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发布时间:2020-05-18 19:09: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学总计划

一、使用教材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51名,男生 34 名,女生17 名。本班学生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有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各项语文作业,学习习惯较好,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反映灵活,爱回答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朗读水平普遍较好。但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一般,大部分学生缺少写作兴趣,不会留心观察生活,写出的文章空洞、无情。也有部分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较差,病句、错字较多。他们都是农村学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量较少,读书的范围较窄,不少学生还只限于读作文选。学生的积累较少,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被动,急需教师正确引导,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34篇,共25篇。此外,每单元安排了习作一篇,共7篇;安排“练习”一个,共7个。继续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即“学和做”)1个。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承接前10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安排了“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项学习习惯培养。

2.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安排阅读课文25篇,其中韵文3篇、自读课文1篇。

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共分7个主题单元,依次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课文语言规范,篇幅适当,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插图新颖精美,富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 的感情色彩,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能力。四是阅读训练,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相机安排的“小练笔”。本册课本仍然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安排生字。要求学生能识会写的生字,排印在田字格内;排在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需学生认识,不列入生字考核范围。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了推荐一本好书的内容。本册推荐的是《鲁滨孙漂流记》,放在“我读书,我快乐”栏目中作专题介绍。意在激发阅读兴趣,真正做到“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3.关于习作

本册课文仍然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共安排了7课。每课习作的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都作了分析与指点,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部分习作安排了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4.关于练习全册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内容包括字词句训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及写毛笔字练习等,训练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练习设计上训练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可操作性强,力求简约,既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为教师处理教材和设计教法提供方便。

5.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以读报和剪报”为话题,安排了“小组交流”、“做一做”、“考考你”、“学做剪报”和“成果展示”等活动内容。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继续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8.培养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培养读书做笔记的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0.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培养不懂就问何亲于搜集资料的习惯。

(二)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三) 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217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节159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四)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五) 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并注意默读的速度。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六)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情感。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

2.作文指导时,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六、改进教学措施和方法

1.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阅读中亲身体验、感受、探究、领悟文本,创造性的阅读学习文本,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审美的乐趣。

2.教师利用好集体备课的时间,积极钻研文本,探讨教法与学法,依据教材确立专题讨论,并及时总结反思,以便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

3.教师要充分利用重视综合学习的重要性;注重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运用;注意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文本学习与实践体验的紧密结合。

4.在班级内开展“大阅读”活动,营造书香教室,让每一个学生都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

5.扎实进行语言训练,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

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

6.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7、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课题(章节)

周节次

备 注

1

9.1

习惯112

1号正式上课

2

9.4—9.8

12 23 33

7

3

9.11—9.15

31 43 习作一3

7

4

9.18—9.22

练习一4 53

7

5

9.25—9.29

63 73 81

7

6

10.2—10.6

82

2

国庆中秋假4天

7

10.9—10.13

习作二3 练习二4

7

8

10.16—10.20

检测一4 91

5

运动会假1天

9

10.23—10.27

92 103 112

7

10

10.30—11.3

111 读书活动1 习作33 练习32

7

11

11.6—11.10

练习32 121 期中检测4

7

期中检测

12

11.13—11.17

122 133 142

7

13

11.20—11.24

141 习作四3 练习四3

7

14

11.27—12.1

练习四1 152 163 171

7

15

12.4—12.8

172 习作五3 练习五2

7

16

12.11—12.15

练习五2 183 192

7

17

12.18—12.22

191 203 213

7

18

12.25—12.29

习作六3 练习六4

7

19

1.1—1.5

222 233 241

6

元旦假1天

20

1.8—1.12

242 253 习作七2

7

21

1.15—1.19

习作七1 练习七4 活动2

7

结束新课

22

1.22—1.26

检测二4 复习3

23

1.29—2.4

八、提优辅差计划

1.指导计划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语文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写话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2.制定目标:

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辅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综合能力,成绩稳定在86分以上,并协助老师实施辅差工作,帮助差生取得进步,辅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语文考试这一基本能力。

3.定内容: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散文化倾向方面,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其在写作能力灵活运用,提高写话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前面提高语文能力。

辅差的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写话至少能写得出,可先布置他们摘抄。仿写,后独立完成,保证每个差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训练差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堂上创造情境,让差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

4.培优对象:

刘殷梓 李欣悦 梁宇涵 葛格 周思睿 唐宇昂 王婧秋

5.辅差对象:

赵君君 刘臣军 耿乐 王少帅 杨昊哲 赵俊涵

6.主要措施:

(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优生带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适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对差生实施多做练习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差生现行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9)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差生的学习问题。

九、成绩记录表

序号

姓 名

平 时 成 绩

期 中

期 末

1

2

3

4

1

李羽凡

2

刘静怡

3

葛爽

4

卜天睿

5

裴巧巧

6

王少帅

7

刘殷梓

8

陈硕

9

卢文杰

10

耿家伟

11

石良卓

12

孙志伟

13

杨昊哲

14

马志晨

15

王瑞雪

16

董心茹

17

刘欣怡

18

戴圣伟

19

汪浩

20

梁宇涵

21

孙阳焘

22

偰宇晨

23

王婧秋

序号

姓 名

平 时 成 绩

期 中

期 末

1

2

3

4

24

李子加

25

朱自强

26

殷可可

27

刘臣军

28

李欣悦

29

葛格

30

邵雨佳

31

耿乐

32

唐宇昂

33

李贵敏

34

赵俊涵

35

赵君君

36

张雷

37

余为啸

38

洪森

39

彭峰

40

周思睿

41

徐雨豪

42

张跃

43

刘浩南

44

杨粲

45

耿成旺

46

王云

序号

姓 名

平 时 成 绩

期 中

期 末

1

2

3

4

47

江自敏

48

耿东东

49

阮鸿昊

50

方浩

51

王宇晨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教学要求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1.优秀资料若干。

2.课外阅读材料每生一份。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懂得不仅要勤学而且要多问的道理,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人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

(5)看第5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别在做什么?

二、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三、提出要求,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使学生了解学会收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

2.初步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3.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

(1)现在老师要写一篇关于南京历史文化的文章。请问同学们,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做了哪些准备?

2)对,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搜集资料。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收集资料(板书课题)

2.老师出示自己的一本的剪贴本,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

(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

2.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吗,

(2)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请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呢?)

小组讨论,交流。

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相机出示一些同学们以前搜集的有关资料。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

(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师出示自己的文摘卡片。

(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

(4)编辑剪报。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三、观摩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四、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4.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

五、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重在鼓励,希望同学们宝在坚持,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心中有祖国”,安排了《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和《古诗两首》这四篇课文。纵观四课,不难看出,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将领乃至普通人民,都怀有赤诚的爱国报国之心。从《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中,学生可以领略民族自豪感;从《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和《古诗两首》中,学生能感受主人公到对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渴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和《古诗两首》中的《示儿》,肖邦在弥留之际还请求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诗人陆游至死不忘祖国的统一,都体现了主人公至死不忘祖国的爱国情怀,有异曲同工之妙。《习作1》要求学生回忆并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下来,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练习1》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教学的重点。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内容。学会本单元2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按要求积累。

2.通过不同的具体的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不同课文中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在教学中渗透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如了解《郑成功》一课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

5.通过查资料,了解一种以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不同的具体的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不同课文中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能按要求积累词语,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和作用。

3.通过不同的语言材料体会人物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单元教具准备

班班通设备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1.我们爱你啊,中国 2课时

2.郑成功 3课时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课时

4.古诗两首 3课时

习作1 3课时

练习1 4课时

1我爱你啊,中国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按要求写好这7个生字。 

3.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等词语说一段话。 

4.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说一段话。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1.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 

2.恰当的录音配乐。 

3.学生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1、谈话切入: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

2、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全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畅,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2. 小组练读,交流问题,组内讨论解决一些问题。

思考: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3. 从诗的表现形式来看,课文可分几个部分?

第一段(1):写祖国幅员辽阔,总结全诗。

第二段(2—6):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7):总结全文。

4. 齐读全诗,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3、学习第一段

1. 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

2. 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写祖国幅员辽阔的?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导写字

1. 巩固生字的读音。

2. 在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 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 用钢笔描红,临写。

5、作业

1. 朗读诗歌。

2.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听写词语

2. 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品读体味:

1. 学习第2节。

(1)朗读并理解词语: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飘渺 波澜壮阔

(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说一说。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小结学法。

2. 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节,再交流谈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

第三节:介绍祖国名产。着重理解:醇美 光洁绚丽 巧夺天工

第四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结合图或录象简介:傣家族楼 布达拉宫 吐鲁番 戈壁滩。理解词语“巍峨”

第五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理解“新歌”、“滚滚春潮”、“希望之火”。

第六节:伟大的民族精神各指什么?

3. 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

三、学习第三段。

1. 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来说的?

2. 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

3. 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4. 朗读、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写话:以“中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是你的所见所闻《我眼中的中国》;可以是你的奇思妙想《未来的中国》;也可以是你参观或浏览一些名胜古迹后的《我的中国行》等等。

板书设计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1. 我们爱你啊,中国 名族风情

历史悠久

辉煌成就

教学反思:

2郑成功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了解台湾和郑成功的有关资料,感受郑成功的丰功伟绩,提高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对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郑军官兵与荷兰侵略者作战的情景,并能够复述,感受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敌我两支舰队作战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查阅台湾和郑成功的有关资料。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感知课文。了解郑成功的事迹。

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

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残酷 奴役 慷慨激昂 允许 铁甲舰 街头巷尾 融洽 酋长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3、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四、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 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2. 有感情朗读读第1-3小节。

2、学习课文第4-6小节。

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1. 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 学生交流后板书。

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

官兵的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3. 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

4. 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5. 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

1. 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2. 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

1. 齐读。

2. 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五、总结全文。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像李登辉、陈水扁这些民族的败类,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答应。

六、作业。

摘抄文中优美的片段,读一读,背一背。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练习复述,整体感知领悟郑成功的浓浓爱国情。

教学过程:

一、练习复述课文。

  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3.教师小结。

二、仿写。

  1.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出示句子: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总的来说,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战斗的气氛。

  4.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片,播放有战斗场面的片段。当堂把其中的一个战斗的场面描写下来。

板书设计

准备工作充分

收复台湾  充满必胜信心

(民族英雄)郑成功 官兵勇猛善战

建设台湾 

教学反思: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认识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教具准备:班班通设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深渊 肖邦 消逝 概念 蜡烛 疾驰 特殊 勉励 抗争 四处奔波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雾霭 催人奋起 

盛[chéng]满   绝:停止。  

辞:辞别,离开。  

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四、分段。   

根据读了课题后的提问,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   

二(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   

三(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五、精读指导。   

1.学生各自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2.检查:a、"我"是谁?你怎么知道的?b、你从第一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的含义?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朗读这一节。(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六、学习生字。     

七、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波兰。)   2.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过渡:那"不得不"离开的场面是怎么样的?一定令人难忘吧!   

二、学习第二段。   

1.自读。想: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   

a.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你远在他乡》。(想像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   

b.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   

C.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请收下吧!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结合老师前面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5.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6.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7.指导学生背诵。(告别亲友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时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8.练背。检查。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   

朗读有关句子,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2.默读第4自然段,想这段写了什么?   

a.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地、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b.朗读体会他的这种精神。   

c.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读这一节第一、二句。所以,引读最后一句。   

d.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段。   

2.背诵第二段。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深度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前三段分别讲了什么?   

2.读一读你喜欢的自然段。说说为什么?   

3.检查,背诵情况。     

二、继续精读第四段   

1. 学生自由读。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 祖国的地下。'"   

a.理解:弥留之际。   

b.他为何得这样的重病?   

c.他为什么要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d.朗读,体会这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想像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3.引读第6自然段。   

a.理解:与世长辞:辞:告别。永远离开人世。   

b.比较句子: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c.讨论后小结:第二句中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4.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节。   

三、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课题用"把心脏带回祖国"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教学反思: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通过读文、看注释,使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读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一千两百年以前,一位伟大诗人,因为高兴到了极点而流下了眼泪,他叫杜甫,认识吗?

  2.请生介绍查找的有关杜甫的资料。

  3.师:同学们,查找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能常用。今天,老师将给大家带来一个惊喜,想知道是什么惊喜吗?

  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有请他的到来!(生鼓掌!)

  4.出示杜甫肖像

  师:目光深邃幽远,胡须浓密有致,饱受生活的艰辛和磨难。忽然,传来喜迅,朝廷的军队收复了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板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指生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胜利的消息告诉前来听课的所有的老师吧!(学大声齐读)

二、分工合作,自学古诗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

  2.出示小黑板(诗全文),请一生读。

  3.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4.分组自学古诗,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

  5.学生汇报。

  6.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

  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并体会加横线词,古今含义的不同。

  7.知识讲解:

  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可以看出?(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李白的一句诗和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哪一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生读诗,并把意思连贯说一说。

  9.用一个词表示杜甫当时的心情。教师送词并板书:喜极而泣。

三、悟境读书

  1.导语: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

  2.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师:看到了什么?

  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3.导语:此时此刻,深入正在抒发着自己关心国家国心民生的壮阔胸怀!

  4.幻灯出示杜甫《春望》,请生配乐朗读。

  5.师渲染气氛: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他流的是什么样的泪?(悲伤、愤怒)

  6.师: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7.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8.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

  9.杜甫的家乡在哪?(洛阳)

  师介绍洛阳并幻灯出示司马光《洛阳看花》,让学生感受洛阳之美。

  10.请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11.学生读自己描写洛阳美景的句子。

  12.导语:杜甫曾写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不美也是自己的家乡啊!更何况,洛阳如此之美,也难怪杜甫听到胜利的消息会高兴的流下泪来。

  13.再次齐读全诗。

四、延伸发散

  1.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人高兴得流泪的事?(提示:奥运健儿领奖时,台湾同胞大陆同胞团圆时)

  2.引导说出共同点。

3.导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的时候,运动员所有的辛劳都得到了肯定,他流泪了。

  台湾同胞和大陆的兄弟姐妹分散了几十年,日日盼,夜夜盼,终于欢聚一堂,所有的期盼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在圆满之前,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或者是煎熬。想一想,这里,杜甫也高兴得流泪了,在朝廷军队收复失地之前,杜甫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

  4.生:讨论回答。

  5.导语:同学们,现在杜甫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他能不高兴吗?他能不流泪吗?

  6.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7.再看一眼杜甫,想对他说些什么?

  8.生说话训练。

  9.小结:

  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

五、作业:

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

  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二、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三、学习这首古诗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5.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7.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四、背诵古诗。

五、作业:

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完成补充习题上的作业。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巩固古诗,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两首古诗。

2.默写古诗。

二、对比领悟

1.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点?

(浓浓的爱国之情)

2.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点?

(《示儿》是通过(悲痛的心情)来表达的,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是通过(喜悦心情)来表达的)

3、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诗意:……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课件出示: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  

四、拓展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五、作业:

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完成补充习题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收蓟北

喜欲狂

好还乡

示儿

——不见九州同

陆游爱国之情

盼——北定中原日

教学反思:

习作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回忆与交流,丰富学生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过程:

一、出示照片,讲故事:

(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游玩拍摄的照片)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

二、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

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大家吗? 生自由交流。

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假期生活,与其回忆,还不如现在就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好吗?

3、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

3.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 生讨论。

4.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 (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照片的地点和内容作为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 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

5.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

4、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法:

1.师:同学们,我们要记录自己的假期生活,你们还想到了什么? 生:要把自己最喜欢、印象较深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

2.师:能结合你具体情况给大家具体讲一讲吗?

3.师举例让学生练习说。

5、理解“难忘”,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写作素材:  

1.刚才,大家在提建议时,说到了要记录假期生活的快乐,那在你在假期中除了快乐的经历让你难忘以外,还有不同的感受让你难忘吗?   

教师引导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难忘的经历。   生:可以是惊险的一段历程;可以是紧张的一个画面;可以是兴奋的一个瞬间;可以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可以是一次后悔的经历;可以是一种心酸的滋味……  

2.师:现在,对于“难忘的假期生活”,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生:不一定只有快乐是难忘的题材,只要是一段有意义的经历,都值得记录下来;  生:我们的写作素材可以丰富一些,写出自己的认为最值得难忘的经历和故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师:是呀,一段难忘的童年之旅,之所以难忘,就是因为纪录了你自己亲身感受,刻骨铭心的历程,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神奇的,也许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你写出自己的滋味来,就是一篇有价值的好文章。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领会习作要求,写出假期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

教学过程:

一、写作提示:

这节课,就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假期生活,想想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及当时的感受,然后有条理的写下来,注意突出重点,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一会我们交流。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

3、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4、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色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1.学生自己修改。

2.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3.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4.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认识儿话音,读读比比某一个词儿化以后读起来语音上发生了变化。

3.练习运用叹词表达恰当的语气。

4.修改病句,知道句中语意必须积累。

5.熟记12条成语,丰富语言积累。

6.根据资料向同学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了解民族风俗,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7.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投影片等

教学时间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儿话音,读读比比某一个词儿化以后读起来语音上发生了变化。

2.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3)让学生说说写钢笔字行楷的注意点。(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

(4)以“爱”、“歌”等字为例指导学生体会运笔特点。

(5)教师强调行款布局和整体章法。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纠正强化练习。(学生书写时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反馈时注意评点、纠正)

二、教学第二题

1.指明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3.指导。

(1)学生自由读,比一比同一组词前后有什么变化。

(2)指名学生回答、讨论。

(3)教师范读,讲解方法:在发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的同时卷舌。

(4)学生模仿发音。

4.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四人小组轮流读,互相指正。

5.反馈。

(1)指名读,注意纠正指导。

(2)延伸练习:平时学习中,你还读过或听过哪些儿化音?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读例句,思考:填了一个什么词?

(2)师生讨论:怎样选用合适的叹词?(先读逗号后面的句子,根据句意想想该用什么叹词来表达句子的语气)

(3)学生再读例句体会。

3.练习。

(1)学生自读句子,思考句意,体会语气。

(2)选择合适的叹词填空。

(3)填好后,自己再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4.反馈。

(1)指名读,师生共同讨论是否符合语气。(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只要基本符合语气的表达就行)

(2)扩展练习。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运用叹词表达恰当的语气。

2.修改病句,知道句中语意必须积累。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第一句。

(2)讨论病因。(语意不明,“自己”指的是“我”还是“同学们”?)

(3)想一想I该怎样修改。

(4)学生修改,教师提示修改是要使用适当的修改符号。

(5)朗读修改好的句子。

(6)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四查(检查是否正确)。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四查、的方法,自己修改(2)、(3)、(4)句。

(2)四人小组交流:读一读,谈谈自己是怎样改的,为什么这样改。

4.反馈。

(1)逐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同桌互查练习情况,修改答案。

(3)让同学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个成语,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读。

3.理解12个成语的意思。

(1)哪些词你很熟悉?请说说它的意思。

(2)不熟悉的词请查字典。

(3)还不明白的提出来交流。

部分成语参考注释。

处之泰然: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如,毫不惊慌。

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

4.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说说这组成语有什么特点。

(3)根据特点熟读记忆。

(4)同坐位练习背诵。

5.反馈:指名背。集体背。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根据资料向同学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了解民族风俗,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六题

1.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我国各个民族的资料,了解该民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并列出提纲。

(2)绘制一件该民族的特色物品或学会一个动作。

2.审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话题: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2)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3.指导。

(1)启发谈话:我国有许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课前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资料,做了精心准备,待会儿我们就各自向大家介绍一个民族,好吗?

(2)介绍指导:1.根据查阅的资料选取适合要求的内容,进行口头介绍;2.在介绍有关民族的知识时,可以有详有略,但要抓住该民族的特点。

4.练习。

(1)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介绍。

(2)轮流上台介绍。

5.总结。

第 四 课 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写方框形的字。

2.端正、整洁的书写。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写字要点

“园”和“团”字要求学生在临写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园”和“团”的字形都是立长方形,外框要写在米字格的中间,外框要摆得平正、稳重,稍向右上取势。

、教师范写

、学生自由练写

、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da43a0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dc.html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