而,现实中更多的人往往是大事糊涂,小事精明,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哪怕是芥蒂之疾,蝇屎之污,也偏要用显微镜去观察,用放大尺去丈量。于是,在他们的眼里,社会总是一团漆黑,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尔虞我诈。

宋太宗年间的宰相吕端是学生出身,肚子里有不少才学。虽然经历了五代末期的天下战乱,世情艰苦历练不少,但他仍是满身读书人的呆气。有人为此说吕端糊涂,可宋太宗赵光义却偏偏认为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任命他为宰相。

后来赵光义病重,宣政使王继恩害怕太子赵恒英明,做了皇帝以后会对他们这一党不利,于是串通了参知政事李昌龄、都指挥使李继熏等,密谋废掉太子,改立楚王为太子。此时,吕端到宫中看望赵光义,只见太宗快不行了。吕端发现太子却不在旁边,就怀疑事情有变,其中很可能有鬼,便在手板上写了大渐二字,让心腹拿着赶快去催太子尽快到赵光义身边来,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告诉太子皇帝已经病危了,赶紧入宫侍候。等到赵光义死后,皇后让王继恩宣召吕端,商议立谁为皇帝。吕端听后知道事情不妙,他就让王继恩到书房去拿太宗临终前赐给他的亲笔遗诏。王

继恩不知是计,一进书房便被吕端锁在房中。这时,吕端便很快地来到了宫中。

皇后说:皇上去世,长子继位才合情理,现在该怎么办?意思很明显,想立长子赵元佑。吕端立即反驳道:先帝既立太子,就是不想让元佑继承王位,现在先帝刚刚驾崩,我们怎么就可以立即更改圣命呢?皇后听了无话可说,心里只有认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吕端仍不放心,他要眼见为实。太子即位时,吕端在殿下站着不拜,请求把帘子揭起来,自己上殿看清楚,认出是原先的太子,然后才走下台阶,率领大臣们高呼万岁。

在此事前,吕端事先能明察阴谋,有所防范;事中能果断决策,出奇策击破奸主;事后又能眼见为实,不被现象迷惑,不仅明智,实在是功夫老到。在皇位继承的关键问题上,吕端的小事糊涂,大事精明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吕端遇事不糊涂,便是称赞这类人的行为方式。

参透人生

聪明的做人方式是小事愚、大事明,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他们遇到小事该糊涂的时候,就不会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势;而遇到大事该聪明的时候,也不能含糊,坚守自己的原则,这才是做人的成熟之处。

得意之时留些余地给别人

《周易》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就是说,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我们为人处世时,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留余地,也就是不要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会使自己得以游刃有余。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是众人称赞的一位贤良皇后。长孙皇后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她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礼仪,13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当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时,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玄武门之变前夕,她又对秦府幕僚亲切慰勉,左右将士无不为之感动。李世民升储登基以后,长孙氏被立为皇后。

长孙皇后深知身为国母,其行为举止对皇上的影响相当大,因此,她处处注意约束自己,处处做嫔妃们的典范,从不把事情做过头。

长孙皇后不尚奢侈,吃穿用度,除了宫中按例发放的,不再有什么多余的要求。她的儿子承乾被立为太子,有好几次,太子的乳母说东宫供应的东西太少,不够用,希望能增加一些。可是长孙皇后说:作太子最发愁的是德不立,名不扬,哪能光想着宫中缺什么东西呢?

长孙皇后从不干预朝中政事,尤其害怕自己的亲戚以她的名义结党营私,威胁李唐王朝的安全。虽然李世民很敬重她,朝中赏罚大臣的事常跟她商量,但她从不表态,也不把自己看得特别重要。

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被唐太宗视为掌上明珠。因此,在公主出嫁之时,唐太宗赏赐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儿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余。为此,魏征当面向唐太宗提出异议。下朝后,唐太宗把魏征的不同意见转告皇后,长孙氏当即便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听说陛下对魏征很器重,但并不了解其中缘故。今天我听了他的谏言之后,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请陛下深思这个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运了。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宫(在今陕西麟游)避暑时,身染疾病,且愈来愈重,服用了很多药物,但病情却并未缓解。这时,在身边服侍的太子李承乾就向母亲提请,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却遭到皇后的坚决拒绝。

长孙皇后说: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规。如果可以随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会有损于国家的政体,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我岂能以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太子听罢,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亲的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转告给了太宗。太宗听后,感动得涕泪交流,泣不成声。

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弥留之际,与唐太宗最后诀别。她用尽气力对太宗说:我的家族并无什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所以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需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说完不久,就死在后宫立政殿。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

长孙皇后得意时不把各种好处占全,不把所有功名占满,实在是很好地坚持了为自己留有余地的天规。这样,不但不会给自己招来祸患,反而让自己在人生旅途中进退有据,上下自如。

参透人生

在得意时不把好处占尽,留些余地给别人,这实际上也在给自己留余地。不让别人为难,自己也就不用为难,这就是做人处世的良方。

韬光养晦是生存的良方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水必湍之。古往今来,多少有才能的人,自恃才高,聪明过人,便任性而为,结果不仅没能立身扬名,反而身陷困境。明杨慎在《韬晦术》中说:英雄多难,非养晦何以存身?所以,你若是英雄,就应深明此理,必要时装一装糊涂,以求自保。保全了自己,才能谈及其他。

西方有句谚语:尽管星星都有光明,却不敢比太阳更亮。历史上的薛道衡、杨修的悲惨下场便是最好的例证。

薛道衡从小就是一个用心于文章字句之间的人,尤其长于诗作,比如他的《出塞诗》一首: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诗中有一种边地的悲怆情调,而又弥漫着一股粗犷壮大之气,体现了北朝文风的特点。同时,薛道衡因多次出使江南陈朝,受南方文风的影响也较深,比如他的《昔昔盐》一诗,辞采绚丽,对仗工整,描写铺排,极为细腻,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句,为千古吟诵的名句。当时,薛道衡的诗名就极著,连文风极盛的南方都很推崇薛道衡的诗作,可见其成就之高。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位风流才子,却生活在隋炀帝的统治之下,隋炀帝虽然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和诗歌,但他为人极其自负,认为自己是当朝第一诗人。他曾对别人说:别人总以为我是承接先帝而得帝位,其实论文才,帝位也该属我。他的内心如此狭隘,怎么能容得下薛道衡呢?

尤其是薛道衡写了那首《昔昔盐》,被朝野上下一致称赞,诗中的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更是得到极高的评价,而被广为传颂。隋炀帝闻知,顿时妒火冲天,后来便抓住薛道衡的一点过失,将其杀害了。

事后,他还恶狠狠地说:看你还能作空梁落燕泥吗?

杨修思维敏捷,头脑灵活,颇具才华,是个很聪明的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既聪明又能干的人,最后却被自己的聪明所误,让曹操给杀了。

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忙去问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设计得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见改造后的园门,心里非常高兴,问工匠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曹操口中虽称赞杨修,心里却嫉恨他的才华。

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杨修说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合成字;幼妇,是少女,合成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合成字;”‘齑臼,是受辛辣之味的,合成(辞的异体字)字。这八个字的意思,说的是绝妙好辞曹操也记下了自己解出的意思,与杨修相同。于是曹操感叹说:我的才智比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

曹操是个多疑的人,老担心别人暗害他,于是对身边的仆人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你们切勿靠近。一天他正在睡午觉,被子掉在地上,一位唯恐侍候不周的仆人马上进房把被子捡起来帮他盖上。曹操从床上跳将起来,一剑把仆人杀掉了,又上床再睡。睡了半天后起床,惊问道:谁杀了我的仆人?大家告诉他经过,曹操放声大哭,给死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然后厚葬。大家都认定,曹操确有梦中杀人的病症,只有杨修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在送葬时,杨修对着死者的灵柩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杨修因此惹恼曹操,被曹操借故杀掉了。

曹操杀杨修,是因为他聪明过头,好卖弄才华并且喜欢自作主张。因此,杨修是死于恃才放旷

当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像杨广、曹操那样草菅人命的暴君已不复存在,但刚愎自用、妒贤嫉能的却大有人在。面对这样的上级,你如果锋芒毕露,逞强显能,显得比他高明的样子,那么必然会遭到他的嫉恨,轻者会给你小鞋穿,重者会叫你下岗,到那时你将追悔莫及。

在一家美国驻香港分公司做公关经理的刘女士在商场上有很高的声誉,但却因一件小事而被迫辞职。事情是这样的:美国总公司的几位最高领导者决定在香港举行宴会。除了香港公司的总经理及一些要员外,美国总部的要员当然少不了,再加上一些合作关系亲密无间的大客户,宴会非常盛大。

作为香港分公司公关经理的刘女士乐于以女强人自居。在任何一方面,她属下的公关部都干得非常出色,这也是她引以为自豪的。不知是否因胜利冲昏了头脑,她在一些宴会中,风头有时凌驾于总经理之上。总经理是一位好好先生,在不损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每每让她发言。总公司与分公司联合宴会的机会极少,这次宴会她还是头一次经历。

开始筹备宴会时,刘女士抱着很谨慎的态度,务求取得总公司主管的赞许。宴会当晚,她周旋于宾客间,确令现场气氛甚为欢愉。直至分别由总公司的高层主管及分公司的总经理致谢辞时,她在旁边逐一介绍他们出场。轮到她的上司,即分公司总经理,她不知怎么在介绍之前,竟先说了一番致谢辞,感谢在场客户一直以来的支持。虽然三言两语,已让总公司的主管深皱眉头,因为她当时负责的,只是介绍上司出场,而非独立发言。

在宴会进行的过程中,总公司主管曾与刘女士交谈,发现她提及公司的事时,总是以个人主见发表,全不提及总经理的意见,给人的感觉她才是分公司的最高主管。结果,分公司总经理被上级邀请开会,研究他是否坚守了自己的职位,而非要由公关经理代为处理日常业务的地步。最后,刘女士终于自动辞职,原因是她认为被总经理削权,却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锋芒太露、喧宾夺主的缘故。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处在一种竞争状态,为了维续生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在自然界中,当相对弱小的动物受到强大对手的攻击时,它往往会以假死来蒙骗敌人,保护自己。同样,韬光养晦实际上也是一种类似假死的行为。人类社会和动物界一样处在竞争的状态,由于人比动物更聪明,这种竞争也难免更加复杂和残酷。

参透人生

由此可见,人一旦太过聪明,就难免授人以口实,让人抓住把柄。所以,做一个糊涂人才能韬光养晦,保存实力。韬光养晦表面在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要集中精力,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而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收敛锋芒,保存自己,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的发展。

千万别做出头鸟

出头鸟在鸟群中是最聪明和最强壮的。它们敢于冒险出逃,由此成为石子、弹弓、鸟铳、气枪、猎枪、手枪乃至于步枪打击的目标,成为牺牲品。所以,事实告诉我们,最保险的逃命方法是待在原地等待观望。

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乏那种凡事三思而后行、不抢风头、不冒险的人。生活上从不张扬,工作上也讲究低调。工作听领导安排,经验跟别人学习,遇事先要等一等,看一看。有成绩怕抢了领导的风头,有进步怕引来同事的嫉妒,凡事都要圆满。而正是这些人,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从前有两兄弟,生不逢时,其时朝廷昏庸无能,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八九岁时,父母在战火中死去,于是两孤儿跟随起义军浪迹天涯。哥哥虽然只比弟弟大一岁,但无时无刻不想着弟弟,总是把分配给自己的馒头和咸菜分给弟弟一半。

两兄弟都练就了一副好体力,为杀掉昏君给父母报仇,他们都很努力。但相比起来,哥哥要比弟弟勇猛,而弟弟要比哥哥聪明;哥哥擅长身体比拼,弟弟擅长运用智谋技巧。两人跟随主力四处杀敌,就在起义军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强大时,兄弟俩也成了起义军中的干将。

在战争中,两兄弟总能一次次地幸运脱险。枪打出头鸟,起义军的头领被皇帝的军队射杀,军师又被另一支武装劫持了,起义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于是哥哥被大家推选为将军,弟弟则为军师。

兄弟两人合作,虽然历尽坎坷却无往而不胜。两年后,他们终于杀入皇宫。没过多久,哥哥做了皇帝。

当了皇帝后,哥哥夜夜不得安宁,他心知弟弟不服他。按照弟弟的才干,他才是一国之君,但看功绩,皇位则非自己莫属。有一天,哥哥把弟弟叫了过来,说有个大臣对他们兄弟不服,要拉拢其他人推翻他们兄弟俩。弟弟一听,急了,决定想一个办法杀掉这个大臣。

就在弟弟苦心思索有什么妙计时,哥哥命令手下把弟弟绑了起来,处以极刑。弟弟正摸不着头脑时,哥哥发话了:我是代表国家处置你!如今天下太平,各大臣齐心协力,而你却蓄谋祸害我的大臣。最后,弟弟被哥哥杀害死在断头台上。

类似的故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结果大致一样,只是形式不同。很难说是哥哥聪明还是弟弟聪明,弟弟不聪明他们就不会赢得战争的胜利,单凭匹夫之勇终究成不了大事。哥哥呢,他若不聪明就不会那么轻易地灭了弟弟。

出头鸟不但在古代成为被猎杀的第一目标,到了现代也一样。

某公司新进来一批大学生,市场部分配进四个,林成功是其中之一。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他们正式上岗了。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林成功工作非常努力,经常放弃和新同事打球、娱乐的时间,去查资料,搞调查。后来,他根据自己对市场的了解和考察,给市场总监写了好几封邮件,提出自己对部门的种种建议,受到了总监的嘉奖。据说连老总都注意到他,点名要给他提前转正。他的业绩远远超过了同批进公司的其他新员工。

照理说,以林成功在公司的际遇,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可是他却乐不起来。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部门里另外三个和他一起进来的同事开始孤立他,有时他想跟他们开句玩笑活跃一下气氛,都没有人答话,让他很是尴尬。一些老员工似乎也不愿意与他讲过多的话,林成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怎么办,他觉得自己像生活在孤岛上一样。坚持了半年后,他终于选择了撤离

林成功为什么会被孤立呢?因为林成功无疑是只出头鸟,而枪打出头鸟是必然的。虽然往往并不是出头鸟的错。一方面老员工基于自身考虑,或多或少都不愿意和这些后起之秀太接近。另一方面,作为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新人,如果其中一个太优秀或是出类拔萃,往往招致嫉妒和心理不平衡,如果不能及时沟通彼此的关系,双方之间很可能会距

离越来越远。而大部分境遇差不多的新人却会越走越近,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成一团,而孤立这个小团体以外的人,包括曾经与他们同时进入、而现在比他们优秀的新人。

参透人生

初入工作岗位,努力表现,想要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是很自然的想法。但如果让同人感觉你是个危险的异类,就会适得其反。所以,不妨暂时把你的能力隐藏起来,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再显露出来。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事业上稍有成就、仕途上有了一点眉目的人,往往会在有意无意中把自己看得很重要,这是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也是人自恋自负自作多情的本性在作祟。古人言:人贵有自知之明。看来,人要真正做到自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则,贵又从何谈起?

迈兹纳曾有一句名言: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没有你,事情一样可以做得好。是的,我们的身边总有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总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他人评头论足。是呀,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一个人好也罢,坏也罢,总可以成为他人饭后的谈资。

有一个自以为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有一天,他去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结果,这个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这时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年轻人很快便找到那枚金光闪闪的戒指。上帝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一下醒悟了:当自己还只不过是一颗石子而不是块金光闪闪的金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有许多人都有和这位年轻人一样的心理,他们老是说:公司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实力上司没有眼光,所以我再努力也得不到他的赏识大家都无法欣赏我的能力等等。然而问题是,这真的是别人的错吗?

千万不要做一个自己没有实力却怪别人没有眼光的人。如果你现在正受了冷落、被人忽视,千万不要怨气冲天。奉劝你应该记住,你是个普通人,没有人会太在意你。

张先生是一家文化公司的副总经理。因为工作的变动到了一个新的部门,这个部门似乎没有以前的职位风光,没有以前的地位显赫,于是,他总是担心别人会有怎么回事,是不是犯了错误而下来了的想法。虽然是正常的工作调动,而且也是自己一直看好的部门,但还是担心别人会说些什么,于是张先生没事时待在家中好久也没有露面。

有一天,张先生在大街上遇到一个朋友,听说他调职了,朋友便问道:你不做老总啦?调到哪儿去了?张先生说:不做了,调到北京办事处去了。朋友说:好呀,祝贺你!张先生笑笑:有时间去玩呀。作别后,他心里总有一种淡淡的感觉,害怕朋友是在笑话他。

过了不久,恰巧张先生在某处又碰到了那位熟人,他说:听说你不做老总了,调哪儿去呢?张先生觉得你这人怎么这样,这么不在意人,不是同你说过了吗?但最后还是淡淡地说:我调北京办事处去了,有时间去玩。朋友好像恍然大悟:对了对了,你说过的,对不起呀对不起呀,我忘了。听他这话,这位先生心里突然清朗起来,好像一下子悟出了什么。是呀,整天担心别人说什么,整天把自己当回事,其实别人早把自己忘了。于是,张先生照旧同朋友们一起喝酒聊天,大家依然是那样的热情,依然是那样的真诚和开心。

生活中常常碰到这类事,比如说了什么不得体的话,总怕被他人误会,其实你大可不必耿耿于怀,更不必揪住所有人做解释。因为事情一旦过去,没有人还有耐心去理会别人曾经说过的一句闲话、一个小的过失和疏忽。你那么念念不忘,往往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别人的一次失误,真的会总在你的心头挥之不去,让你时时惦念吗?没有人对其他人的衣食住行那么关心,甚至超过关心自己。

人生中每每与人相处,只要你不对别人造成什么伤害,只要不是损害了别人的什么利益,没有什么人会对你的失误或尴尬太在意。也许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还在耿耿于怀。所以你要明白,在别人的心中,你没有那么重要。

参透人生

不要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也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误解。人生在世,也许你的苦心一直就没人在意。因为,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不可能天天盯着你。那么你不妨也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不要总惦念着别人怎么评价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576f9fef121dd36a32d8296.html

《人生看透,不要看破:做人精明,做事聪明 - 第1章 做人:懂得方圆才能赢得精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