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钱庄

发布时间:2011-11-15 09:20: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上世纪80年代,凭借敏感和勇于创新,温州人方培林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方培林由此被称为从外围推动中国金融改革的第一人。

  敏感的温州人

  19785月,浙江苍南县钱库镇江南医院职工方培林看到《光明日报》上那篇著名的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随后对真理标准问题的举国讨论中,方培林隐约感觉到,中国要发生变化了。

  6年后,中央发出的1984一号文件终于让方培林找到了机遇。文件中第三部分提到允许农民和集体的资金自由地或有组织地流动,不受地区限制。鼓励农民向各种企业投资入股;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

  我当时就想,入股就意味着股息。既然鼓励,等于承认股息是合法收入,也就是说不劳可以获得利益。如此,那民间自由借贷的利息也应该是合法的。方培林一步步演绎他的逻辑链条。

  方培林所在的钱库镇,当时是著名的小商品批发基地之一,这里的副食品、烟酒、针织品批发覆盖了温州周边多个县市,小商品批发业兴起产生了巨大的资金需求。银行利率低,很少有存款,经营者自然无法从银行贷款。而民间高利贷利息之高,许多小企业主负担不起。

  为什么不走中间道路引导民间借贷市场呢?方培林深入调查,了解到镇周围5个大队流动资金需要1000万元,大约缺口200万元,而农民手头有大量闲散资金。因此,他确信,办金融服务社肯定大有市场。

  按方培林的设想,就是成立一家股份制的金融服务社。实行董事会制,先投股集资,然后由股东选出董事会,并选出董事长,由董事长委任经理主持日常工作。年终结算,由董事会研究作出合理分红。  

  当方培林拿着材料到镇里申请时,没想到政府的思想更开明。当时的镇委书记黄德余说:现在那么多人放高利贷,上头都没有干涉,你公开搞借贷服务,为什么不行?方走后,黄德余打电话请示县长刘晓骅,刘也觉得可以试试。之后,在黄德余的主持下,镇里专门召开了一个镇委扩大会议,对方培林的方案进行讨论。

  两天后,黄德余对方说:还是不要搞股份制,万一股东思想不统一,就容易出问题。就你一个人去办吧,也不要叫什么金融服务社,干脆就叫方兴钱庄。为了稳妥,黄德余觉得还是应该到上级弄个批文。考虑到让县里用批文对办私人钱庄这种出格的事给予肯定,恐怕还为时早了些,黄德余决定由镇里发个文件。

  919日,钱库镇政府专门发了一个红头文件。

  拿到文件后,方培林准备在国庆节那天开业。恰巧928日,两位消息灵通的温州日报社记者找到他,因急于报道,方培林的钱庄就在当月30日提前开业,一块白底红字的木质招牌方兴钱庄,竖立在钱库镇横街29号方家老宅。按原人行温州分行副行长应健雄的说法,这比人行温州分行的开业还早了一个月。

  挂牌的第二天,四大国有银行的领导都找上门来,说钱庄不合法,必须关闭。第三天,人们发现方兴钱庄的招牌不见了。不过,29号院仍是人来人往。方培林把钱庄转向地下了。

  邂逅王岐山

  1985年夏天,时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处长的王岐山来到浙江,听说温州有个私人钱庄,王岐山专门到钱庄一探究竟。

  方培林回忆说,当时王岐山听他介绍完钱庄后,握着他的手说:你是下乡知青,我也是下乡知青,你在黑龙江插队,我在延安插队。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这一代人碰上改革开放,你就大胆去干,把地下的、民间的东西统统搬到台上来。

  临走的时候,王岐山还鼓励方培林: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涉及到农村金融市场。王岐山走后,方培林找到198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字一句地仔细学习。

  同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派温州分行副行长应健雄对方兴钱庄进行调研。

  调研完后,应健雄对方培林说,总行很快会有个关于银行的管理条例出来,在中国,个人是不许办银行的。要他抓紧时间把资金收拢,停掉钱庄。

  1986年,浙江省农村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李云河在北京开会时,碰到王岐山,王岐山很关心方培林钱庄的情况。李随即给温州市委发电报,让方培林速到北京。

  方培林到北京后,王岐山邀他一起探讨农村金融改革。王岐山对他说,让你办钱庄就是想让你把民间那种无序的借贷进行引导。还有,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单纯靠金融体制本身变革,这个步伐还是太慢了,必须有外围的力量来推动。你们外部,社会上的金融服务做起来了,多种层次的金融服务做起来了,就会加快国家金融体制的变革。

  在王岐山的支持下,钱庄总算没有停。

  黄金时期

  1987916日,温州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那天,市委办公室打电话到方培林家,请他火速到温州参加会议。

  到了温州,他才知道,这是市委书记董朝才召开的一个专业户代表会。会上,董朝才向大家披露了中央决定在温州办试验区的消息。

  回到家,方培林坐不住了,立即给县委书记周方权打报告,要求批准钱庄公开营业。周方权向市里请示把钱庄作为试验区的试验项目,获得温州市政府的同意。市委书记董朝才专门给方培林签字,允许方兴钱庄继续试办,并请有关部门给予办理营业执照

  很快,工商部门发了营业执照。但金融许可证却在中国人民银行卡了壳。拿到营业执照,方培林把方兴钱庄的牌子擦拭一新,重新挂上。并在招牌上方又嵌上温州试验区五个仿宋字。金融许可证虽然停顿了,业务却没有停下来,还出奇的好。

  方兴钱庄在经营上的灵活性,弥补了银行在严格的法规体系内运行的各种不便。比如银行的服务时间是8小时,而方培林的钱庄是24小时服务,贷、存款随时都可进行。他经常不停地奔走于各大户之间,了解各家进货和售出情况及手头现金的余额。同时他又专门在信用社存款5万元,根据信用社存一贷三的规定,一旦需要,就有15万现金可解燃眉之急。

  利率的浮动也灵活地体现了市场的需求和规律。当时银行利率是:活期存款024%;5年长期存款为078%;贷款利率为15%。而民间高利贷高达3%~5%。方兴钱庄的活期存款1%,3个月以上为12%,一年是15;贷款利率在15%至186%之间浮动。这中间利率对存、贷客户都充满吸引力。

  方兴钱庄的停业

  据人行原温州分行副行长应健雄回忆:我们最大的担心就是风险,而风险的焦点就是,这个钱庄是方培林一个人办的,万一出了事,他顶不了。当时,总行三令五申要清理这个问题,考虑到方兴钱庄在当地的影响,如用强制手段取缔,肯定会造成客户的损失而产生社会混乱。所以,要通过银行自身的改革来取缔它,减少震动。

  为了与钱庄竞争,并挤掉钱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率先在温州施行利率改革试点,温州的银行实行利率浮动。

  到1989年,方培林也感觉到,应该把钱庄停掉。当时,地方上已经没有很好的政策支持,体改委、工商局、工会都可以审批金融机构,各种合作社、基金会等金融服务机构一哄而起。加上当时社会舆论和政治的压力太大,根本不允许钱庄继续搞下去,那干脆就不干了。就这样,坚持了5年之久的新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停业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e7984154431b90d6c85c762.html

《私人钱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