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1-01-04 10:30: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心得体会

这是我一次看马克思主义原著篇章,尽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篇幅不是特别长,但是面对着这一堆抽象的、生涩的、令人费解的词语,读起来的确让人的思维很容易停滞。当我看第一遍时,对其内涵并不能够理解,直感觉脑袋一片空白。紧接着,又看了几遍,才逐渐领悟其含义——对一切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观点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的阐述。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不仅仅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观点,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而且揭示了人的本质,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它在解释世界的同时,更着重于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正如在《提纲》最后说道那样“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文章总共有十一条,分成三个部分,其分别讲述了对旧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消极地认识事物的错误的批判、对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的批判和对《提纲》的总结,并着重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是围绕旧唯物主义的缺点进行无情地批判,指出“实践”的真正涵义和作用—— “解释世界,改变世界”,即实践的观点。因此,我就《提纲》里的实践观,谈三点理解:

第一,对旧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消极地认识事物的错误的批判。“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由于费尔巴哈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巢臼。也就是说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因些,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扬弃,并提出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而是把客观事物单纯地当作认识对象,不把它看作实践和被改造的对象,因而抹煞了认识的能动性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批判费尔巴哈对实践的错误理解;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也就是说人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能动性存在,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性存在。自然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的对象,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自在的存在。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第二,对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的批判。在教育方面,旧唯物主义者否认革命实践,夸大教育的作用,而陷入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错误。更深层地说,十八世纪唯物主义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对环境和教育的改造作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英雄史观,改造环境和改造人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过程。在宗教观方面,分析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并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进行了批判。在人的认识方面,“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此揭露了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费尔巴哈不懂得社会实践的意义,不是对人的现实的本质、即对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进行批判的分析,而导致两个错误观点:一是脱离人类社会的发展,孤立地看待和谈论所谓“宗教感情”,即人的友谊、爱情等,并假定出不属于任何社会和阶级、除了理智、意志、感情和肉体之外什么也没有的“人类个体”,即抽象的人;二是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人生来都有的某些“共同性”, 即理智、意志、感情等,这些“共同性”是无声的、内在的、不受任何社会条件制约和影响的。从而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阐明了实践是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基础,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也就进一步揭露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并反映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以,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说旧唯物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之上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现。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特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点。

以上三点,是对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文章一个综合的概括,详细地讲述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并对其进行无情地批判,同时,阐述了“解释世界,改变世界”,即实践的观点,使自己对实践有了更加深的了解。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可视为实践,实践乃是唯一的存在或者实在。实践即是存在,实践之外别无存在,实践决不是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上的夸夸其谈,并不是如青年黑格尔派在思辨哲学上的纠缠不清。因此,实践也就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必由之路,是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一把唯一的钥匙。而实践是最广义的,它涵盖了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自然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的作用,以及人的思维。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实践本身就代表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人的一切活动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作为一个外在因素而作用于他人,而同时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特殊的感性和情感,因此,人的客观真理性仍然需要通过来实践证明。马克思很明确地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作为人的思维的经验性的东西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所以,对于实践和人的本质问题,我感觉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践的问题,是《提纲》中的中心问题。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费尔巴哈及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批判,才提出新哲学的实践观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一切哲学都没有科学地解决实践问题,更谈不上结实践以应有的地位。 马克思在《提纲》中就是牢牢抓住实践问题,批判了费尔巴哈哲学和一切旧唯物主义、阐明了马克恩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第一,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作用。

第二,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特点。

二、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在《提纲》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对人的本质所作出的科学规定和表述,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人的问题的基本原则,为科学地解决有关人的哲学问题起了指导作用。这一命题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

第一,人的本质就表现在社会关系之中,体现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人的本质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物,而是在与他“物”、主要是各方面的关系中映照和折射出来。

第二,我们研究入的本质,也只能是通过对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考察才能科学地把握它,而不是通过人的静观就可以做出结论的。

三、关于哲学的社会作用:如何看待哲学的社会作用,是关系到各个哲学派别实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同其他哲学的重大的和根本的区别。马克思看来,既然哲学是立足于一定社会经济、政治之上的意识,既然哲学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要求,为一定的社会力量辩护,那么,哲学的社会作用,就不仅在于说明世界,而且在于改造世界,后者才是哲学的根本。所以,马克思说: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马克思关于哲学社会作用的基本思想。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的革命的实质。

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是实践观点,是以实践观点而展开的阐述,并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进行批判,从而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因此,这让我们能够深该地了解到新哲学的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实践,而只有真正地理解实践,才能够达到“解释世界,改变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9dbea22482fb4daa58d4b87.html

《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