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常见问题及答题技巧

发布时间:2017-12-05 13:01: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说阅读

一、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1.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也有直接与侧面之分),细节描写

2.间接描写:a.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b.借助物象衬托。小说《珠子灯》中,“珠子灯”的描写

c.借助环境烘托。鲁四老爷的书房

二、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五入手”

1.从小说中交待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经历及习惯教养等方面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肖像(体貌特征)、语言、动作、

心理、细节以及侧面描写。

3.从分析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入手。

4.从分析环境入手,分析性格命运形成的社会背景。

5.从人物关系、作者议论、其他人物评价入手。

三、“我”的作用

1.从情节结构分析:起到线索作用,串联故事情节,增强小说的真实性。

2.从人物塑造分析:“我”是事件的亲历者、陈述人,见证人物活动的过程,对人物有关切,有思考,更好地塑造主人公。

3.从主题表达分析:“我”的所闻所思所感,引领读者思考、探索,有助于揭示主题。《祝福》中的“我”揭示当时社会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

4.从叙述视角分析:“我”是见证人,是故事情节更加真实亲切,便于抒发感情。

示例2016课标全国,贾平凹《玻璃》

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四、次要人物的作用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2.侧面衬托,使衬托的人物个性鲜明,丰富人物形象。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主要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渲染气氛多为群体人物。“鲁镇”的人们

4.揭示主题,增添魅力(艺术感染力)。

示例.你认为作者刻画管家老季这一形象有何作用?15年全国2卷《塾师老汪》)

1.衬托,丰富人物形象,体现老范的宽容大度。老季因为银瓶爱偷庄稼而建议老范辞退老汪,老范却容下了老汪。

2.使情节波澜起伏。因为银瓶要解雇老范,让人为老范担心;老范宽容,为老汪落泪埋下伏笔。

3.深化主题,老范未采纳老季的建议,体现他对老汪的理解宽容;发现朋友在身边,老汪潸然泪下,知音难觅的主题得以彰显。

五、物象的作用(关键词作用)

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个性,或衬托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反复出现,常常起到线索的作用。制造波澜(跌宕起伏)或使情节发生突转,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3.从环境方面思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4.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围绕此展开故事,反映人物命运,揭示小说主题。或具有象征意义,深化主题。

示例(一):“珠子灯”在小说中有何作用?(汪曾祺小说《珠子灯》)

珠子灯是小说线索,在小说结构上起着重要作用;珠子灯表现了风俗人情、传统文化,为小说营造了一个具体可感的社会环境;珠子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它的华与衰与小说人物的兴与亡是同步的;珠子灯表现主题,通过珠子灯的这一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孙小姐悲剧命运的同情与深度思考。

示例(二):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6年全国2卷《战争》)

1.内容及情节结构方面:电话是主人公的联系方式,构成全文主要内容。电话是线索,贯穿始终。两人因电话相知,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增加故事戏剧性,结尾情节突转(反差),使情节跌荡起伏,引起阅读兴趣。

2.人物塑造方面:通过电话通话,女主人公热情开朗、坚强独立的形象跃然纸上。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

3.主题方面:电话里女主人公讲述自己唯一的儿子因战争而牺牲,结尾处“我”在电话中得知女主人公所在区域被炸,这样的情节反映了作者的反战思想,主题深刻。

六、判断小说的主人公

1.小说情节、结构围绕该人物展开。

2.是矛盾冲突的主体.

3.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从不同的角度、侧面,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刻画

4.主人公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注意几点:

1.第一人称未必是主人公.

2.着墨多的未必是主人公.《七根火柴》卢进勇着墨多,无名战士着墨少,无名战士是主人公。鲁迅的《故乡》“我”的笔墨比闰土多。

3.看次要人物衬托凸显谁。

4.看作者的创作意图,看主题思想涉及谁。《我的叔叔于勒》

5.主人公可以是群体形象.《西游记》

二、概括分析情节

一、情节梳理

1.注意情节线索:线索是贯穿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一篇小说可以以物或以人为线索,也可以时间、空间为线索。同时,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阶段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针对性的概括。

2.依据时间、地点变化划分结构层次并加以概括。

3. 明确冲突,把握矛盾。

4. 注意抓关键性语句。

5.明确题干要求,简明扼要,全面概括。一般采取“谁干什么”“谁怎么样”的形式概括情节。

设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某一部分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4.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二、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我”是小说的线索;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叙述,“我”是事件的见证者(经历者),使故事及人物更具真实感将作者的主观认识与我的身份相结合,从“我”的角度看主人公,小说主题表达更深入,情感更真挚。

第二人称: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的交流表达。

第三人称:更为自由地叙述故事情节,交代人物,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2.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的叙述手法。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情节,从而造成叙述时空的某种纵深感。文章中也要注意交代清楚插叙的起讫位置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插叙写的是相关的两件事,而倒叙和补叙都是同一件事。补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文章最后对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伏线予以披露,使真相大白,如《项链》中的结尾;二是对叙述中提到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作补充交代。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补叙和插叙的区别主要在于:插叙不是叙述主体的组成部分,一般不发生在叙述主流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虽然会影响和削弱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补叙则相反,它是情节构成的一个有机部分,一般发生在记叙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会直接影响情节的完整性。

差别: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分叙。

三、情节结构技巧及手法

1写作手法:对比衬托,以小见大16年全国2卷《战争》通过小人物的爱情悲剧表现反战的主题,象征,浪漫主义手法,现实主义幽默讽刺的写法,寓庄于谐的写法

1.幽默讽刺的写法,寓庄于谐的写法

a.漫画法

b.夸张法

c.对比法

d.使用反语(反讽)

寓庄于谐: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诙谐揶揄的笔调,来表现严肃庄重、深刻丰富的思想。

2行文技巧(情节结构手法)

1.设置悬念:为激活读者紧张与期待的心理,设置关子,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使文章曲折多变,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2.铺垫: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中心。

3.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有伏笔一定要有呼应,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4.照应,点题:照应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5.过渡,

6.一波三折,误会巧合,

7.情节突转

8.欧亨利式结尾,

9.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未穷,留下想象空间,引人深思,具有喜剧或悲剧色彩。

3文章线索:

1.线索分类:a以人物为线索 b 以事情为线索 c以物品为线索 d以地点为线索 e.以时间为线索 f以感情为线索g作者的行踪为线索h明暗双线

2.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

  一般来说,恰当地设置小说的线索,一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二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在分析小说的线索时,尤其要注意双线结构的小说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而暗线则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示例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20151卷《马兰花》)

1)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2)好处:

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麻婶母女知恩图报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凸显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马兰花这一主人公的形象。

(4)详略安排

、分析小说某一情节(部分)的作用(若为景物描写,则参照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

1、内容方面:运用何种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2、情节构思方面

情节A、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情节的发展,制造波澜B、引发或缓解矛盾冲突的作用。

结构构思A、为下文做铺垫或张本,为下文埋下伏笔;奠定感情基调(开篇)B、倒叙、插叙;C点题或与上下文照应结构严谨D、与前后文内容或人物形成对比(反衬);E、欲扬先抑;F突出强化小说悲剧(喜剧)色彩;增加戏剧性、传奇性;增添波澜,让作品摇曳生姿。(注意在小说中的位置

3、人物形象方面:A、丰富(突出)人物形象;B、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C、刻画人物性格(心理)等。

4、环境方面:提供(交代)人物活动背景,反映(暗示)某种社会现实(社会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的环境

5、主题方面:揭示或深化小说主题,后面进行具体说明。

6、读者方面A、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发兴趣;B、引发读者的思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想象的空间

、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或就删与留谈看法

1.构思情节的角度

a、是否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b、有无补充完善,进一步交代说明的作用。情节结构是否完整。是否照应开篇,结构更严谨。有无点题(照应题目)作用。

2.刻画人物的角度:进一步表现人物······形象(性格、心理)

3.表现小说主题方面

a突出深化主题(揭示小说主旨思想);画龙点睛或象征暗示的作用

b增强人物(故事)悲剧性,增强讽刺效果等。

4.读者的角度:帮助读者理解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5.情感的角度:悲剧性的结尾(与······形成对比),震撼人心;喜剧性的结尾,符合人物期待,给人愉悦和谐之感。

示例:《绝盗》最后一段同意删去(1)。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评价,删去之后故事结构仍然完整,(2)而且删去之后能给人留下更多回味思考的余地,(1)以小两口没找到“爹”结尾更具有讽刺意味,更能体现其“绝”。(2)

不同意删去(1)。最后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加入了作者的议论评价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2)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1)(只表明态度不加分析不给分

分析环境描写

一、小说环境描写分类

1.自然环境描写,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2.社会环境,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社会关系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一街一巷。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二、景物描写的的作用

1.环境方面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季节特征;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暗示(交代)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反映风俗习惯、思想观念。

运用何种手法,写了什么景(写了景物什么特点)。渲染······氛围,奠定······基调。(奠定基调在开篇)

2.人物

烘托人物······心情(《荷花淀》女人探夫不遇湖面上的景物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习惯、身份地位等(《祝福》中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

烘托人物形象(《荷花淀》开篇的景物描写)

提供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

触发人物思想性格(心理)的转变。

暗示人物······命运。

3.情节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下伏笔)或制造悬念。

与标题相呼应,揭示标题内涵。

首尾呼应(与上文呼应),结构完整。

4.主题、读者

反映怎样的社会本质,揭示小说主题,深化主题思想。具有象征暗示作用。增强故事 的悲剧效果(文学色彩),引发读者的思考。

三、鉴赏环境描写的手法

1.从描写的技巧的角度

1)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

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2.从修辞角度: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3.从写景的角度

1)感觉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

2)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

3)写景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由外到内等。

【设问方式】

a小说中某段景物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b从写景顺序及写景技法角度赏析某段。

C某某句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景的?

四、分析小说语言特色

1.语体特色

语言口语化,多用口语;使用方言,具有地方特色(地方风味)使用文言词汇、句式简练准确,富有意蕴。

2.用词及句式特点

多用短句,或使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等),或整散结合;使用叠音词等;叙述简洁;描写生动具体。

3.人物语言

符合人物身份,揭示人物心理,体现人物个性(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4.整体特点(语言风格)

平实朴素,通俗易懂,质朴自然,活泼清新,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简洁明快,凝练典雅,含蓄隽永,沉重冷峻,散文化的语言,辛辣讽刺,幽默夸张,寓庄于谐等。

、分析与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熟悉五大误设类型

1.情节误设:曲解某一情节作用,颠倒情节顺序或夸大某个情节。

2.人物形象误设:对人物性格特点的错误解说。

3.环境误设:对环境特点、作用及描写的特点进行错误理解分析。

4.艺术技巧和语言误设

是指选项对塑造人物、设置情节、描写环境等方面所用手法技巧的判定或解说错误;对小说叙述语言、人物语言特点、风格、作用的判定或解说错误。

5.主旨(情感)误设

是指对小说的主旨(情感)曲解或拔高,甚至无中生有。

六、小说探究

主题意蕴探究:分析小说主题思想(评价人物形象的意义)

1.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

2.通过人物命运发展或故事情节,反应某种社会现状,揭示怎样的社会现实,讽刺或揭露社会的不公。

3. 借助人物形象或故事,表达作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表现作者对······的赞美、同情、反思或批判寄托作者的审美追求、理想愿望反映某种生活哲理,给人们怎样的启示与教育)

示例一:《风雪夜归》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记叙、描写主人公在风雪弥漫、气候寒冷的冬夜因晚归而担心无人开门的情景,借助小说富有寓意的结尾——门原来是开着的,表达出天冷人暖的人情美。同时通过人物最后勇敢地敲门的举动,以及人物对自己现实婚姻的担忧,也揭示出,生活中不要有太多的顾虑,只要我们不放弃追求,生活之门永远不会将我们拒之门外的道理。

标题意蕴探究:探究小说标题的内涵(含义)

1、修辞特点:双关、比喻、象征等。

2、小说标题的含义有双关义、比喻义、指代义、象征义等,注意其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标题含义往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a、针对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形象

B、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

C、联系创作意图、主题

示例1:小说《审丑》,一“审丑”为标题,意蕴丰富。(《伴你学21页)

A、一语双关。(手法)

B、审丑是绘画原则,老人是审丑对象。(情节人物)

C、老人外貌丑陋,但隐藏着对孙子付出的纯朴的心。(人物形象、主题

D、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形象、主题)

示例2:小说《命系悬壶》,从全文看,“命系悬壶有怎样的含义?(《同步练习》42页)

A、古镇人们把性命维系在姚五身上。

B、行医是姚五安身立命的依靠。

C、暗示姚五性命与行医息息相关,救治无数无钱治病的人,也因此吃了太多的斑鸪而丧命。

示例3:“绝盗

A、设计的局绝B、偷盗的人绝c、案件始终未破,成为绝案。

示例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同步练习》75页)

A、是爷爷一生奋斗最后留给我的物质财富。

B、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要争气,是留给我的精神财富。

、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

【小说拟题技巧】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 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棋王》、《阿Q正传》 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3、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 4、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 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春之声》 6、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

1、修辞特点:双关、隐喻、对比、象征等意义。

表达特点:形象生动,意蕴丰富,凝练含蓄,幽默风趣等。

2、情节构思上的作用

A、设置悬念b线索作用c暗示情节发展,是情节内容的高度概括(概括主要情节或事件)

D故事情节的转折点

3、人物形象

A交代主要人物B与人物命运密切相关C突出人物形象或性格

4、小说主旨、创作意图

A、揭示小说主题,增强悲剧色彩,奠定感情基调,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对比作用。

5、环境角度分析:交代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氛围,提供典型环境。

6、读者角度: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引发读者的思考,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示例一:阅读小说《祝福》,思考小说以“祝福”为题有何好处?(结合小说内容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环境、手法等角度思考分析)     

1)从故事情节结构角度分析:“祝福”是小说的一条明线,作者围绕着鲁镇的三次祝福,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      

2)从人物形象角度分析:作者围绕“祝福”这一特定的事件,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勤劳、淳朴、笃信封建迷信、深受封建礼教迫害的悲剧人物。进鲁宅的三次祝福,第一次祝福,体现了祥林嫂的勤劳、淳朴,后两次祝福时遭拒,使祥林嫂一步步走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3)从小说主题角度分析:暗含对比,增强了悲剧色彩,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在鲁镇热热闹闹的祝福声中,善良、勤劳、淳朴备受打击的祥林嫂却悲惨的死去,这揭示了封建迷信与封建礼教的罪恶,有利地表达了小说反封建这一主题。 

4)从环境角度分析: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营造典型的社会环境。年底的祝福是一个时间标志,是封建迷信与封建礼教最为集中表现的时刻,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最为典型的表现时候,也是人们心中封建意识最为强烈的时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者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一一展示给读者

示例二: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情节人物)

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读者)

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主题)

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寻味(艺术特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94dcc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1.html

《小说阅读常见问题及答题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