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常识及古诗情感

发布时间:2020-02-06 22:37: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唐诗宋词元曲常识

一、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一) 从形式划分:

古体诗 (四言《诗经.氓》、五言《迢迢牵牛星》、七言《琵琶行》)

近体诗 律诗 (五律《山居秋暝》、七律《蜀相》)

绝句 (五绝《春晓》、 七绝《枫桥夜泊》)

单调 (不分段,主要是小令)《如梦令》

双调 (分两段,即上下两阕,是最常见形式)《雨霖铃》

三叠 (三段)、四叠(四段)

杂剧 《窦娥冤》 、《西厢记》

散曲 小令 《天净沙.秋思》

套数 《高祖还乡》

(二)从内容上分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

3、咏物言志诗

4、边塞征战诗

5、怀古咏史诗

二、诗歌三大特征

1、精炼性

2、跳跃性

3、抒情性

三、押韵、平仄、对仗

1、押韵:一般古体诗平声、仄声均可押;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所押韵的字叫做韵脚。

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in(一二声)——平声

韵脚:秦、津、人、邻、巾

2、平仄:通常简化操作把一二声大致当作平声,三四声和入声字当作仄声。不必深入探究,但读起来一定要音律和谐。

3、对仗:

律诗的八句分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诗

1、古体诗又称古风、古诗,唐以前的古诗都是古体诗,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南北朝民歌等,唐代以后也有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其中乐府诗标题常有“歌”、“行”、“吟”、“引”、“曲”等名称。

2、近体诗分绝句和律诗,有严格的格律限制。绝句每首四句,全诗共20字(五绝)或28字(七绝);律诗每首八句,全诗共40字(五绝)或56字(七绝)。一首律诗的八句分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格律诗每句不仅字数固定,还要求平仄相间,一联中的两句则要平仄相拗(相反)。格律诗偶句一定要押韵,奇句除第一句外,都不押韵,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

3、唐诗的主要作家

初唐:四杰、陈子昂

盛唐:边塞诗人——岑参、高适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诗仙——李白

中唐:诗圣——杜甫 新乐府运动代表——白居易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4、唐诗产生背景:

唐朝诗歌在我国文化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史的一大贡献。那么为什么这种文化现象会出现在唐朝呢,而不是其他朝代呢?

第一是经济因素。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之前的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分裂,即三国时代和南北朝时期,这其中虽然有晋朝的统一,但是在生产力水平上没有超出汉朝水平,经过北方战事的冲击,带来北方生产力水平的下降,大量土地荒芜,大量劳动力或死或逃亡,这时江南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是这种增长势头没有能够弥补北方战事的冲击,在总体水平上中国的生产力在下降。

隋朝虽然统一了全国,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和对外战争的原因,生产力水平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是短时间内又陷入了战事,文化的发展遵循长线效应,因此,文化在隋朝虽然略有发展,但是在高度上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准。

经过唐王朝的统治,特别是前几朝的休养生息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策的带动下,大量闲置的土地得到开发,大量劳动人口的出现,促进了经济水平的发展,生产力有了教大发展,这可以通过唐王朝时代出现的大量生产工具来证明,物质财富大量积累,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这些经济因素的出现促进了文人对那个时代的讴歌,因此为文化的向前发展准备了物质动力和思考的源泉。

第二是政治因素。

唐朝较其前朝的任何时代在文化政策上都是比较开放的。我想这与唐王朝出身于北方少数民族(当时条件下)有关,他们虽然了解中原文化,特别是汉朝以来的儒家文化,但是唐朝统治者们有自己的理解,这对汉朝以来的儒家文化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异质性文化理解,正是这种异质性的理解方式,使得唐王朝的统治者们可以推行一种不同于前朝的文化政策,而他们推行的文化政策正好是文化理解与文化共融,这种政策符合了当时民族融合的趋势,适应了当时文化发展的规律,促进了唐王朝文化的发展。

在前面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唐王朝的文化在向前发展着,在这种文化发展的推动下,文人所面临的就是文化模式的选择问题。这种文化模式的选择在今天看来是有必然性的,主要原因如下:

六朝门阀的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浮靡文风,是当时文化所不能选择的,因为这种文化模式不能很好地表达当时的要求。而诗歌模式是中华民族所早就有的,因此当时的文化对这种原有的文化模式进行了模式上的创新,就形成了唐朝的诗歌模式。

开明与开放是盛唐气象的根基。惟开明才能革旧布新,云蒸霞蔚;惟开放才能百川汇海,博大深邃。盛唐不过短短的五十年,其国势之强盛,气象之恢宏,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亮点,放到世界历史上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片辉煌。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五、词

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产生于唐,繁盛于宋,与诗比较,更集中于抒情,极少叙事,其格律的限制比诗更严。词有词牌,词牌一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便被固定。58字以内的为小令,不分阕;5990字为中调,分上下阙(片),91字以上为长调,可分为三叠、四叠等。

2、宋词的两大流派

婉约派:柳永 李清照 晏几道 姜夔 秦观

豪放派:苏轼(开启此派,有很多婉约词) 辛弃疾

3、宋词产生发展背景:

唐末以至五代后期,后蜀、南唐偏安一隅,相对于中原与北方军阀混战的广大地区而言,差可视为有着物阜民安的小康局面。此时两个小朝廷的几位君主(后蜀的王衍、孟昶,南唐的李璟、李煜)耽安逸乐,他们亲自带领一批富有才艺的臣僚,日以谱写新词,歌吹弹唱,消磨昏晓,从而便将这一新兴文体磨勘切磋,使之日现光润。但其内容,往往流于浮靡,特多浅薄。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形容当日词坛情况,乃云:“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自唐以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处处之红楼夜月。”,这里所谓的“宫体”、“倡风”,指的是作品格调的特色。至于“香径春风”、“红楼夜月”,所云当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情态。如此描述 ,大体上交代了当时这一歌唱文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技巧的日趋娴熟与内容的偏于空虚。

北宋初期,晏(殊)、欧(阳修)诸家写了许多清巧的作品。其间虽也不乏男欢女爱的情致,但是比起南唐、后蜀词人,他们的作品,则是大减脂粉的腻味。如晏的《浣溪纱》(“一曲新词”) 便多清气。即使被人讥为惯写“女儿诗”的秦观,他的《浣溪沙》(“漠漠轻寒”);《鹊桥仙》(“纤云弄巧”)诸作,也都含有清新温润的生活气息。至于日与倡优为伴,并以风流浪子自诩的柳永,他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诸词,也都不可停留在他自我解嘲的“风流事,平生畅”(《鹤冲天》)的文字表面而与《花间词》诸作等量齐观。待等词到苏轼、范仲淹、陆游、辛弃疾几位大家手中,,进而别开境界。他们的作品,情怀开张,性格明朗,词情深远,比之前人,扩大了词的境界,可谓一时词唱的上品。北宋后期,至南宋,因为国事日蹙,词人们伤时感慨,发为咏叹。李清照一生前后两个时期的词作,实与国运同步。其间亦有陈亮等人的慷慨悲歌,但在表现方面,惜少蕴藉;有些作品,与词的艺术本色难以谐合,加以音节促急,大异清吹常调,失之异途。

六、曲

1、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是配乐的长短句,它由词演化过来,兴起于金元时代,体式与词相近而较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用口语。曲包括散曲和小令,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套数则由多支曲子组成,一套至少两曲,多则不限。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白朴 郑光祖 马致远

另一重要作家:王实甫《西厢记》

3、元曲产生的背景:

元代文学史始于蒙古王朝灭金( 1234 年),终于元王朝灭亡( 1368 年)。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三百多年来中国境内宋、辽、西夏、金以及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立的局面。统一后的元朝的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这种大一统的局面,增强了国内各地区经济的相互调剂,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元朝的制度基本上沿袭宋、金旧制,同时也保存了蒙古的某些遗习。这是蒙古贵族统治集团为了适应中原地区的封建生产方式,相应地采用“汉法”治理中原的必然结果。

元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中的上层统治阶级统治全中国的王朝,对其他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现象。

北方民间俗谣俚曲流行,在宋金对立时期,吸收溶化了民间新兴的歌曲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乐曲,逐渐形成散曲。散曲的题材,主要有风情和隐逸两类,此外还有一些揭露现实和写景、咏史、咏怀之作。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泼辣的作风、活泼的形式、质朴本色的语言和灵动的气韵,大大丰富了我国的古典韵文。

元曲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元散曲的题目有三部分组成:宫调、曲牌、内容提示。如《般涉调·耍孩儿·借马》就是用“般涉调”的调式,第一支曲的曲牌是“耍孩儿”,内容是“借马”。又比如马致远的一套散套《双调·夜行船·秋思》,“双调”是调式,“夜行船”是第一支曲子的曲牌,“秋思”是内容提示。马致远还有一支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越调”是调式,曲牌是“天净沙”,“秋思”是咏唱内容的标题。元曲是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

同步练习:

1、说出下面诗的韵脚。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2   、把下面这首打乱顺序的绝句重新排列好:_______________

A 杨柳青青着地垂 B 借问行人归不归

C 杨花漫漫搅天飞 D 柳条折尽花飞尽

3、下列诗句的作者及时代,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A.唐·李白 唐·王维 南宋·陆游 宋·李清照 清·秋瑾

B.唐·王昌龄 南朝宋·谢灵运 南宋·陆游 唐·韩愈 清·谭嗣同

C.宋·陆游 南朝宋·谢灵运 唐·杜甫 唐·韩愈 明·于廉

D.宋·陆游 唐·王维 唐·杜甫  南宋·李清照 清·谭嗣同

4.判断下面两首作品哪一首是词,哪一首是曲,并说说你是怎样辨认的?

其一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其二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5、文学常识填空:

1)“初唐四杰”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位诗人,其中我们学过___________写的一首五律,题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中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王孟指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我们学过的他们的律诗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岑指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名句。

4)唐代诗人有李杜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李杜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代诗人元白指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他们都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倡导者,白居易反映民间疾苦的《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他的《___________》则以描写音乐而闻名。

6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中成就最高的是 ___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词派的先河,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是__________,字易安,号__________,著有《__________集》,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国破家亡、孤苦凄凉的伤痛;但她的另一首绝句却写得豪放雄壮,一二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英雄主义的颂歌。

8)南宋代豪放派的一位代表词人是__________,他字幼安,号__________

他的词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南宋爱国主义大诗人___________,字务观,号___________,诗作《示儿》、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广为传颂的爱国主义作品。

10)元曲四大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成就最高的是___________,著有《___________》,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在元杂剧中艺术上取得天下魁艺术成就的杂剧《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古诗的题材

一、三种不常考的题材

1、悼亡诗 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谈禅说理诗 如:《题西林壁》——山外与山内——一个人只要有了固定的立场和立足点,他对事物的看待就一定会有局限。

3、闺怨诗(有涉猎,但不常考)——闺怨诗的作者大多是男性(如“花间派”是男子作闺音)——放臣弃妇,自古同情

练习1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种常考题材

1、羁旅行役诗(思念故乡/怀念友人诗)

在路上——宿/旅/次

到地方——看题目和注释

产生理由:宦游不归/将军戍边/官职升降

常见词:雁、月、信、梦、时令(中秋/除夕/冬至/重阳)

练习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闻   雁           寒   塘

   韦应物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流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①填空(2分)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五言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②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4分)

                                                                  

2、边塞征战诗

想打: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保家卫国的志向;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陆游、辛弃疾)

不想打:战场残酷,厌战;思乡;生活艰辛;闺怨;

其他:思念安邦定国的良将,描写战场上紧张的氛围

常见词:号角/角、旗鼓、战车、玉门关、楼兰、龙城、单于、折杨柳、梅花落、小单于(这三个都是乐曲名,都是边塞思乡曲)、大漠、烽火、狼烟

练习3: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品读全诗,描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分)

                                                                              

练习4: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戍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感情基调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史怀古诗

(1)遵循原则: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2)情感:怀才不遇之情;讽谏统治者;兴衰无常/人事无常/繁华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3)常见词:金陵/石头城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北宋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结合晚唐历史)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结合王安石变法)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结合南宋偏安一隅)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这首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练习5: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别诗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劝勉友人;宽慰友人;期望能与友人一样……;或发发牢骚(具体看诗句内容)

练习6:

送张舍人之江东

李白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间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抖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间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试以两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7: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①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咏物言志诗

(1)多是对所咏之物的歌颂

(2)要关注物的内在特点与外部环境:由物到志

(3)常见对象:蝉——餐风饮露——高洁;穷困

梅——白梅(先开放)争先(王安石);红梅“不凑热闹”(苏轼)——高洁

竹/松柏——高洁;不畏严寒在困境中依然坚强

木芙蓉——美在照水,德在拒霜——高洁,不畏艰险

杜鹃——“不如归去”——感伤凄凉

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离人——离愁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6、山水田园诗

(1)山水诗:谢灵运——谢公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田园诗:陶渊明(入世13年/东晋末年/又名潜)——对官场腐败/黑暗的厌恶;对田园闲适淡泊生活的喜爱/向往;入世与出世间激烈矛盾冲突

练习8: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注】①潺湲:(chán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②接舆:春秋时楚国狂人,诗中借指裴迪。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颔联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游子思归乡(1分):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6分)( 实——虚——实)
思妇盼归人(1分):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6分) (实——虚)
二者兼有(1分):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分析合理即可)(6分)(全实)

2、答:①绝句 思乡之情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3、答:(1)大雪弥漫,遮天蔽日,天色昏暗,军旗上的颜色都变得模糊不清,暗淡无光;狂风呼啸,战马嘶鸣,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2)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4、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感情基调:哀而不伤。

5、答:(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6、《送张舍人之江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去虽有留恋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诗人想象友人到了吴洲,两人虽然相隔千里,但能共对一轮明月互诉思念之情。

《送严士元》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遇又别离的难舍情思,又写出了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不满之情。诗中“青袍”指代低微官职,“儒生”代表读书人,“已”“误”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满腹才华,却被官场所误、仕途不畅的愤懑之情。 (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7、勉励友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功报国,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8、答: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1分)柴门之外,诗人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落日、墟里孤烟,安逸之神态、潇洒之闲情跃然纸上。(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0bd4a0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18.html

《唐诗宋词元曲常识及古诗情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