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另一面孔

发布时间:2023-03-07 07:27: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张居正的另一面孔:惯于玩弄权谋术数的政客
张居正身上少有温良恭俭让,少有宽厚仁恕,多的是独断专行,咄咄逼人。不少赞成改革的官员,也批评他过于严厉,过于操切,绝非偶然。他讲究权术与谋略,甚至在权力斗争中堂而皇之地玩弄阴谋诡计,手法老练圆熟,可以不顾颜面。
正在上映的《万历首辅张居正》是根据小说改编的,试图透过张居正这个人物,再现一段历史场景。既然由小说改编,虚构与想象是免不了的,研究历史的人最忌惮的就是虚构与想象,然而有人振振有词地说:小说比历史更加真实。呜呼,历史家无话可说了。因此我不想对这部电视剧说三道四,无奈报纸编辑盛情相邀,只得谈点感想。
著名演员唐国强大概是演惯了领袖人物,演起张居正来,摆出一副架势尽量拔高,给观众的印象似乎过于追求“高大全”。十六世纪的张居正为什么也要“高大全”呢?百思不得其解。是编导的意图,还是演员自己的演绎?是出于对改革家的尊重,还是囿于习惯思维,“好人一切皆好”的形而上学在作祟?不敢妄加推论,以下写的完全是自说自话,不针对任何人。
历史人物是复杂的多面的,张居正当然也不例外。他既是无所畏惧的改革家,自诩“嫌怨有所弗避”;也是一个权势显赫的首席大臣,惯于玩弄权谋术数的政客。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忽略任何一面都不可能接近历史真实。当时人已经注意到他的两面,《明神宗实录》对他的盖棺论定,一方面肯定他的政绩:“十年海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太仆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综名实,清邮传,核地亩”;另一方面也指出他的过失,尽管过不掩功,也足以使他陷入难以摆脱的困境:“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幸。方其怙宠夺情时,本根已断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

张居正得到皇太后李氏与小皇帝朱翊钧的充分授权,得到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密切配合,“代帝摄政”,“宫府一体”,得以独断专行。凭借这样的权力与地位,大刀阔斧推行改革,雷厉风行。时人把这种久违了的政局,称之为“朝下令而夕奉行”,“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因此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论是迫使官员不敢懈怠的“考成法”,还是清理欠税增加财政收入的“清丈田亩”,以及把“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促使赋税徭役货币化,都收到了以往罕见的成效。嘉靖以来政治颓靡、财政亏空、边防废弛的局面,得到了改变;国力不断下滑的颓势,得到了遏制。这就是张居正改革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这些,久已人所共知,毋庸赘言,本文只想谈一谈《万历首辅张居正》有意无意忽略的另一面。
张居正身上少有温良恭俭让,少有宽厚仁恕,多的是独断专行,咄咄逼人。不少赞成改革的官员,也批评他过于严厉,过于操切,绝非偶然。他讲究权术与谋略,甚至在权力斗争中堂而皇之地玩弄阴谋诡计,手法老练圆熟,可以不顾颜面,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何暇顾旁人之非议,徇匹夫之小节”。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与冯保联手扳倒高拱。
隆庆三年,高拱以武英殿大学士第二次进入内阁,并兼任吏部尚书,两年后,升任内阁首辅。此人一向以精明强干自诩,傲视同僚,对于内阁次辅张居正也是如此。张居正不是等闲脚色,穆宗病危时,他瞒着高拱,与冯保准备了“遗诏”。穆宗死后,他和冯保的关系愈加密切。高拱不能容忍大权旁落,决定先拿冯保开刀,把自己起草的削夺太监权力的《陈五事疏》,征求同僚的意见。张居正当场一口答应,佯笑道:除掉冯保这个阉宦,就像除掉一只死老鼠。然后马上派人告诉冯保,要他早作准备,两人合力对付高拱。
高拱以为时机成熟,指使他一手提拔的言官弹劾冯保,迫使他下台。弹劾奏章写得最厉害的是,指责冯保精通房中术,给先帝(即穆宗)送去“诲淫之器”和“邪燥之药”,“先帝因以成疾,遂至弥留”,指控冯保是害死先帝的元凶。仅凭这一条,足可处死冯保,何况还有“矫诏”——假传圣旨等罪名。言官们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67cff6aa45177232f60a25e.html

《张居正的另一面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