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日教案

发布时间:2019-02-24 22:23: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立冬节日教案

【篇一:气象教案--《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的相关知识。

2、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3、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他们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

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十四节气。

二、新课

1、你们知道哪些节气可以说一说?这些节气有什么寓意呢? 小组交流:

班级交流:

2、老师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3、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4、二十四节气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为农民服务。因为农民种地节气很重要,这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如何,收获的优良。因为农作物生长温度等因素比较重要,而每个节气的这些因素不同。于是农民在适当的节气种适当的农作物。所以二十四节气主要对农民的种植起重要作用。

5、节气歌

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

1)读一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二十四节气歌,体会它们所代表的气候节律。

2)背一背:每个小组选择二十四节歌或二十四节气诗练习背一背,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记得又快又准。

6、节气与生活

生活中有哪些和节气有关的谚语或习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又学到了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其实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课后的时候能主动去搜集,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篇二:沈霞《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介绍》教案】

农大附中校本课程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介绍

主讲人:沈

第一节 中国传统节日综述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祖先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它总结了天文、气象和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季节、寒暑、天气的变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春分和秋分正处春、秋两季中间,夏至和冬至正处夏、冬两季中间。这样一年可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划分为4段。综观节气同天文、气象和农时的关系──

反映四季变化的有8个: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反映气温变化的有5个: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7个: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的有4个: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直射地球上的某些纬度为出发点,所以它属于阳历的范畴,每个节气和阳历的一定日期基本对应。如下所示:

小寒 15日或6────气候已比较寒冷

大寒 120日或21───最冷时节

立春 23日或4────春季开始的意思

雨水 218日或19───降水开始

惊蛰 35日或6────开始响雷,冬眠的动物复苏

春分 320日或21───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清明 44日或5────气温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谷雨 419日或20───降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 55日或6────夏季开始的意思

小满 520日或21───麦类等夏熟作物颗粒逐渐饱满

芒种 65日或6────芒种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621日或22───夏天到,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 76日或7────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 722日或23───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 87日或8────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 822日或23───“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白露 97日或8────此时节,因夜间较凉,空气中水气往往凝成露水

秋分 922日或23───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寒露 107日或8 ───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

霜降 1023日或24 ──开始降霜

立冬 117日或8 ───冬季开始的意思

小雪 1122日或23 ──开始降雪

大雪 126日或7 ───降雪较大

冬至 1221日或22 ──进入数九寒天,昼短夜长

重要节日简介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

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第二节 春节——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

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

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9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

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的习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篇三:2015立冬节气祝福语】

1 紧急通知:立冬到啦,请立刻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添衣添被,健康饮食,合理起居,如有不从者,将会立刻冻结其银行卡账号,请各位互相转告,敬请悉知。

2 风萧萧兮易水寒,秋天一去兮不复返。铃声阵阵兮讯息传,日寒临雪兮冬将至。立冬寒流来袭,祝君珍重保护好身体!

3 立冬早知道:出行前注意擦防冻霜,关门久了稍微通风,生冷饮食注意节制,饮茶饮水温热适宜,傍晚锻炼更加可靠,早睡早起精神更好,朋友祝福不要忘掉,立冬到了向你问好。

4 秋天即将过去,冬天马上来临。你是否多穿衣服,你是否多喝茶水,你是否多注意天气温度的变化,你是否会想到远方的我在关心你。立冬到了,我的关心也到了!

5 冬天的脚步不会因秋叶的留恋而姗姗来迟,寒冷的天气不会因时光的变迁而转变方向,立冬的志向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稍作停留,深厚的友情却因岁月的积累而愈加香醇,所以念你在点点滴滴,祝你在时时刻刻,身体健康,立冬快乐!

6 立冬到来,哥们交代,出门在外,多把衣带,穿得厚点,不丢你脸,别乱蹬被,受凉遭罪!立冬快乐!

7 !!!立冬了,祝你有健康的身体去抵御寒冷,让我们热身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准备一个好身体吧!你还等什么?先动动手指,提醒朋友立冬多锻炼、多快乐,我们一起来健指吧!

8 立冬到,动动脚,开开心心每一秒,立冬来,拍手high,火火热热相亲爱,立冬温馨的祝福,愿能照亮你的心境,温暖你的心窝,祝天天幸福!

9 立春对立夏说:动物们需要阳光。立夏对立秋说:动物们需要果实。立秋对立冬说:动物们需要冬眠。立冬对我们说:立冬马上到了,准备冬眠吧!~别忘了准备过冬需要的,祝过冬愉快!

10 立冬到了,呼啸的寒风是我对你的叮咛,满天的霜雾是我对你的牵挂,飘舞的雪花是我对你的问候与祝福:亲爱的朋友,愿你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季。

11 立冬防寒三大法宝:1.特制暖宝宝,寒冷冬天依然让你温暖备至。2.贴心小毛衣,让你有家的温馨相伴。3.当然不能少了我的温馨祝福,祝你立冬快乐,幸福永驻!

12 遥远的你,是否感受到我对你的思念?时间和距离隔不断我对你的情谊,时常对你的关心和问候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立冬了,注意添衣保暖,保重身体,愿你永远都开心快乐!

13 踏雪赏梅,放开心情丢掉心累;呼朋唤友,大醉一场共同举杯;时时惦念,发来短信思念放飞;虽然不懂吟诗作对,只愿给你送来安慰,祝福立冬健康和美!

14 用立冬的第一份暖阳给你温馨;用立冬的第一场白雪给你喜悦;用立冬的第一条短信给你祝福:用立冬的第一份祝福送你幸福。立冬了,要健康快乐!

15 立冬到,天转凉,防寒保暖最重要;寒风吹,白雪飘,冬季养生记心上;朋友情,永难忘,隔三岔五常联络;发短信,送祝福,祝你冬日暖洋洋。

16 有一个季节,叫做冬天。有一种思念,叫做依恋。有一种经历,叫做寒冷。有一种感觉,叫做温暖。立冬到了,冬天也就不远。我要用我的思念,驱走你的严寒,用我的依恋,让你永远温暖。立冬快乐!

17 时间过得真快,天气越来越冷,眨眼立冬来到,停下忙碌的脚步,歇歇疲惫的心情,喝杯浓浓的咖啡,发个深情的祝福,品位暖暖的冬天,祝你立冬快乐!

18 立冬已至,寒气来袭,今年的工作重点我们应该放在,冬季进补上面,请朋友家里的领导同志,注意采购材料和做好相关御寒工作,立冬快乐!

19 我储备春晖的温暖,借助夏雨的滋润,加上秋果的甘醇,来为你抵挡冬日的严寒。立冬了,愿我的问候能给你带去温暖,让你的冬天永远阳光灿烂!

20 立冬到,风水寒,加衣添被莫着凉;早点睡,晚点起,藏阳蓄阴保睡眠;忌生冷,勿躁热,蔬菜水果不能少;多运动,好心情,注重养生身体棒。

21 太阳照,小鸟叫,我的祝福要送到;立冬寒,要保暖,生活日日要简单;空气干,水不断,脸色红润心也甜;多穿衣,勤锻炼,身体健康笑开颜!祝:立冬日,更健康!

22 不预约,不招呼,不商量,不留神让你汗毛直竖,冷不防让我鸡皮疙瘩,根本就不把咱俩放在眼里!这该死的鬼天气,一阵风就让你我尝到了神功!-----立冬了,注意保暖。

23 秋天去,冬天到,满满思念在心中;白雪飘,雨夹风,关怀短信为你送;居家里,出门中,别忘保暖穿羽绒;逢立冬,祝福送,愿你幸福包围中。祝立冬快乐!

24 你冷或者不冷,温度就在那里,不高不低;你保暖或者不保暖,衣服就在那里,不多不少;你收到祝福或者没收到祝福,问候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朋友立冬日,注意防寒保暖!

25 将我的牵挂织成围巾,将我的惦记塞进手套,将我的问候融入帽子,立冬到了,戴上这些,保你温暖一冬天,幸福一世纪。

26 立冬到了、就会看到洁白的雪。立冬到了、就会看到被雪洗过的太阳。立冬到了、就会看到被太阳宠爱的你。哦、好吧!我说的是雪,不是你

27 降温了,记得多穿衣服,天冷了,注意保护自己,入冬了,注意保暖抗冻,思念了,即刻发起联系,祝福送来,开心送给你,关心送来,温暖热你体,友谊永久在,幸福不会离。

28 曾几何时,雪花飘洒,温暖在你我心间,又是一年立冬来到,朋友的情谊,依旧美好,立冬到来送上我的祝福,希望朋友一家团圆幸福!

29 立冬到,祝福到。朋友关怀不能少。多穿衣,多盖被,立冬保暖很重要;多喝水,多运动,身体健康就来到。亲爱哒们,冬天到了,替我照顾好自己哈

30 立冬来了,天变冷了,短信来了,心变暖了。寒风起了,大雪飘了。祝福送了,心里乐了。祝立冬快乐,幸福温暖,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31 为了体现风度,常常放弃温度。于是风度更加意气风发,温度捂着脸悄悄的溜走。立冬节气到了,不要放弃温度,其实它也很可爱迷人,有了它冬日才能暖暖的。寒冷的季节:愿你风度翩翩,温度暖暖!

32 立冬已到,寒风已来,添衣保暖,严防感冒,健康饮食,适时锻炼,愿这个冬天不再冷,温暖如春,快乐幸福,生活愉快!

33 立冬已到,预示着冬天来到,祝福怎能缺少,温暖赠给关心的人。给你冬天里的一把火,虽然融化不了冬日的积雪。但愿你的冬天不再寒冷,暖意洋洋!

34 生活忙碌见面难,朋友时常记心间。立冬时节天变寒,短信问候心里暖。少吃烟酒勤锻炼,健康幸福长相伴。

35 立冬到了,天变冷了。我送你一个温暖的太阳,每天把你照耀,宁愿把你晒黑,也不让你感冒。祝快乐过立冬,温暖一冬天。幸福总相随,健康过一生!

36 冬季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念冬来冬往,朋友多多,白天夜晚,祝福连连,立冬降至,天冷情暖。立冬了,祝朋友度过一个童话般的冬天!

37 立冬了!动动手啊,动动脚啊,早起做个深呼吸,早早锻炼预防寒冬;出门加衣服,饭后加水果,早睡早起呀,早早一条祝福、立冬一天快乐、快乐整个冬季、从立冬的早上开始。

38 心情有好有坏,天气有冷有寒,季节有春有冬,风向有南有北,衣服有厚有暖,着装有厚有简,饮食有冷有热,喝水有温有冰,立冬到来,该选择那些,聪明的你看着办,愿你立冬快乐。

39 不明白的给别人做,弄明白的赶紧做,能即刻做的先收拾,能准备做的快执行,再不准备立冬来,北风中夹着寒和冷,棉衣棉裤加棉被,安排妥当知那里,温暖温馨在身心,立冬快乐满人心。

40 立冬了请做好御寒工作:有老公的抱老公,有老婆的抱老婆,暂时没有的请抱暖水壶,且勿乱抱!实在不行该换毛的换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6bbed4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b.html

《立冬节日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