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 ~ 20 学年 学期





专业、年级、班级


1
一:单元特色
1. 章节目的与任务
本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审美与时尚,了解我国的服饰文化 ,其中以张爱玲女士的《更衣记》为例。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服装特点,并理清服装的变化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2. 章节特色 A.开篇
何谓审美?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美。美是能够使人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因而所谓审美,就是以即使感性精神方式发现、提纯、欣赏、赞美生活。在秦牧《花城》中,“你在这里也不能不惊叹群众审美的眼力。”周国平《白兔和月亮》中,“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这些都表现了审美的巨大力量,因而我们需要走进美,发现美。
何谓时尚?审美决定流行,流行遂成时尚。所谓时尚就是在特定时间段内率先有少数人实验而后来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效仿的生活样式。
B.举例
a.审美的差异:我们的任课教师,小a老师和小b老师,小a老师喜欢极简风格的ppt,而小b老师更偏向版式的多样

二:目标文章 张爱玲 《更衣记》
1. 教学目标:

A 了解我国的服饰文化

B 了解作者对服装日新月异变化的简介 C 体会张爱玲散文的深层意蕴


2
2.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服饰文化

2.了解作者对服装日新月异变化的简介 3.教学难点:

体会张爱玲散文的深层意蕴 4.教学方法:
文体引导——小组合作——课堂交流

三:作者简介
1.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9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祖父张佩纶,祖母为李鸿章之女李菊耦;母亲黄逸,清末南京长江水师提督黄军门之女,清秀有才华,崇尚西洋文化;父亲为张廷重,姑姑为张茂渊;弟张子静 ;父母不合,父亲有鸦片瘾,为旧遗老式的人物,母亲婚后留学英国 ,成归国,后来与父亲离婚,张爱玲十岁。19959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
2.人生经历
七岁开始创作,中学毕业时,因与后母冲突,遭父亲毒打监禁空屋,连患痢疾也不肯替她请医生,不准让人替她送药,这段监禁的日子对张爱玲的写作有重大的影响,搬去与母亲同住,并在母亲的指导下,考取了伦敦大学,但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爆发,所以改入香港大学。1942年因战事回到上海后开始文学创作。1952年赴香港,1955年移居美国,除继续写作小说和散文之外,主要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翻译。自1973年起定居洛杉矶,1995年在孤独中辞世。主要作品有《传奇》《流言》《金锁记》《秧歌》《十八春》《红楼梦魇》等。此外,尚有《倾城之恋》《太太万岁》《不了情》《小儿女》等戏剧、电影剧本。有《张爱玲全集》16卷行世。
3.评价 A.名家说 李欧梵
唯有小说才是张爱玲的意义。所以,认识的结果就是,将张爱玲从小说中攫出来,然后再还给小说。
王安忆

3
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 叶兆言(当代著名作家)
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 余秋雨:
在中外文学史上,身前寂寞、身后热闹的故事很多,却很少有张爱玲那样,满世界在为她而热闹,她却躲着,躲得谁也找不到她,连隔壁邻居也不认识她。这种自我放逐、自我埋没式的寂寞,并非外力所迫,而是一种深刻的故意。
灵:
“中国新文学运动从来就和政治浪潮配合在一起,因果难分。五四时代的文学革命——反帝反封建;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阶级斗争;抗战时期——同仇敌忾,抗日救亡,理所当然是主流。除此之外,就都看作是离谱,旁门左道,既为正统所不容,也引不起读者的注意。……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

B.组内漫谈
a:对张爱玲印象最深的就是朱砂痣和蚊子血
b:张爱玲是一个由于独特的不羁而另我印象深刻的人,她除了留给我们的除了一部部经典,还有那些爱情的箴言。
c: 我是极讨厌这种矫情做作的女子。 d: e:
三.文章
1.文章背景
民国初期,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
社会现实:民国初建立,有一时期似乎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气象。 大部分的灵感是得自西方的。舶来晶不分皂白地被接受,可见一斑。 社会现实:西方思想与文化涌入中国,人们全盘接受,崇洋媚外。 2.文章结构
12段,由晒衣服而引起对服装的回忆。

4
3至第13段写清代服饰变化。
14至第24段,写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 3.文章主旨
张爱玲力图从不同时期服饰的特点写出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服装是小,但体现出的是时代的大转变。


四.不同时期服装特点

文化氛围
社会心里
严密、严格 繁复古板的时代

民国初 天真、轻快 西化混乱的时代

20年代 严冷、方正 反叛的时代
30年代 收缩、紧张 绝望的时代

40年代 简洁、放松 无望的时代


五.习题
1 课文36节中,介绍了清代服饰哪些特点,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答:特点:没有什么时装可言,流行着极度宽大的衫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对于穿着有着严格的规律,仅有姑娘的“昭君套”,为阴森的冬月添上点色彩。 2 7节中说“对于细节的过分的注意,为这一时期的服装的要点”,这反映了时人什么
5
样的心态?

答:反映了中国有闲阶级一贯的态度: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

3 作者对于时装的日新月异有见解?
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所有的创造力都流人衣服的区域里去。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

4
在张爱玲笔下,女子的时装始终与政治时事相连,请分析下面几句话所体现的女子的地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高得与鼻尖平行的硬领,像缅甸的一层层叠至尺来高的金属顶圈一般,逼迫女人们伸长了脖子。
这一次的高领却是圆筒式的,紧抵着下颇,肌肉尚未松弛的姑娘们也生了双下巴。

直挺挺的衣领远远隔开了女神似的头与下面的丰柔的肉身。这儿有讽刺,有绝望后的狂笑。 女子服装的改变始终与时政变化相连,反映女性从衣饰到身体,从身体到生存和自由,始终处于男权目光的审视下,处于被鉴赏与被监管地位。



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047e7ed376baf1ffd4fad65.html

《张爱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