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2-02-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中西风马牛》笔记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中西风马牛>的书!作者吴迪,我想现在也只能用意犹未尽来形容此刻的心情了------怎一个好看了得!

吴迪的这本书既主流又有趣,而且很为出版社赚钱,可要是把这本书归一下类别?难!《北京文学》把它视为散文,《新华文摘》把它当做随笔,《东方》把它看作思想评论,《视野》把它归为影评------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充分说明了这本书有其与众不同的看点-------
是讲一个中国学者到瑞典隆德大学讲“中国文化与中国电影”,但他的学生们由于对中国国情一知半解,以及中西方在伦理、政治、经济、历史等诸方面巨大的观念差异,经常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同时抬杠捣蛋又是他们的那手好戏,这就构成了此书以妙趣横生的风格来诠释中西方文化对撞的内容。

一口气读下来,感觉轻松和幽默的同时,也萌生了很多内心的反问和思考:

其一,国外学者为何对中国电影如此感兴趣!就像吴迪自己所说: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确实有目共睹,但国内电影一直都是以低成本、艺术片打头阵!既没有全球性的票房,也没有绝对的国际巨星来回奔跑,那为何引得国外大家伙都来研究?---是中国强大的文化后盾起了作用?。

其二,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国电影作品上所下的功夫,实在是令人乍舌!书中的主角之一,拥有者“热带雨林”胡须美誉的托马斯便是这一类人当中的 出代表!此人光是来中国采风就有五次之多!去过上海、广州、北京等地。。为了将收集的材料跟国外的电影作品相比较,还特地孤身前往台湾,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波兰,意大利。。并且随身携带笔记本!用作者吴迪的话说,他的笔记做仔细整理,便是几篇优秀的学术论文!。我想在国内,那些研究中国电影的所谓“电影研究工作者”也因该拿出几篇优秀的论文出来晒晒了吧。

其三,国外电影研究学者,对中国的电影分析视角,那是相当有一套!比如电影《孔繁森》:生命垂危的藏族老奶奶扑在孔繁森的怀里痛哭起来,从她怀里跑出一只小羊羔,此时,小羊羔站在地上,抖动着身体,叫了一声“咩”这个镜头给中国观众的第一印象无非是渲染了气氛!孔与当地百姓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意得以表现的更为贴切。而文章中的主人公费米却不这么认为,他偏偏要说这部电影的导演用了蒙太奇的隐喻方法去告诉观众:孔与藏族老奶奶的关系,就是人与小羊羔的关系。并且还说------一方是拯救者,另一方是被拯救者。一方是上帝,另一方是羊羔。

其四,何谓“国际接轨”?是否就是单单表面意义上的与世界各国互学互补,共同发展?政治如此?经济如此?文化如此? 。电影亦是如此?。。在国外学者眼中,有一种独特的说法:‘国际’指的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准则,‘接
轨’就是按照这个准则办事!。读了这番话,我终于明白,原来中国电影拿不到奥斯卡奖,并非技术和水准不够,而是没有按照国际通行的准则办事!可是后来我又在想,那要是按照那些准则办事,中国的电影还会保留中国的文化吗,还是中国的电影吗?所以,我以关心中国电影导演长期受到身心煎熬的名义说一句:让奥斯卡见鬼去吧!

中国电影自改革开放以来,不仅进步飞快,更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国外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电影总是少了点儿什么。。古装、武侠、战争、爱情、警匪、恐怖、科幻。。这些都有了,那还缺什么呢?有位叫塔吕的法国老者问了吴迪两个问题:为什么黄继光,董存瑞,甚至连小兵张嘎都可以拍成电影,而大将军李忠仁、张自忠却不能拍成电影!?他们同样是爱国主义者,同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枪口下。。为什么外国那么多国外学者潜心研究“十年文革”而且每每研究总是可以获得好评,甚至出书,而在中国本国内却研究的人却寥寥无几。吴迪回答:“在外国人看来,电影是娱乐,是商品,把电影变成教材,把娱乐变成课堂简直不可思议,而事实上,电影在中国也正为娱乐,成为商品,这一点与全世界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是,在中国,这种娱乐商品必须有政府颁发的思想合格证!对中国人来说,电影其实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吴迪的解释,使中国人看到成绩,看到光明,从而获得了继续生活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吴迪的回答的确是本着爱国之心的,就像他去瑞士之前给自己所自订的“三个坚持”一样,坚持到最后一个克朗,以增加外汇储备;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坚持宽容宽松的心态,表面上接受一切对中国文化,主要是中国电影的正确批评。


这本书我是读完了,可是中国电影没读完。中国电影背后的文化更是知之甚少。。非常喜欢吴迪的文笔,据说此人集合了北京作家所有的优点于一身!怎一个羡慕了得!书中还有很多让人回味的对话和经典词句,比如:为什么《红色娘子军》让漂亮的大脚和野蛮的刀枪共舞,是想表现性与暴力的和谐吗?为什么蒋筑英病情严重还不休息,直到死在工作岗位上?为什么焦裕禄说他是老贫农的儿子,他是想继承人家的遗产吗?还有,倘若雷锋活到现在,将是什么样子?。

吴迪以生动、风趣的写作手法,集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中西方化得差异通过电影的方式表达出来,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细读此书,如品一壶好茶!茶香,即电影之香!茶色,即文化之色!茶味,即人性之味!细品。


06 音乐系 薛正城
2009 11 1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82bb07401f69e3143329434.html

《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