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优秀音乐教案《泡泡糖》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6-24 03:51: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班优秀音乐教案《泡泡糖》及教学反思

第一篇:中班优秀音乐教案《泡泡糖》及教学反思中班优秀音乐教案《泡泡糖》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熟悉儿谣,并能边念语词边做动作,通过泡泡糖肢体与造型游戏,开发肢体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优秀音乐《泡泡糖》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

  1、通过泡泡糖肢体与造型游戏,开发肢体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

  2、熟悉儿谣,并能边念语词边做动作。

  3、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4、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教学准备:

  道具:挂图P1、五线谱卡、五线谱游戏垫、布球、吸铁、甜甜圈、软垫若干

  乐器:鼓、吊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悉儿谣。

  2、难点:开发肢体意识,进行嚼、粘、吹的肢体造型创造。

  教学队形:

  坐位:半圆形。

  站位:两排面对面、四散。

  教学过程:

  1、暖身活动。听鼓声律动,感应音乐的动与止。(主要训练幼儿立即反应能力)

  鼓声:拍手到处走。

  吊镲:幼儿站软垫上,或者肢体单点碰软垫。

  2、故事引导: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精灵王国,里面住着许多许多精灵。精灵王国的国王的生日就快到了,大家忙着为他准备礼物。我们来认识这些小精灵(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绿色的是贪吃小精灵,大眼睛的是好奇小精灵,紫色的是开心小精灵)。爱吃精灵、好奇精灵还有开心精灵也想送礼物给国王,送什么礼物好呢?(与幼儿互动)

  3、泡泡糖肢体与造型游戏--嚼、粘、吹。

  1)嚼泡泡糖--布球。

  引导语:爱吃精灵最贪吃,它想送的礼物甜甜的,可以嚼很久但不能吞。我们来听听它送了什么礼物。

  欣赏第一遍音乐,说出爱吃精灵送的是泡泡糖。引导幼儿学爱吃精灵做各种贪吃状……

  引导幼儿想象除了嘴巴还有什么地方还可以做咀嚼状?(下巴、肩膀、膝窝、手抓捏布球、两指、五指捏布球等。幼儿做肢体创编时,教师清念语词配合动作。)

  l听第二遍音乐,幼儿照拍子念语词做各种咀嚼状。

  2)粘泡泡糖--吸铁。

  引导语:开心精灵最开心,它想送的礼物是粘粘的,很好玩,什么东西粘粘的呢?(引导幼儿猜出开心精灵送的是什么礼物。)

  出示吸铁,学开心精灵拿两个吸铁互吸,到处走。(空练)

  听第三遍音乐,幼儿两人吸铁互粘造型,边念儿歌边走。于间奏部分换伴。

  3)吹泡泡糖--玩具圈。

  引导语:好奇精灵最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它想送的礼物可以吹,但不是气球。(引导幼儿猜出好奇精灵送的是什么礼物。)

  引导幼儿拿甜甜圈当成望远镜、方向盘……

  听第四遍音乐,幼儿用甜甜圈碰双膝,轮拍念语词,于间奏部分做吹泡泡状。

  4、认识五线谱音符位置。

  1)出示五线谱,复习认识五线四间(可请幼儿张开五指认识线和间)。请幼儿在五线谱卡上找出线与间。

  2)于五线谱卡上找出音符排列的顺序:线/间/线/间/线/间……并用彩色吸铁标示

  3)游戏:在五线谱游戏垫上,幼儿当小音符,找出线、间。

  5、引导语:那我们把泡泡糖送给国王吧!师生听音乐边唱边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教学特色:1、由于题材是幼儿熟悉的泡泡糖,幼儿对泡泡糖的感知经验较丰富,因此,在活动过程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整个活动能以送礼物,围绕泡泡糖的特点展开,主线清晰,游戏性强。存在问题:1、活动过程第二个目标感应儿谣强化不够,导致部分幼儿只做动作,不念儿谣。2、老师在表现各种小精灵时,动作表情再夸张一些,就更富有感染力。3、“嚼、粘”的环节能让幼儿充分创造肢体动作,但老师在提升小结上语言不够简洁。

  本文扩展阅读:泡泡糖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油树脂型的食用塑料作为胶体的基础,加入糖、淀粉糖浆、薄荷或白兰香精等,调和压制而成。泡泡糖既好吃,又可以吹泡泡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泡泡糖发明于1928年,上世纪90年代最有名的泡泡糖是大大泡泡糖。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及教学反思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乐于表现小老鼠的动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有感情地学唱歌曲,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2.在音乐活动中大胆、乐于表现小老鼠的动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音乐、ppt、绳子。

  活动过程

  一、进场导入

  1.打招呼: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与客人老师问好。

  2.进场:引导幼儿学习小老鼠的动作进场,跟随音乐做走、蹲、转圈等动作。

  二、模仿小老鼠动作

  1.出示图片,观察图片,幼儿想象故事情景(小老鼠)。

  2.提问:“小老鼠要干什么?”引导幼儿自主模仿轻轻地走,给予鼓励,个别指导幼儿,幼儿再次尝试动作。

  3.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上灯台”停住。反复4—5遍。跟随音乐1遍。

  三、幼儿表现小老鼠左右张望的动作、眼神。

  1.出示图片:睡觉的猫。

  提问:屋子里有大花猫,除了轻轻地走停下来的时候还要干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左右张望、快速的摆动头、眼睛盯住等动作。

  3.幼儿进行左右、上下、前后张望。利用语句“小老鼠上灯台左看看,小老鼠上灯台右看看”熟悉乐曲节奏型。指导每一位幼儿动作快速,眼神停住。

  4.掌握节奏型,边说边做动作。提醒幼儿在说“看”的时候再摆头。说儿歌3—4遍,跟音乐1遍。

  四、幼儿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

  1.提问:“小老鼠偷油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2.幼儿自由展现泡泡糖黏在身体的动作。

  师:“你们猜一猜泡泡糖黏在小老鼠哪里啦?”引导幼儿尝试表现身体各个部位被泡泡糖黏住的动作。通过提问、动作表现让幼儿学习拉、拽的动作。

  3.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各个部位拉泡泡糖的动作。播放音乐,重点指导弹回来的动作。

  总结:知道泡泡糖有弹性及黏性。

  五、完整欣赏音乐,做上肢动作。

  六、跟随音乐做动作

  1.跟随音乐,幼儿完整做动作2遍。

  2.在幼儿中间选出大花猫,进行游戏。音乐1遍,幼儿扮演花猫,音乐结束时猫叫,抓住小老鼠。

  3.游戏进行第2遍,老师摸自己头当大花猫。

  七、活动结束

  出示最后一张猫的图片后,教师用绳子将幼儿围住:“哈哈,我就是那只大花猫!没想到吧,我有法宝,抓到这么多小老鼠啦!小老鼠们跟着我回家吧。来跟我们的老师们再见! ”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本文扩展阅读: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约有三千多种老鼠,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教案《泡泡糖》及教学反思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教案《泡泡糖》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跟随音乐用身体动作打节奏,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并体验游戏的快乐,尝试创编”小丑”的动作,学习合作游戏,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泡泡糖》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2.能跟随音乐用身体动作打节奏。

  3.尝试创编”小丑”的动作,学习合作游戏。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泡泡糖》。

  活动过程:

  1.复习儿歌《泡泡糖》。

  2.节奏练习:

  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引导幼儿为儿歌打节奏。

  3.创编小丑的动作造型:

  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变成小丑最美丽”来进行创编。

  4.游戏:《泡泡糖》

  教学反思:

  1、由于题材是幼儿熟悉的泡泡糖,幼儿对泡泡糖的感知经验较丰富,因此,在活动过程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整个活动能以送礼物,围绕泡泡糖的特点展开,主线清晰,游戏性强。存在问题:1、活动过程第二个目标感应儿遥强化不够,导致部分幼儿只做动作,不念儿谣。2、老师在表现各种小精灵时,动作表情再夸张一些,就更富有感染力。3、“嚼、粘”的环节能让幼儿充分创造肢体动作,但老师在提升小结上语言不够简洁。

  本文扩展阅读:泡泡糖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油树脂型的食用塑料作为胶体的基础,加入糖、淀粉糖浆、薄荷或白兰香精等,调和压制而成。泡泡糖既好吃,又可以吹泡泡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泡泡糖发明于1928年,上世纪90年代最有名的泡泡糖是大大泡泡糖。

  第四篇:中班音乐游戏《泡泡糖》教案 王梅中班音乐游戏

  《泡泡糖》

   王梅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泡泡糖》前两段。

  2、能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并能简单创编游戏。

  3、喜爱创造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泡泡糖》音乐选段

  1、2。 活动重、难点:

  重点:熟悉《泡泡糖》音乐前两段。

  难点:敢于创编新的动作或新的游戏,敢于表达自己。 活动过程:

  一、律动:《找朋友》游戏。

  1、师:“今天咱们来这里是干什么呢?(玩游戏)请听音乐。”

  二、熟悉音乐,初步游戏。

  1、游戏导入

  师:“咱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游戏,叫做《泡泡糖》。知道泡泡糖吗?泡泡糖有哪些特点呢?”(可以吹成泡泡,黏黏的,不可以吞等)

  2、欣赏第一段音乐,请个别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现音乐。 师:“泡泡糖怎么做游戏呢,咱们来听听这个音乐(第一段)。”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师:“咱们和他一起来试试。”(可以多请几个小朋友)

  3、请幼儿两两合作表现音乐。

  师:“那如果是两个人,会变成什么样呢?” 师:“两个两个小朋友在一起,去找找你的小伙伴吧”

  4、欣赏第二段音乐,幼儿两两游戏。

  师:“如果音乐变成了这样呢,请听音乐。”(第二段) 师:“有什么不一样了?” 师:“那咱们的游戏也加上去吧。”

  三、游戏创编。

  1、迁移《找朋友》的游戏玩法,请幼儿尝试。

  师:“如果把《泡泡糖》的游戏变成和《找朋友》一样的,要怎么变呢?咱们来试一试吧。”(师幼一起)

  2、请幼儿创编新的游戏玩法。

  师:“这个游戏还可以怎么玩?”(若小朋友想不出来,老师可以提议一个新的玩法,比如所有的人围成圆圈)

  玩法一:所有的人站成圆圈,前奏的时候沿着圆圈走。当“泡泡糖,真荒唐。”时,小朋友找小伙伴;“一不小心黏到小脸庞”,两两小朋友互相贴脸;“涂一快红,涂一快绿,变成小丑最美丽”,小朋友面对面做动作。 活动延伸:

  请幼儿欣赏完整的三段音乐,再继续游戏或者让幼儿再继续创编新的游戏玩法。

  第五篇:中班优秀音乐教案《树叶》及教学反思中班优秀音乐教案《树叶》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按歌曲节拍的特点、速度、力度和情感,富有表现力地演唱,学唱歌曲《树叶》,尝试用动作表演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优秀音乐《树叶》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树叶》。

  2.尝试按歌曲节拍的特点、速度、力度和情感,富有表现力地演唱。

  3.尝试用动作表演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叶子从树上飘落的情景。

  2.红、黄、绿三种树叶和相应的筐子,树叶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模仿树叶飘动

  1.幼儿戴上树叶头饰,在《树叶》的乐曲声中,模仿随风飘散的叶子“飘”进教室。

  2.教师引导幼儿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表现出树叶飘来飘去的感觉。

  重点:教师注意鼓励幼儿做出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动作。

  二、学习歌词,体会歌词中树叶飘落的优美情景

  1.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欣赏散文诗《我是一片树叶》,熟悉歌词。

  2.请幼儿与教师一起朗诵歌词。

  三、学习歌曲《树叶》

  1.教师带领幼儿分段学习歌曲。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在句与句之间提气、换气。

  2.教师请幼儿分组进行歌表演,巩固所学歌曲。提问:“你唱这首歌时有什么感觉?”

  重点:启发幼儿思考用怎样的声音演唱“秋风吹落我呀,飘呀飘呀飘”。

  四、游戏:送小树叶回家

  请幼儿一人选一片树叶,边唱边模仿树叶飘落的姿态飞来飞去,当歌曲结束时,将手中的树叶按颜色送到对应的筐中。

  活动建议

  利用学习的歌曲在表演区进行歌表演或玩律动游戏。

  附歌曲:《树叶》

  1=C 2/4

  1 2 3 4 ︱3 2 1 ︱5 6 5 6 ︱ 5 — ︱5 6 5 4 ︱

  我 是 一 片 树 叶,一 片 树 叶。 秋风 吹 落

  3 1 ︱2 3 2 3 ︱ 2 — ︱1 2 3 4︱3 2 1 ︱

  我 呀, 飘呀 飘呀 飘。 一 片 一片 树 叶,

  5 6 6 ︱6 —︱5 6 5 4 ︱3 1 ︱2 4 3 2 ︱ 1 — ‖

  吹在 一 起, 变成 许多 树 叶,许 多 树 叶。

  教学反思

  树叶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孩子对于飘落的树叶也比较的感兴趣,有时会捡上几片玩弄一番。《树叶》从内容的选择、导入的手段、展示的方式等方面来看,还是比较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孩子至始至终都能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

  本文扩展阅读: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bd959bd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6.html

《中班优秀音乐教案《泡泡糖》及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