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发布时间:2020-04-22 22:04: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戴望舒雨巷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导语:都说《雨巷》这首诗美,音节美、意象美、意境美,在我看来,它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种美,在它身上体现着一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苦苦追梦的执著美。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戴望舒雨巷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戴望舒雨巷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2 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3 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点


  诵读与鉴赏


  三、教学难点


  意象的把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


  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用具


  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 导入


  听歌曲《雨巷》。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听完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给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这首歌曲《雨巷》是根据我国现代的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通过这首诗歌到底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看看与同学们的理解到底一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㈡ 作者简介


  戴望舒()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㈢ 难读字整音


  彳亍 :(chi chu)慢步走,走走停停。


  圮(pi) :毁坏、崩塌。


  太息(tai xi):叹气。


  ㈣ 请同学朗读诗歌。


  ㈤ 听课件中的朗诵。


  ㈥ 分析诗歌


  1 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这首诗歌美吗?


  这首诗很美。齐声朗读,再一次感受诗歌的美。


  2 背景


  这首诗发表在1928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极度的苦闷,使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


  3总体梳理诗歌内容(中间穿插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要让学生把这首诗歌大致背出。)


  明确: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着浓重忧伤的抒情意境。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歌,一起感受诗歌的意境。


  首先第一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梅雨季节小巷深处的阴沉图景:悠长寂寥的巷子,绵绵不尽的细雨,灰蒙蒙雨帘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心中怀着一点朦胧的希望,想遇上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这究竟是怎样一位姑娘呢,我们继续往下看,她既有丁香一样的色彩和芬芳又忧愁抑郁。她与诗人一样“冷漠,凄清又惆怅”。哀伤的心情和寂寥的雨巷相融合,使诗中凄凉的意境更加突出。(2、3)终于,诗人期待的姑娘如梦幻般的出现了,她美丽结着愁怨。,默默地“走近”,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4)等诗人跟踪而去,姑娘却象梦幻一样消失在雨的哀曲里了(5,6)在最后一节里除将“逢着”改为“飘过”之外,诗句与音节与第一节完全一样,诗人低回咏唱中叠往复,一个失意者的孤独和惆怅跃然纸上。作者的感情是低沉的,感伤的,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仍在继续希望着,追求着。(我希望……)


  4段落分析


  一 (1) “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二 (2-6)“我”遇见丁香姑娘。


  三 (7) “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


  6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得最好?为什么?下节课把结果向大家汇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堂课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问题,让你们分组讨论,现在就请各组委派一个同学把你们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这首诗歌写的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丁香”,“姑娘”,“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的“我”等意象反复出现,并感觉到在那朦胧飘忽,缠绵哀怨的意境中,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内心情绪——诗人寂寥,愁怨,梦一般飘忽不定的情绪。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这些意象。


  二、意象的解析


  1、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2、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 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三、大家讨论分析丁香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教师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四、艺术特色


  1 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


  2 复沓句式的妙用。


  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3 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4 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使得音节舒缓悠扬。


  5 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小结


  这首戴望舒的《雨巷》我们就学完了,戴望舒的另一首《我用残损的手掌》也被认为是他最优秀的诗篇之一,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阅读一下。


  五 作业


  1 背诵全诗。


  2 请同学们推举一个朗诵好的同学,朗诵这首诗歌。另外再选两个同学把这首诗歌所表现的画面演出来。班会课上表演。


戴望舒雨巷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


  1、 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


  1、 朗读感悟法。


  2、 问题法。


  3、 演绎法。


  :


  一、导入。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


  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


  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


  ②表扬一下。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 '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 '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中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内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原来诗人有着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因而,他会在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其他的同学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纸伞' ⑤'颓圮的篱墙'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确:诗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因此,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三个'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几个形象则属于诗歌的细节。


  2、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确: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美丽、高洁)。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看图片)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


  3、同学们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含义吗?请同学们看到课后习题第四题。


  明确: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4、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参考:


  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④:'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⑿: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5、总结: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 为准确、合理。


  五、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确: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明确: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诗歌,写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设自己是诗人,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块青砖。总之体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七、板书设计。


  雨 巷


  戴望舒


  雨巷 我 丁香般的姑娘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请大家翻开课本第6页。(板书课题)


  2、 我们今天继续来感受这首诗歌的音乐美,也就是它的艺术特色。(板书:音乐美)


  指名一位同学来说说它美在哪里?(板书:首尾呼应)


  我们昨天还讲到了这首诗一共有几节?(7节)


  每一节有几行?(6行)


  那是不是每一节都压韵了呢?(由此引出一个语法常识:压韵)


  二、 讲述诗歌的音乐美


  ㈠ 压韵。


  1、那哪位同学来告诉我,究竟什么是“压韵”?


  参考:许许多多的诗歌,顺口溜,都是要押韵的,否则就不好听,听的人也记不住,声音就不美丽。这,就是押韵的好处。


  明确:诗歌的压韵是指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最后一个字在韵上要一致。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 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有时候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有时候可以转换压韵,但一首诗歌总体上的韵律一定要有。巧妙的压韵能使诗歌富有韵律美。


  2、大家再来看看课文,是不是每一节都压韵了?(是)


  每一节又压了几次韵呢?(和同学一起找出每一节的韵脚,指明压的ang韵,1-7节压韵次数分别为3、2、3、2、2、3、3)


  明确:全诗一共7节,每一节都是6行,每一节压韵两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又重复一次韵脚,有意的使同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里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板书:压韵)


  ㈡ 反复。


  1、 大家看这一句:“哀怨,哀怨又彷徨”,大家觉得写的好吗?(好)


  2、 大家都觉得这一句写的好,那是因为他用了一种很特殊的修辞手法,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修辞手法?(反复)(板书:反复)


  3、 谁告诉老师,什么是“反复”呢?


  明确: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的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称为反复。


  4、 很好。是课文中还有其他的地方用到了反复吗?请找出来(共四处)


  5、 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大家可以尝试着自己写写诗,写好了可以拿给我欣赏一下,写的时候就可以用到反复这种修辞手法。


  ㈢ 排比。


  1、 大家找找课文里还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没有?(排比。找出诗句)


  明确:“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板书:排比)


  ㈣再次齐读。


  下面就请大家再一次一起带这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它的音乐美。


  三、 课外拓展。


  1、 这首诗确实很美,所以我希望大家课后尽量把这首诗背下来。


  2、 “雨巷诗人”戴望舒是一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关于他的生平和经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找些资料来了解。现在还有时间,所以我再让同学们欣赏一下他其他的作品。(《我的记忆》、《狱中提壁》、《游子谣》)


  我的记忆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它的话却很长,很长,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或是选一个大清早,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除非我凄凄地哭了, 或者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秋天的梦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见毋忘我花


  为你开的,


  为我开的毋忘我花,


  为了你的怀念,


  为了我的怀念,


  它在陌生的太阳下,


  陌生的树林间,


  谦卑地,悒郁地开着。


  在僻静的一隅,


  它为你向我说话,


  它为我向你说话;


  它重数我们用凝望


  远方潮润的眼睛,


  在沉默中所说的话,


  而它的语言又是


  像我们的眼一样沉默。


  开着吧,永远开着吧,


  挂虑我们的小小的青色的花。


  白蝴蝶


  给什么智慧给我,


  小小的白蝴蝶,


  翻开了空白之页,


  合上了空白之页?


  翻开的书页:


  寂寞;


  合上的书页:


  寂寞。


  四、 布置作业。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今天我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雨巷》改编成小说或者散文。当然我不作硬性的要求,你如果实在不想写这个内容,也可以写一首诗,或者其他任何你想写的。总之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下周一交。


戴望舒雨巷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一、知人论世。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抓住意象


  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 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幻灯)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移情别恋的消息,他匆匆回国。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第二年,1936年,与小他12岁的穆丽娟结婚,这场婚姻仅维持四年。1940年俩人离婚。两年后,戴又与小他21岁的杨静结婚。生了两个女儿,到1948年又以离婚结束。建国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工作,负责法文翻译,但此时他哮喘病非常严重。1950年二月去世。)


  被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以短暂而传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国抒情诗人的内在品质,以至在他离世50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三、赏析全诗。


  (一)听朗诵,正字正音(幻灯)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怅(chóu chàng)


  (二)学生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谈谈自己的初读体验。整体感受诗歌。


  师引导: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诗,你认为它美吗,美在何处?


  (意象美、意境美、音节美,至少要说出音节美:押韵、复沓、重叠)


  (目的,引导学生自读习惯,自己理解诗歌。)


  (三)再读本诗(找学生读)


  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开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图景?


  2、 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幻灯)


  明确:丁香、雨巷、油纸伞、篱墙,


  3、首先看题目,这首诗最明显的意象就是“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两边是静默的人家,偶尔有人匆匆走过,意境充满了朦胧美。可以“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希望渺茫,徘徊不前.


  我们再看油纸伞,有一种古典,神秘,怀旧的感觉。还有颓圮的篱墙,更有一种破败,凄凉。这两个意象和雨巷一起构成一个凄清,破败,空寂的意境,是这个故事发生和主人公出现的一个大的背景。


  4、诗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丁香姑娘”,(幻灯)


  5、作者为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什么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 不是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 不是一支春带雨梨花?而非要是丁香呢?


  丁香花,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


  6、丁香姑娘的形象?


  明确:美丽,高洁,结着愁怨,彷徨; 冷漠, 凄清,又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静默,消散


  (四)主旨理解


  1、诗人对“丁香姑娘”是怎样的感情?


  明确:追求,向往


  2、那么,这个“姑娘”代表什么呢?结合下课后第二题。


  明确:(1)根据诗歌内容,姑娘就是姑娘,诗人当时22岁,说他沉醉于爱情,这是首爱情诗。


  (2)结合时代背景,姑娘是我心中的理想。


  补充背景:《雨巷》这首诗是作者1927年夏天创作的,当时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原来热情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黑暗的深渊。戴望舒此时才22岁,之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党的工作,到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四一二政变后,他就一直隐居在江苏。此时他很傍徨、很痛苦,他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他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所以姑娘可以是他心中的理想


  (3)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想象的补充。我们看姑娘是忧郁彷徨的,作者当时的处境也是忧郁彷徨,而且诗中多次出现“像我一样”从这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另一个层面的我。


  教师总结:无论怎样理解姑娘的形象,我们看到诗人最终都没有放弃对姑娘的期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想的孜孜追求,尽管在诗人求索的过程中有惆怅、迷茫、失落和感伤。都说《雨巷》这首诗美,音节美、意象美、意境美,在我看来,它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种美,在它身上体现着一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苦苦追梦的执著美。


  播放《雨巷》歌曲


  (五)齐读全诗,加深感悟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取感受它朦胧而无限的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e7611f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2.html

《戴望舒雨巷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