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共7篇)

发布时间:2016-07-11 12:28: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篇一: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2013924 授课人:胡成香 特岗达标课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交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来学习课文。阅读课文的教学要突出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时,我注意增加学生的阅读训练,采取多种方式阅读,不让学生对阅读有厌烦的感觉,例如:自读、组内读、师生读、分角色朗读。学生很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给括号中填上表现小木偶真实表情的词语这一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小木偶的亲身体会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使学生对课文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完成了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但一节课下来还是认为不足的地方较多:

1、阅读方式较多,但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所以,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紧紧巴巴,以至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显得有些仓促,第五部分的内容进行得不够充分。 针对这一现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于课文较长,所以读课文的检查预习一带而过。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不利于强调易错的地方。没有把以读为本落到实处

3、因为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但我没有抓住这些词进行教学,只是单纯地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些表情词,让学生读了读,说了说。以致于学生在理解最后一句话时有点不透彻。针对这一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词中理解课文的主旨。

篇二:12.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精华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如何体现对精读课文的拓展延伸,体现略读,各家有各家的看法。其实,“教无定法”,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本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把小木偶被小红狐抢包和头疼没人信这两部分编成两集动画片,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进行表演以获得理解和认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使他们“代入”角色,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表演能力。从选片到选角,都是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的搭档,老师只是做了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而在“评议”这一块,有个别学生的点评也是比较出彩的,比如有学生说到“入戏”这个词,就已经不是表面的好不好的问题了。当然,学生的评价语言还可以再丰富一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浅层次的含义学生都能理解,但是再拓深一层,就有难度了。每个人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小孩子的想法跟大人的想法更不一样。他们能接触到的、想到的自然没有我们成人那么深远。怎样落实校长提出的“光有一种本领不行”的问题,我设计了一个仿说句子的练习,但兜来兜去学生始终不能站在这么高的位置上想问题看问题,他们关注的是他们目前所能接触到的。句子的主语从“笑”变成“钱”、“画画”、“体育”、“水”等等,最后还是要老师把“本领“二字提出来。但是在板书的时候我忘了加上“只会一种本领”六个字了。

本节课的重点还有续写课文,本来我是打算让学生先说再写的,但一时忘记了,直接就写了,然后再分享。写也是有要求,“表情”和“对话”一定要有。 当然,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关于表情的好词需要学生掌握和积累,我在开课前就把它解决掉了,点到即止吧。

有对话的课文,总少不了分角色朗读,但那是另外的一种教材处理了。本课是略读课文,一定要体现“略”,本课也比较长,还要体现“长文短教”。无论哪种方法和设计,能够达成目的的就好了,至于过程,只不过是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而已。

篇三:《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本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在备课时,通过反复朗读、思考,我发现本文在用词方面很有特色,因此我在教这课时,重点采用了从词语突破的方法来引领学生学习课文。

因为这课描写表情的词特别多,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我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用课件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读词,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以选词说话达到运用的目的。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种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个别学生对某些词不理解就犹豫着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动作,这时他们会左右观看,从同学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词语。在这样的教学中,既轻松又收效好,老师已不用花过多的解释和心思来给学生解释词语和分析课文了。

这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连我也被他们丰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这样轻松愉悦,又何愁学生不爱学语文呢?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就是有效教学吧。

在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依然是老问题:在各个环节的时间调控上还不够准确。以至于在课堂结尾处做“ 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的拓展时时间不够充分,做的不够到位。

2014-1-7

篇四: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学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重点是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难点是提高阅读能力。

就本课的重难点,我在教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检查预习,导入新课、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在第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交流课前预习情况;看词语模拟表演。 第二环节中,先让学生回忆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再按照这个步骤和自学提示自学课文。在第三环节时,分四步进行:同桌互读;抽生读,检测读音;说一说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谈一谈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第四环节中,先让学生回顾故事情节,进行情景欣赏;再让学生填表情词语,并分角色朗读。最后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再把编的故事写下来。按照上面的教学设计上完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

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1.这个设计可操作性不强,实效性不大。一节课内根本完不成教学任

务,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

2.课文比较长,安排读的次数过多,如其中的同桌互读就没有必要。

另外,学生自读时没有强调快速阅读,因此,读书的时间拉得太长。

3.第四环节中的情景欣赏用了五分钟,也没有必要,因为学生对故事

情节已经很熟悉了。

4.最后一环节中的把编的故事写下来也可以安排到下节课或课外完

成。当然,其中也有我感觉最有特色的地方,那就是:“看词语模拟表演”这一环节。因为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我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制成课件,然后让学生读词,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出示“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以选词上台表演。这一环节的设计感觉很好,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种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体现了语文味。

篇五:《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自读课文撂跤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并表演。

这节课描写表情的词语特别丰富,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表达。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表情的词语,并告诉他们,找齐会奖励童话故事。然后让学生读词,边读边做表情来理解词。最后以选词说话达到运用目的。因此学生兴致高涨,不理解的同学从其他同学的表情中解决疑惑。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轻松又收效号,老师的解释已经显得多余。这一环节顺利结束了。

我又给他们讲了《小木偶的故事》第二篇《我不是一块普通的木头》,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还让我讲第三篇第四篇,我顺势引导说,在小木偶身上有很多故事,我们可以继续编下去,并且演出来……

这节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连我也被他们丰富多彩的表情缩感染,被他们编的一个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所感动。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这样轻松愉悦,又何愁学生不起学语文呢?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正是我们语文老师追求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地教学。

篇六:《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 江梅

事出有因:在这个学期的“执教年级公开课”抽签活动上(我校要求每位老师一学年须上一次级组研讨课,大家都想拖到第二学期上,故抽签这种公平、公正、公开的形式运用而生)。我本来乐中了“不上”,却为一新接班老师着想,与她换了。

掐着手指算进度,10月中旬左右上课,那选《去年的树》最好——我极喜欢这个童话故事,设计早已熟头熟路,文本的情感也暗合我的教学风格。岂知,另一位老师在行政听课时(年级老师也需到场),捷足先登,跳跃式地提前上了《去年的树》。结果,我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结束国庆长假回校,猛听到有老师课快上到《去年的树》了(第三单元倒数第二篇童话)。我暗觉不妙:童话单元只剩一篇《小木偶的故事》,如果不上,到第四单元,遭遇《白鹅》《猫》,不仅我上烂了,别人也听腻了,有何意义?看来,得临阵磨枪,赶快备《小木偶的故事》——尽管它“又臭又长”,不受“公开课”欢迎。

言归正传:《小木偶的故事》是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怎么上,一线语文老师各有各法。略读变精读有之,略读变自读有之,略读变不读,偶尔也有之(时间不够用时)。毕竟,《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过于粗放:“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一直以来,我比较赞同叶圣陶先生的观点:“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应用什么?以我手中的第七册童话主题单元为例:我已经带领学生把精读课文《巨人的花园》和《去年的树》“细嚼慢咽”了,略读课文《小木偶的故事》,就要应用为训练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内容、主旨(我所定的训练重点)的材料了。甚至,还可以做复述或写作应用文本。因为,对略读教学的评价,首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无独有偶,教材编写者似乎在佐证我

的思考:《小木偶的故事》阅读提示只有两点:1、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文章末尾的“小泡泡”,则提出了“续编”要求。任务1其实就是把握文章大意,任务2相当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主旨的领悟),“续编”则为口、笔头写作要求。显然,一节课把三大要求全部完成必定蜻蜓点水、囫囵吞枣。

抓住以上主干,我果断取舍:把“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融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之中(课堂学习活动的第一大板块);以“拟人体”童话写作特点带出“人物”、“对话”以及读好对话的办法,再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后重点体会最后一段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第二大板块),并从“写”的角度提炼出“主旨高远”对童话创作的意义。最后,拓展阅读《小木偶的故事》(二)(三),着重体悟它们的主旨(第三大板块);“续编童话”口、笔头任务,布置为家庭作业。(《小木偶的故事》公开课设计、课件、资料)

这样的备课思路,虽自叹为神来之笔,但也做好了被质疑乃至被否定的思想准备——虽然我知道类似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很多年前就存在了,但我校“一板一眼”上课的老师仍为大多数。

开课后的“模拟表情游戏”,很为老师们赞赏,被认为是整节课最出彩的环节。“默读课文,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支架的指引下也完成顺利,凸显了良好的表达功底(功夫在平时呢)。磕磕碰碰的地方,就是对“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的深层体会。即便我出示了提示词,抓住个别同学的发言联系生活实际作点拨,还是有几个学生在文本表层的“笑”里打圈圈,跳不出来。两篇拓展文章,第二篇也只看了三分之一(课前本有“备用”思想)。总的来看,课堂教学活动比较顺畅,目标达成较为理想。

研讨课结束后,几个老师陆续向我反馈了评课意见。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她们其实是很

喜欢这样的拓展阅读的,只恼于平时略读课堂找不到类似的到位材料。一位老师说,提供一篇课外阅读文章就可以了;还有一个老师说,师生合作朗读费时太多(约8分钟),可以改为各小组选喜欢的人物对话去朗读、汇报。我解释:没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一是因为小组合作需建立在有效机制上,否则易流于形式;二者小组合作更耗时。如果时间无法把握,后面的拓展部分就无法完成。我课堂的第二、三大板块内容,其实都在为重难点“体会主旨,领悟写法” 服务。

该老师还说,我的课例让她想起“生本”教学的“以读引读”。我厘清:两者有较大的不同。我的拓展内容并非同类主题文章的“读”的延伸,而是为“写”做铺垫的。以往,我教过的四年级学生受惯性思维影响,在续编故事时大部分都想到小木偶如何找小红狐要回背包(或报仇)。统一的思路,千篇一律的主题,没有意义。我这节课,就是针对往届学生出现的“写”的问题,应用主旨高远的材料“以读引写”,为学生的小练笔及单元习作打基础。

余音难继:其实,我对“各小组选喜欢的人物对话去朗读、汇报”评课建议颇感兴趣,极力怂恿集备组长换用此策略到她的课堂去试一试。“重构课堂,寻找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的主题级组教研活动,我们太需要了。可惜,老师们都不愿意尝试。毕竟,说来容易做来难。关键是,良好教研氛围的的营造非一人之力,就像有效的小组合作机制的建立非一日之功。

敬佩之言:

+++10:55:51

您的课上得太精彩了,让我受益匪浅,师生都轻松有趣,您教态亲切,犹如人与文本、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撞击,妙到好处。

梅丶夨甜ㄋ 10:57:03

以后要多向您学习。

梅丶夨甜ㄋ 10:57:15

请多提意见或建议。

+++11:00:36 向您学习是我的福分。认识了高人。

欣慰之作:《小木偶的故事》续写(梁欣怡 王仲尧 苏俊桦 丰宇)

窃以为,学生的续写,是检验我课堂效果的“试金石”。批阅他们的习作,“报仇”的脸孔果真极少了。这,就是看得见的成功。

篇七:四年级语文上册 小木偶的故事 2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重点是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难点是提高阅读能力。我在教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检查预习,导入新课——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在第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交流课前预习情况;看词语模拟表演。第二环节中,先让学生回忆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再按照这个步骤和自学提示自学课文。在第三环节时,分四步进行:同桌互读;抽生读,检测读音;说一说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谈一谈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第四环节中,先让学生回顾故事情节,进行情景欣赏;再让学生填表情词语,并分角色朗读。最后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再把编的故事写下来。按照上面的教学设计上完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1.这个设计可操作性不强,实效性不大。一节课内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

2.课文比较长,安排读的次数过多,如其中的同桌互读就没有必要。另外,学生自读时没有强调快速阅读,因此,读书的时间拉得太长。

3.第四环节中的情景欣赏用了五分钟,也没有必要,因为学生对故事情节已经很熟悉了。

4.最后一环节中的把编的故事写下来也可以安排到下节课或课外完成。当然,其中也有我感觉最有特色的地方,那就是:“看词语模拟表演”这一环节。因为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我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制成课件,然后让学生读词,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出示“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以选词上台表演。这一环节的设计感觉很好,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种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体现了语文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90fff9c5da50e2534d7fab.html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共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